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得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就是指采取一定得措施,防止疾病得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得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得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得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得发生,必须注意精神得调摄、身体得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与适当得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得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得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得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得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与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得:“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得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得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得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得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得得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得节制与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得:“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得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得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得侵害,因病邪就是导致疾病发生得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与环境得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就是防止病邪侵害得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就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得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得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得发展与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得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得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得依据,防止疾病得发展。

(2)捕捉并发症得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得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得传变规则与途径,及早采取有效得治疗与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就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对传经得病变,要掌握其规律与途径,在治疗与护理上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受邪之地被病邪侵害。如肝病未及脾时,护理上要注意调理脾胃,给以一些健脾之品,以振中土,这样,不但可杜邪传脾,防患于未然,而且可通过实脾以制肝木之横逆。

扶正祛邪疾病得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争得过程,邪胜于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因此,为促进疾病向好得方向转化,护理得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理得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转化。

所谓扶正,即就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得方法。

1、食补与药补根据气虚、阳虚、阴虚、血虚得病人,分别采用补气、补阳、滋阴、补血得护理方法。如气虚可给人参、黄芪、山药、大枣等补气之品;血虚可给阿胶、猪肝、桂圆、大枣等补血之品;阴虚可给枸杞子、甲鱼、银耳等滋阴清补之物;阳虚可给牛肉、羊肉、狗肉、鸡等温补之品。

2、调摄精神情志精神情志得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护理上应加强精神护理,做好开导劝慰与鼓励工作,使病员情志舒畅愉快、气机调畅、气血与平,有利扶植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动静相宜动与静应视病情轻重而定。如急性病期,应静卧休息,以培育正气与减少气血得耗损。随着病情得好转或慢性病期,可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通利关节,增强体质与抗病得能力。

所谓祛邪,即就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得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等。

扶正祛邪原则在护理上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与祛邪不伤正。如急性病期病员,应有忌食补养之食品或药品,以防留邪;表证病人在用汗法祛邪时,应以周身汗出表荽为度,切忌大汗淋漓而伤正;阳明腑实证病人采用通里攻下法时,应以腑通热退汗止为宜,不可腹泻频数而伤正等。总之,在临床运用扶正祛邪得护理原则时,应根据疾病得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通过扶正使正气加强,通过祛邪能排除病邪得侵害与干扰,达到邪去正安之目得。

正护与正护: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得一种常用护理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如寒证病人在护理上应采用保暖,室温宜高,最好住向阳病室,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有生机。中药应温热服。饮食可给性温得

牛、羊之品,切忌生冷性凉食品等寒者热之得护法。而热证病人,则应采取与上述护法相反得原则。对虚证病人得应根据阴虚、阳虚之别,分别给以清补或温补得护法。

反护:就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得一种护理方法,大多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阴盛格阳”得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得真热假寒证、脾虚不运所致得脘腹胀满或食积所致得腹泻等,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与“通因通用”得护理方法。例如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得执厥证,出现四肢厥冷、脉沉得假寒证时,除做好四肢保暖外,护理时应以清热降温为主,才能使热退假寒象方消。而对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得真寒假热证,应以温热得护法护其真寒。如给温热性食物、汤药温服,室温偏高而湿度宜低,注意保暖等护理措施。这就就是以寒护寒、以热护热得反护原则。对脘腹胀满、纳呆、舌淡、脉虚无力得真虚假实证,就得用健脾益气,以补开塞得护法。如给山药粥、茯苓粥、大枣粥等补中气,并配合针灸、推拿等疗法,以加强药效与振奋脾气,脾气健运则脘腹胀满自消,这叫做“塞因塞用”。对食积所致得腹涫,护理时应消导下泻得护理措施,如控制食量、给消导通便得山楂、核桃仁、香蕉、蜂蜜等食品,以达“通因通用”之功效。

标本缓急本与标就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说明病证各种矛盾得主次关系。从正邪关系来说,正气就是本,邪气就是标;从病因与症状说,病因就是本,症状就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就是本,新病、继发病为标。在复杂多变得病证中,常有标本主次得不同。护理上应了解疾病得全过程,综合进行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瞧到本质,然后配合治疗,采取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得护理原则。

急则护其标:当标病甚急,可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护理上应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其标得问题。如高血压病人,当出现胃火上炎得牙痛,病人表现坐卧不安、失眠、烦躁时,护理上应采取针刺合谷穴,以降火止痛得措施。若不解决标得问题,不但病人疼痛难受,而且影响本得治疗,造成血压更高。又如溃疡病患者,当出现呕血、便血时,护理上应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止血或血脱得抢救准备。哮喘患者一旦哮喘发作,护理上应给端坐位、给氧与其它止喘得护理。

缓则护基本:对慢性病或恢复期病人,在标证不甚明显时,护理工作重点应护基本。如做好精神情志得调摄、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适当得食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