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合集下载

地质构造与瓦斯灾害的预测探究

地质构造与瓦斯灾害的预测探究

地质构造与瓦斯灾害的预测探究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及其内部的各种地质体系和构造形态。

地质构造对煤矿瓦斯的生成、运移和储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煤矿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地质构造对瓦斯灾害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对瓦斯灾害的预测和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质构造与瓦斯生成的关系地质构造对煤矿瓦斯的生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地质构造复杂的煤矿区域,地层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往往会影响煤层的渗透性和蓄积性,导致瓦斯的聚集和积聚。

在一些地质构造破碎的地区,煤层之间的隔水层受到破坏,造成瓦斯的迁移通道,使得煤矿瓦斯的生成和储集条件更为优越。

在一些活动的地质构造带,地热作用使得煤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生大量的瓦斯,对瓦斯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构成了挑战。

在煤矿瓦斯的探测和防范中,必须考虑地质构造对瓦斯生成的影响,提高瓦斯的监测和预测水平。

地质构造对瓦斯的运移过程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下水和岩层之间形成的洞隙和裂缝成为瓦斯的主要运移通道。

地质构造的变化也使得瓦斯在地下的运移路径发生了改变。

在一些断层和褶皱带附近,由于地层变形引起的洞隙和裂缝增加,成为了瓦斯的主要迁移路径。

地质构造对煤体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的影响,也会影响瓦斯的运移速度和路径。

在一些复杂的地质构造区域,煤层中的孔隙和裂隙可能受到活动构造的影响,导致孔隙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瓦斯的迁移路径和速度。

地质构造对瓦斯的运移路径和速度影响着瓦斯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过程。

加强对地质构造对瓦斯生成的影响的研究,深入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煤层的分布规律,建立地质构造与瓦斯生成的关系模型,为瓦斯灾害的预测提供依据。

结合地质构造对瓦斯生成和运移的影响,开展瓦斯灾害的预测与评估工作,提高瓦斯的监测和预测水平,加强对瓦斯灾害的防范措施,有效减少瓦斯灾害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

地质构造和煤矿瓦斯灾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深入研究地质构造对瓦斯生成和运移的影响,开展瓦斯灾害的预测与防范工作,对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什么是矿井瓦斯?矿井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有时单独指甲烷(沼气)。

它是在煤的生成和煤的变质过程中伴生的气体。

在成煤的过程中生成的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

另外,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继续生成瓦斯。

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

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kg,所以,它常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

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瓦斯的燃烧、爆炸性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

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是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的。

游离状态也称为自由状态,这种瓦斯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于煤体或围岩的裂缝、孔隙之中,其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贮存空间的体积、压力和温度。

吸着状态又称结合状态,其特点是瓦斯与煤或某些岩石结合成一体,不再以自由气态形式存在。

按其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吸附及吸收两种。

吸附状态是由于固体粒子与气体分子之间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使气体分子在固体粒子表面上紧密附着一个薄层;吸收状态是气体分子已进入煤分子团的内部。

几种状态的瓦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平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当压力、温度变化时,游离瓦斯转化为吸着瓦斯称为吸附,吸附瓦斯转化为游离瓦斯称解吸。

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矿井瓦斯等级是以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大小来划分的。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定为瓦斯矿井,并依照矿井瓦斯等级工作制度进行管理。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1)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立方米/吨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立方米/分。

矿山开采地下瓦斯灾害监测与治理

矿山开采地下瓦斯灾害监测与治理

瓦斯控制技术
瓦斯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手段来控制和减少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和压力,以降低瓦斯灾害的发生风险。
瓦斯控制技术可以分为煤层注水、煤层注浆、煤层注氮等,其中煤层注水是通过向煤层中注入高压水,使煤层中的瓦斯被挤 出;煤层注浆是通过向煤层中注入浆液,使煤层中的瓦斯被包裹和固定;煤层注氮是通过向煤层中注入氮气,使煤层中的瓦 斯被稀释和排出。
瓦斯监测设备与仪器
瓦斯传感器
用于实时监测地下瓦斯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参 数,是瓦斯灾害预警和防治的关键设备。
气体分析仪
用于对瓦斯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评估 瓦斯灾害的潜在风险。
气体抽排设备
用于降低地下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积聚引发灾害。
瓦斯监测网络与系统
分布式监测系统
通过在矿山地下布置多个监测点,实现全域 瓦斯浓度的实时监测。
数据可视化
将监测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可视化 展示,便于直观了解地下瓦斯状况。
03
地下瓦斯灾害治理技术
瓦斯抽放技术
瓦斯抽放技术是指通过钻孔、巷道等方式将煤层中的瓦斯抽出,以降低煤层中的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 ,从而减少瓦斯灾害的发生。
瓦斯抽放技术可以分为地面抽放和井下抽放两种方式,其中地面抽放是通过钻孔将煤层中的瓦斯引入 地面,利用瓦斯泵将瓦斯抽出;井下抽放则是通过巷道将煤层中的瓦斯引入回采工作面,利用通风系 统将瓦斯排出。
04
矿山开采地下瓦斯灾害 预防措施
提高安全意识与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针对瓦斯灾害的特点,制定专项培训 计划,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 和技能。
制定安全规章制度与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的瓦斯灾害预防安全规章制度,明 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

