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损伤和修复
DNA的损伤与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依赖于生物体内存在的 一类特异的DNA糖基化酶。 切除修复过程: (1)识别水解 (2)切除 (3)合成 (4)连接
(二)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识别DNA双螺旋变形
这是细胞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方式。
其过程包括去除损伤的DNA,填补空隙和连接。
主要由DNA-polⅠ和连接酶完成。
错配 (mismatch)
缺失 (deletion) 插入 (insertion)
框移 (frame-shift)
重排 (rearrangement)
(一)错配可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自发突变和不少化学诱变都能引起DNA上某一碱基的 置换。 点突变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可导致氨基酸改变。
正常
5’ ……G C A G U A C A U G U C …… 丙 缬 组 缬 5’ ……G A G U A C A U G U C …… 谷 酪 蛋 丝
缺失C
(三)重组或重排常可引起遗传、肿瘤等疾病
1、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称为重组或重排。 2、移位的DNA可以在新位点上颠倒方向反置(倒位
(二)缺失、插入和框移突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 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1、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上
消失。
2、插入: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
入到DNA大分子中间。
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 。 3、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 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缺失引起框移突变:
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 成复合物;
⑵ 在 300 ~ 600nm 可见光照射
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 二聚体的丁酰环打开;
DNA的损伤与修复
在大肠杆菌中主要通过对模板链的甲基化来 区分新合成的DNA链。大肠杆菌中存在一种Dam甲 , 基化酶,它通常首先对DNA模板链的5 -GATC序列 中腺嘌呤的N6位臵进行甲基化,当复制完成后, 在短暂的时间内(几秒或几分钟),只有模板链 是甲基化的,而新合成的链是非甲基化的。正是 子代DNA链中的这种暂时半甲基化,可以作为一种 链的识别标志,以区别模板链和新合成的链,从 而使存在于GATC序列附近的复制错配将按亲代链 为模板进行修复。
2、突变可产生遗传多态性
多态性一词是用来描述个体之间基因型差别现 象的。只有基因型改变而没有可察觉表型改变的 突变,是导致DNA多态性形成的原因。如前所述的 简并密码子中第三位碱基的改变,以及蛋白质非 功能区段上编码序列的改变等等。由于许多DNA多 态性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酶解该DNA 片段就会产生长度不同的片段,称为限制性片段 长度多态性。研究表明,RFLP按孟德尔方式遗传, 在某一特定家族中,如果某突变基因与特异的多 态性片段紧密连锁,就可用这一多态性片段作为 一种“遗传标志”进行分析和诊断。
虽然在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很难亲眼 看到某一物种的自然演变过程,而只能看到长期突 变积累所造成的结果。但是通过化石的比较研究, 人们发现不同生物物种的历史存在状态是不同的。 有的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显著的形态结构变 化,从一个物种变成了另一个物种;有的原始种群 产生了剧烈的形态结构的歧化,由一个物种演变出 两个以至更多的物种;有的物种在历史的演进过程 中灭绝消失。 此外,同一物种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也表明,突 变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例如,法医学上的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医
学上器官移植的配型及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分析,都要用DNA多态性分析技术。此外,利用核
第三部分-DNA损伤和修复
DNA损伤和修复目录Ⅰ、DNA损伤Ⅱ、DNA损伤应答Ⅲ、DNA修复1、直接修复2、碱基切除修复(BER)3、核苷酸切除修复(NER)4、跨损伤修复5、错配修复(MMR)6、双链断裂修复重组修复(HR)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7、链间交联修复一、主要的DNA损伤(1)DNA损伤类型图1 主要的DNA损伤类型(1)复制叉停顿(2)甲基化/烷基化——如 O6MeGua 使正常 DNA pol 不能识别,随机插入核苷酸而产生突变(3)紫外光照射——T-T 二聚化(4)Nick(单链切口)(5)Gap(单链缺口)(6)DSB(双链断裂)(7)交联(cross-link)DNA结构损伤引出DNA修复反应。
