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读”为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读”为先
摘要近几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不断改革,但在语文课堂上,阅读的有效性却大打折扣。

学生的“朗读”往往是事倍功半。

关键词朗读培养习惯识字感知内容
“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

这些是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倡导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理念融合起来加以落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读”。

读中学会词与句,读中领悟情与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

一、在“读”中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比讲解课文,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

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阅读。

语文教材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只有借助教材通过“读”的引领,让学生养成读书喜好,学生才会在课外找书读,在生活中拓展阅读量;只有凭借课本通过“读”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感悟文本的情趣,学生才会实现语文素材的真实积累。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读”呢?
在新课改下的今天,许多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为了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在学生读书时往往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并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一读。

学生读完之后,师指名学生读,在两三个学生读得不理想之后,师没作指导、提示,只是单调地重复:谁能用更欢快、深情、激动的语气再读读课文?虽然,
此时的课堂上也有琅琅的读书声,但其把朗读形式机械地堆积在一起,没有让学生经历朗读层次递进、情感升华的过程,学生的情感只能停留于表面。

这样的读便是“假读”“死读”。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只有教师那充满激情的范读,学生顿悟后的品读,发自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诵读,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

这样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感悟,能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的朗读会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

二、在“读”中识生字、学新词
对于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中、高年级小学生来说,随文识字,在语境中学习词语是最好的方法。

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的“毁灭”与“宏伟”时,采取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语境中感受的方法。

学生通过熟读、细读文本,身心自然融入到课文叙述的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的情境中去,在具体的语境里,学生感受、理解“毁灭”的意思,印象更深,效果更好。

有的学生说:“毁灭就是把圆明园里的东西要么拿走,要么任意毁坏。

”有的学生说:“毁灭就是把圆明园烧毁了,变成了一片灰烬。

”在阅读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章节中,学习“宏伟”一词,学生联系语境交流感受,理解独特而丰富。

有的说:“宏伟是指圆明园里风景名胜很多,有亭台楼阁,有狮子林,有蓬莱瑶台,还有西洋景观,规模很大。

”有的说:“宏伟是说圆明园里的宫殿、街市、景物等建筑高大雄伟。

”同一个词,同一个意思,却有
不同的表达、独特的感受,这种在语境中学习字词的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思,还使字词教学富于情趣和活力。

三、在“读”中感知内容情意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方法、途径很多,有些教师采用的是“问答式”教学。

教师步步发问,穷根究底,学生一问一答,亦步亦趋。

整节课教师忙于发问、启发、小结,学生忙于寻找、思考、回答。

有的问题,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另一个问题又来了。

学生读得太少,对课文的感受显然不够。

尽管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但是没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总是在文章的外表、事理上问问答答,教学缺情乏趣,课堂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有的教师教学过分依赖课件,仿佛多媒体这个高科技教学手段,能够跨越学生细读文本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这种课学生听得高兴,看得舒服,兴趣浓厚,可谓视听大餐,但缺失语文教学的本色。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意适度,有些资料链按拓展,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开展,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服务于文本阅读这个中心。

语文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读”的教学。

读是中心,读是根本。

教师的教学在于导读、引领,学生的学习在于情真意切读文本,入情入境会文本。

读到牵肠情自深,读出意境理自喻。

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到处
都是血迹。

”指导学生在反复交流感受中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情境中多元理解,个性体悟。

有的学生在交流感受时说:“读了这一段,我觉得这个父亲太累了。

”“那就请你用‘累’的感情读一读。

”我顺学而教。

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说:“从36小时,38小时,可以看出这位父亲多么焦急,多么执著啊。

”“说的好,请你用‘焦急一执著’的感情读一读。

”我抓住时机,进一步引领。

有的学生脱口而出:“读了这一节,我看见一个用坚定的信念和执著创造奇迹的了不起的父亲。

”“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怀着对一个了不起的父亲的无比崇敬和感动一起读。

”我顺势导读,把朗读推向高潮。

读到动情意自得,在指导学生朗读中进行语文教学,在引领学生读书中落实教学目标,读是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却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讨论得再多,演练得再多,思考得再多,都无法代替“读”的熏陶,都无法达到“读”的浸润产生的全面而深远的语文教学效益。

教师应坚持以“读”为本,抓住“读”不放松,引领学生形成爱读书的习惯和会读书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