瓦斯地质学基本概念及一般规律

瓦斯地质学基本概念及一般规律

第1章绪论1.瓦斯地质学研究的意义:①瓦斯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②瓦斯(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能源;③开发利用煤层气(瓦斯),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④瓦斯地质理论是瓦斯治理最重要的基础。

2.瓦斯地质学研究的对象:瓦斯地质学认为瓦斯是煤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地质体,它是研究瓦斯的形成、运移、赋存及发生瓦斯灾害的地质控制理论的一门交叉学科。

3.瓦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①瓦斯赋存机理研究;②构造煤与瓦斯突出煤体基础理论研究;③瓦斯(煤层气)抽采地质控制机理研究;④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控制机理研究。

4.瓦斯地质学的研究方法:①瓦斯地质规律研究;②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③编制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研究。

第2章含煤盆地与瓦斯形成1.含煤盆地系指赋存煤炭的沉积构造盆地。

2.中国以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晚三叠世)、侏罗纪(早、中侏罗世)、白垩纪(早白垩世)及第三纪为主要成煤期。

3.中国含煤盆地聚煤一般规律:①海相沉积系列聚煤作用与海平面的周期性升降密切相关,主要煤层多形成于沉积体系域的转换期;②泥炭沼泽可作为独立的沉积体系,富集的煤层多形成于废弃的沉积体系之上,下伏沉积体系仅仅是泥炭沼泽发育的平台;③聚煤盆地的基底构造决定富煤带的分布、煤层的稳定性和聚煤丰度,稳定地块基底上聚集了80%的已知煤炭资源。

4.瓦斯(煤层气)次生生物成因:在含煤盆地中,次生生物作用过程活跃并影响气体成分的深度间隔称作蚀变带,一般位于盆地边缘或中浅部;不发生蚀变的气体一般出现在盆地深部,称原始气带。

次生生物成因瓦斯在煤层中生成并保存基本条件是:(1)煤层经构造抬升进入或曾经进入细菌活动带;(2)煤层渗透性较好;(3)有携带细菌的潜水活动;(4)煤层压力高、围岩封闭性好。

5. 煤层瓦斯(或煤气)发生率:是表征煤生气能力的定量参数,是指成煤物质从泥炭到特定煤级所生成的烃类气体的总和,包括生物气和热演化成因气。

6. 煤层气的发生率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煤层气发生率——指从泥炭到特定煤级瓦斯气体产生的总量;(2)视煤气发生率——指从褐煤到特定煤级瓦斯气体产生的量;(3)阶段生气率——指煤化过程特定阶段瓦斯气体产生的量。

关注瓦斯灾害加强基础研究

关注瓦斯灾害加强基础研究

关注瓦斯灾害加强基础研究瓦斯灾害是一种常见的矿井安全问题。

在矿井开采的过程中,瓦斯气体被困在煤层中,当采煤作业进行时,瓦斯气体会被释放并积聚在矿井中,由此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瓦斯灾害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不仅直接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还会导致矿井的停产和生产效率下降,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加强瓦斯灾害的基础研究尤为必要。

目前,瓦斯灾害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瓦斯气体的来源与运移规律研究瓦斯气体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层构造、煤层厚度、孔隙度等因素。

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运移规律对瓦斯灾害的预测和防范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煤层的物理、化学、结构等特性,探索瓦斯气体的运移规律,为瓦斯灾害的防范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与调整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风方式和强度的合理选择和调整对于预防和控制瓦斯灾害至关重要。

因此,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精确掌握瓦斯气体的分布和运动规律,以改善矿井空气质量,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

瓦斯爆炸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瓦斯爆炸机理是瓦斯灾害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瓦斯爆炸的事故模式、爆炸传播机理、爆炸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是防范瓦斯灾害的基础。

研究瓦斯爆炸机理和控制技术,以探求瓦斯安全开采和灾害防治的新方法,不仅对于提高矿工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也对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积极作用。

瓦斯灾害预测与预警技术研究瓦斯灾害的发生往往与煤矿开采的活动关联较大,因此瓦斯灾害预测和预警技术可以提前揭示潜在危险,为开采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瓦斯灾害预测和预警技术研究目前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瓦斯灾害的加强基础研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瓦斯灾害研究,深入探究其机理和特征,积极研发相关技术和装置,提高煤矿开采的灾害防控能力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矿井灾害讲义-瓦斯防治

