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邱县王郢古墓葬发掘简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徽霍邱县王郢古墓葬发掘简报
图五 ! ! $、 %、 &、 ’( 陶壶 #( 陶鼎 $#( 陶甑 )( 陶钵 $)( 陶釜
剖面图 "# 平、 +( 铜镜 ,( 玉 琀 $-( 陶灶 $$ 、 $%( 陶盆 $+( 陶井 $,( 有段石锛
*( 陶圈 $*( 铁剑
薄。 侈口, 方唇外撇, 中束颈, 斜肩不甚明显, 斜弧 颈、 腹、 裆以及足均饰纵向细绳纹, 裆部布满烟炱 最 大 腹 径 $)( # 、 通 高 $# 厘 米 ( 图 痕。 口 径 $$( + 、 七: 。 $) 罐 。 泥质灰陶。 侈口, 圆唇略显 $ 件( "*: +) 外折, 束颈, 广肩, 斜弧腹, 平底微凹。 腹部饰弦断 绳纹。 口 径 $#、 最 大 腹 径 ## 、 底 径 $-、 通 高 $%( % 厘米 ( 图七: 。 +) 豆 .型 ( 图七: 。 %) /型 均为泥质陶, 倒喇叭状器座。 依豆 # 件。 浅盘。 红褐陶, 素面。 直口, 方 "*: #。 盘不同分成二型。 唇, 斜弧腹。 口 径 $$( + 、 盘 深 )( # 、 残 高 +( & 厘 米
手, 斜腹微弧, 下缘口微侈, 圆唇。 捉手直径 &、 下 0 二 1 汉代器物 组) , 器类有 * 座汉代墓葬出土随葬品 %& 件 ( 陶器、 铁器、 铜器 ( 主要为铜镜 ) 、 玉器、 水晶珠、 铜 钱, 其中以陶器数量最多, 时代一致性比较强。 本 文只介绍完整和可复原器物。 同一墓中的灶、 釜、 甑虽说原应是一套器物, 即灶眼上放置釜, 釜上放 甑, 但考虑出土时位置不在一起, 所以简报也将每 件器物分别介绍, 线图分画。 $( 陶器 陶器绝大多数为泥质灰陶, 只是颜色深浅不 一, 少数褐陶; 烧造火候一般较低, 陶质疏松, 易破 碎; 陶器的制法主要以轮制为主, 耳、 足、 盖、 钮等
所发现的 ’ 座西周墓和 # 座西汉墓, 均为中小型墓, 分为土坑、 砖室两种。 出土了陶
组) 。 这次发掘为研究霍邱王郢地区的西周和西汉时期的葬制、 葬俗及物质文化 器、 铜器等 #" 余件 (
()*’
王郢古墓群位于安徽省霍邱县河口镇王郢行 图一 ) , 与三桥自然村 政村东约 #"" 米的麦地内 ( 地表相对平缓, 高出周围农田 ", # - ! 米。 墓群在 这一台地的南部边缘区域。 因阜 . 阳 / 六 . 安 / 高速 公路在此建厂。 !""0 年 0 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在先期调查钻探的基础上对王郢古墓葬进行了 抢救性发掘, 在近 ’, """ 平方米的范围内共计发 其中西周墓 ’ 座, 汉墓 # 座 ( 图二 ) , 掘墓葬 1 座, 出土各类器物 #" 余件 ( 组) 。 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 下。 一 墓葬形制 这次发掘的 1 座墓葬中的西周墓位于墓群的 最西边, 其余 # 座汉墓分布在东部, 墓葬之间无打 破关系。 西周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 开口耕土层 下, 直接打破生土, 东西向, 保存完好。 # 座汉墓呈 南北两排分布, 北 0 南 ’, 排列较为整齐, 均南北 向, 偏差不超过 ’"2。 墓葬皆开口耕土层下, 打破 周代文化层和生土层, 墓口距现地表 !" - 3" 厘米 不等, 长方形土坑竖穴, 带斜坡墓道, 单室或二室, 其中一座土坑墓, 余者砖室墓。 # 座汉墓中的 4’ 、 而 43、 4! 、 40 保存基本完好, 41 则遭到严重破 坏, 其垒砌墓室所用的墓砖在 !" 世纪 *" 年代被 收稿日期 !""# $ "% $ !"
考古学
!!
