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二、大气运动1.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高低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空气柱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①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高中地理2大气的受热过程
(见P46图)
(3)海拔:就海越拔少越,高到,达大地气面越的稀太薄阳,辐对射太越阳多辐。射的削弱
(4)天气状况:
大气中云雾越多,尘埃越 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就 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越少
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
太
反射
阳 辐
大 气 的
大气上界
射
?
?地面
大气吸收、 反射和散射
主 要 热
吸
源
收
是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 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
(2)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向下 的大气逆辐射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到保温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 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B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 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 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 无关
4、我国漠河冬季气温比拉萨低,但夏季气温比拉萨
高,有关形成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冬季,漠河日照短,太阳辐射弱,冬季风影响 ②夏季,漠河太阳辐射时间长,获热量增多 ③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故气温低 ④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保存地面辐射的 能力差,夏季气温低
【归纳总结】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地面物质组成、地形、 地势、人类活动等
地面物质组成:影响反射率,如南极极冰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 反射率 地形:向阳坡气温高 地势: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米下降 0﹒6℃ 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5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①高海拔地区:②内陆地区:③四川盆地: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 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答案】(1)B (2)B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 (共20张PPT)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温室大棚
烟雾防 冻
果园铺沙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 的多寡
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 富
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 用弱→太阳能丰富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3)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作用
D.地面削弱作用
(1)B (2)B (3)B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辐 射,①代表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第(1)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 射。第(2)题,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第(3)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 受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 少。]
(短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 气
太 阳
反 短波
射
辐
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吸收
地 面 大气散射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吸收作用特点: 有选择性来自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吸收紫外光波长小于0.175微米
_臭__氧__大量吸收紫外光
(地球“生命保护伞”)
_二__氧__化__碳___、__水__汽__吸收红外光
射
辐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上界
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3.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C )
A.春季
C.白天
B.秋季
D.黑夜
例:读大气运动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称_____ 热力
环流,形成这种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地面受热不均 。
(2)B、D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__ B ;A、E两处
吸收和 反射等 大部分太 阳辐射到 达地面
热过程
最后结果:地面是
大气的直接热源
垂直运动 热力环流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
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 的原因主要是下图中的( C )
A.a减弱
B.b减弱
C.c减弱
D.d减弱
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2、3题
2.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有可能是(B ) A.热力环流 C.季风环流 B.海陆风 D.山谷风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二氧化碳、水汽 云层(对流层大气)
地面吸收、升温
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对气温产生什么影响?
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
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气温较高。 晚秋和冬季霜冻为什么发生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云量少,云层薄,
大气逆辐射弱。
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 A ;E、F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
______ E ;A、C两处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_ C 。
(3)如果此处代表城市与郊区的环流,那么A、B、C 三处为城市的应该是_____ A 。考虑到城市风所携带的
污染物对郊区的影响,卫星城应建在_____________ 城市热岛环流
之外。
大气受热过程
三种辐射及其性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形式
吸收、反射、散射
1、大气的吸收作用
思考:1、从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 收作用,可知大气吸 收具有什么特性?
(选择性)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 中能量最强的可 见光吸收得很少, 大部分可见光能 够透过大气到地 面。
பைடு நூலகம்
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空呈蓝色, 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 A.散射和反射 B.吸收和散射 C.吸收和反射 D.散射和吸收
3、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大气散射作用造成的有:( A )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日出前的天空已明亮 在月球上即使是白天看到的天空背景颜色仍然是黑色 ④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A. B. C. D.④
盆地呢?
不同的天气状况太阳的削弱作用一样 吗?
晴天,削弱作用弱,地面辐射强;阴雨 天,削弱作用强,地面辐射弱。
小结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过大气层路程越 短,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地势: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 弱,太阳辐射强。盆地地区,水汽不易扩散,多 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 辐射弱
(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不同的纬度太阳的削弱作用一样吗?