矿井灾害讲义-瓦斯防治




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发 生爆炸。 1、 瓦斯浓度。瓦斯与空气混合,按体积计算, 瓦斯浓度在5%—至16%时具有爆炸性。 瓦斯爆炸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有别的可燃 气体或煤尘混入,或温度、压力增加后,瓦斯爆 炸界限就会扩大,瓦斯浓度不到5%就可能爆炸, 超过16%还会爆炸;惰性气体混入后,可使瓦斯 爆炸的界限缩小,瓦斯浓度达到5%也不爆炸, 不到16%即失去爆炸性。如果混入的惰性气体很 大,就可能使瓦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失去爆炸性。
普通涌出是煤层和岩层中的瓦斯均匀地、缓慢地、 长期地向采掘巷道中涌出的形式。它是矿井瓦斯 的主要来源。



特殊涌出包括瓦斯喷出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 碳突出。这种涌出形式带有突然性,并具有音响 和强大的动力作用,有很大的破坏性,对矿井安 全生产威胁很大。 瓦斯涌出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实际涌到采掘 空间的瓦斯数量。表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指标有: 单位时间内涌出瓦斯的体积的绝对瓦斯涌出量、 单位是立方米/日或立方米/分和正常生产条件 下平均日产一吨煤涌出瓦斯量的相对瓦斯涌出量、 单位是立方米/吨两种。


瓦斯爆炸后产生高温。瓦斯浓度为9.5%时,瓦 斯爆炸的瞬间温度可达1850—2650摄氏度。这样 高的温度对井下人员和设备有很大的危害,还可 能伴生火灾。 瓦斯爆炸以后产生的高压气体。瓦斯爆炸以后, 巷道中的空气压力约为爆炸前的7倍左右。高压 空气以每秒几百米的冲击波浪向四周扩散,不仅 摧毁巷道支架和设备,同时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 重要原因之一,还可扬起煤尘,引发煤尘爆炸。

回采工作面瓦斯积聚的原因有:工作面风量不足; 不能形成分区通风,出现不合理的串联风;工作 面准备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通风系统,致使作 业地点微风;没有有效消除上隅角积存的高浓度 瓦斯;非正规采煤工作面没有正规的通风系统等。 其引爆火源:有电器失爆、违章放炮、采煤机截 齿与坚硬夹石摩擦产生火花、小绞车钢丝绳摩擦 火花、金属支架撞击火花等。

煤矿开采的瓦斯灾害防治

煤矿开采的瓦斯灾害防治

定期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 伍的实战能力和矿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 的救援设备和器材,确保能够及时有 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及时报告与处置
一旦发生瓦斯事故,立即报告相关部 门,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事态发展。
瓦斯灾害的治理措施
强化瓦斯抽放
煤矿开采的瓦斯灾害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瓦斯灾害概述 • 瓦斯灾害防治技术 • 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 瓦斯灾害防治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瓦斯灾害概述
瓦斯灾害的定义与特性
瓦斯灾害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 瓦斯气体异常聚集、爆炸、燃烧等所 引发的灾害。
瓦斯气体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可压缩等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 发重大事故。
瓦斯突出
在地应力和瓦斯压力作用下,大 量瓦斯和煤岩突然从煤层中喷出 ,造成人员伤亡和通风系统破坏 。
瓦斯燃烧
瓦斯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温度 下发生燃烧,产生高温火焰和有 害气体,造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02
瓦斯灾害防治技术
瓦斯监测技术
瓦斯监测技术是防治瓦斯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监测煤矿中的瓦斯浓度、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 相应措施。
05
结论与展望
当前瓦斯灾害防治的不足与挑战
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目前瓦斯灾害防治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准确预测瓦斯浓度、实时 监控瓦斯涌出等。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安全培训不足等问题,导 致瓦斯灾害事故时有发生。
瓦斯灾害防治投入不足

瓦斯地质学共63页word资料

瓦斯地质学共63页word资料

瓦斯地质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瓦斯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一、瓦斯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瓦斯,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无色、无味,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生命的最大灾害源。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

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左右,预计2050年仍将占50%以上,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确定了我国“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其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

二、瓦斯(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能源瓦斯(煤层气)是一种洁净、热效率高、污染低的优质能源,可作为民用和工业燃料以及汽车燃料或用于发电,还可用于生产炭黑、甲醛、化肥和其他工业品。

煤层气热值达36-40MJ/m3之间(《地球科学大辞典·应用科学卷》)。

甲烷(CH4)占90%以上,每1000m3煤层气热能即相当于381.8kg石油和1.4t标准煤。

开发利用煤层气(瓦斯)对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有重要意义。

甲烷是“温室气体”(CO2、水气、CH4、NO、氟利昂)之一,以原子为基准甲烷的加热效应是CO2的30倍,甲烷排入大气层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是CO2的7倍。

