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特色美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天门特色美食
一、蔬菜篇
1.黄花菜
天门素有“三花之乡”的美誉,黄花菜为三花之首,黄花菜煮鲫鱼是极具神效的催奶土方,新鲜黄花菜有毒,正确做法是用硫磺熏过中和掉其中的毒素晒干后再保存。

2. 篱蒿
篱蒿炒腊肉是绝配,去饭馆吃饭必点的一道菜。

3.筒蒿
又称桐蒿,天门人最喜欢做筒蒿蒸菜,其实也不全是蒸的,有些是切碎后边炒边撒入大米粉子,看起来象蒸菜而已,盛起后趁热拌一勺猪油,那份香啊!当然清炒口味也极佳,光看看就是秀色可餐。

4.地米菜
其实就是荠菜啦,分板叶和散叶两种,小时候不认识,以为是野生油菜,不用刻意种植,地里就会生出很多,煲汤和清炒均是美味,城里人可不容易吃到哦。

5. 红菜苔
菜苔花和油菜花别无二致,其他地方也有,但天门盛产,且因土质和种子原因,天门红菜苔特别甜嫩,炒时无需酱蒜,一点油盐即可令人吃下两大碗饭,菜苔腊肉更是最佳搭档。

6.白菜苔
类似红菜苔,但白菜苔更适宜清炒(大家千万别以为白菜苔是大白菜长出来的哦)。

7.韭黄
名如其形,黄色的韭菜,怎么培育出来的大家去想吧,比普通韭菜可贵多了,正因为没有了叶绿素的味道,怎么做都好吃,通常做法是韭黄炒蛋或韭黄炒肉。

8.藕哨子
学名藕带,采于莲藕的哪个部位我忘记了,但做好的菜像极了具体而微的莲藕。

相信绝大多数城里人没吃过吧。

9.马齿苋
可以算是一种野菜,煲汤或做炒菜都行,口感滑滑的,带点微酸,好吃极了。

但另有一种马齿苋连猪都不吃(生命力极强,开白色小花),全国各地都有,图就不发了,不要弄错就好。

10.红萝卜
当然是指天门特产的红萝卜了,最好吃的是圆如鼓状、长如椭球状的,脆甜脆甜,其实最好的吃法是生吃,嘎嘣脆。

外加一丁点的辛辣,回味无穷啊!尤记得小时候常去乡亲地里“偷”红萝卜和胡萝卜而被狗追的情景。

11.芋环
又称芋珠,我们爱叫它玉珏,不但形似,还有诗意啊,更与某美人同名。

这个我问过不少同事,都没吃过。

事实上我也只吃过一次,而且当时还不知道自己吃的就是玉环,至于味道,已无法言传。

芋环长在土里,须用小铲仔细挖出、洗净,因其产量少,又比小指还小,多是自家吃或作为珍稀礼物送给亲朋,天门境内的市面偶有卖的,少而贵。

12.天门苋菜
有两种,绿色的和紫红色的,天门人钟爱紫色人的,前者不招人待见,如果你吃过紫色的,当年完全没必要看电视剧《大染坊》了,我在家常吃的是:苋菜汤汁浇到白米饭上或稀饭里。

13. 地捡皮
学名地钱,是一种蕨类植物,雨后地里会冒出很多地钱,不用说,自然成了我们饭桌上的佳肴,但做这道菜没有耐心是万万不行的。

14.雪里红
应该是榨菜的地上部分吧,可能也就是雪菜,我没有证实,一般吃新鲜,或晒干后腌制咸菜,但为身体健康着想,不建议做腌菜。

15.娥眉豆
又名扁豆,外形似美女之娥眉,故有此名,有绿有紫都好吃,籽粒饱满且味美,一笑娥眉倾城妒或许指的就是它了。

做法稍微少点,我特别喜欢选有点嫩的娥眉豆顺着边线切成丝状来做炒菜。

其他豆类还有豇豆(俗称角豆、姜豆、带豆),可煮熟后晒干做干豆角,但十斤豆角都做不了一斤干豆角,而且很花工夫,因而价格较贵。

四季豆(菜豆)
刀豆(特大号豆角,外形酷似西瓜刀,因而得名),可腌制咸菜,另外做炒菜的切法很多,推荐切成小段后再切成长条丝状
16.慈菇(茨菰),水八仙之一(包括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菇、荸荠、莼菜、菱)。

