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基础题)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B.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夜间大气逆辐射弱C.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弱D.白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强【答案】C【解析】由于白天大气稀薄,读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天气比较热;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比较低,导致昼夜温差比较大。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作用。
2.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A.季风环流B.热力环流C.大气环流D.三圈环流【答案】B【解析】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而季风环流、大气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形成基础,是热力环流。
故选B。
【考点】大气运动3.2013年10月7日1时15分,强台风“菲特”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各天气系统中表示台风的是【答案】D【解析】台风属于热带气旋;而图A、B都是锋面天气;图C为反气旋。
故选D。
【2】受该天气系统影响,主要天气特点是A.高温晴朗B.低温晴朗C.阴雨连绵D.狂风暴雨【答案】D【解析】台风因风力大,中心附近的气流旋转上升,所以表现的天气特点为狂风暴雨。
故选D。
【考点】天气系统4.下面其他情况相同的四地中,夜晚近地面温度最高的是()【答案】A【解析】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作用弱,气温高,而夜晚天气阴,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强,所以夜晚近地面气温高。
对比四幅图,属于此类现象的是图A。
故选A。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A.低纬度的对流层B.中纬度的平流层C.高纬度的平流层D.低纬度的平流层【答案】B【解析】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随纬度不同厚度不同,低纬度上界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上界为8-9km;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观察图可知,该层下界为12km,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应为中纬度平流层,所以答案选B项。
高三地理总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地理总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中应用广泛,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主要是因为地膜()A.增加了①辐射B.增加了②作用C.减少了③的散失D.减弱了④的补偿2.夏季午后,农民在菜地上方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是为了()A.减弱①辐射B.减弱②作用C.增强③辐射D.增强④辐射3.秋季,果农在日出前给果园熏烟可以减轻霜冻灾害,主要是为了增强()A.①辐射B.②作用C.③辐射D.④辐射下图为南疆沙漠腹地夏季晴天与沙尘日的地表温度与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4-6小题。
4.图中表示晴天地表温度变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5.据图信息可知()A.地温高于气温B.地气温差夜晚小于白天C.沙尘日地温变化幅度小于晴天气温变化幅度D.地气温差沙尘日大于晴天6.沙尘日的最低气温高于晴天,是因为沙尘日大气()A.大气逆辐射作用强B.白天时吸收太阳辐射作用强C.反射作用强D.透明度差,地面辐射强煤电行业曾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最大的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建成了10.6亿千瓦煤电机组并实现超低排放,占煤电总装机的94%,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大气受热过程()A.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②—晴朗天气比多云天气作用弱C.③—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D.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8.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对大气受热过程产生的影响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④减弱D.⑤减弱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2.3.1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基础篇】一、单选题(2020·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高一期末)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
这样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4.我国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③弱D.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④弱【答案】1.C 2.B 3.C 4.C【解析】1.结合图示分析和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判断,图中①②为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部分、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但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温度升高,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故选B。
3.图中①表示大气的反射作用,②表示大气的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
CO2能吸收地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进而减弱大气的保温作用,C正确;对①②④基本没有影响,A、B、D错误。
故选C。
4.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①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③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故选C。
(2020·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高一月考)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A.纬度相当B.距海远近相同C.海拔相当D.大气透明度相近6.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7.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①⑤B.④⑥C.②⑦D.③⑧【答案】5.A 6.C 7.D【解析】5.本题考查太阳辐射量的相关知识。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1.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从()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答案】B【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上界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
所以这架飞机是从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如果美国东海岸有一艘油轮不幸失事,使原油泄入海中,下列渔场中最先可能受污染的是( ) A.舟山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D.秘鲁渔场【答案】B【解析】从距离和洋流的流动方向判断,该事故产生的油污会顺着墨西哥湾暖流北上,最先受污染的可能是纽芬兰渔场。
【考点】洋流3.当法国的埃菲尔铁塔21米处的气温为15ºC时,其塔顶部321米高处的气温约为()A.12ºC B.13.2ºC C.12.2ºC D.6ºC【答案】B【解析】随海拔高度上升,气温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ºC,塔顶321米与21米相差300米,温度相差1.8 ºC,塔顶的气温约为13.2ºC,选B项。
【考点】地形对气温影响4.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 A B.B C.C D.D【答案】D【解析】从图中各箭头方向及来源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
故选D。
【2】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A.辐射A减弱B.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D.D辐射增强【答案】D【解析】夜晚主要是通过地面辐射散热,而阴天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应好,所以气温高,而图中D代表大气逆辐射。
