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东师春季中国文化概论离线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线作业考核

《中国文化概论》

姓名:许鹏飞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是良渚文化。

答:错

2 、夏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启。

答:对

3 、这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老子说的。

答:错

4 、“德”、“能”虽常常“相提”,但却不是“并论”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德”常处于主要的或主导的地位,即所谓“重德”。

答:对

5 、作为道家强调的人格境界,“真”与“假”相对。

答:错

6 、明清的法律,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的时代特点。清代制定的《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

答:对

7 、战国时期的“士”,主要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才能的人,与西周的“士”主要指武士含义有所不同。答:对

8 、孔子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答:对

9 、古文经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

答:错

10 、在古代,“宗”的本义指的是宗庙。

答:对

11 、隋唐出现了门阀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郡望、谱谍、宗祠大受重视。

答:错

12 、古代纪年法中的“岁星”,指的是月亮。

答:错

13 、“九州”是学者们对当时领土的一种地理区域的划分,不是夏商周曾实行过的行政区划。

答:对

14 、在衣着服饰中,“绅”指的是大带结住后余下下垂的部分。

答:对

15 、武庙是祭祀玉皇大帝的。

答:错

16 、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原来是明清故宫,也就是紫禁城。

答:对

17 、中国传统的埋葬方式是土葬。

答:对

18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宗教都影响了多种文化形态。

答:对

19 、佛教教义中的“四念处观”,是苦的根源,行苦、受苦、苦苦是苦的种类,这四者既是苦的原因,也是苦的结果。

答:对

20 、道教的“醮”分为清事清醮、浊事幽醮。

答:错

二、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

1 、文化

答:( 1 )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 2 )与政治、经济并列的一种形态,如信仰、风俗、艺术等。

2 、郡县制

答:( 1 )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 2 )盛行于秦汉。

3 、浑天说

答:( 1 )浑天说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

( 2 )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

4 、察举制

答:( 1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 2 )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十三经”。

答:( 1 )儒家的十三部经书。

( 2 )《易》、《书》、《诗》、《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 3 )《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2 、简述“冠礼”。

答:( 1 )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 2 )冠礼表示男子至一定年龄,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 3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3 、丧服制度中的“五服”分别是?

答:( 1 )斩衰是用刀剁成的不缝边的很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齐衰是用熟麻布做成的缝了边的丧服。

( 2 )大功是用稍细的熟麻布做成的丧服;小功是用较强的熟麻布做成的丧服。

( 3 )缌麻是用细麻布做成的孝服。

四、论述题(共18分)

1、论述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

答:从晚明开始, 到鸦片战争前,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已经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但毕竟仍106 没有突破君主专制制度和宗法制度的笼罩。所以, 当鸦片战争的结局带给中国丧权与屈辱的同时, 在中国人民面前展示了完全不熟悉的近代文化。尽管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华夷之辩”的观念, 但这种外来文化的先进性, 终究还是会逐渐为一些人所见识。由此便产生了一些长期不易化解的矛盾与困惑。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 其基本含义是指中国文化由古代转化到近代。具体来说, 是由基本封闭的, 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联系的, 定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 压抑个性的古代文化, 转变为开放式的, 与近代民主制度相联系的, 自由与兼容的, 鼓励个性发展的近代文化。对

于像中国这样有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 这个转化过程是相当长期和复杂的。我认为, 在中国, 这个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的过程, 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我将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作为考察范围。因为, 我觉得这个历史时期中国人的民族觉醒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这一点, 在学术界已有很高程度的

共识。再则, 新文化运动在一些最基本的方面, 为中国的现代发展开辟了道路。例如, 倡导开放的文化观念; 传播科学的精神与方法; 强调自由和民主的落实, 并将其与个性解放紧密结合起来, 等等。可以说, 中国文化基本上是沿着新文化运动开启的方向继续前进的。所以, 尽管中国的文化转型仍在继续, 但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仔细想起来, 新文化运动在个性主义的问题上, 有三点重要的贡献: 第一, 提出了对个性主义的清晰的界定: 一是必须有个人意志自由; 二是必须个人承担责任。前者同一切奴隶主义划清界限; 后者则同任何自我放纵、为所欲为的自私自利者划清界限。有没有这样清晰的界定是不一样的。有了这样清晰的界定, 个性主义就有了正当的意义, 除了与专制主义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 除了思想极端顽固的人, 就有可能接受个性主义的观念, 或采取同情的态度, 或最少可以采取中立的态度。第二, 明确了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民族自由、群体自由的关系。严复、梁启超是中国早期自由观念最重要的启蒙者和宣传鼓动家。然而, 他们两人都在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民族自由及群体自由的关系的问题上陷入困惑。他们甚至认为, 为了国家的自由, 民族的自由, 应当放弃和牺牲个人的自由。这显然是不对的。历史证明了, 人们都放弃了个人的自由, 结果所争来的国家的自由, 民族的自由, 都只会成为供新的专制主义者用来压制个人自由的最好理由和根据。所以,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明白地指出, 争个人的自由, 就是争国家的自由和民族的自由, 两者是根本上一致的。只有自由的人民才会创造出自由的国家; 而自由的国家, 它的人民一定是自由的。第三, 把个性主义, 个人自由同民主制度的落实直接联系起来。认定个人自主、自立, 以及个人自由是近代民主国家的根本基础, 个人不是国家的附属物, 国家以保护其每个公民的权力、利益为根本使命。所以, 真实的民主制度是以个人权利的保障为基础的. 提倡个性主义, 首先就要把“个人”从专制制度和宗法制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使每个人都成为自主、自立的人。由此, 人民、百姓、大众不再是某种抽象物, 而是由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个人组成的社会主体。真正认识了这个社会主体, 民主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在这样的条件下, 才能使每个人有机会发挥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 社会才能充满生机, 不断进步。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 文化方可谓真正走上了近现代的发展轨道。对外, 养成开放的文化心态, 造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良性的互动关系; 对内, 充分地解放个性, 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才能。这就是近代中国新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