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练习题.

初中几何练习题.
初中几何练习题.

- 1 -

1、已知,如图,在 Rt △ ABC 中,∠ BAC=900, AD ⊥ BC , AE 平分∠ BAC ,若AB=15cm,

BD=9cm。

求:(1 BC 的长, (2 AC 的长, (3 AE 的长。

2、两个全等的含 300, 600

角的三角板 ADE 和三角板 ABC 如图所示放置, E,A,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 ,取 BD 的中点 M ,连结 ME , MC .试判断△ 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如图 2-4-12所示, EF 为梯形 ABCD 的

中位线. AH 平分∠ DA B交 EF 于 M ,延长 DM 交 AB 于 N .求证:ADN 是等腰三角形.

4、已知:如图 2-4-10所示,在 Rt △ ABC 中, AB=AC,∠ A =90°,点 D 为 BA 上任

一点, DF ⊥ AB 于 F , DE ⊥ AC 于 E , M 为 BC 的中点.

- 2 - 5、把△ ABC 绕着点 C 顺时针旋转 35°,得到△ A'B'C' , A'B' 交 AC 于点 D ,若∠ A'DC =

90°,则∠ A 的度数是___ 6、已知: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M , N 分别是 BC , CD 上的点。

(1 若∠ MAN =45°,求证:MB +ND =MN 。

(2 若 MB +ND =MN ,求证:∠ MAN =45°。

7、如图,正方形 ABCD 中, E , F 分别为 AD , DC 的中点, BF , CG

相交于点 M ,求证:AM =AB A' A D N C M B F

D C B

A E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14、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题后 的答案栏内) 1.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措施与其要达到的目标不相符的是 A.研制、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自然界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云雾消散 B.冰雪融化 C.树木折断 D.铁器生锈 3.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返回。飞船常使用的一种助燃剂液氧是由氧气加压降温制成的蓝色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氧和氧气的构成分子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B.液氧中的氧分子停止了运动 C.液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不同 D.液氧中的氧分子间没有空隙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A.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 5.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药品质量 6.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比较四种物质:CO2、SO2、MnO2、NO2,它们的共同点是 A.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B.构成中都含有氧分子 C.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2:1 D.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7.关于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必须使用直流电对水进行电解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初三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潮南区实验中学2012—2013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9494+= + B .3327= C . 3333=+ D .4)4(2-=- 3、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x x 112 = + B .1)1)(1(2+=--+x x x x C .1322-+x x D .12 12 =+x x 4、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44+a B .48 C .14 D .b a 5x 的取值围是( ) A.x ≥﹣ 25 B.x ≤25 C. x ≥25 D. x ≤- 25 6、关于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20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无实数根 D .无法判断 7、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 2-12x +20=0的一个实数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24 B. 26或16 C. 26 D. 16 8、某旅游景点三月份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五月份共接待游客64万人次,设每月的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为( ) A 、 225(1)64x += B 、225(1)64x -= C 、264(1)25x += D 、264(1)25x -= 二、填空题二填空(每小题4分,共20分) 9、若点A (a –2,3)与点B (4,–310、已知x =‐1是方程x 2-ax +6=011.若2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B. C. D. 2.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3.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4.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 B.46 C.92 D.96 5.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B.6.9 g C.4.6 g D.2.3 g 6.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7.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8.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10.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数学几何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解题思路分析 【摘要】平面几何在初中数学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而学生在对几何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能够应用到实践中进行解题。正像美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经所说过的那样:“数学这门学科,真正的组成部分就是问题和解题,在问题与解题中,解题就是数学的心脏所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会解题,能否对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掌握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对教师来说,学生对基本的解题能力进行掌握,也是“双基”教学的一个方面。在数学中对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无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几何;解题思路; 对初中的几何教学来说,初中几何中的重要部分是解题技巧与规律教学。尤其是在初中几何的后期与复习阶段,通过对学生的几何解题技巧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性的掌握,同时能够培养其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能力。当然,处了解题技巧与规律的培养,还应该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与规律。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详细分析初中数学几何题的解题思路, 一、初中数学几何的解题技巧 1、对常见的题型与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初中的几何题中,其实常见的题型并不多,所以这对经常见的几何题型与解题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是初中几何解题一个和实用的解题技巧。初中几何,证明题是最常见的,而证明题中,又以线段或角的一些关系的证明最为常见。对线段的关系的证明通常包括相等及其和差关系等的证明。在这些中,相等关系的证明是学生应该进行的基本掌握,对线段相等关系的证明,在思路与方法上常用的包括“三角形全等”、“比例线段”以及“等角对等边”和对中间量的过渡进行选取等思路。在这些方法中,“三角形全等”是最常用的,也是应该掌握的基本解题方法。对线段不等关系则一般常用“线段公理”,而对线段的和差及其它(如倍、分)关系,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截长、补短等技巧。对常见技巧进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2、注意对辅助线进行添加和使用 在对初中几何进行解题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常用的解题方法与规律进行掌握外,还要对辅助线的添加与使用加以关注。在初中几何题中,当直接解题出现障碍使,添加辅助线是常见的解题技巧,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对常见技巧进行掌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详细进行分析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如下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90C ,BC AC =,DB AD =,BF AE =,求证:DF DE =,

