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二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多个局部电位的产生模式(ຫໍສະໝຸດ Baidu发生节律) 通过总和,可进行相应的信号模式整合。
2020/6/28
动作电位的传播
• 同一细胞上传播 - 传导 • 细胞间传播 - 传递
2020/6/28
主讲: 舒丹
2020/6/28
2020/6/28
• 神经元
尼氏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部位)
树突 - “树突棘” 轴突 - 始端无髓鞘、兴奋阈低、神经冲动的
始发部位。 髓鞘 - 始段远侧端开始
CNS中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 周围神经由施万细胞构成
2020/6/28
• 神经胶质细胞
• 在近代生理学术语中,兴奋性被理解为细 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 奋一词也就成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或动 作电位本身的同义词了。
• 为什么?
2020/6/28
为什么?
• 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和实验的积累,人 们发现,各种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即兴奋 )时虽有不同的外部表现,如肌肉收缩、分 泌活动等,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细胞膜上的 动作电位触发引起的。
2020/6/28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主要原因
•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通透性的改变是通 过镶嵌于膜上的某些特殊的蛋白质- Na+通 道来实现的。
• 通道蛋白质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它们可以 在一定条件下“激活”,又可以在一定条 件下“失活”或“关闭”。
2020/6/28
动作电位与兴奋
•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的组织或细胞膜对外 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
• 如果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 在-70—-90mV之间。
2020/6/28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细胞膜本身的特性所 决定的。
• 细胞内液高K+ 和A-(有机负离子的总称) ,细胞外液中含有大量的的Na+、CL-等
•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Na+ 的50倍 。
数量为神经元的十倍; 所占脑内细胞比例与进化程度呈正比; 大胶质细胞 - 主要组成;包括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 施万细胞、感觉上皮支持细胞
2020/6/28
•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支持作用 保护、修复和再生作用 免疫应答反应 对神经递质的调节 神经干细胞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的钙波
绝缘、屏障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 维持离子平衡作用 合成神经活性物质 对神经元功能的调制
道活动等
2020/6/28
静息电位
•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 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 细胞膜存在着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是 存在于静息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故称跨 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 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2020/6/28
2020/6/28
特点
• 只要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而未受外来 刺激,静息电位就稳定在某一固定水平。
2020/6/28
局部电位的特性 • 等级性:反应程度随刺激强度而变。 • 局限性:只引起局部的电紧张。 • 总和性:局部电位可以相加或相减。
分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
2020/6/28
总和性的意义
• 多个局部电位总和到达阈电位水平,可引 发动作电位。
• 不同时间、方向、幅度的局部电位总和可 决定是否引发动作电位。
,两细胞浆的水通道蛋白,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且电阻低。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部电流方式)。 传递特征:双向性,速度快,几乎无突触延搁 。
2020/6/28
2020/6/28
神经元的电活动
• 神经元生物电记录技术 细胞外记录 - 总和电位 (场电位、单位放电记录)
细胞内记录 -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膜电流、离子通
• K+的外流使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 • 维持: Na+ - K+ 泵
2020/6/28
极化状态
• 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 正电位,两者的电位差呈稳定状态,称为 极化状态
• 极性程度的减弱称为去极化;与此相反增 强的,则称为超极化
2020/6/28
动作电位及其机制
• 动作电位是指神经或肌肉细胞受到刺激 时,膜电位急剧转变为膜内为正、膜外 为负,并能传导下去的电位变化。
2020/6/28
• 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及其它组织之间信息传递的功能连接 部位。
化学突触 - 通过递质传递信息的突触
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突触间隙 接触类型:轴突-胞体 轴突-轴突 轴突-树突 特征:单向传递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 电突触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以电耦合传递电信号 缝隙连接是二个N元紧密接触的部位上有沟通
常期 。
2020/6/28
动作电位的特征
全或无: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大小形态不随 刺
激强度而改变 全幅式传导性:动作电位在同一神经元上长 距
离传导时,电压不衰减 不可叠加性:不出现总和或叠加现象
2020/6/28
局部电位 • 阈下刺激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
起部分去极化的反应称为局部电位,是一 种电紧张电位。 • 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效应器电 位等。
• 由于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它本来就有被动地向膜内 扩散的趋势,而且静息时膜内存在着相当数值的负电位 ,这种电场力也吸引Na+移向膜内。
• Na+内流使膜内正电荷增多,膜内电位负值消失以至于 出现正植,即去极化和超射(或反极化)。膜内电位为 正而膜外为负。
• 很快进入了所谓“失活状态” ,发生复极化过程,至 静息电位水平。
2020/6/28
兴奋性的变化
• 阈强度:或称阈值,指刺激作用时间不变 时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 阈强度以上的刺激,对组织的作用持续一 定时间,都能够引起组织兴奋。
• 阈强度与受刺激组织的兴奋性成反比。 • 可兴奋的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
2020/6/28
2020/6/28
• 动作电位实质上是在膜的静息电位基础上 发生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而可逆的倒转, 在神经纤维上只持续0.5~2.Oms,使得它在 描记图形上形成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 称锋电位。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 部分。
2020/6/28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 动作电位的出现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Na+通道开放)有 关。
2020/6/28
动作电位的传播
• 同一细胞上传播 - 传导 • 细胞间传播 - 传递
2020/6/28
主讲: 舒丹
2020/6/28
2020/6/28
• 神经元
尼氏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部位)
树突 - “树突棘” 轴突 - 始端无髓鞘、兴奋阈低、神经冲动的
始发部位。 髓鞘 - 始段远侧端开始
CNS中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 周围神经由施万细胞构成
2020/6/28
• 神经胶质细胞
• 在近代生理学术语中,兴奋性被理解为细 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 奋一词也就成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或动 作电位本身的同义词了。
• 为什么?
