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水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县水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作者:韩玉杰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11期
摘要:该文对无为县的水环境现状、入河排污情况及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无为县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现状;保护措施;无为县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69-02
我国水资源匮乏,水污染问题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气候的异常,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1-2]。水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其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3]。经济起飞后的环境问题日益尖锐,面临着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和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区域水环境管理任重道远[4]。
1 无为县概况
无为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南靠长江,北依巢湖,地貌总的特征是“山环西北,水骤东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年降雨量1188mm。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西河、裕溪河等,境内最大湖泊为竹丝湖。
无为县平均水资源量为11.9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63亿m3。经济社会用水大部分为地表水,2016年全县总用水量为5.00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2亿m3,占总供水量的98.4%;地下水源供水量0.03亿m3,占总供水量的0.6%;其他水源供水量0.05亿
m3,占总供水量的1%。
2 水环境现状
2.1 水质情况
2.1.1 河湖水质情况 2016年无为县境内共监测河流重要断面12个,代表河段长度
239.2km,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水利行业标准《地表水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的要求进行评价。全年期Ⅱ类河段长度占58.0%,Ⅲ类河段长度占42.0%;汛期Ⅱ类河段长度占58.0%,Ⅲ类河段长度占42.0%;非汛期Ⅱ类河段长度占45.2%,Ⅲ类河段长度占54.8%。长江各期水质均为Ⅱ类,西河水质为Ⅱ~Ⅲ类,裕溪河水质为Ⅱ类。竹丝湖湖区各期水质均为Ⅲ类,呈轻度富营养化。小型水库监测点6个,全年、汛期、非汛期监测结果相同,各期Ⅱ类水库面积占67.2%,Ⅲ类水库面积14.4%,Ⅳ类水库面
积占18.4%;其中皖江水库、牌楼水库、响山水库、打鼓水库、新华水库共5个水库评价为中营养,苏塘水库为轻度富营养。
2.1.2 水功能区达标情况无为县范围内共划分18个水功能区,2016年监测与评价的水功能区18个,按全指标评价,水功能区达标率全年期、汛期、非汛期均为94.4%。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主要控制项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评价,水功能区达标率全年期、汛期、非汛期均为100%。
2.1.3 水质变化趋势无为县水质情况逐年好转,河流水质稳定在Ⅱ~Ⅲ类,竹丝湖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水库水质也由Ⅳ~Ⅴ类提升至Ⅲ~Ⅳ类。水功能区达标率逐年提升,统计近3年地表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见表1。
2.2 入河排污情况截至2016年底,无为县监测的入河排污口共11个,不同类型水功能区内入河排污口个数统计见表2,其中以工业用水区居多,主要分布在县城附近。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进行评价,2016年监测的8个入河排污口中,5个排污口达标,3个不达标。
2.3 污染源现状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以及农村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城镇生活污染源主要为流域范围内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农村污染源包括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染。根据计算,无为全年污水总排放量在5.78亿
m3/a,其中工业废水810万m3/a,城镇生活废水2066万m3/a,农村生活废水2908万m3/a。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为1.10万t/a,其中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排放量分别为1102t/a、765t/a、6254t/a和2853t/a。氨氮年排放量0.14万t/a。其中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排放量分别为83t/a、79t/a、634t/a和624t/a。
3 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3.1 个别水体水质超标无为县境内水质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个别水质不达标的水体,苏塘水库近年水质好转,由Ⅴ类水提升为Ⅳ类,但尚未达到水质管理目标要求。此外,湖库富营养化情况较为严重,化学需氧量、总氮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无为县未来的地表水污染治理任务仍然繁重,水环境状况需进一步改善。
3.2 入河排污仍需加强监管无为县对主要排污口进行监管,但仍有部分重点排污企业未实施在线监测;企业排污口的排污量及排污水质监管不严,监测次数少。城乡排水工程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乡镇没有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部分乡镇建有三格式化粪池形成污水处理系统,但处理能力较小、处理效果较差。河流沿岸存在居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个别家禽养殖污水汇入河道,存在污染风险。
3.3 水环境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监测现状基本满足水质监测要求,但仍不完善,尚有部分排污口、水源地未布设监测站点,且监测信息归集困难,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尚未形成。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数据涉及部门众多,部门之间数据和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各部门设置的站点差异性大,监测站点和监测设施设备重复建设问题突出,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3.4 监督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着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能相互交叉,而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各不相同,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管理体系,总体把控运行机制缺失,运行管理效率尚需进一步提高。水环境保护机制缺失,缺少专门的法规制度提供支撑。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无为县区域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的改善任务更为迫切,水环境监督管理任务更为繁重,特别是重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需不断充实和完善,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4 水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4.1 整治入河排污口在入河排污口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将无为县境内水域划分为“禁止”、“严格限制”、“一般限制”3种类型,对入河排污口设置进行分类指导。对饮用水源为主导功能的水功能区内排污口关停,水质排放不达标的排污口进行整治后达标排放,集中分布的工业入河排污口规划统一截污至污水处理厂,对散排的生活污水截污整治。
4.2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境内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工业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经济开发区内要有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全面开展乡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程,实施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对已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尽量将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相结合,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再生水主要考虑回用于市政绿化、道路清洁等。
4.3 治理污染源针对现状污染源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对工业污染实施清洁化改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取缔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建立养殖企业小循环利用示范区;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改良渔业设施及养殖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进行综合治理,防止面源污染。对淤积严重的河道、湖库、农村沟渠进行清淤疏浚,促进区域河网水体水质、水环境状况的好转。
4.4 加强水环境监管加强水质监管,多部门充分协调,完善区域内水质监测系统。推进水环境保护法规支撑体系建设,强化管理和督查制度[5]。建设一支污染源快速反应队伍,配合污染源监测设备,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加强社会水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通过主题教育、宣传周等活动形式,逐步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