据统计,我国因煤炭开采向大气排放的瓦斯(甲烷)约为150亿m3。

目前,全国煤矿瓦斯排放量占全部工业生产排放甲烷总量的1/3左右。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安监总煤装[2019]88号文件《关于加强煤矿瓦斯先抽后采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煤矿瓦斯先抽后采是治理瓦斯是根本性措施,要尽最大能力对煤层瓦斯进行抽采,努力实现煤炭开采前瓦斯抽采的最大化。

三、瓦斯地质理论是瓦斯防治最重要的基础瓦斯是一种地质成因的气体地质体,它是在数千万至数亿年中与煤的演化作用相伴生而形成的,它生于煤层、存储于煤层及其围岩之中。

它的生成条件、保存条件、赋存和分布规律都受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化作用控制,宏观上涉及板块构造和区域地质演化理论,微观上涉及煤的化学结构。

瓦斯地质学重点-5页word资料

瓦斯地质学重点-5页word资料

瓦斯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瓦斯地质学是研究煤层瓦斯的形成、赋存和运移以及瓦斯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的交叉学科。

研究的内容包括:煤层瓦斯的形成过程研究或者说煤层瓦斯组成与煤级的关系研究;瓦斯在煤层内的赋存与运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构造煤特征研究;地质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与控制措施;瓦斯资源地面开发;瓦斯地质图编制。

研究的意义: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害气体,控制瓦斯涌出量、减少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可以提高煤矿安全性;瓦斯是温室效应气体,同时是清洁能源,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可以保护大气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研究的方法:利用地质统计法、钻探、探掘、地球物理方法,结合煤田地质、构造地质和水文地质等理论综合研究。

1,成煤母质——植物(低等、高等)2,成煤环境——泥炭沼泽3,地质构造条件——缓慢下沉4,成煤作用阶段——第一阶段:泥炭化作用阶段,植物残体经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演化成泥炭;第二阶段:煤化作用阶段, 泥炭经地球化学作用演化成煤.煤是自然界成分最复杂的一类岩石,属沉积岩中的生物化学岩类。

煤是三相物质的复合物,又是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复合物。

有机显微组分被划分为三组: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

其中镜质组是主要组分,通常占70%以上。

通常认为,煤的基本结构是由芳香族为核心及其周围的官能团和侧链组成。

芳香族核心由苯环组成。

按成因,煤型(成)气包括“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

生物成因气——在泥炭化作用阶段,沼泽里的植物残体主要受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泥炭,同时产出的气称“生物成因气”。

现今煤层里不可能保存有这种气。

热成因气——在煤化作用阶段,固相煤物质主要因受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产出的气称“热成因气”。

现今煤层里的气应该属这种气。

在天然气地质界所称的干气,指各种烃类总体积中CH4 >95%,重烃<5%;湿气中CH4<95%,重烃>5%。

地质构造与瓦斯灾害的预测探究

地质构造与瓦斯灾害的预测探究

地质构造与瓦斯灾害的预测探究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以及地球表面的各种构造形态和构造关系。

瓦斯灾害是指地下
煤矿、油田、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中由于瓦斯积聚造成的爆炸和中毒等事故。

地质构造与
瓦斯灾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地质构造的预测探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瓦
斯灾害的发生。

地质构造对瓦斯灾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会导致瓦斯运移的难度增加,从而增加了瓦斯积聚的风险。

地质构
造中存在着断层、褶皱、岩层倾角变化等复杂形态,这些构造对瓦斯的运移路径和速度产
生了极大影响。

当瓦斯在地质构造中遇到障碍物时,容易积聚并形成瓦斯灾害的隐患。

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会影响瓦斯灾害的规模和程度。

一些不稳定的地质构造,如塌陷区、活动断裂等,容易引发地下瓦斯积聚和聚集,从而导致较大的瓦斯灾害发生。

而相对稳定
的地质构造则能够更好地承载和分散瓦斯的压力,减小瓦斯灾害的规模。

地质构造的特征可以作为瓦斯灾害预测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的特征,如断
层走向、断裂裂缝的分布等,可以初步判断瓦斯积聚的可能位置。

断层的存在会导致岩石
的破碎和溶解,瓦斯容易在断层带中积聚,因此断层带通常是瓦斯灾害的高危地区。

地质构造的变化对瓦斯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工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地质构造是一种动
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质构造会发生变化。

断层的活动性会导致地
下的瓦斯储层破裂和瓦斯泄漏。

对地质构造的及时监测和预测,以及对地质构造变化对瓦
斯灾害的影响进行探究,对于瓦斯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瓦斯灾害-瓦斯灾害防治讲义.docx