2020/6/28
为什么?
• 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和实验的积累,人 们发现,各种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即兴奋 )时虽有不同的外部表现,如肌肉收缩、分 泌活动等,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细胞膜上的 动作电位触发引起的。
2020/6/28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主要原因
•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通透性的改变是通 过镶嵌于膜上的某些特殊的蛋白质- Na+通 道来实现的。
• 通道蛋白质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它们可以 在一定条件下“激活”,又可以在一定条 件下“失活”或“关闭”。
2020/6/28
动作电位与兴奋
•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的组织或细胞膜对外 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
• 如果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 在-70—-90mV之间。
2020/6/28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细胞膜本身的特性所 决定的。
• 细胞内液高K+ 和A-(有机负离子的总称) ,细胞外液中含有大量的的Na+、CL-等
•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Na+ 的50倍 。
数量为神经元的十倍; 所占脑内细胞比例与进化程度呈正比; 大胶质细胞 - 主要组成;包括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 施万细胞、感觉上皮支持细胞
2020/6/28
•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支持作用 保护、修复和再生作用 免疫应答反应 对神经递质的调节 神经干细胞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的钙波
绝缘、屏障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 维持离子平衡作用 合成神经活性物质 对神经元功能的调制
道活动等
2020/6/28
静息电位
•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 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 细胞膜存在着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是 存在于静息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故称跨 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 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2020/6/28
2020/6/28
特点
• 只要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而未受外来 刺激,静息电位就稳定在某一固定水平。
2020/6/28
局部电位的特性 • 等级性:反应程度随刺激强度而变。 • 局限性:只引起局部的电紧张。 • 总和性:局部电位可以相加或相减。
分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
2020/6/28
总和性的意义
• 多个局部电位总和到达阈电位水平,可引 发动作电位。
• 不同时间、方向、幅度的局部电位总和可 决定是否引发动作电位。
,两细胞浆的水通道蛋白,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且电阻低。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部电流方式)。 传递特征:双向性,速度快,几乎无突触延搁 。
2020/6/28
2020/6/28
神经元的电活动
• 神经元生物电记录技术 细胞外记录 - 总和电位 (场电位、单位放电记录)
细胞内记录 -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膜电流、离子通
• K+的外流使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 • 维持: Na+ - K+ 泵
2020/6/28
极化状态
• 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 正电位,两者的电位差呈稳定状态,称为 极化状态
• 极性程度的减弱称为去极化;与此相反增 强的,则称为超极化
2020/6/28
动作电位及其机制
• 动作电位是指神经或肌肉细胞受到刺激 时,膜电位急剧转变为膜内为正、膜外 为负,并能传导下去的电位变化。
2020/6/28
• 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及其它组织之间信息传递的功能连接 部位。
化学突触 - 通过递质传递信息的突触
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突触间隙 接触类型:轴突-胞体 轴突-轴突 轴突-树突 特征:单向传递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 电突触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以电耦合传递电信号 缝隙连接是二个N元紧密接触的部位上有沟通
常期 。
2020/6/28
动作电位的特征
全或无: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大小形态不随 刺
激强度而改变 全幅式传导性:动作电位在同一神经元上长 距
离传导时,电压不衰减 不可叠加性:不出现总和或叠加现象
2020/6/28
局部电位 • 阈下刺激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
起部分去极化的反应称为局部电位,是一 种电紧张电位。 • 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效应器电 位等。
• 由于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它本来就有被动地向膜内 扩散的趋势,而且静息时膜内存在着相当数值的负电位 ,这种电场力也吸引Na+移向膜内。
• Na+内流使膜内正电荷增多,膜内电位负值消失以至于 出现正植,即去极化和超射(或反极化)。膜内电位为 正而膜外为负。
• 很快进入了所谓“失活状态” ,发生复极化过程,至 静息电位水平。
2020/6/28
兴奋性的变化
• 阈强度:或称阈值,指刺激作用时间不变 时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 阈强度以上的刺激,对组织的作用持续一 定时间,都能够引起组织兴奋。
• 阈强度与受刺激组织的兴奋性成反比。 • 可兴奋的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
2020/6/28
2020/6/28
• 动作电位实质上是在膜的静息电位基础上 发生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而可逆的倒转, 在神经纤维上只持续0.5~2.Oms,使得它在 描记图形上形成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 称锋电位。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 部分。
2020/6/28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 动作电位的出现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Na+通道开放)有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