初中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数中,是负数的是( ) A、|-2| B、()2 2- C、2- D、 ()22- 2、64-的立方根是( ) A、-8 B、±8 C、±2 D、-2 3、某种生物孢子的直径为0.000063m,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此正确的为( ) A、41063.0-? B、5103.6-? C、61063-? D、4103.6-? 4、如果a 是2012的算术平方根,则 100 2012 的平方根是( ) A、10a B、10a - C、10a ± D、100 a ± 5、若a y a x +<+,且ay ax >,则下列正确的是( ) A、0,>>a y x D、0,<>a y x 6、若不等式组???>+<-00 a x b x 的解集为32<>-a x x 5 12的解集为3>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3>a B、3-+k x ,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k = 15、已知() 132 =-+x x ,则整数x 的值是 16、将边长分别为1、2、3、4、……19、20的正方形如图中方 式叠放,则按图示规律排列的所有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三、解答题 17、计算(每小题5分,共15分) ○ 1()( ) 2 23216 1|2|---+--- ○ 2()()()2 3 2 2643xy y x ÷-? ○ 3()()22242b ab a b a +-+ 18、利用乘法公式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1-20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21-30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一1 C —12 N 一14 O 一16 第Ⅰ卷(客观题 共5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 .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 .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 D .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 .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 B .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 .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 .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 A .食盐 B .白酒 C .食醋 D .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B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D .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 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 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 .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初二数学几何解题技巧

初二数学几何解题技巧 【知识梳理】 1、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专题一】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专题二】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 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专题三】证明线段和的问题 (一)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截长法) (二)延长一较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则两较短线段成为一条线段,证明该线段等于较长线段。(补短法)

