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盐政与宁夏镇边防_杨玉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宁夏社会科学No.1.Jan.2012第1期(总第170期)S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 Gen.No.170
明代盐政与宁夏镇边防
杨玉明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沙坪坝400031)
摘要:明代的宁夏镇属九边重镇之一,军事地理位置颇为重要。由于明政府的财政严重依赖于盐政,这就使得宁夏的边储也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盐政。有明一代盐法变化颇大,就边储而言,最成功的当属
食盐开中制。随着盐法的变化,尤其是在余盐买补制确立及叶淇变法之后,明政府财政收入不断萎缩,直至
赤字,而宁夏镇的边储亦随之日渐空虚,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明政府的边防力量。
关键词:开中;余盐;叶淇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92(2012)01-0096-06
明初,朱元璋曾多次动用较大兵力出兵塞北,以追击元朝残余势力。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继续用兵,他曾五次御驾亲征,后又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军事力量的领导。蒙古贵族势力在明政府积极的军事打击下,不得不退守于漠北。自宣宗始,明政府已无力再对漠北用兵,转之以防御政策。作为抵抗蒙古势力南下的北方边镇,其军事意义重大,“谨按,兵部职方清吏司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戍、烽火侯(同堠)之政。其要害重大者莫如九边,而事之不可臆度者亦莫如九边”[1]。当时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而又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镇守者皆为武职大臣,提督则皆文职大臣。又因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故统称为九边重镇。宁夏镇“黄河绕其东,贺兰耸其北,西北以山为固,东南以河为险”[2],因依托于贺兰山、黄河等天然防体,宁夏镇看似颇具军事防御优势,对此,宁夏方志云:“宁夏黄河襟带东南,贺兰蹲峙西北,天造地设之险,屹然一雄镇也。”但实则不然,明政府放弃了河套平原退守宁夏之后,便失去了防御的缓冲地带,宁夏镇尤其是居于黄河以东的盐池、灵武一带地势较为平坦、开阔,“乃套贼入寇之门户”[3]。以骑兵之速,一旦突入,很难阻截,此地便成了游牧民族眼中理想的突破口。“成化以前,虏患多在河西,自虏居套以来,而河东三百里间更为敌冲,是故窥视平固则犯花马池;掠环庆则由花马池东;入灵州等处则清水营一带是其经矣。”[4]认识到此问题后,明政府通过诸如加筑宁夏境内的长城、增派兵力、移民屯田等手段来加强宁夏镇的边防实力。
军饷是驻军得以维系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明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和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由于明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盐政,“国家财赋所称盐法居半者,盖岁计所入,止四百万,半属民赋,其半则取给于盐策”[5]。作为国家财政支持的一个重要项目,边储也就自然与盐政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有明一代盐法变化颇大,先后实施过食盐开中制、户口食盐法、余盐买补制、运司纳银制、纲法等盐政,论其对边储的贡献,则是“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6]。食盐开中制与明代宁夏镇的边防两者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本文予以探讨。
一、食盐开中制与宁夏镇边防
边镇军需巨大,大部分物资又需从内地调遣,由于交通不便,路途艰险,输运必然会消耗大量的人
收稿日期:2011-11-30
作者简介:杨玉明(1981-),男,宁夏固原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
—
—
69
力、物力,若完全交由官方输运,国家的财政无疑会承受巨大压力;若是过于依赖民运,则需调集大量民力,不仅会消耗大量国家财力,又会使得民困不支。在考量了诸多因素后,明统治者在坚持军屯的同时,于洪武三年(1370年)通过并推行以商运为基础的开中盐粮方案。洪武三年六月,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长芦运自太和岭,路远费重,若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给淮盐一引,引二百斤。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输之费省,而军储之用充矣。[6]该提议经户部复核后,先在山西、河南、陕西,后于其他包括宁夏在内之地实施。当时太仆寺丞梁野仙帖木儿提议:“黄河迤北,宁夏所辖境内,及四川西南至船城,东北至塔滩,相去八百里,土田膏沃,舟楫通行,宜命重将镇之,俾招集流亡务农屯田,什一取税,兼行中盐之法,可使军民足食。”[7]上从之。其时,盐商输米至边地,“编置勘合及底簿,发各布政司及都司、卫所。商纳粮毕,书所纳粮及应支盐数,赍赴各转运提举司照数支盐。转运诸司亦有底簿比照,勘合相符,则如数给与”[6]。这样既免去了民运之耗费,亦解决了军需,实现了“省运费以给边储”的目的。朱元璋对此评价道:“朕初以边戍馈饷劳民,命商人纳粟,以淮、浙盐偿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7]开中制对于明代前期宁夏镇而言,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军事力量的支持与保障,虽然这种影响直至明中后期仍然存在,更重要的是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与改造。
(一)食盐开中制在宁夏镇内的表现。这里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盐引限制。明代盐业实行严格的国家调控,不同地区可获取的盐引种类及数量都由国家统一调配,宁夏镇可取得的盐引包括了灵州盐、淮盐、浙盐、河东盐、山东盐、福建盐、河间盐、长芦盐、四川盐、广东盐、云南盐等,这已经包括了全国主要产盐地之盐。盐引又分为常引与非常引,前者指由户部拟定的,通常以年为单位的盐引,如成化十年时户部定拟,宁等仓开中“两淮盐五万引……两浙盐五万引……山东盐三万引……河东、陕西盐三万引……河间、长芦盐八千五百六十一引”[7]。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由于边镇军储或者其他需要而临时奏请的盐引,如成化元年癸丑,巡抚宁夏副都御史陈价奏:“宁夏马少,请给盐引四十万道,于灵州盐课司易马,事下户部议,给三十万,从之。”[7]对于具体的开中盐引,以穆宗隆庆二年为例,如下表所示,宁夏镇总盐引占到了当年九边重镇开中总盐引(常引)的14.4%[7]。
地方盐场盐引额(引)
甘肃两淮、两浙277000
延绥两淮、两浙226412
宁夏两淮、两浙214980
宣府两淮、两浙、长芦258559
大同两淮、长芦123379
辽东两淮、山东124312
固原两淮、两浙37878
山西两淮、两浙、山东169389
蓟州两淮、长芦54182
合计1486091
明政府在九边之地共布置的官军原额为816928人,宁夏镇原额官军为71693人,后者占前者8.8%;九边之地现额官军553363人,宁夏镇现额官军为27934人,后者占前者5%;九边之地原额马匹为330870匹,宁夏镇原额马匹为22182匹,后者占前者6.7%;九边之地现额马匹为244302匹,宁夏镇现额马匹为14657匹,后者占前者6%。[8]据《大明会典》的记载,时蓟州的原饷额为466600石,辽东为700000石,宣府为520000石,大同为932764石,山西为148033石,延绥为345845石,宁夏为307497石,甘肃为849932石,固原为366369石,总计4637040石,宁夏饷额占到了九边之地总饷额的6.6%。将这几组数据比对就会发现,宁夏镇原额8.8%的兵力,其额定饷占到了九边总额饷的6.6%,而宁夏镇每年的开中盐引占到了九边总数的14.4%,可见宁夏镇边储对盐政的依赖要远甚于其
—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