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无为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无为管理”

摘要:本文简述了班主任“无为管理”的内涵、目的,深入分析了“无为管理”的实施策略:“班主任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工作理念”,“灵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巧设岗位,保持学生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建立评价机制,促进‘无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勇气和信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实行‘无为管理’”等,以期为班主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品质提供帮助。

关键词:班主任;无为管理;内涵;目的;策略;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给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当学生走向社会,离开老师、同学以及校园环境的直接影响,依然能够像团结同学那样主动的团结周围所有的人,像遵守校纪校规那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像热心参与班级建设那样热心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习惯成自然。那么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实行“无为管理”,为学生搭建实践自我管理的平台,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主建设和谐班集体,习惯成自然,能够促进这个目标的达成。

一、班主任“无为管理”的内涵

哲学家说:“少则得,多则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运用到教育领域,班主任应该将班级管理工作回归学生,学生参与的越多,锻炼的机会越多,积累的经验越丰富,形成的能力越强。反之,班主任大包大揽,事必躬亲,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自主性弱,自制力差。给学生以极大的信任和实践、创造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凡是普通学生能做的事,班委别做;凡是普通班委能做的事,班长别做;凡是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别做……班主任的无为,促成学生的有所作为。当然,所谓“无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这就说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然方式展开。面对无所作为的蒙童,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循循善诱,为使学生学会方法、形成习惯而有所作为;在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有所作为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因势利导,点石成金,点到为止,顺其自然,而有所不为。“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班主任“无为管理”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适合无为管理的工作应是经验型的工作,具有纵深发展的特质,能够使学生获得的经验在不断的挑战中得到发挥、发展。班主任工作,通常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其中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这两类工作实施无为管理的可行性比较大。一方面这两类工作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且属于常规性工作,伴随着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这两项工作伴随着

年级的更替,目标要求、内容形式、组织结构上不断发生变化,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因为各个阶段的运作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在反复运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积累经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自主创新,为学生实施自我管理创造了条件。

二、班主任“无为管理”的目的

班主任“无为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实现自我管理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要素:积极的内驱力、正确的价值观、坚强的意志力。因此,班主任实施“无为管理”,以推动这三个要素的积极形成为目的。

(一)激发积极的内驱力是自我管理的前提

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并经历过在良好的课堂纪律中有效学习的体验,就会产生课堂秩序良好的渴望,和人人遵守课堂纪律的强烈要求,以及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产生不满和排斥的情绪,进而做出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行为,和想方设法制止违纪行为的积极表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作出自觉行为的是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要求、情绪”的作用,也就是内驱力的作用。而让学生产生内驱力的因素是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良好的课堂秩序有利于学习”的美好的体验。又如学生在困难时受到他人的帮助,带给了自己解脱困难的快乐,感受到帮助的意义,进而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类似于这些积极的体验越多,学生对“和谐”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和谐的追求就越积极,进而产生内驱力的可能性就越多、越大。对“和谐”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建立在间接体验上的。比如,主动捡拾垃圾,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进而更加主动;上课表现良好,受到了老师的夸奖,更加自觉……这是因为小学生总是以老师的态度、看法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只要老师说好的,就为之努力。班主任应该通过赞扬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和谐”的行为,使学生建立更丰富的“和谐”的外延,形成更强大、更持久的内驱力。

(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是自我管理的准绳

当学生产生行动的欲望时,需要通过自身价值观的衡量,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和选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会选择有意义的行为,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行为规范方面。人人做到行为规范,才能保证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这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首要条件。公民的行为规范应该是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纪法规。因此,班主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法制意识,使学生能够始终以社会公德和法规法纪作为行为准则,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不偏离行为准则。其次是学习方面。当学习、进取成为学生的内需,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变得主动、自觉、积极、有效。较之于父母督促下的学习行为,显得更有价值,这是实现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品质。因此,班主任应努力使学生形成“学习是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前提”的价值观。第三是集体建设方面。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不是独立存在的,且

每一个人都有特定的社会价值,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只有人人都把集体建设当成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集体的共建行动,创造出互相需要的公共资源,才能满足自身各方面的需求,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班主任应经常让学生感受集体的作用和个人在集体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失去集体关怀的后果,使学生树立“热爱集体为荣、破坏集体为耻”的价值观。

(三)磨练坚强的意志力是自我管理的保证

学生自我管理,通过坚强的意志实现。人有惰性,在遇到困难时,没有一定的意志,就会半途而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没有坚强的意志与陋习做斗争,就会放纵自己的陋习,这也是导致学生校园内外表现两面性的主要原因。如有些学生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但由于意志力不够坚强,抵制不住东西的诱惑力,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又如有些学生知道捡拾垃圾的意义,但在看到垃圾时就不会蹲下去捡垃圾,就是意志脆弱的原因。并非所有意义的事情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而感兴趣的事情并非都是有意义的,有意义而不感兴趣的事情需要学生用意志去执行,感兴趣而没有意义甚至是消极的事情需要学生用意志去抵制。意志是学生贱行自我管理的保证。班主任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意志”的意义。其次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巧设障碍,让学生深刻体验意志坚强与否的区别,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同时还要及时发现日常生活、学习中有关“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教育素材,给学生更多的切身体验。

三、班主任“无为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班主任树立“生活即教育”的工作理念

很多班主任将班级工作目标锁定在维持教学秩序、应付上级检查、为班级赢得荣誉等方面,重心落在工作结果上,甚至为了取得快捷的工作效果编排好了整个工作程序,学生机械的执行任务。其实,“生活即教育”,学生参与的每一项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某教室,垃圾桶已经装不下了,仍然有学生将零食的包装袋往垃圾桶扔,结果地上有好多五颜六色的包装袋;即使如此,还有同学随手就往垃圾桶扔垃圾,也不知道把垃圾倒一倒,把地上的垃圾扫一扫。发现问题后,如果仅仅是叫学生打扫干净,然后笼统的批评一下,就失去积极的教育意义了。班主任可以要求班干部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卫生角带给同学们的感受;我是班级的一员,我怎么对待影响环境的问题;我怎么管理我手中的垃圾;我是值日生,我怎么看待我的失职;我是班干部,我履行我的监督职责了吗等等。当然不是一次讨论就可以达成目标,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讨论后产生的工作过程进行评议、总结。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维护环境和谐的价值观的形成;增强学生工作责任感;增强学生有效控制不良行为的意志;增强学生对干部监督职责的理解……如果班主任仅仅是为完成工作而开展工作,没有将工作上升到教育的高度,即使实施“无为管理”也仅仅是本着完成事务的目的或减轻班主任负担的目的。只有本着“生活即教育”的工作理念,将与学生有关的工作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