安徽霍邱县王郢古墓葬发掘简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567 ’ 879:7;< =6>? @<A # 879:7;< B@< :>CD9 E;>C 8@<FGH<F IHJJ@F7, B?>KH? L>?<:G M@< D7 AHNHA7A H<:> :GO79, P@;:67<QOH: :>CD9 @<A D;HMR9 :>CD9, @JJ RH<A9 >E ?<7@;:67A M?J:?;@J ;7JHM9 @;7 C>;7 :6@< #"S 567G O;>NHA7 :67 <7T A@:@ E>; :67 E?<7;@J 9G9:7C, E?<7;@J M?9:>C @<A C@::7; M?J:?;7 A?;H<F 879:7;< =6>? @<A 879:7;< B@< O7;H>A H< :6H9 =7;><S (7G 8>;A9U B?>KH? L>?<:G 内容提要 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霍邱县 王郢行政村 西周 西汉墓葬 + 当地村民有意取出而所剩无几。 西周墓 ( 编号 4#) 中填土为五花土。 汉墓内的 挖出的灰褐色土回填和淤土, 并夹有零星周代遗 物( 如平跟鬲足、 陶片、 有段石锛等 ) 和少许红烧土 中图分类法 文献标识码 8@<FGH<F IHJJ@F7 879:7;< =6>? 879:7;< B@< :>CD9
我们推测其可能作为当时方 高出墓室约 -’ ( 米, 便安置墓主人的活动之用。 人骨腐朽无存, 葬式不 清。 随葬品多位于墓室中部, 共 (% 件, 器类为陶 原( 图六 ) 。 只是 "+ 仅存 "% 和 "+ 因为人为破坏严重, 东南角几块铺地砖。 两墓的形制结构、 葬式、 葬法 都无法弄清楚。 "% 只在扰土内出土一件日光镜。 发现一件石斧 ( 此文不作介绍 ) , 但它极有可能属 二 出土随葬品
《 东南文化 》 #$$% 年第 ! 期总第 &’& 期
!"
图四 ! ! $、 %、 &’ 铜钱 (’ 铁剑 )’ 钵形器
剖面图 "# 平、 +、 ##’ 陶鼎 ,、 #-’ 陶井 .、 #(’ 陶釜
*’ 铜镜
墙体缝隙用泥浆胶结, 砖的大小基本一致, 规格 墓壁中部 偏上受土层的压力 (, / #)’ * / ) 厘米, 作用, 略向室内弧凸。 墓底铺单层长方形青灰色素 但依据残留的人牙与铁剑的位置我们可以推测墓 主人的头向朝北。 随葬品主要集中于后室的中北 分别为陶器、 铁器、 铜镜以及玉蝉, 多 角, 计 #* 件, 数残破, 但均可复原 ( 图五 ) 。 ") 字形,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由墓道、 生土台子、 墓室 其体量大于其余 ) 座汉墓。 墓 向 (0 。 墓道坡度 墓室口大底小, 略呈斗形, 墓口南北长 )’ + 、 *(0。 东西宽 (’ ) 米, 墓底长 )’ )) 、 宽 (’ #+ 米; 墓道上 口 (’ *+、 宽 #’ ( 米, 墓道斜坡长 )’ -) 、 底口宽 #’ ( 米。 墓口距地表 -’ % 米, 墓口距墓底深 %’ % 米。 墓 内填土上下不一, 上部分含水分较少, 下部尤其近 墓底含水分高, 质松软, 粘性极大, 甚至成青膏泥 状。 从清理出的板灰痕迹发现 ") 为双棺, 东西并 列, 大小相近, 根据残断的铁剑和料珠出土位置判 断, 居右 ( 西) 的可能是一男性墓主人, 居左为一女 性。 同时在北部少数陶器器表粘有红色漆皮, 可能 是木棺腐烂后留下的。 墓室与墓道之间的土台子
来自百度文库
合。 在墓底近东头中部还出土两块碎玉渣和一石 子( 图三 ) 。 %’ 汉代墓葬 "$ 位 于 ( 座 汉墓 群 北 列 最东 部 。 整体呈 “ 凸” 字形, 长方形土坑竖穴砖室墓, 单室, 斜坡墓 道朝北。 墓的方向 !+。 墓道坡度 #)+。 墓坑南北长 东西宽 %’ $! 米; 砖室内长 %’ , 、 宽 $’ # 米; &’ (# 、 宽 $’ % 米; 墓道斜坡长 %’ #$ 、 底 墓道上口长 %’ ) 、 口宽 $’ % 米。 墓口距地表 )’ %( 米。 坑口至墓底部 砖室口至墓底 )’ - 米。 不见墓顶。 墓门用 $’ (, 米, 条形青灰色素面砖封堵, 但垒砌较随意。 墓壁为小 条形青灰色素面砖双列顺向错缝平砌, 墙体缝隙 用泥浆胶结, 砖的大小相差无几, 规 格 %* . 墓壁受土层的压力作用略向室 $&’ ( . &’ ( 厘米, 内弧凸。 