上图展示出了一些DNA基本骨架的损伤和非经典的DNA结构损伤。
O 6MeGua代表甲基托养鸟嘌呤核苷酸,T<>T代表环丁烷胸腺嘧啶二聚体,cross-link代表顺铂G-G链交叉。
(2)内源性DNA损伤1、胞嘧啶到尿嘧啶的脱氨基作用能自发的产生引起U—G错配;2、DNA一个碱基的脱嘌呤阻止了复制和转录;3、DNA非正常代谢产生的错配。
二、DNA损伤应答(1)DNA损伤的细胞反应当下的关于DNA损伤应答反应单信号通路的一般概述。
箭头代表激活事件,其垂涎代表抑制事件。
Stop标识代表细胞周期,墓碑标识代表细胞凋亡。
有箭头的DNA双螺旋代表者损伤诱导的转录,带有许多椭圆形子单元的DNA双螺旋代表着损伤诱导修复。
简便起见,相互作用的通路网络被描绘成了线性通路,其中包括信号、感受器、传感器和效应器。
(即主要有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诱导转录、DNA损伤修复等方面的细胞反应)图2 DNA损伤的细胞反应(2)E.coli中的SOS反应1、SOS反应:当DNA分子损伤范围较大且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一种修复作用。
是一种旁路修复系统,正常情况下关闭。
2、主要观点:DNA损伤导致LexA触发SOS反应,包括对许多修复酶的基因编码。
DNA的损伤与修复
2013-8-7
紫外光是太阳光的一部分,紫外辐射具有很强的生物学 功能,损伤皮肤细胞中的DNA,造成突变。如果突变发生 在控制或影响细胞分裂的基因上,就会使这些细胞在分裂 时失去控制,从而产生皮肤癌。 γ射线和X射线能量更高,可以使一些分子离子化,形成 了自由基,含有氧的自由基非常活泼,可以直接攻击临近 的分子。活性氧可以使鸟嘌呤氧化产生8-氧代鸟嘌呤(8oxoguanine oxoG),它可与胞嘧啶(C)配对,也可以与腺嘌 呤(A)配对,具有高度的诱导突变作用,致癌作用的部分机 理。电离辐射还可以造成碱基开环,甚至使DNA的单链或 双链断裂,这也是治疗癌症的作用机理。
2013-8-7
二、切除修复( excision repairing )
切除修复 (excission repairing):也称核苷酸外切修复,这是 一种取代紫外线等辐射物质所造成的损伤部位的暗修复系统。 它是DNA损伤修复最为普遍的方式,对多种DNA损伤包括 碱基脱落形成的无碱基点、嘧啶二聚体、碱基烷基化、单链 断裂等都能起修复作用。此系统是在几种酶的协同作用下, 先在损伤的任一端打开磷酸二酯键,然后外切掉一段寡核苷 酸;留下的缺口由修复性合成来填补,再由连接酶将其连接 起来。不同的DNA损伤需要不同的特殊核酸内切酶来识别 和切割。切除修复有两种形式:一是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负责小片段,它是在DNA糖基化酶 的作用下从DNA中除去特定类型的损伤或者不合适的碱基。 一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
2013-8-7
2013-8-7
胞嘧啶可以脱去氨基形成尿嘧啶
脱氨基作用
→
胞嘧啶
2013-8-7
07-第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
GATC within ~1000nt in E.coli
34
甲基指导的错配修复 in E.coli
GATC within ~1000nt in E.coli
35
人错配修复系统
36
错配切除修复 (人DNA复制中产生)
37
真核细胞修复错配系统
MSH(MutS homologs) MLH & PMS(MutL homologs) 无MutH 不利用半甲基化标记母链 (大多数细菌没有Dam甲基化酶) 如何辨别错配碱基所在的DNA链? 冈崎片段连接前的缺口 ~E.coli MutH的切口 通过PCNA-MSH相互作用,将MSH等修复蛋白募集于后随 链/前导链合成位点
黄曲霉素
苯并芘 [pí]
16
large bulky group
(五)其他一些因素也引起DNA损伤
溴乙锭
原黄素 硫酸-3,6-二氨基吖啶
17
吖啶橙
溴乙锭插入DNA可导致不平等交换,引起突变
18
(六)DNA也会产生自发性损伤
DNA复制误差:碱基错配
碱基错配几率 DNAP 3’→5’外切酶错误几率 错配修复系统错误几率 DNA复制总误差率 10-2 10-4 10-3 10-9
DNA photolyase 光裂合酶,光解酶
光裂合酶分布广泛 单细胞~鸟类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plants & E.coli
28
哺乳动物(-)
DNA损伤可导致突变
29
甲基转移酶去除大肠杆菌DNA碱基G被修饰的甲基
methyltransferase
-Cys-SH
30
DNA弯曲 130° 局部解链
DNA损伤与修复
• 线粒体的损伤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
.
48
DNA 修复
•维持 DNA序列的保真性; •可在复制前后进行; •有多种修复机制来纠正DNA损伤; •DNA 修复失败可能导致突变和肿瘤。
.
49
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
真核生物细胞DNA受到损伤时细胞除了诱导 修复基因的转录外,还可暂时阻断细胞周期, 防止受损DNA继续复制,如无法修复,则可诱 导细胞进入凋亡。这些都是细胞通过细胞周期 检查点控制(checkpoint control,又称关卡 控制)对DNA损伤的应答反应。
.
44
RecA-P的三种功能
a、 DNA 重组活性 b、 与S.S. DNA结合活性 c、 少数蛋白的proteinase活性
当DNA正常复制时 (无复制受阻,无DNA损伤, 无TT dimer) RecA-p不表现proteinase活性
.
