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5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①高海拔地区:②内陆地区:③四川盆地: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 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答案】(1)B (2)B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6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Word版含答案
第6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二、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3.常见热力环流(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以外。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风的三种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越大,风速越大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下垫面越粗不影响风速的大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使风速减小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图示(北半球)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微点1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成一夹角高空风近地面风受力风向吸收很少。
(完整版)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精心整理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一、准备知识1.大气的垂直分层臭氧层能过滤大部分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紫外线,仅剩下少量的紫外线到达地表固体杂质很少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注:干洁空气比例基本不变;水汽一般夏季>冬季,低纬>高纬;固体杂质陆>海、城市>乡村、早晨和夜间>午后、冬季>夏季3.(1)宇宙中的物体都在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也在不断接受外界辐射的能量(温度高的物体主要表现为向外辐射,温度低的物体主要表现为接收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
(2)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相对性(见课本P28注释)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一)大气受热过程三个环节AA.太阳辐射穿过厚厚大气(1)投射的纬度和季节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决定了获得能量的基本格局。
(2)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辐射最强,穿过大气就会被削弱。
削弱三种方式①反射: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和较大尘埃。
特点: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作用愈强;例:多云。
无选择性。
②散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和较小尘埃特点:一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无法到达地面。
有选择性。
③吸收。
参与的大气成分: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越大经过的路径越短被太阳削弱的越少,且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太阳辐射量大。
②天气和气候(如阴雨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③地形地势(地势高比同纬度昼长,太阳辐射经过的路径短且空气稀薄被大气削弱的少)④人为因素(如CO2氟氯烃排放、大气污染等)B.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增强,地面以长波辐10—C.中的水汽和CO2的含量有关。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1.有关概念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冷热程度)的数值度量,一天观测3~4次(8、14、20、2点)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2.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①据右图分析气温日变化过程,思考一日中最高气温14时能否推前或延后,请分别举例说明。
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
为什么一 天中气温 到达最大 值是午后 2点左右?
3.大气热力作用下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时间 太阳辐射
强度 地面储存
热量 地面温度
地面辐射
气温
日出—正午 正午—14时左右
不断增强 不断增多 不断升高 不断增强 不断上升
开始减弱
增多—盈余—亏 损 升高—13时达最 大值—降低 继续增强至13时 达最大值—减弱 继续上升至14时 达最大值
√A、到达的地面辐射少B、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C、空气淡薄D、气压低
例1 (2023·大纲全国卷)一般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 汽含量呈负相关。以以以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 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答复(1)~(3)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消逝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消逝强劲的偏南风 (3)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辐射
短波辐射,其余 均为长波辐射
如何区分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反射1 散射2
大
气
大
地 面
辐 吸收3 射
吸
气 吸 取
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地地面面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
起到保温作用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
A A2
A1
是〔
B2
C2 B C1
B1
C
读左图,答复以下问题: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1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Word版含答案
8
1.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b 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 波长短 ④c 代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
1.为什么同一季节的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而夜间多云,气温不会太低? [答案] 同一季节,白天多云,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得多(吸收、反射多), 故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大气逆辐射强,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2.王明同学认为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 上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不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因 此说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是正确的,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不一定由高压 流向低压。
(2)山谷风
6