煤矿-瓦斯灾害-瓦斯灾害防治讲义.docx

第一章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概述一、 矿井瓦斯的定义及性质 1.矿井瓦斯的定义矿井瓦斯是指从煤层或岩层中放出或生产过程中产生并涌入到矿井内的各种气体,煤层瓦斯组分有约20种。

其基本成分是甲烷(CH 4)、二氧化碳(CO 2)和氮气(N 2),还有少量的硫化氢(H 2S )、一氧化碳(CO )、氢气(H 2)、二氧化硫(SO 2)及其它碳氢化合物气体。

2.矿井瓦斯的性质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的气体。

瓦斯在大气压力为101.325KPa ,温度为0℃ 的标准状态下,容重为0.716 kg/m 3。

瓦斯比空气轻,其比重为O.554 ,因此在煤矿井下常积聚在巷道顶部或上山迎头。

瓦斯不助燃,但条件适宜时能发生燃烧和爆炸。

二、 矿井瓦斯的成因和分带 1.矿井瓦斯的成因煤层瓦斯是腐植型有机物(植物)在成煤过程中生成的,是与煤炭共生的气体产物。

成气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生物化学成气时期,第二阶段为煤化变质作用时期。

2.煤层瓦斯垂直分带根据井下煤层瓦斯组分和含量,将煤层瓦斯按赋存深度不同自上而下分为4 个带:N 2—CO 2带、N 2带、N 2—CH 4 带和CH 4带(见图1-1-1)。

瓦斯风化带的深度取决于煤层的地质条件和赋存状况,如围岩性质、煤层露头、断层、煤层倾角、地下水活动等。

围岩透气性越大、煤层倾角越大、开放性断层越发育、地下水活动越剧烈,则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就越深。

有露头的煤层往往比无露头的隐伏煤层瓦斯风化带深。

图1-1-l 顿巴斯煤田煤层瓦斯组分在各瓦斯带中的变化I —N 2-CO 2;II —N 2; III —N 2-CH 4;IV —CH 4三、 煤层瓦斯的赋存状态 1.瓦斯的赋存状态矿井瓦斯在煤、岩层中以两种状态存在,即自由状态和吸附状态,如图1-1-2所示。

自由状态又称游离状态,是指瓦斯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于煤、岩层的裂隙或空洞之中。

吸附状态分为两种形式,即吸着状态和吸收状态。

瓦斯地质区划及瓦斯地质变量

瓦斯地质区划及瓦斯地质变量

推进技术研发
加强勘探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的 研发,提高瓦斯地质数据的获取 精度和可靠性。
拓展应用领域
加强瓦斯地质研究成果在实际生 产中的应用,提高煤矿瓦斯防治 和资源利用水平。
对瓦斯地质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瓦斯地质研究项目,引进先进 理论和技术,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 响力。
数据处理
测量得到的瓦斯地质数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处 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筛选、整理、归一化处 理等,以便更好地反映瓦斯赋存和运移的规 律。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和理论 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瓦斯地质变量的内在 联系和作用机制。
瓦斯地质变量的应用与实践
• 指导瓦斯防治:通过对瓦斯地质变量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瓦斯的生成、运 移和赋存规律,为瓦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可以根据煤层厚度、围岩性 质等因素,预测瓦斯的涌出量和危险性,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
通过瓦斯地质研究,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优化能源 结构。
瓦斯地质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瓦斯形成的地质条件
研究瓦斯的形成过程、来源及形成的地质条 件。
瓦斯赋存规律
分析煤层中瓦斯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及变 化规律。
瓦斯运移与聚集
探讨瓦斯在煤层中的运移规律和聚集机理。
瓦斯地质变量
识别影响瓦斯含量的关键地质变量,如煤层 厚度、煤质、围岩性质等。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瓦斯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研究队伍的素 质和能力,推动我国瓦斯地质研究的持续发展。
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平台
建立完善的瓦斯地质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实 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研究效率和应 用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王万青瓦斯:瓦斯是煤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地质体。

瓦斯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无色、无味,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生命的最大灾害源。

瓦斯(煤层气)是一种洁净、热效率高、污染低的优质能源,可作为民用和工业燃料以及汽车燃料或用于发电,还可生产炭黑、化肥和其他工业品。

瓦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煤层瓦斯的形成过程研究或者说煤层瓦斯组成与煤级的关系研究;瓦斯在煤层内的赋存与运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构造煤特征研究;地质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与控制措施;瓦斯资源地面开发;瓦斯地质图编制。

过渡页研究的意义: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害气体,控制瓦斯涌出量、减少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可以提高煤矿安全性;瓦斯是温室效应气体,同时是清洁能源,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可以保护大气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瓦斯成因类型:生物成因(原生生物成因、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热解成因、裂解成因。