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5.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大气受热过程练习题
高三大气受热过程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大气的受热过程?A. 辐射B. 对流C. 蒸发D. 地面传导2.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 水面蒸发B. 太阳辐射C. 火山爆发D. 电能转换3. 全球上空空气的主要升温方式是:A. 大气辐射B. 大气传导C. 大气对流D. 大气蒸发4. 地球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导给大气?A. 直接传导B. 辐射传导C. 对流传导D. 辐射传导和对流传导共同作用5. 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大气辐射的特点?A. 速度快B. 无需介质C. 传播距离远D. 传播热量大二、判断题1. 大气受热过程中,水面蒸发是大气主要的升温方式。
2. 地面传导是指地面受到太阳辐射后直接传导给大气。
3. 大气对流是指大气受热后产生空气的流动现象。
4.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辐射是主要的升温方式,传导和对流相对较小。
三、简答题1. 请解释大气受热过程中的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太阳向地球表面发射的电磁辐射,其中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后,会吸收部分辐射能量,然后向大气传递。
辐射的特点是速度快、无需介质传播距离远,能够直接传递热量。
传导是指物体内部因分子振动而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后,部分能量会通过直接传导传递给地下和大气中的空气分子。
传导的特点是依赖物质的接触和传递,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气体或液体的流动现象。
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后,空气会被加热并上升,形成气流。
这些气流在大气中的运动形成了大气对流,从而使热量在大气中传递。
对流的特点是能够快速传递热量,但需要存在流体介质。
2. 请简要描述全球上空空气的升温过程。
全球上空空气的升温主要通过大气对流来实现。
太阳辐射照射到地球表面,使得地表温度升高,地面受热后产生的热量向上传导、辐射和对流。
由于空气的密度和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热空气会上升,形成气流。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河北保定摸底考]云对地气系统的辐射传输和能量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
随着云量加大,大气逆辐射增强,云底高度越低,大气逆辐射增强的效应越显著。
据此完成1~2题。
1.高云(云底位置高的云)增强大气逆辐射的效应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高云()①温度低②规模小③大气逆辐射散射比例大④大气逆辐射传播路径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推测以下四种气候类型区中,云对大气逆辐射增强效应最显著的是()A.苔原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022·广东卷]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二、综合题5.[2023·甘肃月考]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受热过程题目(含答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飞机飞行大部分时间需要停留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Ⅲ层底部 D.Ⅲ层顶部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
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4.白天云量增多时,会导致A.①减弱 B.②减弱C.③增强 D.④不变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6~7题。
6.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7.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B.② C.③ D.④8.“月夜酷寒”的形成原因与图中有关的因素是(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9.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C.白天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10.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11.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①霜冻多出现在晚秋多云的夜晚②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③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④“高处不胜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3、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完整word版)大气的受热过程
A.增强 a 辐射
B.增强 b 辐射
C.增强 c 辐射
D.改变 b 的辐射方向
C.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
2/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26.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A.①减弱 B.④增强 C.③增强 D.②增强
27.淮安市郊区农民在冬季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A.A 层 B.B 层 C.C 层 D.AB 层
10.下列关于 A 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
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
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 1/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11.下列关于 B 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B 不符合题意;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C 不符合题
意;大气层中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D 符合题意。故选 D。
16.B 17.C
【解析】 5/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分析】
确;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不在对流层和平流层,故 A、B 项错误;大气污染与通信中断无关,
7.A.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 错误;
B.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 错误; 3.霜冻一般都是出现在气温较低的晚间,而 14 日、16 日晚间都是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更弱,
C.③表示地面辐射,C 正确;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晚间气温低,C 对。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D 错误。故选 C。
较低,故 B 项正确。
从而保护作物,减轻冻害。故选 C。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每课一练:2.1.1大气的受热过程(含答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3.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D.来自地面的辐射少4.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5.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019年1月23日,湖南拉响2019年首个大雾预警,针对张家界、长沙、常德等地持续2~3小时的大雾天气,湖南省气象局及时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6~7题。
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天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高考真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真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