我们叫慈果,天门人春节前准备年货都会卤菜,慈菇是必卤的,咬一口,粉粉的而略带苦味,就是这苦味成就了慈菇的与众不同。

17.菱角
水生植物,我家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都是,多是直接煮熟了吃,吃它要相当的耐心和小心,否则有可能吃不到还伤到自己。

18.蒿巴
学名茭白,水生植物,多炒丝状或片状,生吃更是别有风味,敢问大家生吃过吗?特别是已经老了的,中间满满都是黑色种子的那种!
19.皮雀
学名荸荠,算是半水生植物吧,去皮了煮熟吃最是美味,生吃就太甜及硬了点。

20.水芹
野生芹菜,比芹菜香多了,煎鸡蛋巴最好吃了。

21.豆瓣菜
别名西洋菜,不用说都吃过的。

22.芥兰
根、茎、叶,菜苔均是美味
23.上海青
小时候经常吃的菜,吃多了就不觉得好吃了
24.黑叶白菜(乌叶白)
不介绍了,小时候家里穷只有吃这个。

25.包白菜
我们主要是用来做蒸菜,也可爆炒或做手撕包菜
26.各种作物的“树梢”。

马铃薯、红薯、南瓜、冬瓜、黄瓜、瓠子等等,去年出差去上海,动员同事炒过一次苕藤
27.瓠子
二、水产篇
1.义河蚌
义河蚶是湖北天门水产名品,本名车鳌、亦作砗螯。

唐诗人皮日休《送从第崇归复州竞陵》诗句“车螯近岸无妨取”,即咏此物。

蚶为淡水蛤属,具金黄色狭长贝壳两枚,肉味极其鲜美,红烧、氽汤均可。

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陆羽又和皮日休(也是天门人)是好友,这也是陆羽极力推崇的一道菜。

红烧义河蚶。

出产地:天门,流传起始年代:宋太祖年代,流传时间:1000年以上。

2.橄榄蚌
我们镇子的特产,小时候多的很,现在除了我家门前河里还有少许,其他地方均已灭绝
3.四大家鱼
鲢鱼,或叫白鲢,狭义的家鱼就是说的它,我们最常吃的鱼,便宜又好吃
草鱼
稍贵一点,但也经常吃
鳙鱼,像极了鲢鱼,但它的头比鲢鱼大很多,所以又叫胖头鱼,最初人们因它头大,觉得买来吃不实惠,后来有人发现其鱼头不是一般的味美,于是身价飙升,名菜剁椒鱼头就取材于它。

青鱼,有点像草鱼,也叫鲩鱼
4.鲤鱼
品种太多了,常吃的不是红色的,最好吃的部分是鱼油和鱼籽。

比它小的叫鲫鱼
鲫鱼,催奶极品,小时候钓的最多的鱼,也是混水摸鱼摸的最多的,其他小型鱼类还有旁纰、麻姑楞、娘娘婆等,它们的学名我就不知道了
5.刁子鱼
谁要是能轻松的在刁子鱼群中甩起一只,那钓鱼技术就到家啦
6.黄骨
7.财鱼/黑鱼
水煮财鱼是小时侯跟着大人去喝酒,最喜欢的一碗菜,下面还有小白菜,辣的过瘾啊!可是养鱼的最怕鱼塘有这个了
8.扁鱼
又叫边子,不是武昌鱼
9.白鳝
基因变异的鳝鱼,极其稀有,可能已灭绝。

10.泥鳅
泥鳅拱豆腐,虽然不一定会钻进去,但这是道家喻户晓的菜
佛子山粉蒸泥鳅
11.鲶鱼
12.小龙虾
这货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且极其贪得无厌,小时候放学了去池塘边随便一钓就是一篓子,做熟后会变成火红色,相当诱人
13.青蛙&癞蛤蟆
小时候钓青蛙钓起过蛇,以后不会再钓了。