45
当DNA复制受阻/ DNA damaged
细胞内原少量表达的RecA-p
• 3.皮肤和眼对日光敏感。
• 4.病情随年龄逐渐加重,多数患者于20岁前因恶 性肿瘤而死亡。
• 5.组织病理 晚期出现表皮非典型性增生、日光角
化及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 恶性肿瘤。
61
着色性干皮病患儿脸部特征
.
62
着色性干皮病背部,
着色性干皮病组织切片
.
63
着色性干皮 病的并发症
.
64
着色性干皮病的治疗
• 导致DNA断链: 磷酸二酯键上的氧被烷基化 • 导致DNA链交联
.
11
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对DNA的改变
DNA的损伤与修复
•
• 碱基置换突变 • 移码突变
缺失突变 插入突变
• 同义突变 • 错义突变 • 无义突变
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外因
• 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紫外线、伽马射线等。 • 化学因素:亚硝酸、黄曲霉素、碱基类似物等。 •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和细菌等。
内因
• 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顺 序、种类发生了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随着受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使目标 DNA得到扩增或表达,从而改变受体细 胞性状或者获得目标基因表达产物的一种 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se chain reaction,PCR)
TaqDNA聚合酶的保真性?
逆转录PCR
原核表达载体
植物表达载体
本章思考题:
1,原核生物DNA怎样保持复制的忠实性? 2,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过程。 3,DNA聚合酶I和III在原核生物DNA复制中的精细
二、位点专一性重组
• 指的是噬菌体基因组插入到细菌基因 组染色体上,这个过程也叫整合(inte gration)。
• 这种重组方式需要噬菌体DNA和细菌 DNA上的专一性位点,催化这个过程 的酶只能作用于这对专一位点。
CBS@CAU
三、转座重组
• 指DNA上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同染色体之间 或者同一染色体的不同区段之间移动,这 些可以移动的DNA片段称为转座子(transp on)。
• 1950年在PNAS发表论文。 • The Origin and Behavior of Mutable Loci in Maize
• Ac-Ds转座系统。 • 1983年获得诺贝尔奖。
第四节 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技术就是利用人工手段将目 标DNA与特定的载体DNA连接,形成重 组DNA分子,并将其转入受体细胞中。
分子生物学基础第二章DNA的结构、复制和修复第五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图2-13 DNA分子上的胸腺嘧啶二聚体结构
第五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图2-11 甲基介导的错配修复模 型
第五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3.核苷酸切除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几乎能够修复紫外线照射引起的 各种损伤。包括环丁烷二聚体、6–4损伤、碱基-糖基交联 等引起DNA双螺旋大扭曲(major distortion),而不能修 复由于碱基错配、O6–甲基鸟嘌呤、O4–甲基胸腺嘧啶、8– oxoG或碱基类似物引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二、DNA的修复 1.错配修复 E.coli避免突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甲基指导的错配修复系统。 这个系统是非特异性的,它能修复引起DNA双螺旋轻微扭曲的任何扭 伤,包括错配、移码、碱基类似物的掺人和某些类型微小扭曲的烷基 化损伤。 2.碱基切除修复 是一种在细胞中存在较普遍的修复过程。在细胞中都有不同类型、 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苷水解酶,它能特意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 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AP位点)。DNA 分子中一旦产生了AP位点,核酸内切酶就会把受损核酸的糖苷-磷酸 键切开,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DNA,由DNA聚合酶I 合成新的片段,最终由DNA连接酶把两者连成新的被修复的DNA链。
DNA的损伤和修复
MCE (mismatch correct enzyme)
3 subunits mutH, L, S 识别新生链中非 m6A 的GATC序列 扫描新生链中错配碱基 酶切含错配碱基的新生DNA区段
39
★
DNA合成过程中的甲基化变化 DNA中的GATC(palindromic seq.)
