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课件 第17章 超敏反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服用药物或病毒感染等,使红细胞表面成分发生改 变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青霉素、磺胺、安替比林等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 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
23
超敏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24
超敏反应
甲状腺刺激素
25
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
填空: II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 _____ _____ 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 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 ___________ 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 ___________ 应。
超敏反应
生命学院
hypersensitivity
1. 免疫应答所引起的炎症性损伤被统称为超 敏反应。 ——《免疫学教程》高晓明 主编 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2. 机体接触到某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 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表现出的增高的敏感性或增 强的反应性,此类免疫应答导致的机体功能紊 乱称为超敏反应。 ——《免疫学原理》周光炎 主编 200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
21
超敏反应
抗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
IgG、IgM类抗体
补体活化经典途径——溶解靶细胞 抗体Fc段与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 胞表面Fc受体结合后,通过调理吞噬、 ADCC作用——溶解靶细胞 抗自身细胞抗原抗体可导致靶细胞功能紊 乱。
22
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病
输血反应
ABO血型不符的输血
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5
超敏反应
6
超敏反应
I 型超敏反应
特异性IgE 局部或全身 特征:
快(发生快;消退快) 功能紊乱,无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个体差异、遗传背景
7
超敏反应
变应原 allergen
对能够诱导变态反应(尤其是I型超敏反 应)的抗原的特有称谓。 更易于诱导Th2型免疫应答和IgE的产生。
(CD23)
致敏肥大细胞和 表达于肥大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嗜碱性粒细胞
B细胞、活化T细胞、 抑制IgE抗体的产生 单核细胞、滤泡树突 状细胞、血小板
sCD23(IgE-BF)
与B细胞表面CD21结合 促进IgE的合成
11
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
致敏阶段
变应原首次进入机体 IgE产生 致敏肥大细胞或致敏的嗜碱性粒细胞
结核菌素试验(PPD)
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油漆、农药、染料、化妆品、药物(青霉 素、磺胺等)
38
PPD强阳性
超敏反应
复习题
复述表17-2的内容。
39
超敏反应
2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3. 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 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 免疫应答所致。 ——《医学免疫学》第4版 陈慰峰 主编 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 4. 超敏反应指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 应答。 ——《医学免疫学》第5版 金伯泉 主编 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
IgE类抗体 主要由鼻咽、扁桃体、气管、胃肠道粘 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 面的IgE Fc受体(FceRI)结合。 IL-4:Th2分泌IL-4,诱导B细胞分泌 IgE。
10
超敏反应
FceRI (high affinity ) FceR FceRII (low affinity )
3
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anaphylaxis
1902年,法国学者Paul Portier和Charles Rochet首先提出。 过于强烈的免疫应答和对机体的损伤。
变态反应 allergy
1906年,奥地利医生Clemens von Pirquet首先 使用allergy来形容患者接受两次以上静脉注射抗 血清治疗后出现皮疹、关节炎及血尿的现象。
26
超敏反应
第三节 III型超敏反应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 补体,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 充血水肿、局部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 炎症反应、组织损伤
27
超敏反应
28
超敏反应
影响免疫复合物清除的因素
补体功能障碍或补体缺陷 免疫复合物量过大 吞噬细胞功能异常或缺陷
激发阶段
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 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结合,两个及以上相 邻FceRI交联。 致敏靶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效应阶段
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 即刻/早期反应(数秒钟内发生);晚期相反应 (6~12小时)
12
超敏反应
生物活性介质
颗粒内预先形成储备的介质
组胺 激肽原酶
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
18
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脱敏治疗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 抗毒素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小剂量、间隔长、多次皮下注 射——难以避免的变应原
药物防治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
免疫新疗法
将IL-12与变应原一起使用,使Th2型免疫应答向Th1型转 化 用编码变应原的基因制备DNA疫苗,诱导Th1型应答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封闭循环IgE 重组IL-4R
血小板
形成血栓 局部出血、坏死 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进一步加重水肿
31
超敏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马血清皮下反复免疫家兔数周后, 再次注射时,注射局部红肿、出血、坏死等。 类Arthus反应:注射胰岛素等。
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
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一过性蛋白尿等 大量注射抗毒素后1~2周。自限性。 青霉素、磺胺等药物亦可引起。
白三烯(LTs) 前列腺素D2(PGD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IL-4、IL-13等细胞因子
13
超敏反应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肝素、白三烯、组胺、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14
超敏反应
平滑肌收缩,
毛细血管扩张
及通透性增加,
腺体分泌增多
15
超敏反应
16
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病
全身性过敏反应
29
超敏反应
易于使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因素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内高压及形成涡流
30
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
补体:
C3a、C5a 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C3aR、C5aR 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 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多,出现水肿
中性粒细胞
吞噬免疫复合物 释放溶酶体酶,水解血管及周围组织
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等。 血清过敏性休克:动物免疫血清(破伤风抗 毒素、白喉抗毒素等)
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咽、过敏性哮喘
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
17
超敏反应
变应原皮肤试验
变应原稀释液做 皮内注射,15~20 分钟后观察结果。
阳性:红晕、风团 直径>1cm
8
超敏反应
变应原 allergen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青霉素、磺胺、 普鲁卡因、有机碘化合物等。 吸入性变应原:花粉颗粒、尘螨或其排 泄物、真菌或其孢子、昆虫或其毒液、 动物皮屑或羽毛等。 食物变应原:牛奶、鸡蛋、鱼虾、蟹贝 等。 酶类物质: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细 菌酶类物质等。
9
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20世纪中叶提出。涵义广于前两个概念。 机体对抗原进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导致炎症性 损伤的现象。
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是超敏反应的特殊表现形 式。
4
超敏反应
Philip Gell & Robert Coombs
I 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A族溶血性链球菌。
类风湿性关节炎
IgG分子变性,抗IgG抗体(类风湿因子)产生。
32
超敏反应
类Arthus反应
33
超敏反应
类风湿性关节炎
34
超敏反应
源自文库
第四节 IV型超敏反应
效应T细胞 单个核细胞浸润、组织细胞损伤 反应发生较慢(24~72小时后) 迟发型超敏反应 与抗体和补体无关
35
超敏反应
参与的成分
抗原:
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物质等。
效应细胞:
CD4+Th1细胞、CD8+CTL、巨噬细胞
36
超敏反应
IL-3 GM–GSF MCP-1 TNF LT-a IFN-g IL-1 IL-6 IL-8 . . .
37
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疾病
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19
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
20
超敏反应
靶细胞及其表面的抗原
正常存在于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
ABO血型抗原、Rh抗原、HLA抗原
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具有的 共同抗原
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心脏瓣膜、关节组织之 间的共同抗原
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改变的自身抗原
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药物抗原表位 或抗原-抗体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