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学校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基于教学、为了教学、在教学中开展的行动研究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组织机构
(一)建立学校领导领导教研制度。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及领导成员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要分包学科或课题、听课评课、参加活动、指导研究,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
(二)成立学校教师发展机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计划制定、检查考核、效果评价等工作。教导处负责各种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和落实。
(三)设立学校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负责教育科研成果的申报、评审工作,组织学术年会及参加各级各类学术年会。
二、教师教学研究制定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同时也使广大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具有合里性,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应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一)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就是要构建一种机制和营造一种氛围,使教师能从第迫于任务、为了生存而学习的状态中走出,尽快步入把学习视为享受、一种生活习惯中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理论学习要有计划、有形式、有时间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要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二)教学反思制度。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
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
作为教学反思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短文。
(三)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同步建立一种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其研究能力。建立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予教师自主权。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的制定,注意降低管理的刚性,增强管理的弹性和开放性,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四)集体教研制度。修订完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同伴之间在教学上的互相支持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有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五)集体备课制度。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的作用,开展形式多的集体备课活动,反对各自为战,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如,同校内跨学科备课;同课教师分别备课,在集中时间交流;备课组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课堂教学,再由教师自主上课,形成学习共同体。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并是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
(六)教师帮扶制度。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骨干教师帮扶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七)听课评课制度。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按型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
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八)公开课展示制度。举行各类示范课、教改课等公开课展示,是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开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对象、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提供机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活动的宗旨应该把这种方式作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途径,避免成为变相的评价手段或者作为背离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活动,真正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九)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学校要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经验报告会”,印发校内外教学经验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要定时间和活动要求,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十)学情分析制度。每月举行一次由班主任主持的任课教师学情分析会议,交流近期的学生学习、纪律、思想等情况,并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