为m6A甲基化敏感位点
8
1、碱基类似物(Base analog)
是指与DNA正常碱基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在DNA复制时掺入并与互 补链上碱基配对,从而引起碱基对的置换. 5-溴尿嘧啶 5-Bromine Uracil O Br NH2 2-氨基嘌呤
2-Amino purine
O
9
OH
H
O
Br
AGCTTCCTA TCGAAGGAT
4
返回主页
返回目录
5
•
紫外线的致损伤作用
6
(二)自由基致DNA损伤
自由基:指能够独立存在,核外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和分子。
自由基的产生可以是外界因素与体内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由基可导致碱基、核糖、磷酸基的损伤,引起DNA的结构和 功能异常。
7
(三)化学毒物致DNA损伤
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 碱基类似物 碱基修饰物 嵌入染料
与S.S, DNA结合
激活RecA-p的proteinase活性 修复损伤 LexA-p降解 RecA-p高效表达 SOS open
46
当DNA复制度过难关后 RecA-p很快消失 LexA gene on SOS off
SOS repair 是一种错误倾向性极强的修复机制 是进化中形成的“ 竭尽全力,治病救人” 的措施 (正常状态下,SOS是关闭的)
DNA损伤与修复
碱基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
三、DNA严重损伤时需要重组修复 四、某些修复发生在跨越损伤DNA复制事件之目后录
谢谢
目录
二、切除修复是最普遍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目录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E.coli的NER主要由4种 蛋白质组成: UvrA UvrB UvrC UvrD
目录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is,XP)
碱基脱落、碱基结构破坏、嘧啶二聚体形成、 DNA单链或双链断裂、DNA交联,可导致:
•错配 (mismatch)
•缺失 (deletion) •插入 (insertion)
框移 (frame-shift)
•重排 (rearrangement)
(一)错配(张冠李戴)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缺失使阅读框前移 插入使阅读框后移 缺失或插入点以后的密码全部改变
(三)重排(颠三倒四 )
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称为重组或重排。 如地中海贫血
假如孩子从小就出现面色苍白,而且腹部逐渐隆起(脾脏肿 大) ,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落后,面貌变得比较特殊(在我国
南方沿海地区,常可看到一种长相特殊的孩子:头大,额部 隆起,颧骨突出,鼻梁凹陷,嘴唇厚,两眼距离宽。这就是 地中海贫血孩子的特殊面容。治疗地中海贫血症的惟一途径 是输血、骨髓移植,或者是找脐带血移植 )
dna损伤和损伤修复的区别
DNA损伤和损伤修复是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过程。
DNA 损伤指的是DNA分子上的结构或序列发生改变,可以由内外源因素引起,如化学物质、辐射、代谢产物等。
而DNA损伤修复则是细胞为了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机制和途径来修复DNA损伤。
DNA损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碱基损伤、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等。
这些损伤会导致DNA分子的结构和相邻碱基之间的连接发生破坏,进而影响到DNA的正常功能。
DNA损伤的形成可能会导致细胞突变、凋亡甚至癌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细胞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来保证DNA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DNA损伤修复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机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来修复DNA损伤。
主要的修复机制包括:直接修复、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双链断裂修复等。
在直接修复中,细胞会利用酶类或其他分子直接还原、拆除或修复损坏的DNA结构。
错配修复主要用于修复碱基配对错误所导致的损伤,通过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来修复错误的碱基配对。
碱基切除修复则是通过酶的作用将损伤的碱基切除,并由DNA合成酶填充新的碱基。
双链断裂修复是最复杂的修复机制,当DNA发生严重的双链断裂时,细胞会启动多个途径来修复断裂的DNA链。
DNA损伤修复的过程通常包括四个关键步骤:捕捉、识别、去除和替换。
首先,细胞会通过一些特定的蛋白质来捕捉和识别DNA上的损伤部位。
然后,这些蛋白质会协同作用,将受损的DNA部分切除或修复。
最后,DNA合成酶会填充缺失的碱基或连接两条断裂的DNA 链,以恢复DNA的完整性。
DNA损伤修复在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DNA损伤不能及时修复,可能会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突变的积累甚至细胞死亡。
此外,DNA修复缺陷也与许多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相关。
总结起来,DNA损伤和损伤修复是细胞内密切相关的两个过程。
DNA 损伤指的是DNA分子上的结构或序列发生改变,而DNA损伤修复是细胞为维持基因组完整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机制和途径。
DNA损伤与修复
