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前景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2014 年第五期

一、积极因素

(一)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是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的核心优势近年来,在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持续高

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也逐步实现了技术创新跨越式发展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在国际

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中崛起了一批工程质量好、口碑过硬的中国企业。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对

外承包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我国高速铁路实际投入运营始于2008 年,在短短的6 年间运营

里程增至1.1 万公里,在建规模达1.2 万公里,均居世界第一。我国高速铁路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吸收

、消化到自主创新再到技术输出的发展过程,目前已掌握了高速铁路的列车控制、系统集成等核心领域

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迅速从高铁技术引入国升级为技术引

领国和输出国。依托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成本优势,高铁建设项目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中异军突起

。目前,我国企业已经承揽了遍及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建设项目,“ 高铁外交”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一种新形式,突破了以往单纯的经济意义,被赋予了更多的

地缘政治功能。除此以外,我国企业在电子通信、电力等多个领域均展示出以技术创新开发国际市场的

能力。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而且体现在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近

年来,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经历了从单纯的劳务派遣、施工分包到设计、采购、服务一条龙的承包服务,再到以投资为导向、投资和工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产业低端逐步向高端扩展,极大地延伸了产

业链条。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过程中不仅积极引入BOT、PPP 等国际通行的项目开发经营模式,而且结

合实际,探索出一体化服务、从资源换项目等独具特色的项目经营模式。这对于开拓国际基础设施建设

市场、提升项目增加值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未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稳步增长从全球市场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长期稳步增长是权威研

究机构的一个基本共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13 年~2030 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

规模将以年均4.9%的速度增长,到2020 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将达到12.7 万亿美元,2030 年将达到55 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年全球GDP 的2.5%。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需求巨大。早

在2008 年,作为经济复苏计划五大内容之一,美国政府就启动50 多年来国内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2010 年,欧盟颁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2020 年前投资1.5 万亿欧元建设公路交通,投资150 亿欧元用于信息能源和基础设施。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拥有一定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必然要求。2010 年,东南亚国家联盟通过了未来10 年投资2955 亿美元发展东

盟基础设施的计划。2012 年,非洲联盟审议并通过的《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投资总额3600 亿

美元。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不同层次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必将纷至沓来,基础设施也必将迎来再建、升级、改造一轮又一轮的浪潮。与此同时,产业链条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都将进一步培育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随着亚欧铁路网一体化、环海湾铁路网以及南美交通一体化等

战略构想的付诸实践,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将催生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国家在各个层面提供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在国内宏观层面,国家进一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松绑,

营造宽松、稳定的政策空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确立企业及个

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

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这无疑

将进一步为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放宽投资准入门槛。在执行层面,随着《对外承包工程资格

管理办法》、《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统计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密

集出台,我国企业对外承接基础设施工程的行业规范基本建立,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作用显著增强。另外,在我国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过程中,基础

设施建设走出去更多地被提及和推介,预示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东道国政局不稳、合作摩擦增多,风险加大从目前我国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的项目分布看,

中东、北非等发展中国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受历史、宗教、意识形态、国际形势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部分国家政局动荡,经济状况和治安环境持续恶化,我国企业在东道国开展业务时,人员及财产安全得

不到有效保障,项目长期合作缺乏基础。另外,在基础建设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国部分企业缺乏属地化

经营理念,过多使用国内劳务及物资,常被东道国政府、企业和个人视为挤占其就业岗位和企业发展空间,进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摩擦和阻碍。

(二)竞争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并存,挑战更为明显面对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和可观的利润空间,印度、土耳其等国家的企业凭借其成本优势,在政府优惠政策扶持下,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步伐,与我国企业在亚非国家市场的竞争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加大了对东欧、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其在技术、资金、运营经验上的优势,对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构成了巨大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部分成熟市场经济和新兴市场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我国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三)成本优势逐步下降,过分依赖价格竞争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对外承包工程所需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价格不断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所着重依赖以价格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部分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过程中,存在同质竞争、过度竞争,甚至恶性低价竞争的现象,不仅使我国企业丧失了战略转型的宝贵时间,也使得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公司利益受到严重损失,扰乱了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的市场秩序。

三、对策建议

(一)实现设计、咨询、施工、服务、标准等多环节全面走出去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过程中加大兼并重组的步伐,积极将各领域国际专业公司纳入旗下,通过并购快速实现自身实力和规模的提升,进而将业务领域延伸至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高端环节。二是在不断提升我国咨询、标准等软实力的同时,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咨询服务走出去,树立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中国标准的权威和影响力,在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提供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维护一条龙服务,抢占项目供应链的上游环节――― 项目设计。在当前欧美建筑设计标准占据国际市场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政府应形成合力,在融入欧美建筑设计标准体系的同时,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我国建筑设计标准走出去,打破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准入的隐形门槛和软性贸易壁垒,占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咨询、设计等高端服务环节,发挥我国企业在承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主导作用。

(二)升级优化项目运营模式,变工程施工为投资、开发、运营相结合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逐渐兴起的投资、开发、运营相结合的特许经营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东道国和工程承包商所认可,必将成为我国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过程中优化项目运行模式的主要方向。从开发到投资、开发、运营相结合的转变,我国企业的重点是对于首、尾两个环节的掌控能力。在投资环节,我国企业应不断吸引外国资本、民间资本,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探索以资源换项目等融资模式的创新。同时,需要进一步探索成立基于国际合作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银行,更加专业化地满足我国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过程中融资需求。在运营环节,我国企业应充分运用BOT、PPP 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运行模式,同时依据现实情况探索新的运营机制,确保项目后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着眼全球资源,积极融入东道国社会经济系统应改变以往依赖国内市场供应的传统,着力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源,降低投入成本,尤其是应推进属地化经营,尽可能地在东道国本地招募和培训劳动力,尽可能将附加值较低的业务分包给当地的企业,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及市场需求。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融入东道国的社会事业。

(四)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监控机制从企业来说,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的高风险属性,在项目实施前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使得项目风险监控贯穿全过程,并借助各类保险服务做好潜在风险的屏蔽及转移;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对东道国及周边地区政治环境具有敏感认识,做好相关人员的境外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同时,我国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也有义务为企业提供必要的风险提示,尤其是在非常时期,切实加强国家层面的外交交涉,确保我国企业在外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作者:吴崇宇刘仲仪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吉林动画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