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辅导资料(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研)
答: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1)社会工作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性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职业。

社会政策则是通过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其核心是解决公民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风险。

(2)社会工作专业意义的引入改善了社会福利从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使得社会福利制度更加完善,根本的提升了人们的社会福祉和改善了社会福利的品质。

社会政策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资源和空间。

首先,政府提供经济资助,以及培训领导人员,通过官方和民间组织建立协作关系;
其次,政府提高社会工作能力水平;
最后,社会工作受减税以及募捐等政策的影响。

2.简述福利资本主义类型及特征。

(北京大学研)
答:福利资本主义是一种包含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的资本主义,亦是指公司给员工提供福利的习惯,并在二十世纪中叶最为盛行。

福利资本主义是一种包含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的资本主义。

福利资本主义亦是指公司给员工提供福利的习惯。

(1)第一种类型: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自由主义模式。

注重以市场为基本原则的福利
分配,强调资产调查为其基本手段,辅之以少量的普遍救济式转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主要有英国,美国。

(2)第二种类型:欧洲大陆的社会合作,即保守主义模式。

这一模式则追求福利覆盖的面积和范围,社会权利的获得与国家所能提供的非商品化程度以及保险精算程度密切相关,国家的作用主要是维护社会阶级和地位的差异,保护既有的阶级分化状况。

主要有德国、法国。

(3)第三种类型: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

这种模式接纳了贝弗里奇的普遍公民权原则,这种模式下社会权利的受益资格几乎与个人的需求成都和工作表现无关,主要取决于公民资格或长期居住资格,它所提供的福利水平能够满足新中产阶级的品味和需求表准,非商品化程度最高。

3.学龄前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特征。

(厦门大学研)
答:学龄前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生理特征。

出生前,已经形成基本的身体结构和组织系统,生理成长极其迅速;出生后到3岁时婴儿期与学步期,身体和肌肉技能迅速成长;3~6岁,肌肉技术良好发展。

(2)心理特征。

出生到3岁期间,儿童已经能够学习、记忆、快速理解,语言和自我意识得以发展。

2~3岁的儿童动作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3~6岁,可以训练他们自己做游戏,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

儿童需要良性刺激,需要承认的经常交流。

(3)社会特征。

此时社会化是儿童的主要任务。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发展了自我。

在此期间,主要由家庭承担教化任务,父母训练儿童适当的行为规范,使之逐渐合乎社会标准。

后期,虽然家庭依然是生活的中心,但是托儿所或者幼儿园的老师、同伴等也产生影响。

4.简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山东大学研)
答:精神分析学是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病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人格发展、人格结构及心理治疗方法的理论。

其中最为人熟悉的是人格结构理论,即,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代表欲望,遵守快乐原则;
(2)自我,代表理性或者共识,遵守现实原则;
(3)超我,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遵守道德原则。

要发展出人格结构的弹性和合作精神,个体要在本能欲望和社会期望之间经历冲突和成长,具体经历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征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弗洛伊德认为性征期是关键。

每个时期的满足要适当,太多或者太少的满足会使个体的人格发展停滞不前,可能埋下被长期压抑的童年创伤经历,成为成年期人格变异或困扰的潜在因素。

5.简述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

(华南理工大学研)
答: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主要有:
(1)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服务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

(2)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获得发展。

(3)倡导者。

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
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4)管理者。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对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他必须对与助人相关的诸多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该过程的高效率,避免出现意外问题。

管理者的角色不但对社会行政工作十分重要,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也同样重要。

(5)资源获取者。

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络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其他福利服务机构和社会人士,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

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6)协调者。

社会工作需要处理受助者与相关人群及环境的关系,要缓解、消除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时社会工作者就要扮演协调者的角色。

在动员多方资源解决受助者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各方的支持活动进行协调。

(7)政策影响人。

由于某些大面积的社会问题并非由个人生理、心理因素所引发,而是由社会政策和制度因素造成,所以对造成问题的政策或制度进行改变就是必要的。

社会工作者应该将问题的真实情况及自己的科学分析告诉政策制定者,倡导和推动政策的改变,以减缓现实的社会问题并避免类似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

(8)其他。

社会工作者还承担对受助者的不良行为进行治疗,协助受助者做某些决策,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以促进服务等多种职责。

6.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北京大学研)
答: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是生物成分,是人格的原始系统,它基于驱力或本能,由无意识所决定,缺
乏组织,由快乐原则支持,回避痛苦,无法忍受压力。

(2)自我是心理成分,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支配、管理和控制着人格,在本能与环境之间周旋,控制本我的盲目和冲动。

它为现实原则所支配,能够实现逻辑思考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3)超我体现的是道德原则,象征的是理想,是一种内化。

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良心(即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二是自我的理想(即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

超我涉及心理奖赏和惩罚,当合乎超我要求之时,个人会有自尊和骄傲,反之则会感到罪恶和自卑。

如果个人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三者之间能够维持和谐的关系,个人就具有完善的人格并能有效地与外界沟通。

但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人格就会失调,需要予以回应。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个人会经历五个连续发展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赖于前一阶段心理冲突的解决。

这五个阶段是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在任何一个阶段,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冲突在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焦虑、压抑或压力,都会影响本阶段人格的发展和后续各个阶段的发展。

7.简述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

(吉林大学研)
答: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主要包括:
(1)目的性。

专业关系是为专业的目的而建立的,它的建立是为了协助受助者,即通过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工作要能解决或防止个人、家庭或社区的问题,或发展受助者的潜能。

专业关系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是一种暂时性的工作关系,当受助者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双方关系建立的前提消失,关系必须结束。

(2)以受助者为本。

从本质上说,建立专业关系不是为了工作者的需求,不以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利益为前提,而是为了满足受助者的需求,在专业服务的范围内,受助者的利益
高于工作者的利益。

(3)非平等性。

在专业关系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地位并非完全平等。

双方的互动,以受助者为重点,受助者一般要提供必要的个人资料让工作者能够多方面地了解,从而使社会工作者的协助是有效的,而工作者则不必这样做。

(4)受制约性。

专业关系不仅要以所要达到的社会工作目标为指导,也受本专业明确而详尽的伦理道德守则制约。

(5)代表性。

在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的专业关系中,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代表自己,而是既代表着自己所工作的社会工作机构,也代表着所从事的社会工作专业。

(6)兼容性。

专业关系是兼工具性和情感性的关系。

良好的专业关系是双方信任的基础,专业关系是带有目的的,即通过良好关系的建立来实现工作目标,这是其工具性之所在;同时良好的关系本身离不开双方情感的交流和表达,这样专业关系就具有了情感性的色彩。

因此,它是一种兼容性的专业关系,兼有工具性和情感性两方面的特征。

8.简述迟发展效果。

(华中师范大学研)
答:“迟发展效果”,即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迟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发展中国家有目的的社会现代化过程,一般表现为借鉴甚至模仿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道路。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存在着借鉴和模仿的可能,因而它们都试图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某些阶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赶超”因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突出特征。

为了实现“赶超”的目标,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