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币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该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该液体中上浮。
钢铁制造的大船能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的沉浮原理。
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热量是不会真正消失的。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热量散失。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也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也就收缩了。
沉和浮

沉和浮1、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大小、轻重无关;改变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3、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储水舱装满水变重下沉,排出水变轻上浮。
“沉浮子”改变了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
4、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它排开的水量用橡皮泥造小船时,体积大的形状,排开的水量(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装载量也增大。
5、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马铃薯排开25克水,则受到的浮力为25克力,即0.25牛)6、7、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把泡沫塑料块拉入水中时,浮力=拉力+重力(右图)8、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①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气中的重力 ②再放入水中测得“重力” (物体放入水中因为受到浮力所以会变轻) ③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在水中能测出重量的物体,都是沉的:物体在空气中重量为100g ,在水中重量为25g(或50g 或1g ),会沉)9、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如:盐水、糖水、味精水等) 10、11、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把物体与同体积的液体比较轻重。
物体比同体积液体重,在液体中会下沉;比同体积液体轻,在液体中会上浮。
(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浮。
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沉。
)(铜能浮在水银上,因为同体积的铜比水银轻(水银比一般金属都重)。
死海含盐量很高,人能浮起来。
)12、比重计是用来比较液体的轻重的仪器。
热1、磨擦能产生热。
食物、太阳等都能给我们带来热量。
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比重有关。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沉和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自身的重量B.体积C.颜色【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解答】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大小,所以体积大和重量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反而体积小和重量小的容易下沉。
而物体的颜色,与其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没有关系,故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答题】把下面三个一样的瓶子放在水中可能会出现悬浮的是()。
A.装满沙的瓶子B.装有半瓶水的瓶子C.空瓶子【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的概念。
【解答】悬浮就是这个物体可以随意停留在液体中的任意深度。
触底时对容器底没压力,上浮时不露出液面。
当体积一定时,物体在水中的悬浮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就越容易下沉。
本题三个瓶子是体积相同,装满沙子的瓶子的重量>装有半瓶水的瓶子>空瓶子,所以装满沙子的瓶子应沉下去,而空瓶子漂浮在水面,只有装有半瓶谁的瓶子悬浮着。
3.【答题】我们会想出一些办法让潜水艇在航行中沉浮自如,这与()有关。
A.改变轻重B.改变高低C.改变大小【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解答】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只是由于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重量增加,就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变轻,就开始上浮。
4.【答题】要使浮在海面上的潜水艇下沉,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B.从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C.把潜水艇的压载舱抛弃,以减小潜水艇的体积【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潜水艇应用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的原理。
【解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沉浮的条件知识点总结

沉浮的条件知识点总结一、沉浮的定义沉浮是指一种在液体中或气体中发生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状态,也可以理解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下浮动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沉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船只、潜艇在水中的浮沉、气球在空气中的浮空等。
因此,对于沉浮的条件知识点的总结,可以从液体中的沉浮和气体中的沉浮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液体中的沉浮1. 引力和浮力液体中的沉浮是由引力和浮力之间的平衡所决定的。
引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或其他天体的吸引力,它是使物体向下运动的力。
而浮力是液体对物体所施加的一个向上的力,它是由于液体的压强和物体表面上所受到的压力不平衡而产生的。
在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它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它会上浮。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时,它将处于悬浮的状态,不会上浮也不会下沉。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指出在静止的液体中,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所排开的体积的重量。
换句话说,浮力与物体所在液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因此,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推论:在液体中,一个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这个浮力是与物体的表面积和液体的密度成正比的。
3. 水压和浮力在液体中,当物体下沉或上浮时,它所受到的水压也会发生变化。
水压是指液体对物体所施加的压力,它是由于液体的重力和重力造成的。
根据帕斯卡定律,液体中的压力是与深度成正比的,因此当物体下沉或上浮时,它所受到的水压也会随之增大或减小。
当物体下沉时,它所受到的水压会增大,这会使浮力增大,并且使物体上浮;当物体上浮时,它所受到的水压会减小,这会使浮力减小,并且使物体下沉。
4. 影响沉浮的因素在液体中的沉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压强、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表面积等。
其中,物体的密度是影响沉浮的主要因素,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它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它会上浮。
4.1物体沉浮条件及其应用(解析版)