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偏离天数/天珲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辽源125.15°E42.9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1.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A.1小时40分钟B.2小时00分钟C.2小时40分钟D.3小时20分钟2.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A.降水多B.受海洋影响强C.风力强D.受山地影响强3.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2023·浙江卷)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
“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
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4.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5.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①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①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①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2·福建卷)冷杉为常绿针叶乔木,喜湿耐阴。
某研究团队在中国某山地开展冷杉育苗试验,发现:冷杉林内育苗的成活率远高于林外;林外采用秸秆覆盖土壤后,育苗成活率显著提高。
下图示意该地冷杉林冬季林内外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受热过程》真题练习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受热过程》真题练习(2023·陕西)下图中的现象多在某地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出现,持续时间较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到乙处的气温垂直分布是由于()A.大气逆辐射较弱,近地面气温下降迅速B.太阳辐射较弱C.大气逆辐射较强,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D.太阳辐射较强2.丙处的根本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地面反射D.大气反射(2023·广东)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B.①C.①D.①4.图中①表示大气的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保温作用D.辐射作用5.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A.①增强B.①减弱C.①减弱D.①增强(2022·贵州)“霜重见晴天”,当清晨见到较重的霜冻,预示当天天气晴朗。
下图示意太阳、地面、大气间的能量转化过程。
完成下面小题。
6.“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其对应的辐射分别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与多云的夜晚相比,在深秋晴朗的夜晚易形成较重的霜冻,主要原因是()A.①较强B.①较强C.①较弱D.①较弱(2022·福建)地理学习小组设计完成一个地理模拟实验。
据此回答问题。
实验器材:玻璃杯、温度计、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牛皮筋、砂土、剪刀、手表、纸笔等。
实验步骤:步骤一:在实验室内,往两个相同玻璃杯中放入等量砂土,均匀铺平,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入砂土至同样深度。
将放有温度计A的玻璃杯用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牛皮筋扎紧;放有温度计B的玻璃杯没有任何遮盖物。
在实验室内做好以上准备工作的两个玻璃杯,温度计A、B显示的初始温度一致。
步骤二:将两个玻璃杯放置到阳光下,接受同等强度的太阳光照。
8.(1)三小时后,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温度计B显示的温度较。
(2)此实验模拟的是效应。
(3)将下列数字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以说明该实验模拟的原理。
高二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青藏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判断,该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应分布在温带地区。
青藏高原夏季平均气温约8度,B错。
西南地区、东南地区位于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C、D错。
所以只有温带的东北地区符合,A对。
【2】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曲线数值判断,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夏季出现在谷地,A错。
陡崖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B错。
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大,C错。
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D对。
【3】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答案】B【解析】根据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同一海拔高度上的陆地比大气升温快,降温也快。
所以山谷地区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所以谷地降温最快,气温最低,B对。
白天吹谷风,导致山谷中气温较低,C错。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导致谷地气温被抬升,形成降雨,D错。
地形闭塞,降温慢,A错。
【考点】不同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山谷风。
2.下图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兰州和拉萨两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其中表示拉萨市气温的曲线为A.a B.d C.c D.b【答案】A【解析】拉萨时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夏季气温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小,对照图中选项可以看出,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的气候。
3.(原创)当地时间2014年4月16日上午8时58分许,一艘从仁川出发前往济州的载有470余名乘客的“岁月(SEWOL)号”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发生浸水事故而下沉。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从()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答案】B【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上界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
所以这架飞机是从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故选C。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答案】B【解析】近地面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而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大气辐射是大气散发热量。
故选B。
【3】能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归还地面散发热量,进而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③。
选C。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3.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此图表示的是_____月份季风图。
此时是北半球的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低)气压,它切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E的风向为_____风,F的风向为______风。
(3)半年后,A处盛行季风(风向),B处盛行季风(风向)。