DNA损伤与修复DNA是构成细胞的遗传基因物质,它承载了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DNA分子可能会遭受到损伤。
DNA损伤的修复机制起到了维持遗传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DNA损伤入手,探讨DNA损伤的成因以及多种修复机制。
一、DNA损伤的成因DNA损伤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内源性DNA损伤主要源自细胞内部的生化过程,而外源性DNA损伤则来自于环境因素。
1. 内源性DNA损伤内源性导致DNA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它们具有极强的活性,可以直接攻击DNA分子,导致碱基氧化、链断裂等损伤。
此外,DNA自身也存在一定几率的自发性损伤,如碱基脱氨、链断裂等。
这些内源性的DNA损伤相对较少,但积累起来也会对遗传稳定性造成威胁。
2. 外源性DNA损伤外源性导致DNA损伤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紫外线辐射、化学物质、放射线等。
紫外线辐射会使DNA分子中的两个邻近嘌呤结合形成嘌呤二聚体或嘌呤四聚体,造成DNA链的交联;化学物质如烟草中的多环芳烃会与DNA发生共价结合,引发DNA突变;而离子辐射(如X射线)会直接导致DNA链断裂。
二、DNA损伤修复机制DNA损伤修复是细胞内的一项重要保护机制,它可以分为直接修复、碱基修复、核苷酸修复和错配修复等多个方面。
1.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指修复损伤的DNA分子而不更换受损碱基。
主要的直接修复机制包括光解修复和甲基化修复。
光解修复是一种专门修复嘌呤二聚体和嘌呤四聚体的机制。
在该过程中,特定的酶能够通过光激活自己,并将损坏的DNA分子还原为原始状态。
甲基化修复主要用于修复一些特殊的DNA损伤,例如对环氧烷基和甲基损伤的修复。
通过甲基转移酶和脱甲酶的协同作用,可以将甲基基团从DNA分子中移除,实现修复的目的。
2. 碱基修复碱基修复是指将受损的碱基替换为原始的碱基。
常见的碱基修复机制包括碱基切除修复、碱基上皮修复和碱基引导修复。
16第十五章DNA损伤与修复
第十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遗传物质DNA的遗传保守性是维持物种相对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然而,在长期的生命演进过程中,生物体时刻受到来自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DNA的改变不可避免。
各种体内外因素所导致的DNA组成与结构的变化称为DNA损伤(DNA damage)。
DNA 损伤可产生两种后果:一是DNA的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即突变;二是导致DNA失去作为复制和(或)转录的模板的功能。
在长期的进化中,无论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形成了自己的DNA修复系统,可随时修复损伤的DNA,恢复DNA的正常结构,保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DNA损伤的同时即伴有DNA修复系统的启动。
受损细胞的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NA的修复效果,如能正确修复,细胞DNA结构恢复正常,细胞得以维持正常状态;如损伤严重,DNA不能被有效修复,则可能通过凋亡的方式,清除DNA受损的细胞,降低DNA损伤对生物体遗传信息稳定性的影响;当DNA发生不完全修复时,DNA发生突变,染色体发生畸变,可诱导细胞出现功能改变,甚至出现衰老、细胞恶性转化等生理病理变化。
当然,如果遗传物质具有绝对的稳定性,那么生物将会失去进化的基础,就不会呈现大千世界、万物生辉的自然景象。
因此,生物多样性依赖于DNA突变与DNA修复之间的良好平衡。
第一节DNA损伤DNA损伤的诱发因素众多。
一般可分为体内因素与体外因素。
前者包括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物,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错配以及DNA本身的热不稳定性等因素,可诱发DNA的“自发”损伤。
后者包括辐射、化学毒物、药物、病毒感染、植物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
值得注意的是,体内因素与体外因素的作用,有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许多体外因素是通过诱发体内因素,引发DNA损伤。
然而,不同因素所引发的DNA损伤的机制往往是不相同的。
一、多种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导致DNA损伤(一)体内因素1. DNA复制错误在DNA复制过程中,碱基的异构互变、4种dNTP之间浓度的不平衡等均可能引起碱基的错配,即产生非Watson-Crick碱基对。
6章DNA的损伤与修复
五、DNA链的交联: 烷化剂、丝裂霉素、光活化补骨脂素等,使 DNA链间交联
氮芥使二条链间的鸟嘌呤形成共价键
光敏植物(芹菜、芫 荽、莴苣等)产“呋 喃香亚素”,最有名 的“补骨脂素”。分 子量很小,可穿透皮 肤到达DNA。紫外线 照射后与DNA结合
第二节、DNA的修复系统
一、直接修复:
1、二聚T:几乎所有生物都有光复活酶(DNA光解酶),使嘧啶二
---------G------------------ U----------
---------G-----------------C---------
----------A-------------------U----------
OH
H
O
碱基类似物: Br AT对变GC对
AGCTTCCTA TCGAAGGAT
重组的亲代DNA
创伤 重组
修复
修复后的亲代DNA
(五)易错修复SOS反应
此修复为旁路修复系统,错误率很高。有时虽然合成了
与亲本一样长的DNA链,但常常是没有功能的。
DNA受到严重损伤时,会引起细胞产生一系列变化,启动
与DNA修复有关的一组基因,产生一系列的蛋白来应急,
此反应称为SOS反应。其引发过程与RecA蛋白的活化有关。 Pol II可越过损伤部位,进行易错修复。
:G
Base analog incorporation
AGCTBCCTA TCGAAGGAT
5-BrU(B)的醇式,与G配
H O
Br
1st round of replication
:A