癞蛤蟆夏天雨后会大量出现,很多人拿着火钳轻轻松松就捡一蛇皮袋,现在很少见了。

它们小脑欠发达,动作简单,虽是益虫,可天敌不少(包括人类)
14.各种蛇:火蛇根,水蛇,青蛇标等
蛇肉我没有吃过,不是没得吃而是不敢吃。

大家还记得小时候传言蛇精要下凡,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红布猴子(或者大门上贴剪纸猴子)的情形吗?蛇肉传言必须在户外烹饪,否则会中剧毒。

15. 红烧木琴鱼
红烧木琴鱼。

出产地:天门,流传起始年代:明末,流传时间400年。

“红烧瓦块鱼”,湖北天门人称为“红烧木琴鱼”。

相传,此佳肴的创制与明朝文学家谭元春有关。

谭元春(15 8 6—16 3 7)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与钟惺共创竟陵学派。

“竟陵学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

因谭元春、钟惺皆为竟陵人而得名。

继明代公安派文学流派之后极力反对拟古文风,要求抒写性灵,其主张和公安派基本相同,但又认为公安派的作品有肤浅之弊,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矫之,以致流于艰涩。

但对小品文的发展有不少贡献。

两人学不甚富,其解读多僻,颇为时人所讥。

谭著有《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

谭元春不光喜好诗文,还酷爱丝竹之音,对岭南木片琴尤为钟爱。

一日,他突然发现去掉头尾的青鱼段酷似木片琴。

于是命人顺着肋制出花纹后红烧佐酒。

眼观佳肴,如闻木片琴的叮略雅韵而心旷神怕。

后来传至民间,因形似屋瓦,故称“红烧瓦块鱼”。

16.干驿炮蒸鳝鱼
原料:鳝鱼、韭黄段、精盐、味精、醋、淀粉、生姜、色拉油、蒜泥等。

制法:鳝鱼杀后,去骨去头洗净,用干淀粉拌匀后,入笼蒸8分钟左右取出,将鳝鱼加精盐、醋、生姜、酱油调味,然后入碗码整齐。

再上笼蒸10分钟取出,撒上蒜泥,扣在盘中,淋烈油即成。

17.天门滑鱼
曾登载《楚天都市报》,风靡一时,宴请宾客必备的菜式,保持了鱼肉的鲜美。

在武汉各酒店曾以绝对性上桌率压倒毛爷爷钟爱的武昌鱼的就是它。

天门百姓家基本都会做的经典!(这碗不是蛮好看)
三、特色小吃
1.锅奎
又称芝麻戈奎。

据说由于古天门外出谋生者众多,因此将锅奎传到了其他地方,并作了其他变化,如夹肉夹菜等。

但是天门人直到今天仍喜欢这种只沾少许蒜苗和大量芝麻的“原始锅奎”。

如果是刚出炉的,咬一口,满鼻子满嘴是小麦面的香。

如果冷了,放在自家炉灶上烤烤即可,或切成条状,香脆无比。

在外地居住或工作的天门人回乡探亲后,常在返回之前买上十来个锅奎带走,其思乡之情可见一斑!
2.猪油锅奎
猪油锅奎,顾名思义,锅奎里刷猪油、放有大蒜苗,有咸味,烘的热乎乎的时候吃,真是香啊。

猪油戈奎是天门第二大受欢迎的戈奎,不同的是前者在火炉内烤熟,后者用平底锅油煎。

内夹猪油和蒜苗,外沾芝麻,底下淋油,还是一个字,香!(好久没吃了)
3.切锅奎
4.煮包子
煮包子又称水心包子,天门煮包子以藕丁或萝卜丁为主馅,掺入即剁即拌的新鲜辣椒丁,用油水煎煮至两面焦黄,吃着有香有甜有辣,爽口极了。

天门煮包子大气,嘴巴再大的人,没有三四口吃不完。

如今其他各地的煎包多以肉为馅,一口即吞,又小又贵又腻味,叫锅贴,与煮包子不可同日而语也。

5. 黄潭米粉
汤为糊状、粉细而软,味美,配根油条十分经典。

发源地为天门黄潭镇(就是我们镇子)。

黄潭米粉+油条,关键不在油条,而在这世上绝无仅有的米粉。

这道小吃成本稍高,因为米粉入碗后要撒入几根油炸过的鳝丝,以鳝丝之脆对比米粉之软;其制作也稍麻烦一点,因为其汤是用生粉特制的“糊”;对白案师傅的要求也较高,因为米粉用筷子挑起时不能断,又须是入口就化……我都没有信心介绍了,因为只有亲口吃了,你才知道那些大名鼎鼎的桂林米粉之类,是忽悠城里人的。