2020最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 运 算正确的是( ). A .a 5+a 5 =a 10 B .a 6 ×a 4=a 24 C .a 0÷a - 1=a D .(a 2)3=a 5 2.下列关系式中,正确.. 的是( ) A.(a -b)2 =a 2 -b 2 B.(a +b)(a -b)=a 2 -b 2 C.(a +b)2 =a 2 +b 2 D.(a +b)2 =a 2 +ab +b 2 3.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的体重的百万分之一相当于( )的体重 A. 袋鼠 B. 啄木鸟 C. 蜜蜂 D. 小鸡 4.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3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A. 20° B. 40° C . 70° D .130° 5.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入8个红球,2个白球,小明随意地摸出一球是白球的概率为( ) A. 0.2; B. 0.25; C. 0.4; D. 0.8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近似数5千万和5×103 万的精确度相同. B. 近似数5千万和5×103 万的有效数字相同. C.近似数2.01和2.10的有效数字的个数相同. D.近似数2.01和2.10的精确度不相同。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内错角相等. B.同旁内角互补. C.同角的补角相等.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8.以长为3,5,7,10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9.如图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 ∥AC 的是 ( ) A. ∠EDC=∠EFC B.∠AFE=∠ACD C. ∠1=∠2 D.∠3=∠4 10.已知x a =3,x b =5,则x 2a -b =( ) A. 53 B.5 6 C. 5 9 D. 1 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计24) 11.必然事件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12.如图2,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若a//b ,∠1=60°,则∠2=________. 13.纳米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10亿分之一,关系式“1纳米=10n 米”中n 应该是____________ 14.一只蝴蝶在空中飞行,然后随意落在如图3所示的某一方格中(每个方 格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则蝴蝶停止在白色方格中的概率是 . 15. 若2x m +5y 2 与x 3y n 的和是单项式,则n m . 16.观察下列各式:(1)42 -12 =3×5;(2)52 -22 =3×7;(3)62 -32 =3×9;……… 则第n (n 是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个人从A 地出发沿北偏东50°方向走到B 地,再从B 地出发沿北偏西20° 方向走到C 地,则∠ABC 的度数是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图1 图3 c a 1 b 2 图2

初中数学代数几何解题技巧

如何用好题目中的条件暗示 有一类题目,我们在解前面几小题时,其解题思路和方法往往对解后面问题起着很好的暗示作用,现以一次函数中出现的两道题目为例予以说明,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参考。 【例1】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B、A两点,如图1。 图1 (1)求B、A两点的坐标; (2)把△AOB以直线AB为轴翻折,点O落在平面上的点C处,以BC为一边作等边△BCD。求D点的坐标。 解析:(1)容易求得,A(0,1)。 (2)如图2, 图2 ∵,A(0,1), ∴OB=,OA=1。 ∴在Rt△AOB中,容易求得∠OBA=30° ∵把△AOB以直线AB为轴翻折, ∴∠OBC=2∠OBA=60°,BO=BC。 ∴△OBC是等边三角形 以BC为一边作等边△BCD,则D的落点有两种情形,可分别求得D的坐标为(0,0),。 反思:在求得第(1)小题中B、A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0),A(0,1),实质上暗示着Rt△AOB中,OA=1,OB=,即暗示着∠OBA=30°,为解第(2)小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例2】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且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如图3。 图3 (1)求三解形ABC的面积。 (2)证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3)要使得△ABC和△ABP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的值。 解析:(1)容易求得:A(,0),B(0,1), ∴。 (2)如图4,连接OP、BP,过点P作PD垂直于y轴,垂足为D,则三角形BOP的面积为,故不论a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图4 (3)如图4,①当点P在第四象限时由第(2)小题中的结果:,和第(3)小题的条件可得: ∴, ∵,