从泥炭到褐煤、烟煤再到无烟煤,其分子组成变化如下所示:4C16H18O5(泥炭)→C57H56O10(褐煤)+4CO2+3CH4+2H2OC57H56O10(褐煤)→C54H42O5(烟煤)+CO2+2CH4+3H2OC54H42O5(烟煤)→C15H14(半无烟煤)+CO2+CH4+H2OC15H14O(半无烟煤)→C13H4(无烟煤)+2CH4+H2O煤层瓦斯含量的基本概念煤层瓦斯含量——单位质量的煤中所含有的瓦斯体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单位是cm 3/g 或m3/t 。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煤层未受采动影响而处于原始赋存状态时,单位质量煤中所含有的瓦斯体积。

煤层残存瓦斯含量——煤层受采动影响而涌出一部分瓦斯后。

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煤的原始瓦斯含量与煤层残存瓦斯之差称为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

煤的瓦斯容量——煤中瓦斯压力升高时,单位质量煤所能吸附瓦斯的最大体积,称为煤的瓦斯容量。

《瓦斯地质基础》课件

《瓦斯地质基础》课件

实验方法与步骤
02
详细阐述各项瓦斯地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操作流程、数据记录与分析等。
实验精度与误差控制
03
讨论实验的精度要求和误差控制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瓦斯地质勘探与实验技术的应用
应用领域与实例
介绍瓦斯地质勘探与实验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瓦斯资源开发等 方面的应用实例,说明其应用价值。
瓦斯地质的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煤层瓦斯的认识比较肤浅,主要依靠经验和简单的手工测试 方法进行探测。
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采用地球物理探测、钻孔瓦斯 流量测定等方法进行煤层瓦斯研究,对煤层瓦斯的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成熟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数值模拟方 法对煤层瓦斯进行模拟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煤层瓦斯的运移规律和赋存特征。同时,煤层 气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产业。
案例二:某矿区瓦斯地质模型建立
总结词:模型构建
详细描述:在某矿区,通过收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瓦斯 地质模型的构建。该模型能够反映该矿区的瓦斯分布特征、赋存状态以及运移规律,为瓦斯灾害的预 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案例三:某矿区瓦斯预测实践分析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在某矿区,通过对瓦斯预测实践进行分析,包括预测方法的选择、预测模型的建立、预测结果的分析等环节。通 过实践应用,不断完善和优化瓦斯预测技术,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数值模拟法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 煤层瓦斯的运移、富集过 程,预测瓦斯含量、压力 等参数。

煤矿瓦斯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研究

煤矿瓦斯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研究

煤矿瓦斯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研究煤矿瓦斯地质灾害一直是煤矿安全领域的一大难题,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稳定进行有效的预测与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煤矿瓦斯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研究,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煤矿瓦斯地质灾害预测是指通过对煤矿采掘过程中瓦斯生成、运移和积聚规律的研究,利用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预测技术和方法,对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进行预测与预警。

通过对煤层瓦斯含量、瓦斯顶板、煤岩变形等因素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趋势。

同时,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瓦斯地质灾害对煤矿安全和生产的影响。

首先,煤矿瓦斯地质灾害的预测工作需要科学的数据支撑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从数据方面来看,煤矿瓦斯地质灾害的预测需要大量的监测数据支持,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煤层赋存条件、煤岩变形等。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预测的结果至关重要。

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测模型,例如,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对瓦斯运移、积聚规律进行研究和预测。

通过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瓦斯地质灾害的预测需要进行多指标多参数综合分析和评价。

仅仅依靠单一指标和参数进行预测是远远不够的,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例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虽然是重要的参数,但单独使用这些参数进行预测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通过开展多指标多参数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瓦斯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和演化趋势,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第三,瓦斯地质灾害的预测需要将监测结果与预测模型相结合。

通过监测的数据和参数,可以及时反馈给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修正。

同时,通过预测模型的输出结果,可以指导监测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预测模型和监测系统的紧密结合将为预测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防治瓦斯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

第五章 瓦斯地质第一节 瓦斯地质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一.瓦斯地质的概念瓦斯地质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瓦斯的赋存、运移和分布规律,矿井瓦斯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及其预测方法,直接应用于资源、环境和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

二.瓦斯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构造活动带、造山带、深层构造陡变带、深大断裂活动带、逆冲推覆构造带、强变形带等,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敏感地带。

瓦斯赋存分布是构造演化作用的结果,构造煤的形成和分布是构造挤压和剪切作用的结果。

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主要发生的构造复杂区和构造发育区。

煤层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瓦斯的生成、运移、赋存和富集,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瓦斯地质学把瓦斯研究和地质研究密切结合起来,运用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煤矿开采方面的技术理论,研究煤层瓦斯的赋存条件、运移和分布规律以及矿井瓦斯动力现象。