(3)城市风 城市风环流则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工业、居民、交通等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使得城市温度比郊区温度高,从而形成的高空大气由城市吹向郊区,近地面大气由郊区吹 向城市的环流。 城市规划时,为减轻大气污染,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避免污染气体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
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指大气中的空气受到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的过程。
它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其次,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的吸收,这是受热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大气层中的主要气体是氮气、氧气和水蒸气,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能力。
其中,氧气主要吸收较短波长的紫外线,而氮气主要吸收较短波长的紫外线和较长波长的红外线。
水蒸气则主要吸收红外线。
这些吸收过程会导致局部的温度升高。
第三,大气层中的吸收过程会使大气层变得热起来。
当空气分子吸收辐射能量后,会增加其内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提高其温度。
这使得大气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达到温度递减层。
因此,大气层中的温度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第四,大气层中的吸收过程还会导致热辐射的释放。
被激发的气体分子会通过碰撞和辐射的方式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分子,从而扩散热量。
当空气分子被激发到一个更高的能级时,它会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
释放的能量可以是光子(光能)或热能(红外线)。
这些热辐射在大气层内部传递,一部分向上辐射到太空,一部分向下辐射到地表,形成地球的长波辐射。
最后,地表接收到大气层中传递下来的热辐射,会导致地表温度的升高。
地表吸收的热辐射随着太阳辐射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白天地表的温度会比夜间高。
地表受热后,再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层中,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大气层的能量平衡。
总结起来,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太阳辐射的传递、大气层中气体分子的吸收和释放、热辐射的传递等。
这些过程是地球气候系统中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
深入理解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对于更好地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以及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 地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
逸出太说阳太辐阳射辐能射逸(大量属出气最于辐集 短射太波中 波)阳辐的 辐短射部 射分是地吸可面收见光地波区面辐,长射因此
大气 吸收
8
大射气能(穿主透要大指气到CO达2)地只面能而吸不收是长直波接,被大故大辐气太气射逆阳吸辐收
6
大气吸收
24吸散紫 外 区收射地面反可 见 光 区射 地面吸收
返回地面
红 (大气大逆气辐的射削)弱作用: 反射 吸收 散射
逆温造成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使大量烟尘水汽凝 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部,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甚至 造成严重大气污染。
平流雾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 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 高度关注。右图是气温垂直分布 的4种情形。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 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原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
大气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主要特点
存在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原因
太阳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作用
辐射能力(J/cm2•min•μm])
大气的受热过程:
12 10
大气反射
外 区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0 0.2 0.4 0.75 1.0
2.0
大云气层的越保厚3.温云0 波作量长用越/:大μm大,气大逆气辐逆射辐射越强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分布示意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a选择性 吸收 、散射和b 反射 。
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框架
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框架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大气受热过程这个神奇的事儿呀!你想想看,太阳就像个大火炉,源源不断地给地球送来热量。
这热量咋个传递法呢?这就好比你大冬天抱着个热水袋,热量从热水袋传到你身上。
大气受热过程就跟这差不多呢!阳光直直地照下来,一部分被地面给吸收了,地面就像个贪吃鬼,大口大口地把热量吃进去。
这地面吸收了热量后,自己也热乎起来啦,然后它也会向外散发热量。
这时候,大气就像个爱凑热闹的家伙,跑过来分一杯羹。
大气中的各种气体呀,可不是一下子就把热量全拿了,它们得慢慢来。
就像你吃好吃的,也得一口一口慢慢嚼不是?有些热量会被直接吸收,有些呢,则是通过一些奇妙的过程。
比如说,地面散发的热量会让空气中的水汽啊、二氧化碳啊这些家伙活跃起来,它们在里面捣鼓来捣鼓去,就把热量给传递开了。
这就好像一群小朋友在玩传球游戏,球就是热量,大家你传给我,我传给你,玩得不亦乐乎。
还有啊,大气中也有一些云啊雾啊的,它们就像给地球盖了一层被子。
这被子有时候厚,有时候薄。
厚的时候呢,就像冬天盖的大棉被,把热量捂得紧紧的;薄的时候呢,就像夏天的凉被,透点气儿。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个大气受热过程,那地球会变成啥样呢?那肯定冷得要命或者热得要死呀!这大气受热过程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把地球的温度调节得刚刚好,让我们能舒舒服服地生活在这儿。
你说这大气受热过程是不是特别重要?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空调一样,默默地工作着,让我们的环境保持适宜。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呀!它让我们感受到四季的变化,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所以呀,我们得好好爱护我们的大气,爱护我们的环境。
要是我们破坏了大气,那这个神奇的受热过程可能就会出问题,到时候我们的生活可就不那么美好啦!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这个让我们温暖舒适的大气受热过程吧!。
人教版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共37页文档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为什么山上温度比山下低?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大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 气温下降0.6℃,因此有句话叫做“高处不胜寒”。
下列图中的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D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D)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 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 够的扬尘颗粒
流
气平稳,利于
千米
度有臭氧强烈吸收太阳 动为主 朗
层
紫外线而增温
高空飞行
高层大 平流层顶至 气 2000~3000千米
存在电离层(80-500千米),可反射电磁波,对无线通讯有 重要作用
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 依次穿过了哪几层?