一、物体浮沉的条件(1)从密度的角度。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下沉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改变,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悬浮、漂浮、沉底时,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漂浮:物体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另一部分在液面上方,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悬浮: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处,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此时浮力也等于重力。
沉底:物体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浮力、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后漂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2)从力的角度。
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后漂浮(此时F浮=G物);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温馨提示】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微点拨】如何调节浮力的大小:木头漂浮于水面是因为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把树木挖成“空心”就成了独木舟,自身重力变小,可承载较多人,独木舟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
牙膏卷成一团,沉于水底,而“空心”的牙膏皮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空心”可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采用“空心”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能漂浮在液面上。
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江河行驶到大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液gV排,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③排水量: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因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始终不变,所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而实现的。
物体沉浮的原理

物体沉浮的原理
物体沉浮的原理是由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该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成正比。
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则是始终向下的。
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的重力小于或等于浮力时,物体就会浮起来。
具体来说,物体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而物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因此,物体是否能够浮起来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以及液体的密度。
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就会浮起来;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就会下沉。
在实际情况中,物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也会影响物体的浮沉情况。
如果物体形状不规则或密度分布不均匀,那么物体可能会发生旋转或倾斜。
此外,当液体的密度随深度变化时,物体在不同深度的浮力和重力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体的浮沉状态发生改变。
总之,物体的沉浮原理可以归结为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由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决定。
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涉及到浮力、重力和物体的密度等概念。
首先,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它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表面所施加的压力差所产生的。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当物体浸入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它所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挤出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与被物体排挤出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正比。
其次,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
根据牛顿的普适定律,物体的重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地球重力加速度。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最后,物体的密度是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越大表示物体的质量越大,对应的重力也越大。
以水为例,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
当一个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重力和浮力平衡,所以物体停留在一个静止的位置。
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不再平衡,导致物体浮起或下沉。
具体而言,当一个物体部分或完全浸入液体时,液体会沿着物体的表面施加压力。
这个压力在物体的底部较大,因为底部接触液体的面积较大。
根据施加压力的原理,底部所受到的液体压力会使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同时,物体的上部也受到液体的压力,但由于上部面积较小,所受的压力较小。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
这是因为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所以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导致它浮起。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部分浸入液体,部分露出液面。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这是因为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物体受到向下的力导致它下沉。
总之,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涉及到浮力、重力和物体的密度等因素。
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表面施加的压力差造成的,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排挤出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决定了它是否会浮起或下沉。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它会浮起;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它会下沉。
通过平衡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可以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沉浮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沉浮涉及到液体物体的升降体验,其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沉浮的原理和其与哪些因素有关。
沉浮的原理沉浮是液态和固态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液体是一种不定形的物态形式,由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作用形成。
液体的密度比固体小,因此固体可以沉在液体中。
当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浸泡时,会受到液体的向上推力和重力的向下拉力,并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即沉浮平衡。
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液体的向上推力时,物体就会下沉,反之则会浮起。
沉浮原理可以用阿基米德定律来表示。
根据该定律,物体浸泡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推力等于所排斥的液体的重量。
这个重量等于排斥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
因此,当物体的重力小于向上推力时,它会浮到液体表面;反之,则会沉到液体底部。
影响沉浮的因素物体本身的密度物体密度是影响沉浮的核心因素之一。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受到的向上推力等于排斥液体的重量。
排斥液体的重量等于物体所排斥的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
当物体本身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
例如,铅块的密度是11.34克/厘米3,水的密度是1克/厘米3,所以铅块会沉在水中。
液体的密度液体密度也是影响沉浮的重要因素之一。
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推力就越大。
例如,在海水中泳的人会比在淡水中更容易浮起来。
因为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大,所以人在海水中所受到的推力也更大。
重力重力也是影响沉浮的因素之一。
重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拉力就越大,下沉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例如,当人站在陆地上时,他的体重是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的。
当人进入水中时,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会减少一些,人的身体会更容易浮起来。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影响沉浮的过程。
一个球形物体比较容易在液体中浮起来,而棱角分明的几何形体则更容易沉下去。
此外,物体的大小也会影响沉浮,比如说一块石头的下沉速度就会比一片叶子的下沉速度更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
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
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