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信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是一种信仰

今天读了张老师推荐的这篇文章,我感到非常震惊,我为哈佛学生的吃苦精神所折服,同时深深感到自身的差距。知耻而后勇,只有分析差距我们才有进步的动力,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首先中国的孩子能不能吃苦?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我本科时曾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同学有过交流,他们班为了备考托福、GRE,个个学习深夜2点,本人也有考研期间备考到夜里两三点的经历,那时候和我一起熬夜备考的学友们也不在少数,这说明我们不是不能吃苦。但正如文中所说,令人遗憾的是,哈佛的学生正孜孜不倦的求学时,我们考试成功的同学们反而认为自己可以休息了。去年我到我的母校合工大办理博士手续,看到我们实验室研一的师弟师妹在实验室下棋,打游戏,我非常生气和失望。

既然能吃苦,为什么我们怕吃苦,哈佛的学生乐于吃苦?我认为首先人生理想的差异是造成上诉差异的重要原因,我们很多人浑浑噩噩从小就活在父母设定的程序里,自己没有理想,被动且缺乏主见。习惯于考前抱佛脚,考前不睡觉也不是问题。殊不知这种混日子的心态,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和凡事毕其功于一役的投机心理造成的伤害是影响深远的。反观哈福的学生,他们也经历了严格的考试,但并不妨碍他们对真理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进取,他们理解时间是不可逆的宝贵财富,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能够做到要事优先,知道大学期间目前提升能力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就像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提到的:“一个人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其次,文章中提到哈福大学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考核,也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博士生,依靠导师教授寸步不离,亦步亦趋并不现实,要学会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做到有效的自我管理。如结合自身条件和培养计划细致的制定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树立目标后,以管理者的角度要求自己,考核自己,不折不扣的去完成目标,做到周周有

收获,日日有成效,力争成为自己的成功管理者。

最后,奋斗吃苦的源动力在哪是个绕不过去的大问题。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如果一天工作没什么收获,他晚上躺在床上就内疚难安,认为是慢性自杀。学习是一种修行,很艰苦,但取得一点成绩都会令你欣喜不已,这种欣喜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但却令你终生难忘的体验。最近人民网有一个调查,8成的年轻人至今没有能力给父母哪怕一块钱生活费,每当我们把时间虚抛滥致无所事事的时候,不妨反躬自省,我们的衣食住行的来源是什么,我们至今为了父母做了什么?

有个故事我至今难忘,中江兆民是日本明治时期的作家,年轻时他踌躇满志一直想写本书,可是种种原因总是拖着不写,直到有一天查出得了癌症只能活半年,他才一下活明白了,抛开一切,半年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传世之作《一年有半》,没想到书写好了他的病也自愈了,后来医生分析认为中江的病和他长期拖延引起内心抑郁也有关系。后来他一鼓作气又出版了《一年有半续》等作品,成为名噪一时的文艺评论家。

即使像慈禧太后这样令很多人唾弃的人物,临死前也吩咐自她死后,大清女主不得干政。我们不需要像中江兆民那样在得知生命完结之际才知道自己最想干的事是什么,也不必如慈禧太后这样,在死前才有勇气直面自己的错误,但有时候也需要静下心想想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怎样才不枉此生,才不辜负了父母的含辛茹苦,做到向死而生。

当然学习是件艰苦的事,我们必须要有克服困难的耐心。美国作家吉姆柯林斯提过的《20英里法则》是这样的: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东部有3000公里的路程,那么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是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20英里,这个答案很多人很诧异,因为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走40英里,然而以这样的速度的人往往不能第一个到达,随着道路不顺,天气恶劣,有的人有时候用一天时间走40到50英里,但会停留一周时间等天晴路好,他们最终都被每天坚持20英里的人超过。这个例子给我的启示是做事不能急功近利,在外部条件有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要时刻保持内在的确定性。做到顺境不骄纵,不趁喜而多事,逆境不气馁,不轻言

放弃。如果我们做到活在当下,认得眼前真,做人不含糊,做事不苟且,热爱自己的专业,把学习当做我们一生的信仰,那么我相信,时时是吉时,处处是哈佛。

201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