17~18KM
8~9KM
南极
赤道
地
面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对 流 层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少,大部分 可见
红外线
光能够透过大气
地
面
到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蓝紫光)
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3章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7、8、9、10、13、14、16(1)(2)(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3、4、5、6、11、12、15、16(3)、17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完成1~3题。
1.(综合思维)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e→a→c B.e→a→bC.a→c→b D.a→b→c答案 B解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量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B项正确。
2.(综合思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A.d作用弱B.a 辐射弱C.c辐射弱D.b辐射弱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a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明天气晴朗,云量少,黑夜大气逆辐射弱,导致近地面气温下降快,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出现凝华现象,即出现霜,因此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大气逆辐射(c辐射)弱,C符合题意;黑夜,太阳辐射不存在,因此a、d与“是夜必霜”无关,排除A、B两项。
晴朗天气,云量少,黑夜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导致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多,排除D项。
3.(综合思维)“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A.“烟气”使大气更多吸收太阳辐射B.“放火作煴”,直接烤热地面C.“放火作煴”,直接熏暖大气D.“烟气”主要成分为CO2,可增强大气逆辐射答案 D解析“放火作煴”是发生在黑夜,此时无太阳辐射,因此“烟气”不可能使大气更多吸收太阳辐射,A项错误;“放火作煴”的能量有限,且直接影响范围很小,不能直接烤热地面或直接熏暖大气,不是“免于霜”的原因,B、C两项错误;“烟气”主要成分为CO2和颗粒物,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可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小霜冻的影响,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强化练8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选择题
(2017·浙江宁波期中)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垂直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2017·浙江桐乡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第3~4题。
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箭头()
A.①
B.②
C.③
D.④
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2017·浙江舟山期中)图1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图2是同一地点阴天和晴天的
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③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a表示阴天的昼夜温度变化
D.b天气与a天气相比,白天②更强
6.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图1影响明显的是 ()
A.①减少
B.②不变
C.③减弱
D.④增强
(2017·浙江绍兴期中)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完
成第7~8题。
7.H的数值应为()
A.8
B.14
C.47
D.60
8.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
A.A的数值
B.B的数值
C.G的数值
D.H的数值
(2017·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太阳散射辐射指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分子、
水蒸气、灰尘等质点的反射,改变了方向的太阳辐射。
下图示意阴、晴
天气下散射辐射的日变化。
据此完成第9~10题。
9.读图可知,一天中()
A.散射辐射越强,气温越高
B.散射辐射越强,温差越大
C.散射辐射越强,大气逆辐射越弱
D.散射辐射越强,大气能见度越差
10.导致图中阴、晴天散射辐射差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云量多少
B.太阳高度差异
C.下垫面性质
D.海拔不同〚
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以
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右图)。
据图完成第11~12题。
11.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
12.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
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二、非选择题
13.(2016·辽宁一模)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江苏省出台支持光伏发电的政策,促进太阳能发电企业的发展。
目前,南京、
淮安、徐州等地均有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其中位于徐州市郊青山泉镇的20兆瓦光伏发电
站是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电站。
材料二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甲)和太
阳能电池方阵示意图(图乙)。
(1)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南京市多年
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的数值约为兆焦耳/平方米。
(2)为了最大效益发电,图乙中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朝向是,南京、淮安、徐州三
地D值最大的是。
(3)简述徐州市郊青山泉镇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优势条件。
(4)简述江苏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的意义。
14.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上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考点强化练8大气的受热过程
1~2.1.B 2.D第1题,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平流层底层气温变化不大,中上部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第2题,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距地面500千米左右的高层大气。
3~4.3.B 4.B第3题,考查大气热量传递。
根据题意“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说明离地面近气温高,可推断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
结合题图知②为地面辐射,选B项。
第4题,根据题意“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结合题图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故选B项。
5~6.5.B 6.C第5题,考查了对流层的热量传递。
根据图形箭头的走向信息,可判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削弱作用。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来源是②;a昼夜温差大,表示晴天,②较强;b昼夜温差小,表示阴天。
故选B项。
第6题,根据题意,低碳经济说明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
故选C项。
7~8.7.D8.A第7题,H的数值应该是大气的支出部分中指向宇宙空间的部分。
数值上等于大气的热量收入与大气逆辐射的热量(G)之差。
大气的热量收入为19+23+10+114=166,所以H=166-106=60。
第8题,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会使大气中的各种数值发生变化,但不会影响到达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
9~10.9.D10.B第9题,从时间上看,太阳散射辐射强时并非气温最高时;一天中阴天的太阳散射辐射比晴天强,而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散射辐射越强说明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多,云量多,空气中尘埃杂质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能见度差。
第10题,图像显示阴天与晴天太阳散射辐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日出后和日落前时段晴天稍强于阴天,正午前后时段阴天强于晴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11~12.11.B12.A第11题,根据材料,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B 项对。
第12题,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A 项对。
13.答案(1)南部少北部多 4 500~4 700
(2)正南徐州
(3)太阳总辐射量较大;位于市郊,地价较低;政策支持。
(4)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解析第(1)题,从图甲中可知江苏省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南少北多,南京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在4 500~4 700兆焦耳/平方米。
第(2)题,为了最大地获取发电效益,太阳能电池方阵应朝向正南。
徐州纬度最高,故 D值最大。
第(3)题,从太阳辐射总量大小、政策、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4)题,从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方面分析。
14.答案(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