(4)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是;而南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答案】(1)7 夏季低副热带高(2)东南西南(3)西北东北(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1)该季节盛行东南和西南季风,为7月份季风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完整版)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单选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①B.②C.③D.④读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易出现霜冻的是A.13日、14日B.13日、15日C.14日、16日D.15日、16日4.农民为了减轻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在田间释放烟幕,这是为了()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短波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大气辐射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C.③是地面辐射D.④表示太阳辐射8.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A.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削弱④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A.A层B.B层C.C 层D.AB层10.下列关于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1/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11.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波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含答案)基础过关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2.下列辐射中波长最短的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DD.大气辐射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B.大气的反射作用C.大气的散射作用D.大气的吸收作用4.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的原因是A.自转周期比地球的短B.公转周期比地球的长C.没有地球上的大气层D.月球表面没有液态水能力提高1.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吸收地面的辐射少2.下列自然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B.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较明亮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云量的多少B.太阳高度角C.海拔高度D.太阳距离的远近4.夏季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偏低的原因A.太阳高度小B.地势高C.晴天少D.距离海洋远5.“十雾九晴”是因为A.晴天地面辐射强B.晴天大气辐射强C.晴天大气逆辐射强D.晴天大气逆辐射弱6.人造烟幕防霜冻的原理是:A.烟幕中尘埃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B.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地面增温C.烟幕通过热辐射直接使大气增温D.烟幕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7.深秋季节,农民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其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冻害B.增加二氧化碳以利农作物光合作用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损失D.增加空气中的水汽,缓解旱情8.下图哪种情况夜晚气温最高9.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D)10.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分析,我国新疆地区“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C.夜间大气逆辐射弱D.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多11.由于人类活动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A.臭氧增多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C.上海地面下沉D.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化暖2009年3月15日晚到16日晨,北京市区出现大雾,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500米,有些地方的能见度只有几十米。
(完整版)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基础训练
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基础训练1.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现象的原因是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2.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C.白天反射作用加强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3.下图为等压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4、右上图中正确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5.关于影响大气运动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C.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在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中,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物理现象,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据此完成6~7题。
6.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在江苏南部盛夏,甲地闷热难挡B.若在江苏北部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在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7.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8~9题。
8.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9.波浪型烟流出现的时间多在A.晴朗的夜间B.日出前后C.多云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10.某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的布局如下图。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晚上较严重B、一年中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C、该城市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现象白天较严重D、大气污染情况白天、晚上差不多11.在无风的地方点燃香烟或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而且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是因为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因重力作用下沉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因重力作用下沉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12.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13.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图(图中a>b图一图二14.下面的四幅图中,表示北半球高空风向的是(以下单位为百帕)15.下面的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读图6-7,回答18~1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①太阳辐射 B.②大气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地面辐射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 C.③D.④3.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4.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现象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6、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7.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逆辐射④大气削弱⑤地面辐射A.①②③④⑤B.①⑤④③②C.①④②⑤③D.①④②③⑤图2为甲(拉萨地区)、乙(杭州地区)两地间,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关系曲线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反映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A.甲地纬度低 B.甲地距海近C.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 D.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9.甲地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①复种指数高②小麦颗粒饱满③瓜果甜度高④水稻种植面积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实际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光线照射地面所经历的小时数(去除地物、云、雾等遮蔽时间)。
