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提交版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雷锋
888888888
0000年00月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摘要
众所周知,伯特·奥本海默为美国犹太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奥本海默事件”是20世纪美国的最大冤案之一。这里面既涉及到政治斗争,也与个人恩怨有关,更与冷战、麦卡锡主义脱不了干系。在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与政治变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方便。相对的政治则是这个社会的管理员,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就是政治需要服务于科学,不服从科学的政治,就是统治。因此我们就以奥本海默事件为案列,共同来探讨政治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正气的发展。
关键词:奥本海默科学政治发展社会
1、引言
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 —1967 )是20 世纪美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先驱,是美国原子弹之父[1]。年轻时,他就为早期量子力学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领导着“史无前例的最庞大的科学家组织”,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由此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二次大战后,他积极倡导原子弹的国际控制,竭力阻止美国研制氢弹,从而导致了著名的“奥本海默案件”。同时,他还是一位极具性格魅力的演讲者,喜欢用独特的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之职达19 年之久,为保持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世界瞩目的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科学家的良知与政治家的“利益”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科学家的性格与命运之间关系复杂;奥本海默事件是一出不该出现的悲剧。人类应该从中吸取更多的教训。
第一章奥本海默的简介
1.1奥本海默的早年经历
奥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德裔犹太人家庭,自幼就有着优裕的生长环境。父亲是德籍犹太人,从小就移民到美国,后来在纺织界致富。母亲是一个天才画家,她鼓励奥本海默接触艺术和文学,却在奥本海默九岁时去世。他天资聪颖,兴趣广泛,幼时广泛涉猎文学、哲学、语言等领域,尤其爱好诗歌,对道德和艺术有着相当高的敏感性,而所有这些在他日后思想和事业的发展中都留下了久远的影响和痕迹。1921年,奥本海默以十门全优的成绩毕业于纽约菲尔德斯顿文理学校,因病延至次年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他三年读完哈佛大学,1925年以荣誉学生的身份提前毕业,他父亲很高兴,送给他一艘三十英尺长的帆船。
随后他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想跟卢瑟福(E. Rutherford,1871-1937)从事实验物理研究,但卢瑟福不愿收他为学生,这时他迷上了量子力学,于是开始攻读理论物理,加入到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1926年,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玻恩(M. Born,1882-1970)研究,1927年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据称论文发表当天,在座的评审教授竟无一人敢发言反驳。接下来的两年他在瑞士的苏黎克(Zurich)和荷兰的莱登(Leiden)作进一步的研究。1929年夏天,奥本海默回到美国,不幸感染了肺结核,在新墨西哥州洛塞勒摩斯(Cos Ala mos)镇附近的一个农场上养病。
后来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即使是上课,烟斗仍片刻不离嘴,又经常咳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奥本海默不看报纸、不看新闻报导,也不听收音机,对政治也缺乏兴趣。奥本海默的研究范围很广,从天文、宇宙射线、原子核、量子电动力学到基本粒子。他有辩才,擅长于组织管理能力,精通八种语言,尤爱读梵文《薄伽梵歌》经典,为此自修梵文。
1936年,奥本海默追求过一位名叫珍·泰特洛克的研究神经病学的女学生,是一个共产党员。1940年,他跟生物学家凯塞琳·哈利生(Katherine Harrison)结婚,凯塞琳是左翼份子。奥本海默的妻子、前女友、弟弟等人和共产党有深浅不一的关系。
1.2 二战时期曼哈顿计划
正如韦志强在奥本海默留给世界的遗产[2]指出,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了,情报也显示,德国已经在海森堡的主持进行原子弹的研究。美国罗斯福总统下达总动员令,成立了最高机密的曼哈顿计划,目标是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曼哈顿计划”[3]是美国和其盟发英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针对纳粹德国实施的制造原子弹计划。这一计划于1941年夏开始组织策划,1942年正式实施。奥本海默从1941年秋开始,参加了美国研制原子武器的工作,1942年他受命组建“曼哈顿汁划”中的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1943年被任命为该实验室主任,成为原子弹研制的总负责人主持人是雷斯理·格劳维斯少将,格劳维斯不顾陆军情报单位的反对,选定奥本海默为发展原子弹计划主任。如此迅速地把刚刚于1939年在实验室里发现的原子裂变现象,应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众多科学家,包括以和平主义者著称的爱因斯坦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的动机,主要是由于纳粹德国对这种武器的加紧研制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文明,但也并不排除奥本海默曾提及的其它原因,如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以及对于原子科学的技术应用的好奇和冒险意识等等。然而,要把原子核裂变所提供的理论上的可能性,真正变成军事上可靠易行的原子武器,其间所须克服的理论、方法、材料、直到技术工艺上的种种难题,无疑是对于人类才智的极大挑战。奥本海默告诉军方,想制造原子弹,就必须集中一流科学家和最好的设备于一个社区内,并统一指挥部统筹。
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3]的实验室主任,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整个计划的经费是20亿美元,总工作人数10万。“氢弹之父”泰勒协助奥本海默组织在罗沙拉摩斯工作的团队,1943年有4000名科学家进驻洛斯阿拉莫斯,著名的科学家费米、波尔、费曼、冯纽曼等大师级物理学家皆在其内,开始原子弹的研发工作。泰勒因执意研究“超级炸弹”,跟奥本海默起了不少冲突,后来泰勒作证指控奥本海默同情共产党,造成奥本海默处境的困难。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原子弹,随后在阿拉摩高德沙漠上空引爆,并发出耀目闪光及冒起巨型蘑菇状云。
奥本海默领导着整个团队完成了这场杜鲁门所盛赞的“一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科学奇迹”,从而不仅验证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为尽早结束战争作出了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且一下成了举国上下人所共知的英雄。他被人们誉为“原子弹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