初中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K-39、I-127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冰雪融化 C.铁生锈 D.液化空气 2、营养餐纯牛奶的包装盒上面有如下一些数据(每100 g内):脂肪≥3.3 g、蛋白质≥2.9 g、非脂乳固体≥8.1 g、钾≥145 mg、钙≥115 mg。这里的钾、钙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3、小红同学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B.把锌粒往直立的试管中直接丢入试管底部 C.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把天平调平衡后,往左盘中加入砝码直至平衡 D.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联系最密切的是( ) A.生命的孕育与维系需要水 B.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D.水是化合物 6、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7、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得到的水一定是软水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初一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一、单选(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2-的绝对值是( ). (A) 12 (B)12- (C)2 (D) -2 2.武汉长江二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该桥全长16800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 (A)1.68×104m (B)16.8×103 m (C)0.168×104m (D)1.68×103m 3.如果收入15元记作+15元,那么支出20元记作( )元. (A)+5 (B)+20 (C)-5 (D)-20 4.有理数2(1)-,3(1)-,21-, 1-,-(-1),1 1--中,其中等于1的个数是(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5.已知p 与q 互为相反数,且p ≠0,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1p q = (B) 1q p = (C) 0p q += (D) 0p q -= 6.在代数式2 2 1 ,,0,5,,,33ab abc x y x π---中,单项式有( ) (A )3个 ( B )4个 ( C )5个 ( D )6个 7.下列变形中, 不正确的是( ). (A) a +(b +c -d)=a +b +c -d (B) a -(b -c +d)=a -b +c -d (C) a -b -(c -d)=a -b -c -d (D) a +b -(-c -d)=a +b +c +d 8.如图,若数轴上的两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a>0(B) a -b>0(C) ab >0(D) 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是整式,整式也是单项式; (是同类项 (C )单项式31 2x y π的系数是1 2π,次数是4; ( D )1 2x +是一次二项式 10.一个多项式加上3452--x x 得x x 32--,则这个多项式为( ) (A )3742--x x (B )362--x x ( C )362++-x x ( D )3762---x x 11.化简x-y-(x+y)的最后结果是( ) (A )0 ( B )2x ( C )-2y ( D )2x-2y 12.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等于-4的2次方,则式子1 ()2cd a b x x ---的值为( ). (A)2 (B)4 (C)-8 (D)8 二、填一填(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请将你的答案写在“_______”处) 13.写出一个比1 2-小的整数: . 14.已知甲地的海拔高度是300m ,乙地的海拔高度是-50m ,那么甲地比乙地高____________m 15. 若123m a bc -和3222n a b c --是同类项,则m n += 16 时,输出的数据为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6分)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

————————————————————————————————作者:————————————————————————————————日期:

浅谈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 内容摘要: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由已知条件和求证目标组成。做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步骤:审题,寻找证明的思路,书写证明过程 关键词:几何证明 条件 结论 .执因索果 执果索因 辅助线 初中学生正处于自觉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几何证明,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起步。这种思维方式学生刚接触,会遇到一些困难。许多学生在几何证明这里“跌倒了”,丧失了信心,以至于几何越学越糟。为此,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中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解题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学好几何证明,起步要稳,要求学生在学习几何时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掌握好几何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 初中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由已知条件和求证目标两部分(即前提和结论)组成。已知条件是几何证明的前提,指题目中用文字和符号直接给出的明确条件,也包括所给图形中暗含的条件。求证指题目要求的经过推理最终得出的结论。已知条件是题目既定成立的、毋庸置疑而且必然正确的。求证是几何证明题的最终目标,就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利用数学中的公理、定理、性质,用合理的推理形式推导出的最后结果,而且只能出现在证明过程的最后。 例如: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 . 求证:△ABC ≌△DCB ; 已知条件:文字给出的有:△ABC 和△DCB ,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 图形给出的有:BC=CB,∠BMA 与∠CMD 是对顶角等等 求证目标是:△ABC ≌△DCB 注意,已知条件除了上面列出的,就没有其它的了,不可随意出现AM=DM ,BN=CN 等等 二、做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步骤 (一)、审题 审题就是读题,这一步是解决几何证明题的关键,非常重要。许多学生读几何证明题时讲快,常常忽略了题目中蕴含的重要信息。和读其它类型的题有所不同,读几何证明题要求 B A M N

初中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整理含详解)

初中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C—12H—1N—14Cl—35.5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比为1∶4 B.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占0.03%,因此它的作用很小 D.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以下是一些同学在一次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 B.在托盘天平上直接称量固体物质 C.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D .握住试管夹的短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 5.下图是X 、Y 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X 是金属元素 B .Y 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 .X 和Y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2 D .X 、Y 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6.关于K 和K +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同一种元素 B .属于同一种粒子 C .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7.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 4分子,N 4分子结构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 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 4是一种单质 B .N 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C .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 4与N 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8.下列选项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 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9.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三价铬对人体有益,但六价铬 对人体是有害的。下列化合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的是( ) A .K 2Cr 2O 7 B .Cr(OH)2 C .Cr 2(SO 4)3 D .Cr 2O 3 10.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经过调查和搜集资料得知,可以通过: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过滤