读湖北省某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据统计,武汉市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可以达到1950小时。
据图判断,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1月1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实际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受夏季昼长影响,日照时间长,故日照时数较大B.甲地受背风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少雨,故日照时数较大C.乙地受盆地地形影响,水汽难以扩散,故日照时数较小D.乙地受地形抬升影响,湿润多雨,故日照时数较小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2.该地可能位于A. 阴山山区B. 长白山区C. 横断山区D. 天山山区13.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A. 2月1日、晴天B. 4月1日、晴天C. 9月14日、多云D. 12月1日、多云14.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 地形 B. 土壤 C. 气候 D. 纬度2018年1月21—24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下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24日天气资料。
据此回答:日期天气气温21日阴转小雪0℃/-5℃22日晴-2℃/-10℃23日晴-4℃/-12℃24日晴-4℃/-11℃15.降雪过后,北京市民进入“极速制冷”、“冷冻周”模式,其成因不包括A. 新雪反射地面辐射,地温低B. 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C. 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D. 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右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7.据表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该日上海的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C.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D.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日落晚、日照时间长有直接关系下图为我国某大湖气象综合观测站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湖泊可能是A. 青海湖B. 鄱阳湖C. 长白山天池D. 滇池19.该气象综合观测站A. 12月最低气温高于-15℃B. 最低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C. 6月最高气温不高于14℃D. 最高气温出现时刻与昼长有关读“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
20.拉萨年日照时数远大于广州,其最主要原因是A. 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B. 工业落后,排放的大气污染小C. 纬度较高,白昼时间长D.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21.拉萨夏季气温远低于广州,其最主要原因是A. 冷锋影响B. 距海较远C. 地势较高D. 纬度较高二、热力环流和风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图中a、b、m、n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的是A. a>b>n>mB. b>a>m>nC. n>m>a>bD. m>n>b>a23.图中a、b、m、n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 a处B. b处C. n处D. m处24.关于图中气流运动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 高空a、 b两处间盛行东北风B. m处盛行上升气流,天气阴雨C. m、n地之间可能盛行东南风D. n处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如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下右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5.“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A. 便于室外空气流入B. 便于采光C. 便于室内热量散发D. 便于室内空气流出26.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A. 从四周流向水池B. 中央为上升气流C. 从水池流向四周D. 四周为上升气流(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
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向。
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7.该考察区域A. 位于长白山的山麓B. 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 西南部地势起伏小D. 属属于暖温带湿润区28.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29.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A. 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B. 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 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D. 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
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0~32题。
30.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太阳高度B. 热力环流C. 植物蒸腾D. 大气环流31.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 土壤水分条件较好B. 气温日较差更大C. 降水量较多D. 地形较平坦32.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A. 江苏省B. 甘肃省C. 山东省D. 云南省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的“冷湖”。
而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的“暖带”。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东南、西北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属于该山地东南坡向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的曲线是A. ①B. ②C. ③D. ④34.(小题2)关于该山地叙述正确的是A. 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出现“冷湖”现象B. 该山地东南坡海拔每升100米气温下降0.6℃C. 该山地西北坡“暖带”与“冷湖”现象极端最低气温较平均最低气温显著D. 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受霜害影响小,生长周期变长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上海5610米高空的风向是A. 偏西风B. 偏南风C. 偏东风D. 偏北风36.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A. 青岛、上海、长沙、昆明B. 昆明、重庆、长沙、台北C. 台北、长沙、重庆、昆明D. 昆明、重庆、上海、北京下图示意2017年12月10日2时近地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值可能分别是(单位hpa)A. 1024,1012B. 1018,1010C. 1022,1010D. 1022,101438.此时A. 东北地区天气晴朗B. 珠江三角洲吹西北风C. 大兴安岭风力较大D. 日本地区阴雨绵绵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9.从局地热力环流考虑,甲地夏季的盛行风为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40.以下关于甲地风能开发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地离周边电力需求市场较近B. 甲地人口较少,移民费用较低C. 甲地附近的地形削弱该地风力D. 风能清洁可再生,生态效益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A 2.C 3.D 4.A 5.B 6.C 7.C 8.C 9.B 10.C 11.D 12.D 13.C 14.A 15.A 16.D 17.B 18.A 19.B 20.D 21.C二、热力环流和风22.D 23.C 24.C 25.A 26.C 27.C 28.A 29.D 30.B 31.A 32.D 33.B 34.C 35.A 36.D 37.C 38.C 39.A 40.C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