AGCTTCCTA TCGAAGGAT
AGCTBCCTA TCGAGGGAT
生命科学中的DNA损伤和修复
生命科学中的DNA损伤和修复DNA是生命的基础,在细胞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它经常受到损伤,如紫外线、化学物质、辐射等。
如果未能及时修复则可能导致疾病甚至癌症。
今天我们将探讨生命科学中的DNA损伤和修复。
一、DNA的损伤类型DNA受到的损伤形式很多,如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碱基损伤等。
其中,单链断裂是指DNA中所含的两股链中的一股断裂,而另一股仍保持完整;双链断裂则是两股链都发生了断裂。
碱基损伤则是指DNA中所含的碱基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损伤。
二、DNA损伤的危害DNA损伤如果未能及时修复,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
首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如果发生在体细胞中则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而在生殖细胞中则可能传递给下一代。
此外,DNA损伤还可能导致细胞自我毁灭,造成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障碍或细胞死亡,比如神经细胞坏死可导致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三、DNA修复机制为了避免DNA损伤的危害,细胞需要拥有多种修复机制。
DNA修复机制包括:直接反应、碱基切割修复、核苷酸切割修复和重组修复等。
(1)直接反应直接反应是一种不需要酶辅助的修复机制,它包括:碱基漂移、钯磁场旋转、邻近值作用、光诱导电子转移和物理效应等。
直接反应通常只适用于少数特定类型的损伤,比如UV损伤等。
(2)碱基切割修复碱基切割修复是指损伤的DNA区域被切割,并进行修复。
核苷酸切割打破DNA链,第一步是DNA糖-磷酸链的切割。
这种切割在大多数引起DNA损伤的情况下都是必要的,它使损伤DNA从未损伤的DNA中被分离出来,并允许损害部位被清除。
然后核酸内切酶切割DNA链,在某些情况下,切割DNA链就足够修复损伤了。
在另一些情况下,取代碱基系统需要参与。
(3)核苷酸切割修复核苷酸切割修复可以修复一些单链损伤和大多数双链断裂。
核苷酸切割修复可分为两种类型:全切割修复和片段切割修复。
全切割修复在夜间进行,就是把受损的DNA拉出来,然后把它切成很多小块,每块都用基因片断替换掉它。
第4章 DNA损伤、修复及重组
• TT 、 CC 、 CT 之间都可 形成二聚体。
• 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最易形成胸腺嘧啶二聚 体(TT)。
(2)电离辐射造成的DNA损伤 • 碱基的变化:细胞中的H2O经辐射分解后产生•OH, 使碱基氧化修饰,形成过氧化物,导致碱基的破 坏和脱落。 • 脱氧核糖的变化:•OH可以使脱氧核糖分解,引 起DNA单链或双链断裂。 • DNA的交联,包括DNA链间交联和DNA与蛋白质 的交联。
• 以胸腺嘧啶二聚体为例,含有二聚体的DNA仍可 进行复制,但复制到二聚体时要暂停一下,然后 越过此处障碍,在二聚体的后面以未知的机制开 始复制,这种起始复制可能不需引发。 • 这样在合成的子链上留下一个大缺口,而其互补 链则复制成完整的双链。然后由完整双链中的母 链与带缺口的子链发生重组。
• DNA合成时,复制叉遇到嘧 啶二聚体,会跳跃过损伤部 位,在下游约1000个核苷酸 处重新开始。复制的子链形 成一个缺口。 • recA蛋白可以识别并结合于 此,并同时识别同源双链区。 • 在recA蛋白的作用下,同源 双链发生重组交换,无损伤 的母链断裂修补缺损的空隙。 • 母链的缺损部位以互补链为 模板,进行合成修复。
(四)烷基转移修复
• 烷化剂所引起的最常见的DNA损伤时使鸟嘌呤O6 甲基化。在大肠杆菌中存在 O6-甲基鸟嘌呤转移酶, 可修复甲基化的碱基。将O6甲基鸟嘌呤的甲基转 移至该酶的一个半胱氨酸上,酶自身失活。
二、切除修复
• 切除修复是指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DNA分子 中受损伤部分切除,然后以另一条完整的互补链 为模板,重新合成切去的部分,是DNA恢复正常 结构的过程。
5´ 3´
T
G
GATC
GATC
3´ 5´
CH3
dNTPs
分子生物学 第4章 DNA损伤与修复
•F1 Mutaagenesis
OH
H
O
Br
AGCTTCCTA TCGAAGGAT
:G
1. Base analog incorporation
AGCTBCCTA TCGAAGGAT
烯醇式
2. 1st round of replication
Br
H
O
AGCTTCCTA TCGAAGGAT
AGCTBCCTA TCGAGGGAT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第四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重组
教学要求
熟悉突变的种类和产生的因素 熟悉DNA损伤的原因、类型 理解DNA复制忠实性的机制 掌握DNA修复的机制 理解DNA重组的方式及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DNA damage (损伤)
第二节 DNA repair(修复) 第三节 Gene mutation (突变) 第四节 Recombination (重组)
•DNA lessions
d.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 细胞呼吸的副产物O2、H2O2等会造成DNA损伤, 能产生胸腺嘧啶乙二醇、羟甲基尿嘧啶等碱基 修饰物,还可能引起DNA单链断裂等损伤。
• 每个哺乳类细胞每天DNA单链断裂发生的频率 约为5万次。
•DNA damage
发生在需氧 细胞中。 电离辐射会加剧这种损伤。
•DNA lessions
2. DNA的自发性化学变化
• 生物体内DNA分子可以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变化, 至少有以下类型:
–a.碱基的异构互变
–b.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c.脱嘌呤与脱嘧啶
–d.碱基修饰与链断裂
•DNA lessions
DNA的损伤和修复
请老师及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谢谢!
