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奖励对员工激励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奖励对员工激励
作用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论非物质奖励对员工的激励摘要: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物质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物质激励也是各个企业当前激励的主要手段,但不难发现在一些企业中,工资、福利待遇都不错,却未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的抱怨却是很多,人才流动也非常的频繁,影响着组织的长期。事实上,在很多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员工不仅仅在物质上有需要,更是在精神上存在着需要。尤其是知识型员工,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上的激励——非物质激励。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对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重点分析非物质奖励对民营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奖励、激励、民营企业
正文
一、非物质奖励的概念以及来源
非物质激励是指采取以外的方式激励员工。来自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概念——“激励保健”。他发现福利工资,只能简单的消除员工不满,而不会产生深层次的激励效应。而对员工的赞赏,使其有成就感,却能够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他认为,对于该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用这个激励方式比物质奖励,更能长期的影响员工的内在需要和动机,而且还能弥补物质激励的不足,并引导改变人们的行为过程。非物质激励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
弥补物质激励的缺乏而引发成员的积极性缺乏,并且长期的发挥每个员工的积创造性极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员工自身成长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
二、非物质奖励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作用
非物质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并最终提高企业绩效,而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优秀人才往往更加注重实现高层次的需求,也希望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成功的非物质激励体系,能够吸引和留住合格的人才。伴随着的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竞争已然演变成知识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拥有人才,谁才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从而在竞争分得一块蛋糕。
(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非物质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企业最关心的是绩效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企业要有较高的绩效水平,就要求员工有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但是较高的绩效水平不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还取决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取决于员工对工作所投入的热情。
(三)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非物质激励,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意识。每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能够得到关心,生活上能够得到关
注,员工始终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员工会主动为提供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这将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组织的向心力,从而使员工自愿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好本职工作。在应对危机事件时,企业的凝聚力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四)使员工自主管理
非物质激励可以使员工从被动管理转向自我管理,在各种奖励的吸引的作用下,员工的独立性能得到充分的诱导,使激励对象的目标趋向优化与组织目标的统一确保组织的目标完整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员工自发地对自己的管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者的管理,使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自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三、我国民营企业非物质奖励的激励现状
从当前的企业实践看,有的企业过分强调物质的激励作用,激励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知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金钱奖励的主要来源并不是所有的积极力量的来源。李柏洲的研究已经表明,单靠物质激励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员工的需求,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工作人员会产生反激励和激励依赖,使劳动力成本无限增加,且边际效用递减。而我国民营企业的非物质奖励现状也并不满意,弊端如下:
(一)管理者的素质影响发展和完善激励机制的建立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企业发展的状况导致了一部分企业对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人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激
励机制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大多数的小、中型企业多数实行的是家长式管理标准。在很多企业管理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挫伤了员工参与管理、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并严重影响了激励制度的有效实施。最终,员工的非物质激励便更加的得不到完善。
(二)照搬大企业的激励模式
一些小型和中型的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非物质激励的重要性,但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复制大型企业的激励机制,导致“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是许多管理者的水平有限,在企业管理中,他们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的追寻其它成功事例的脚步。
(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失偏颇
许多中小型企业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了很多,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企业发展的机会。激励方式上只注重物质奖励,过分偏重奖金和分红的重要性,而不注重员工的非物质激励,对基层员工不会购买社会保险,工伤保险,雇员缺乏安全感,只重视金钱奖励,而忽视对员工的关注,在观念上只把员工视为“雇员”在“使用”,而不是视为企业的“成员”,真正关心和爱护他们。
四、完善我国民营企业非物质奖励现状的建议
对于企业来说,非物质激励可以提高其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但是这并不是它的唯一作用。非物质激励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既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又能取得员工的非物质需求。那么如何解决以上总结出来的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一)管理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直接有助于改善激励机制。因此,管理者应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念,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来加强自身,使自己符合当前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者形象。此外,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各方面的综合性发展。
(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要紧密结合
单纯依靠物质激励,特别是货币政策的激励机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给予员工提供物质奖励的同时也加强员工的精神激励,使员工感受到集体的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然后演化为提高业绩的活动都属于精神激励的一个好方法,而在实际应用中的精神激励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精神激励有:事业激励,晋升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培训激励,感情激励等。
(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非物质奖励
许多企业讲大型企业成功的物质奖励模式照搬到自己的企业,往往效果不近如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设置非物质奖励的标准,注重公平标准,以确保有效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