高纬
低纬
高纬
年平均正午太 阳高度不同
纬度 不同 太阳辐射经过大 气的路程长短各 异
太阳辐 射强度 由低纬 向两极 递减
不同的地势太阳的削弱作用一样吗? 拉萨为什么称为“日光城”? 地势高,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D )
①箭头f可能增强 ②箭头e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
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D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有同学认为大气逆辐射就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这种认识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后,产 生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晚秋和寒冬,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水汽、云含量少,大气逆辐射弱, 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多,所以多霜冻。
人造烟幕防霜冻
人造烟幕能增强空 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 和尘埃,增强大气逆辐 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对 流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层
地
面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 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 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大气反射
吸收 散射
地面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反射
吸收 散射
大气吸收 地面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9张PPT)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图为大气 受热过程示意图。
7.诗句描写的景色约在 ( D )
A.2月
B.5月
C.8月
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共70张PPT)
小积累
知识拓展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成分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成分
影响
云层、较大尘埃
反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云层 越厚、尘埃越多,影响越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削弱太阳辐射;尘 埃越多,作用越强
臭氧、水汽、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
吸收紫外线(臭氧)、红外线和地面长波辐射, 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臭氧、水汽、
问题: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农田覆盖地膜的影响。 有利影响:增加地温;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的利用率;保肥;防风沙;抑制杂 草生长;减轻病害。 不利影响: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阻碍农作物根系发育;土壤透水透气性 能降低。
试题探究 考向 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 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 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参与的大气成分: 大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现象:
波长较短的蓝光容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 现蔚蓝色; 红光不易被散射—日出日落时阳光斜射,穿 过的大气路程长,更多的蓝紫色光被散射掉 了,剩下的主要包括红色和橙色的太阳光, 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呈红色。日出日落后天 空依然明亮,也是散射作用的结果。
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
长波辐射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和最 直接的能量来源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 也向外辐射能量
长波辐射
白天和夜晚都存在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 长波辐射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
大气受热过程是指地球表面吸收太阳光照射地表面,并将其转换成地
表层的热量释放到大气层。
这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的:
1、太阳与空气的相互作用:太阳辐射到地表面时,空气中的气体会吸
收其中的热量,而热量又会随着空气的移动转移到大气中的其他位置。
2、空气的膨胀和压缩:太阳辐射的热量会把空气加热,造成空气膨胀,于是热量就只能以更快的速度往上传递,导致空气压力不断下降。
3、水蒸气的扩散:随着空气压力的降低,水蒸气也会从表层向上扩散,同时也会携带着太阳辐射地表面所产生的热量。
4、热量波动:水蒸气扩散到大气层高处时,它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并
且因为它的波动性,这种热量最终到达表面的高处。
5、热量的释放:由于空气的压力升高,热量最终被释放到大气层中,
充当空气的保温层,使地表温度稳定不变。
以上就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经过这一过程,太阳辐射的热量最终
被转移到大气层中,保持了表面温度的稳定。
可以说,大气受热过程
对地表的热量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点睛]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中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 受力F 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
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环节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把握图中的三个关键环节: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向外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人教版必修一2.2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0张PPT)
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讨论一
俗话说“麦盖一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据我国 北方一些冬小麦地区测定,冬季,积雪5厘米深的地温 一般比无积雪的高2-3℃,并且积雪越深,保温作用越强, 麦苗越不易被冻伤。
图1
图2
(1)简述青藏高原光照资源充足,但热量不足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热量不足; 海拔高,空气稀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充足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图1),光照资源充 足,但热量不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布局。其中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图2),该区域内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 青稞等喜凉作物生长。
【问题】 (2)冬季,积雪覆盖的麦苗不易被冻伤,说明原因。
积雪覆盖在麦苗上,可以阻止地面长波辐射的散失,有阳光时 积雪吸收热量,热量传递给麦苗;又可以阻挡寒冷的空气;并 且可以给麦苗提供水分。
讨论二
1.计算5月6日与5月7日的气 温日较差,哪一天的昼夜温
差大? 5月6日
2.观察5月6日和5月7日的天 气情况,哪种天气情况下昼
H2O 吸收
CO2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小结
削弱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吸收 反射
0
03 水汽、CO2 云等
散射
空气分子、细小 尘埃
较大颗粒的尘埃
特点
削弱的辐射
有选择性 紫外光
有选择性 紫外光
有选择性 红外光
无选择性 反射光呈白色
有选择性 可见光中波长 较短的蓝紫光
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06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圈分层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均厚度12km,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
2.平流层:存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3.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3.大气的两个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一般,云层越厚,云雾水汽越多,烟雾、雾霾越多,大气的削弱作用越强,同时大气逆辐射越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越强。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保温作用的因素:天气、大气洁净度、空气的湿度等。
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4)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和下垫面性质等方面来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如下:
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具体的过程为:
(1)太阳暖大地。
太阳射向地球的短波辐射,经过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到达了地面,地面吸收后升温。
(2)大地暖大气。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稳后,以长波辐射将能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同时近地面大气以对流、传导的方式,逐层向上传播热量,温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稳后,小部分射向宇宙,即大气辐射。
另外大部分射回地面,为地面增温,即大气逆辐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大气的受热原理如下: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1. 引言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指大气中空气分子受到外界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的过程。