修复。
切除修复是一种.外切酶除去两个切口之间的核苷酸 3).DNA合成
4).连接酶连接接口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is,XP)
是一种切除修复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 XP病人是由于XP基因有缺陷,缺乏核酸内切酶,不能修复 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易发生皮肤癌。 暴露皮肤暗棕色斑、干燥、萎缩、角化及癌变
DNA的损伤的修复
一·DNA损伤的概念
DNA损伤 (DNA damage) : 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从分子水平看,DNA损伤指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DNA损伤又称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由于DNA分子中
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插入和缺失等,从而引起基因结构上发生
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复制:损伤母链复制时,越过损伤部位,子链对应位
点留下缺口;无损母链复制成完整双链。
(2)重组:有缺子链与无损母链重组,缺口转移到无损母
链,使损伤单链的互补链完整,损伤母链仍然保留。
(3)再合成:转移后的母链缺口以新的互补链为模板聚合补齐。
重组修复: DNA链的损伤并未除去,随着复制的继续,
损伤DNA链将在群体中逐步“稀释”。
③光复活酶从DNA链解离。
(二)切除修复 (excission repairing)
在DNA内切酶、外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共同
作用下,将DNA受损部位部分切除,并以其中一条链为模
板,合成修复。
消除由UV引起的损伤,也能消除由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 引起的其他损伤。
切除片段可由几十到上万bp,分别称短补丁修复、长补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碱基的互变异构
由于碱基氢原子位置的可逆性变化,导致基因发生 酮式-烯醇式或氨式-亚氨式间的结构互变。 导致A-C错配或G-T错配。
3 自由基对DNA的氧化损伤
O2.,OH. ,H2O2等
如:造成DNA链上脱氧戊糖C-3或C-5磷脂键断裂。
自由基还可引起碱基损伤或脱落。
二、物理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指DNA分子内发生较大片段的交换,也称为重组。
移位的DNA可以在新位点上颠倒方向反置(倒位), 也可以在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重组。
二、突变的意义
1. 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
进化过程是突变的不断发生所造成的。
没有突变就没有今天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遗传学家认为:没有突变就不会有遗传学。
大量的突变都属于由遗传过程自然发生的,
叫自发突变或自然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
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 从未有过的性状,因此它是
• • •
产生新基因的途径,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材料。
2. 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
突变只改变基因型,而无可察觉的表型改变。
多态性 (polymophism):是用来描述个体之间的基因 型差别现象。利用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可识别个体差
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时间:DNA复制时期,即细胞(有丝和减数)分裂间期。
基因的精确复制是相对的。一定的条件下基因结构发生变化变成一个新基因(突变基因)。 于是后代的表现型中也就出现祖先了从未有的新性状
基因突变
插入
┯┯┯┯ ATGC TACG ┷┷┷┷
缺失 替换
┯┯┯┯┯ ATAGC TATCG ┷┷┷┷┷ ┯┯┯ AGC TCG ┷┷┷ ┯┯┯┯ ACGC TGCG ┷┷┷┷
引起突变的原因-----人类史上的灾难
1986.4.26凌晨,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 前后已有近万人死于这起事故,数十万人受到辐射伤害。其后患将会 影响人类一百年,是已知的世界最大核事故。这次事故在世界上造成 巨大影响,使各国重新考虑核能的安全性并加强了这方面的国际合作。
2公斤重的太 空茄
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本来没有这个基因
而转基因技术是将现有的基因进行转移,并没产生新基因, 因此,不能算基因突变,只能是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主要是在细胞分裂前期,也可在其它时期
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前期或后期 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1、普遍性。 2、随机性、不定向性。 3、低频性。高等动植物10-5~10-8,细菌10-4~10-10
2过程
①光复活酶与T=T结合形成复合物; ②复合物吸收可见光切断T=T之间的C-C共价键, 使二聚体变成单体;
③光复活酶从DNA链解离。
(二)切除修复 (excission repairing)
在DNA内切酶、外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共同
作用下,将DNA受损部位部分切除,并以其中一条链为模
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DNA损伤的概念、类型、意义
一 DNA损伤的概念
DNA损伤 (DNA damage) : 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从分子水平看,DNA损伤指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DNA损伤又称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由于DNA分子中
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插入和缺失等,从而引起基因结构上发生
4
1 2
3
4 5
框移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缺失和插入引起的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
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正常 5´… …GCA GUA CAU GUC … … 丙 缬 组 缬 缺失C 5´… …GAG UAC AUG UC … … 谷 酪 蛋 丝
(三)重排(rearrangement)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辣椒种子,经宇宙射线照射大多 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 太空椒的培育利用了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
化学因素:
常见的化学诱变剂
化合物类别
碱基类似物 (如:5-BU)
羟胺类 (NH2OH) 亚硝酸盐 (NO2-) 烷化剂 (如:氮芥类)
分子改变
A→5-BU →G
T →C C →U G → mG
成了终止密码子,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因而蛋白质产物 一般是没有活性的。
3)错义突变
3)错义突变:
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了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有些错义突变严重影响蛋白质活性甚至完全无活性,而影响
表现型。如果该基因是必须基因,则称为致死突变。
有些错义突变的产物仍有部分活性,使表型介于野生型与突 变型之间的中间类型,称为渗漏突变。
1. 紫外线(UV)
DNA损伤主要是形成嘧啶二聚体。
T T
A A
嘧啶二聚体
P138
在DNA同一条链上,相邻的嘧啶受诱变因素 的刺激下,以环丁酰二聚体形式共价相连。 如TT、TC、CC等二聚体。
O ‖ H-N O N O ‖ N-H N O H-N O O ‖ CH3 CH3 ‖ N-H
CH3 CH3
两轮复制后,A-T转变为G-C.或G-C转变为A-T.
