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损伤与修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的损伤与修复研究进展

班级:动科1201B 姓名:田晓楠学号:1238130123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DNA损伤的各种诱因,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学机制,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还有哺乳类动物细胞线粒体DNA的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DNA损伤肝癌线粒体DNA DNA修复

细胞的生物信息大多储存在细胞核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由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和脱氧核糖组成,因为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化,所以可以包含丰富多彩的生物信息。DNA 损伤,也称作DNA突变,是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变,并导致遗传特征改变的现象,DNA损伤的类型分为:转换,颠换,缺失,插入。DNA损伤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学基础。DNA损伤发生的原因有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紫外线和各种辐射等物理因素以及化学药品汽车废气等化学因素也可以诱发DNA损伤。DNA一直是放疗、化疗的重要靶点,在肿瘤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诱导肿瘤细胞DNA损伤,防止DNA损伤的修复,进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坏死与凋亡,是肿瘤治疗研究的重点。

1 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

DNA是辐射损伤的靶分子,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细胞自发产生的因毒素均可造成DNA分子结构损伤,这些损伤包括DNA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糖基氧化、碱基修辞,DNA链间交联,以及DNA-蛋白质之间的交。体内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它们与各种损伤一起使细胞产生诸如DNA单链断裂、碱基丢失以及对嘌呤与嘧啶的一些修饰,可能与细胞存活以及细胞凋亡有关。DNA的损伤修复系统包括:①错配修复:负责切除DNA复制时发生的错误配对碱基,并充填正确碱基。人类细胞具有修复连续5个以上碱基的能力。②碱基切除修复:针对单个碱基受自由基的作用产生的损伤,切除并修复。③核酸切除修复:对于环境刺激加紫外线或化学物质产生的DNA损伤,这样的损伤往往是相当大的,由此种修复系统识别并修复。DNA切除修复系统是一系列酶。例如,嘌呤嘧啶内切酶、修复聚合酶和连接酶参与各种DNA损伤的切除修复。④转录偶联修复:这也是一种核酸切除修复系统,转录基因即将进行蛋白质翻译。它的损伤修复比非转录基因的修复迅速。

DNA损伤与修复在神经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神经元变性或缺血性

损害中常有细胞慢性死亡或者凋亡现象,它们的DNA脆性增加。我们推测缺血神经元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细胞内外的损伤因子引起核内DNA损伤后可通过p53的作用察觉DNA损伤,细胞出现阻滞,DNA修复的机会,DNA修复系统负责修复损伤DNA,从而保护缺血神经元免受进一步损害。典型疾病是AtaxiaTelangiectasia(AT,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这种AT病人的DNA极易受到紫外线及放射线的损伤,使我们有机较DNA损伤修复对增殖细胞及终末分化神经元的影响,以至对DNA损伤与修复在神经元中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同源性分析发现A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部分与磷脂酰肌-3-激酶(PI-3)催化亚基的激酶功能区非常相似,与酵母TOR1、TOR2蛋白及其哺乳细胞同源蛋白也有很高同源性(40%~50%)。PI-3是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介导物,在细胞生长分化中起到重要作用。TOR1和TOR2则在控制细胞G1期方面发挥功能,而rad3对于G2/M转换是必需的,并参与DNA损伤的识别,阻滞细胞周期以利于损伤修复。从突变的AT基因在Purkinje细胞导致变性,而同一基因可致增殖细胞癌变这一现象充分提示:导致增殖细胞癌变的因素如果作用于神经元,常可造成神经元变性。因此DNA损伤及修复异常可能是神经元变性──凋亡的重要机制。

2 肝癌DNA损伤与修复的相关基因研究

最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肝癌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着手于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尤其是与DNA损伤与修复有关基因的研究,例如ATM、APE1和PARP等基因都有人研究。ATM基因的功能最近有很多人研究,练建平等在由X射线导致的HepG2细胞中DNA损伤与修复ATM的作用做了相关研究。他们采用基因沉默技术将ATM基因沉默后显示抑制ATM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对辐射损伤的修复,为后期研究ATM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同时ATM的研究可能是未癌放射治疗的一个新的方向。另外,VENTURINASTAGNI 等的研究表明ATM是DNA损伤诱导的凋亡和细胞死亡因子的联系者。由此推测,ATM除了具有传导DNA损伤信号外,还可能在DNA发生严重损伤时诱导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hOGG1基因也是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基因之一。hOGG1是修复8-羟基鸟嘌呤主要的DNA糖苷酶,hOGG1基因中Cys/Cys基因型增高肝癌风险。张昊等发现OS引发的DNA损伤主要是8羟基鸟嘌呤高突变损伤,这种损伤主要通过hOGG1来进行DNA损伤修复。TAOPENG等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APE1/Ref-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具有DNA损伤修复的能力,对维持DNA的稳定和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对OS产生细胞应激同时参与碱基切除修复方式。张沁宏等研究当DNA损伤时,APE1会过表达或者表达异位同时p53基因突变,最终都能导致肝癌的发生。另外,APE1/Ref-1在肝移植患者中细胞质含量与癌症分级呈正相关,推测APE1/Ref-1可以作为肝移植患者癌症复发的标记物。但是对于其是下游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还没有研究。肝癌的发生有可能跟遗传易感基因有关,有研究表明通过致癌因素影响,发现XPD(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基因Lys751Gln和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是肝癌的遗传易感因素,751Gln和399Gln基因是肝癌的风险基因,并且这两种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暴露危险因素在肝癌的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可以推测肝癌的发生可能跟遗传基因有关。总之,目前对于DNA损伤和修复基因(蛋白)有了很多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着重于单基因(蛋白)的研究,目前还较少有着重于各个基因(蛋白)之间信号通路的研究,如ATM、DNA-PK、PARP-1以及hOGG1、APE1等基因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以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研究。

肝癌DNA损伤与修复的相关药物研究。随着人们对DNA损伤与修复在肝癌中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药物也在从这个方面入手治疗肝癌。目前有很多新型药物在研究,如SEITZ等的实验主要是将化学药物争光霉素作用于肝癌细胞,能够引起DNA 损伤,从而导致p53、p63和p73上调,进而促进前凋亡因子Bcl-2家族成分,同时Apaf1、BNIP1、Pdcd8和RAD的表达量也增加,最终诱导细胞死亡因子的形成,随着死亡因子的积累,肝癌细胞最终死亡。ZHANG等的研究采用了一种细胞周期药物(6-溴-5-羟基-甲氧苯甲醛)作用于肝癌细胞,最终细胞DNA双链断裂,出现多纺锤体,多核等现象,最终导致有丝分裂不正常,从而诱发细胞死亡,这是一种治疗肝癌的策略。另外,CHO等的研究证实了Xylocydine是一种新的细胞周期依赖蛋白酶的抑制剂,它能够在体内或体外通过诱导DNA损伤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此外,大豆异黄酮是一种促进肝癌细胞死亡的药物,SU等研究发现它主要是肝癌细胞停止在G2/M期,引发DNA损伤,从而最终导致肝癌细胞的死亡,它的作用与Bcl-2和Bcl-XL的表达量有关系。因此,随着对于DNA 损伤修复分子机制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型分子药物会被研究,这些都有可能是新的治疗人类肝癌的药物,为人类战胜癌症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