(我喜欢吃鳝鱼粉)
此外还有天门碱水面和豆饼,片汤(面皮加猪肝和鸡蛋)等
6.炕豆饼
也称炕豆皮,里面放大蒜苗,很香。

用泡好的黄豆和少量绿豆混和磨成浆,再将大火烧热铁锅,以勺将浆舀入锅中,一勺浆摊一张皮。

搭一张大竹席,将一张张的豆皮撒开摊凉,待冷却后撒入盐少许、切碎的蒜苗一把。

一张张包成长方形。

待吃时摆入平底锅内,用油煎成。

虽然非常麻烦,但是好吃。

小时候两毛钱一块豆皮,天天吃都不厌倦。

想起豆皮,就想起天门人的勤劳、朴实。

7.油香
有机会回家拍个最正宗的油香图片来
8.哈散
馓子,和粽子一起是天门端午佳节必备食品,平时是吃不到的。

9.包面
外地的叫馄饨,做法不同,口味自然也大不一样
10.溜粑
有点像锅巴,纯大米制作,表面光滑,里面都是蜂窝眼,外焦里嫩,外黄里白,绝不含任何化学物质,但不像锅巴那么硬,里面是软的,吃起来甜甜的,也可以包油条吃(哈哈,小时候过早的最爱啊)
11.天门小笼包
初中四年每天吃,有次老板苏打放多了,颜色有点黄,味道有些苦,老板一次一元钱给了我10个
12.米糕
13. 张港火烧巴
外脆内软,极具口感,久放不易坏,很好的干粮,出门总是不忘带几个放包包里
14.锅贴
外形像小笼包和水煮包,很小,一个不够吃一口的,吃起来像灌汤包,酥脆多汁。

15. 藕夹
是天门老百姓的家常菜,用面粉裹着油炸,可以包点肉。

就藕片用油发过做的,以前家家户户都做,现在做的人少了,其他同样做法的是发鱼块
16. 糯米圆子
17. 藕圆子
同类的还有猪肉丸子,豆腐丸子、鱼丸子,猪肉丸子和豆腐丸子是酒席常备菜肴之一。

18.麻饼
自己看图片就知道了,趁热的吃最好,芝麻要满,饼很硬,吃到你的牙齿嘣嘣锵锵。

19. 金刚起
小时候吃过,现在已经绝迹了,特别硬,咬起来嘣嘣响,太阳穴都在跳。

20.麻叶子
是天门的一种传统甜食,用麦芽糖和炒米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的,是和孝感麻糖非常类似的食品,但不同于孝感麻糖,它没有华丽的外衣,是个粗糟的,不起眼的,规格不一,形状各异的,但不失口味极好的零食。

(小时候还亲手做过的,怀念啊)
21. 翻饺
不一定要翻才叫翻饺,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做,现在人好像都没那工夫做了,所以很难见到了
22.合叶子
大米做的,甜脆可口
23. 麻果
还有种白色的好像叫酥果,甜的腻人,但就是好吃
24. 米炮
一罐头大米可做一麻袋,我小时候经常在手指套十根来吃
25. 茶米(炒米)
砂锅炒的大米,可用白开水泡一碗当早餐,当然要放一点食盐,也可直接吃,是做麻叶子的材料
26. 爆米花
不是玉米做成的,是糯米,只不过体积变大了几十倍
大家怀念这爆米花的情景吗?我最怕的就是那“砰”的一声,但老板却若无其事。

27. 棉花糖
白砂糖做成,哄哄小孩子不错
28.麻花
29. 面窝
30.酥饼
31.糍粑
小心吃多了消化不良
32.蒸包
洒点白砂糖很好吃,可当主食
33.疙瘩子
面粉和(huo)水做的,现在没人做这个了,想弄什么形状都行,小时候家里没钱买米就是吃这个
34.糊豆
米磨成粉煮的,很好吃,大家可尝试做次,大米磨的粉在天门是蒸菜的必备原料,叫蒸菜粉。

35.米粉和红苕粉
现在已经没有正宗的了,煲鸡汤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我最爱吃苕粉有疙瘩的部位。