数学f1初中数学初一期中数学试卷4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 一转眼,七年级下学期已过去一半,我们又获取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提 高了多方面的数学能力,现在是展示你实力的时候,你可要尽情的发挥哦!祝你 成功! 一.你一定能选对!(每题2分,共20分) 1.如图1,AB ∥ED ,则∠A +∠C +∠D =( ) A .180° B .270° C .360° D .540°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1 A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都是线段; B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 、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1-a ,4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51<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 1按定义添辅助线: 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 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举例如下: (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 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

(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 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

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 (7)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有平行线型(带平行线的相似三角形),相交线型,旋转型;当出现相比线段重叠在一直线上时(中点可看成比为1)可添加平行线得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若平行线过端点添则可以分点或另一端点的线段为平行方向,这类题目中往往有多种浅线方法。 (8)特殊角直角三角形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蜡烛燃烧 C、衣服晾干 D、菠萝榨汁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 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往试管中加入锌粒加热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 ABCD 3、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 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氢分子—2H B.3个氧原子—O3 C.4个水分子— D.5个钠离子—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B、催化剂可能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 6、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B、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该实验表示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9、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B、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初三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5题图 第6题图 初三上册数学期中试题附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方程220x x -=的根是( ) A.2x = B.0x = C.12x =-,20x =; D.12x =,20x = 2.已知⊙O 的半径为3cm ,点P 在⊙O 内,则OP 不可能等于( ) A.1cm B.2cm C.2cm D.3cm 3. 如图,在△ABC 中,M 、N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则△AMN 的面积与四边形MBCN 的面积比为( ). A . 12 B .13 C .14 D .2 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已知,△ABC 中,∠C=90°,31 cos = A ,则sinA=( ) A . 1 3 B C .3 22 D .5.如图,在宽为20m ,长为32m 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道路(图中阴影部分),余下的部分种上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2540m ,求道路的宽. 如果设小路宽为xm ,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0-x )(32-x )= 540 B .(20-x )(32-x )=100 C .(20+x )(32-x )=540 D .(20+x )(32-x )= 540 6.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CB 延长线上,连接ED 交AB 于点F ,AF =x (0.2≤ x ≤ 0.8),EC =y .则在下面函数图象中,大致能反映y 与x 之闻函数关系的是(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第3题图

如何提高初中生几何证明题的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几何证明题的解题能力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如何提高初中生几何证明题的解题能力 【摘要】平面几何在初中数学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学习几何内容是他们从代数思维向几何思维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会解题,能否对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掌握对学生学习上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几何解题平面几何在初中数学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学习几何内容是他们从代数思维向几何思维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会解题,能否对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掌握对学生学习上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几何证明题的解题能力呢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1 夯实基础,灵活应用知识是提高学生几何证明的关键证明的每一步都是具体运用定理、定义进行推理。每一个复杂的证明过程都是由这样一些证明步骤组成的。光会背定义、定理的词句,不明白它的含义,不会用它去推理是不会证明的。有些同学在证明过程中逻辑混乱,证明过程总是欠缺条件或“自创”条件,这些情况是学生对定义、定理没有透彻理解,只知一、二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结合图形写出推理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得到怎样的结果。这样才能较好的体现逻辑思维过程。 2 认真读题读题要细心。有些学生一看到某一题前面部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直接写答案,这种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要记。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要引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然后在图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2.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3.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B.

C. D. 5.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B.6.9 g C.4.6 g D.2.3 g 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有关化学反应A+B=C的四组实验,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已知四位同学取的A和B的总质量均为10g,且反应均完全进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g B/g C/g 甲739 乙649 丙X Y6 丁55Z A.Y可能等于8 B.X可能等于4 C.X可能等于8 D.Z一定等于7.5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