受热过程在气象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解和研究受热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气候模式以及大气的动力过程。
本文将介绍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实现的。
2.1 辐射大气受热的一种主要方式是辐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而部分则直接到达地表。
地表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使其升温,然后地表再通过辐射传递热能到大气层。
2.2 传导传导是另一种大气受热的方式。
当地表升温后,与地表相接触的空气分子也会受到热能的传递。
这种传导过程是由于相邻分子之间的直接碰撞而实现的。
2.3 对流对流是大气受热的重要方式之一。
当地表升温后,空气被加热并膨胀,密度降低。
由于密度的差异,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则会下沉。
这种对流运动导致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实现了热能的传递。
3. 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3.1 气候模式和天气预报通过研究大气受热过程,科学家们能够建立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受热过程对天气预报也有着重要影响,理解和掌握大气受热过程能够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3.2 空气质量检测大气受热过程对空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大气受热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和传播方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3.3 温室效应研究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和影响,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3.4 天然气储量评估大气的热力学性质对于天然气储量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大气受热过程,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天然气的储量和分布,从而更好地进行勘探和开发工作。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15张PPT)
地面受热增温
1.“太阳热地面”
2.“地面热大气”
大 (气吸(收对—地大面气)逆保辐温射地作)面用
3.“大气还地面”
➢应用生活:山地温差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大气受热过程梳理
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对比 1.主次
2.影响因素: ①海拔—大气厚度/密度 ②天气 ③大气洁净度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研究大气是怎么热起来的,大气热起来的过程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地面辐射(短波)(吸收、反射、散射)(长波)射向宇宙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辐射(长波)射向地面(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大气增温的根本热源:太阳辐射总结: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长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H2O、CO2吸收,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进行长波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解释现象:1.月球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很多,为什么?(6分)①月球表面没有大气;2分②没有大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2分③没有大气,晚上没有保温作用;2分50%85%解释现象:2.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玻璃的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可以射进来,而地面长波辐射射不出去,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3.温室效应、燃烧烟雾的作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温作用解释现象:4.晴天昼夜温差大,阴天昼夜温差小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温低;阴天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解释现象:5.青藏高原昼夜差大的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总结:大气给地面盖了一层被子,起的保温作用拓展: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午后2点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日出前后一天之中,太阳辐射最高12点,地面温度最高下午1点,气温升到最高下午2点 一年之中,6.22夏至日太阳辐射最高,陆地7下月份气温最热,海洋8月份气温最热三、大气热力环流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差,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根本原因:地面的冷热不均整体低层气压比高层气压大(引力作用:离地面越近,空气越密集,气压越大) ABCD 气压由高到低排序:B >A >D >C热力环流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C DCBA从等压线或等压面角度对高压低压进行理解:1006100810101012地面低层气压高,越往上气压越低100610061008101010121012 地面热冷“热胀冷缩”和物理无关,热的地方等压线胀开,冷的地方等压线收缩甲处空气收缩下沉,乙处空气膨胀上升,所以选B只要由冷热差距的地方,就会有热力环流: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白天海风夜晚陆风解释盆地地区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拉萨夜雨白天谷风夜晚山风白天,山顶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谷地云雾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温度低;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吹谷风夜晚,山顶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温度低山谷云雾多,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温度高;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吹山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很难感觉到,1-2级,比较弱,几乎感觉不到为社么城市比郊区温度高?两个角度:①城市由众多放热的物体:汽车、工厂等排放CO2②城市有众多的吸热的物体:柏油马路、水泥建筑等,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大在郊区吹往城区风之间的地段植树造林,不要修有污染的工厂总结:近地面热(上升运动——低气压——阴雨天气)可以互因果近地面冷(下沉运动——高气压——晴朗天气)可以互因果等压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成因:同一水平高度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2.三种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檫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作用: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作用: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檫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第2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程标准: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简单的相关现象;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并解释简单的相关现象。
课前预习:
一. 大气受热过程
过程I :
小部分太阳辐射被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使地面增温。
过程II :
地面被加热,并以 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能量, 辐射除极少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使大气增温。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过程III :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故称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合作探究:
1.为什么“高处不胜寒”?
2.冬半年的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2014年暑假,厦门华侨大学5位学生从成都出发,穿着轮滑鞋行走2159千米,经过33天的跋涉到达拉萨。
行程中为了应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携带了防晒霜、防寒衣物、高压锅等物品,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A 辐射( 波)——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B 辐射( 波)——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过程I 过程II 过程III
课后练习:
读下图,完成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②-④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 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⑤较小 D. ①和⑤较小
4.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刘禹锡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描写的景色最可能出现在A.2月B.5月C.8月D.11月
6.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8. 大气中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
BBCBD D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