36.顶糕、黑糖糯米蒸糕
老一辈的人都会做这个,上面点的红糖很好看,一块一块的糯米糕,香喷喷的,经常隔壁三家做这个,大家都闻得到。

37.麻洋糖心皮蛋
湖北天门麻洋蛋厂生产的糖心皮蛋品质优良,每年都生产将近一百多万只出口远销。

蛋的表面褐色透明,呈松花纹状,蛋黄形如圆珠,软而不散。

这种皮蛋,既好看,又好吃。

并具有夏秋解暑健胃、冬春温补健身的功效。

38.苟三小笼包
原料:小米、五花肉、白萝卜、生姜、精盐、甜面酱、海鲜酱、草菇、葱、味精、胡椒。

制法:小米蒸熟透后,揉成馅皮待用,五花肉、白萝卜切丁后加入甜面酱、海鲜酱、草菇丁、生姜丝、味精、胡椒、葱花、盐拌匀上味制成馅心。

用馅皮包馅心,形成丸子,棕叶包卷丸子入笼蒸熟取出装盘。

(天门人没有不知道徐苟三的,都是在他的故事中长大的)。

39.黄闷鸡
以天门特色小吃锅块切块垫底,绝对的好吃
40.八宝饭
好看又好吃
41.豆糟巴子
豆腐渣发酵做成,现在很少了,毛毛的感觉,像海绵一样,找到图了再发。

42.酒糟
米酒,当心吃多醉了
四、天门三蒸
湖北名菜“天门三蒸”,据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最初,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农民们在那灾荒不断、战乱频发的境况下,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一点点谷物磨成粉,弄点野菜拌成菜糊充饥;后来,又用蒸笼或甑蒸熟拌有谷物粉和佐料的野菜(地米菜之类)或自种的蔬菜(茼蒿、白菜、萝卜等);再后来,由于生活的改善,逐步用谷物粉和佐料拌动物的肉(猪、鸡、牛、鱼等)蒸熟了食用。

天门三蒸,其中的“三”是概数,不是确数,主要原材料必须荤素搭配,种类越多,这种菜肴就更具特色。

天门三蒸的主要原材料一般不少于三种,肉类、鱼类、菜类必需两类以上,而且每一类还可不只一种。

将三种以上主要原材料放在一个蒸笼格子蒸出来,就是天门三蒸(也叫蒸笼格子)。

如:有用牛肉、青鱼、萝卜做的天门三蒸,有用狗肉、甲鱼和莲藕做的天门三蒸,有用猪肉、牛肉、洋芋、白菜做的天门三蒸等。

最地道的是用猪肉(五花肉)、家鱼(鲢鱼、鳙鱼)、茼蒿做的天门三蒸。

“三蒸九扣十大碗,不是蒸笼不请客”,在天门广泛流传的这一说法,形象地点明了蒸菜在天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天门蒸菜的起源,据考证有近六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石家河文化时期。

几千年来辗转相传,天门蒸菜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技艺,一直跻身鄂菜代表品种之列。

就蒸法而言,天门蒸菜包括粉蒸、清蒸、炮蒸、包蒸、封蒸、扣蒸、酿蒸、花样造型蒸等八种烹制技法,总称“天门八蒸”,其中又以“粉蒸”、“清蒸”和“炮蒸”最为古老,同时也最为著名。

粉蒸,就是将要蒸制的食物原料和米粉或其他谷物类的原料拌在一起进行蒸制。

粉蒸由于使用了米粉类的原料,荤素皆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粉蒸茼蒿、粉蒸猪肉、粉蒸甲鱼等,名满天门的“竹篙打老虎”,也叫“压桌菜”,就是用莲藕、猪肉相混后粉蒸而成的。

清蒸,就是把食物放入调好调料的汤或汁中,再入笼进行蒸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蒸全鸡、清蒸鲫鱼、清蒸甲鱼、清蒸鳝鱼等。

天门已连续举办三年的全国蒸菜美食节了,欢迎各位朋友到天门做客,一尝天门三蒸的美味。

炮蒸,是在粉蒸无鳞类的鱼时,用滚烫的食油处理其表皮,使表皮形成一些泡状,并形成放鞭炮一样的响声,如炮蒸鳝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