墓底铺单层长方形青灰色素面砖, 横排通 缝平铺, 中间无突起现象。 人骨已朽, 葬式不祥, 如 果依据铁剑的位置我们可以推测墓主人的头向朝 南。 随葬品主要集中于墓室的东北角和西部 , 共 组) , 器类为陶器、 铁器、 铜镜以及铜钱, 绝 $% 件 ( ( 大多数残破 ( 断) 图四 ) 。 "% 位 于 ( 座 汉墓 南 列 最 东部 。 整体 略 呈 “ 凸” 字形, 长方形土坑竖穴砖室墓, 由墓道、 前室、 后室三部分构成。 墓向 $,$+。 斜坡墓道朝南, 墓道 坡度 &%+。 墓坑南北长 #’ #、 东西宽 %’ ) 米; 墓道上 口长 %’ !、 宽 $’ % 米, 墓道斜坡长 %’ -、 底口宽 $’ % 米; 横前室为长方形土坑竖穴, 其东西长 &’ $ 、 南 北宽 $’ ) 米; 砖室内长 &’ $ 、 内宽 $’ &, 米。 墓口距 地表 )’ & 米, 前室高 $’ $、 后室高 $’ )# 米。 不见墓 顶。 墓道坡面不甚平整, 且留有方便上下的脚窝。 墓壁为小条形青灰色素面砖双列顺向错缝平砌,
铜器、 铁器、 料珠, 多数残破 ( 断) , 大多能够复 面砖, 横直相间, 墓底近平。 人骨已朽, 葬式不祥, 器、
此外该墓的扰土中还 位于 * 座汉墓北列最西部。 整体呈 “ 凸 ” "+ 在墓底出土一铜镜残片,
三部分组成, 前室底高于后室底, 斜坡墓道朝北, 于周代的遗物而非汉墓的随葬品。 组) , 完 此次发掘的墓葬出土器物共计 *) 件 ( 整或可复原的有 ), 件 ( 组) , 按照器类分为陶器、 铜器、 铁器、 玉器以及钱币等几类, 其中以陶器最 多, 时代分属西周与西汉两个不同时期。 ( 一) 西周器物 均出自 "*, 全为陶器。 计鬲 # 件、 罐 # 件、 豆 器盖 ( 件。 其中 * 件可复原。 制陶方法为轮 ( 件、 制与手工相结合。 此外在汉代 ( 号墓墓道填土内 发现的一件有段石锛等西周文化遗物, 因为非出 自墓葬, 所以本文不予介绍。 鬲 。 夹砂灰褐陶, 红胎, 器壁较 # 件( "*: #)
相连。 该地势形成大约 ’" 万平方米的隆起台地, 填土 ( 淤土 ) 则不一致, 保存较好者内为建墓时所
图一 & &
王郢墓葬地理位置图
!"
安徽霍邱县王郢古墓葬发掘简报
图三 / / 图二 / / 墓葬分布示意图 0’ 陶鬲 %、 #’ 陶豆
剖面图 "( 平、 &、 (’ 陶器盖 !’ 陶罐
颗粒, 近墓底处土色发暗。 遭破坏的汉墓填土比较 杂乱, 应是村民取墓砖行为所致。 这 ! 座墓葬由于年代久远和土壤的关系, 致 使墓主人骨架保存相当差, 绝大多数葬式未能辨 识, 极个别墓葬只能依据出土的人牙位置初步判 断墓主人的头向。 葬具均已腐朽无存, 只是 "# 能 看见作为葬具的部分板灰痕迹。 未盗扰或盗扰程度较轻的墓葬随葬品的摆放 位置经认真观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即大多数位 于墓室的北部和东部, 而西部与南部以及墓道少 见或不见器物。 少数器物因为外力的作用可能发 生了位移。 出土时的随葬品数量各墓不一, 少者 $ 件, 最多者达 %& 件。 这当然不能完全反映当时随 葬品的真实情况。 此外, 我们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 那就 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 $ 号、 % 号墓砖砌墓室的 最上一层砖十分平齐, 不见起券迹象, 而且墓室内 又未见到坍塌掉落的墓砖, 同时在 "% 墓室淤土 上部却发现一大片带红色漆皮的板灰。 $’ 西周墓 单室, 无墓道, $ 座( "( ) 长方形土坑竖穴, 墓口距地表 %) 厘米, 墓口长 %’ &) 、 宽 $’ &% 米, 墓 底长 %’ &) 、 宽 $’ &% 米, 墓底距墓口深 )’ !! 米。 方 向 *!+。 墓壁陡直, 墓底近平。 葬具与人骨均腐朽 怠尽, 葬式不清, 葬具不明。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是此墓随葬品放置于墓坑填土中间, 即清理至墓 口约 )’ &% 米处始露一组器物, 计 ! 件, 成“ 一” 字 形东西排列, 分别为陶鬲 $、 陶豆 %、 陶罐 $ 、 陶器 盖 % 件( 其中一件无法复原 ) , 器盖分别置于器物 之上, 但器盖与所叠压器物陶质、 陶色并不完全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