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瓦斯的形成和运移、瓦斯赋存的地质条件、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瓦斯危险性预测。

瓦斯危险性预测包括瓦斯含量预测,瓦斯涌出量预测和瓦斯突出预测3个方面。

前三项主要内容的研究是第四项研究内容——瓦斯危险性预测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5-1所示。

图5-1 瓦斯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三.瓦斯地质研究对煤炭工业的意义1.合理进行矿井设计,提高投资效益。

瓦斯资料是开采技术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分析瓦斯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预测瓦斯涌出量,对矿井风量的确定,通风系统和通风方式的选择等将起到重要作用。

2.提高防突效果,确保煤矿安全。

目前我国已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二百多对,由于事先不能准确判断突出范围和地点,直接影响到采取措施的针对性。

同时,由于采取措施耗工、费力,致使这些矿井掘进速度减慢,生产效率降低,甚至有些矿井长期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

若全面开展瓦斯地质和瓦斯突出预测研究,不仅能够减少矿井防突技术措施的工程 瓦斯危险预测 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瓦斯地质学 瓦斯的形成和运移瓦斯赋存的地质条件 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含量预测瓦斯突出预测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煤层气(瓦斯)地震勘探技术

煤层气(瓦斯)地震勘探技术

煤层气(瓦斯)地震勘探技术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二零一零年十月1 煤层气(瓦斯)勘探的意义煤层气(瓦斯)是由煤化作用形成的赋存于煤层中以甲烷为主的混合气体。

首先,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其开发利用可弥补我国常规能源的不足。

我国是煤层气资源大国,居世界第二位。

近年来,对煤层气的成因、储层特性、赋存状态、成藏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但是,相应的勘探与开发技术相对滞后。

今天,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把研究重点放在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

其次,瓦斯突出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灾害性问题。

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在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起数占69%。

问题关键在于煤矿开采前和开采过程中,对地下瓦斯富集的情况一无所知。

这样就使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根据瓦斯分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总之,煤层气(瓦斯)的勘探、开发与利用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大事。

2瓦斯地质理论影响煤层气(瓦斯)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煤层埋藏深度、断层及其它构造分布、构造煤(煤层中的软分层)的分布、煤层顶底板的封闭程度(透气性)。

瓦斯富集和突出有以下基本规律:(1) 瓦斯随着煤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加;(2) 构造煤是典型的瓦斯地质体,所有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煤层都发育一定厚度的构造煤;(3) 大多数瓦斯突出都发生在构造破坏带,主要与压性、压扭性断裂有关;(4) 瓦斯突出与褶皱构造关系密切,在向斜、背斜轴部及其附近有利于瓦斯聚集,易于发生瓦斯突出。

2.1煤体结构类型和构造煤瓦斯地质学从地质角度出发,根据煤体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把煤体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即原生结构煤、破碎煤、碎粒煤和糜棱煤,后三种类型是煤层中的软煤,统称为“构造煤”,是煤层层间滑动构造的产物。

当地应力和瓦斯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突出与否的关键取决于地压和瓦斯膨胀对煤壁的侧向压力于煤体抵抗能力的对比关系。

第五章瓦斯地质 第1、2、3节

第五章瓦斯地质 第1、2、3节

第一节 瓦斯地质概述
2.二氧化碳CO2 除瓦斯本身含有少量CO2外,人的呼吸、坑木氧化、放炮、某些物质的水解 等,都会产生一定量的CO2。二氧化碳无色,略具酸味;比重1.52,比空气重; 不自燃,也不助燃;易溶于水。一般瓦斯中CO2含量不大于0.1%~0.4%。 二氧化碳为微毒惰性气体。空气中CO2达5%,呼吸困难;超过20%,可使人 窒息。 3.一氧化碳CO CO为无色、无嗅、无味气体,比重0.97。瓦斯中CO极少,只占千分之几。 但它为剧毒气体,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可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严重缺氧而 中毒死亡。当空气中CO达0.048%时,20~30min可使人死亡;达1%时,立即致 命。 4.硫化氢H2S 除瓦斯本身含有极少量H2S外,井下坑木腐烂也会产生一定量的H2S,另外 地下水也会带来H2S。H2S为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比重1.19,在水中具高 溶解度。硫化氢为剧毒气体,当含量达0.0001%~0.0002%时,可嗅到臭鸡蛋味 ;达0.0027%时,味最浓;超过0.027%时,可使嗅觉失灵;达0.01%~0.015% 时,出现中毒症状;达0.05%时,半小时内可使人失去知觉。
斯。 对比煤成气的概念,不难看出狭义的矿井瓦斯是煤中气(煤系煤中气和煤
层煤中气)释放到煤矿采掘空间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第一节 瓦斯地质概述
(二)瓦斯的主要成分 大量分析结果表明,组成矿井瓦斯的成分包括:甲烷(沼气)CH4,一般可占 80%以上;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般占1%~20%左右;重烃及其化合物,包 括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戊烷C5H12等,含量很少,—般在1%以下; 氢气H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及硫化氢H2S等气体,虽然含量很少,但危害 很大。 矿井瓦斯成分极其复久,它主要是由CH4、CO2和N2组成。其中,CH4是瓦斯 的主体成分,对煤矿的危害也最大。以后如无特别指出,矿井瓦斯就是指甲烷 (CH4)。

