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政治失意时,想到通过兴办私学这个途径,传播他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知识,也希望能够为这个“礼崩乐坏”的社会提供一套救治方案,即通过教育来培养一大批能够救国的“士”。《论语》中有很多记载孔子教育主张和教育活动的篇章,是了解、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最重要、最可靠的资料,很多内容真知灼见,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在施教上,他潜心钻研,博学以致教,仁爱而广收弟子,建立了长期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教育观。

《论语》中最常提到的字词就是“仁”和“礼”,在“仁”与“礼”的教育基础上,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就是把他的弟子培养成道德高尚,仁爱有礼,博学多才的君子,此“君子”应当是属于统治阶级范畴。孔子政治上主张“举贤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仁爱有礼的从政人才,孔子希望他的学生能做好官。他想要要培养“圣人”,如达不到“圣人”,至少也要成为“君子”。孔子的学生子夏有句名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虽不出自孔子之口,却也是孔子之所想。孔子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某种技能的专门人才,其重要目的是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或君子,培养推行德政礼治以为当时社会服务的人才。孔子的教育目标,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实际上,“学而优则仕”的精髓已深入民族心理,虽然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都有些不同,但其思想痕迹并未彻底消除,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不仅孔子的教育目标对现代化教育有指引性意义,他同时提出的涉及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以及值得现代人借鉴的教育思想与方法都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一、孔子的教育内容

由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是“君子”,而“君子”在德才两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孔子在施教时提倡知识实践与道德修养的结合。“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忠、信”都属于道德教育,“文”则属于文化知识教育。

其教育内容的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德置于诸科之上。孔子认为要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就需要提高个体的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以达到“仁”的境界。在孔子的社会理想中,人与人之间是仁爱的,为此,他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

的教育思想。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教育的方向,而知识和实践又是实现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手段和途径。所以,孔子认为“君子不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君子,不能只局限于做一个专才,而是要做一个通才,不仅要见多识广,还要有丰厚的功底和学以致用的才能,这就需要学习《诗》、《书》、《礼》、《乐》。以知识修身立事,以此来振奋志气,达到完美人格。

二、孔子的教学思想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孔子教学,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弟子的不同情况,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方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因材施教建立在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优缺点和特长的前提下,而孔子对学生的观察极细心,知人甚深。孔子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不是一概而论,针对不同弟子,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回答。比如对“仁”的回答,对颜回的回答是“克已复礼”,对司马中是“其言也仞”,对仲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寓教于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愉快的学习心态是学好功课的必要条件,这是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大研究课题。孔子在教法上是很高明的,他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所说的“游于艺”,包含着兴趣学习的因素。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教育艺术,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启发诱导

孔子在教导弟子时,常采用启发式教育,如其弟子颜渊称赞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解惑答疑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先让弟子自己思考解答,当弟子无法解答时,孔子才去开导他们。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老师才适时地诱导。孔子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激励和开启。因此,在恰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启发式教学,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学生的学习思想

1.学思并重

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不好好学习知识,整天就知道冥思苦想,难免会走入胡思乱想的误区,思考不出什么新东西。但是一个人整天只知道学习,而不去思考,不进一步问为什么,就很难取得进步。所以,学与思一样也不能偏废,同等重要。“学”是学习知识,掌握本领,“思”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只强调一面或者使两者脱节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孔子是大力主张学思结合,二者并重的。

2.温故知新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灵活地学习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孔子和子贡有一段对话探讨这一问题。孔子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记得住的吗?”子贡说:“嗯,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答道:“不是的,我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孔子强调融会贯通,有其科学性。学而时习,防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要注重培养的是牢固掌握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以致用

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去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去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学生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训练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很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当今教育也存在学用分离的问题,学以致用原则在我国教育领域要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十分丰富,在很多方面都还有全面的论述,以上仅是主要列举,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充满的不只是他的智慧还有他的精神。孔子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向所有大众平民和弟子撒播着他无价的仁爱,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在教育史上留下一片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