2-AP是腺嘌呤A的类似物,
既可与T配对,也可与C配对。
A.T→ 2-AP.T→2-AP.C→G.C G.C→2-AP.C→ 2-AP.T → A.T
吖啶橙、吖啶黄素、原黄素等碱基对类似物,
易造成移码突变。
3 亚硝酸
亚硝酸可引起DNA分子中碱基脱氨。 如胞嘧啶C脱氨成为尿嘧啶U, 两轮复制后 DBiblioteka A分子中的G-C转变为A-T‖
‖ UV等 O N
N
O
嘧啶二聚体的形成,
减弱了双链之间氢键作用,
引起了DNA变形。如果生物体内修复 系统失灵,则细胞走向死亡。
T T
A A
2. 电离辐射
直接效应:DNA直接吸收射线能量而遭损伤。 间接效应:DNA周围其他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吸收射线能
量产生高活性自由基进而损伤DNA。
结果:DNA的碱基损伤、DNA链断裂、DNA链交联。
平时,我们做实验,遇到的许多生化 试剂、同位素,其实是诱变剂;
蔬菜、水果上的农药;洗衣粉中荧光剂、 烷化剂,食品中的防腐剂…… 不仅,影响我们的蛋白、酶; 而且对我们的基因也有很大的危害! 希望大家要警惕这种潜伏期长的癌变因 素!
第三节 DNA损伤的修复
修复 (repairing):是指针对已发生的缺
2. 颠换 (transversion):
异型碱基间的置换:嘌呤变嘧啶,嘧啶变嘌呤
基因突变的实例
正常红细胞
镰刀型红细胞
碱基对替换
(二)缺失(deletion)和插入(insertion)
缺失: 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 DNA大分子上消失 插入:DNA大分子上多了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
1 2
3
异和种、株间差异。
3. 突变导致死亡
突变若发生在对生命至关重要的基因上,可导 致个体或细胞的死亡。
4. 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
包括遗传病、肿瘤及有遗传倾向的病。有些已
知其遗传缺陷所在。但大多数尚在研究中。
三、引发突变的因素
内部因素:
大量的突变属自发突变,发生频率为10-9。
外部因素:
主要有物理和化学因素。 这些因素可诱发突变,称诱变剂。
有些错义突变不影响或基本上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不表现 明显的性状变化,称为中性突变。
(三)按其发生的原因: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突变。
2)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人们有意识地利用物理、化学诱变因素引起的突变 。
自发突变型和诱发突变间没本质上的不同, 诱变剂的作用也只是提高了基因的突变率。
陷而进行的补救机制。
(一)光修复 (light repairing)
O N R P R N O N N O R N O N O CH3 CH3 O R N N CH3 O O
UV
CH3
P
胸嘧啶二聚体 ( T T )
)
1概念:可见光存在条件下,在光复活酶作用下将UV引
起的嘧啶二聚体分解为单体的过程。
板,合成修复。
消除由UV引起的损伤,也能消除由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 引起的其他损伤。
切除片段可由几十到上万bp,分别称短补丁修复、长补丁
修复。
切除修复是一种多步骤的酶促反应过程:
1).内切酶识别损伤位点并在其两侧同时切割 2).外切酶除去两个切口之间的核苷酸 3).DNA合成 4).连接酶连接接口
3)致死突变:突变影响生物个体的生活力。
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
4)条件致死突变:
在某些条件下致死,而在另些条件下成活的突变。
(二)从对遗传信息的改变:
1)同义突变: 碱基序列的改变没有引起产物氨基酸序列的
改变,与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关。
2)无义突变: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减数分裂时产
生)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若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一般不能
遗传。人体某些体细胞的基因突变,有可能
发展成癌细胞。
(一)点突变 (point mutation)
——指DNA分子上一个碱基的变异(替换)。
1. 转换 (transition):
同型碱基间的置换: 嘌呤代替另一嘌呤,嘧啶代替另一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