瓦斯地质情况汇报

瓦斯地质情况汇报

瓦斯地质情况汇报
瓦斯是一种常见的天然气体,广泛存在于地下的煤矿、油田和天然气田中。


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也是一种危险的地质灾害气体。

因此,对瓦斯地质情况的认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瓦斯地质情况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煤矿、油田和天然气田中,瓦斯的
分布受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瓦斯在煤矿中的分布比较集中,而在油田和天然气田中则呈现出分散的特点。

其次,瓦斯地质情况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瓦斯的形成主要与有机
质的分解和沉积岩的压实作用有关。

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瓦斯通过孔隙和裂隙的运移和聚集,最终形成了煤层气、油田气和天然气等不同类型的瓦斯资源。

再次,瓦斯地质情况的调查和评价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瓦
斯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和评价,可以了解瓦斯的分布规律、富集规律和运移规律,为矿井的通风和瓦斯抽放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预防和控制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最后,瓦斯地质情况的研究和利用是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能源
需求的不断增长,瓦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因此,加强对瓦斯地质情况的研究,探索新的瓦斯资源,开发新的瓦斯田,对于促进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瓦斯地质情况的认识和控制对于煤矿、油田和天然气田的安全生产、能
源产业的发展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瓦斯地质情况,为矿井安全和能源发展贡献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斯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瓦斯又称煤层气,是煤化过程中的烃类产物,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一般占成烃总量的80%左右,其次为乙烷.占成烃总量的20%左右。

瓦斯地质灾害就是煤体空隙中的有机可燃气体在采矿过程中迅速逸出,引起人员伤亡和巷道破坏。

生产实践中,瓦斯地质灾害一般指煤与瓦斯突出(简称瓦斯突出或突出)和煤与瓦斯涌出,也包括瓦斯爆炸、瓦斯窒息事故以及煤尘爆炸等瓦斯次生灾害。

煤层瓦斯具有资源和灾害双重性,一方面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洁净能源。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据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预测结果,在我国陆上煤田埋深2000m以浅范围内拥有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1xlo”m?,居世界第二位,与我国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30Mlo”m’)相当。

因此,在我国发展煤层气产业既是客观需要,也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煤层瓦斯无论是在突出次数上,还是在突出强度上都是非常严重的c
事实上.瓦斯地质灾害发生在与煤炭开采有关的地下矿井工程中,即井筒、巷道、响室和采场等封闭环境中,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惨重,其规模之巨大和影响之恶劣也都是罕见的。

瓦斯五色、无臭、无味且比空气轻,突出后常漂浮在巷道上半部、独头上山及冒顶绞架处,具有燃烧爆炸、产生冲击地压、使人窒息等多种危害性,而危害最大的则是燃烧爆炸。

因而,瓦斯地质灾害被公认为当前我国煤矿五大地质灾害之首,是煤矿安全生产最隐蔽最凶恶的敌人c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长期以来,煤炭消耗占70%左心。

据中国工程院预测,至少到2020年、煤炭消耗仍将内60%以上c河南省是我国居山西、陕西和新疆之后的主要产煤大省,2004年产量已突破1.54亿t。

因此,加快河南省煤炭工业的发展,走bT持续发展道路,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强度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矿井包括相当一部分大型骨干矿井(如乎顶山和淮南等)己进入深部和复杂并田
开采,矿井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突出显现,尤其是煤矿瓦斯利透水事故,占据了煤矿死亡率的前两位,而瓦斯更是居事故之首。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6午年底.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22起,死亡3564人。

其中,20起是瓦斯事故,死亡3329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93%和91%。

2001。

2005年2月底,全L4煤矿发生“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38起,死广2438人。

其中,瓦斯事故3l起,此广2l12人,事故赵数相死亡人数分别占82%和87%。

犯南省是我国百人以L瓦斯突出死亡事故的重灾省份,迄今已发生死亡百人以上的瓦斯事故4起,其中2凹4年10月20圈发生的大平煤矿特大瓦斯矿难,瓦斯突出量高达4762l m;,煤(岩)突出量高达2273m:,最终造成148人死亡,3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935.7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