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疲劳与过度训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肌肉疼痛增加和长期肌肉疲

3.
4. 血液中的应激生化指标增高 4.
5. 失眠
6. 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增加
7. 体重减轻
5.
8. 最大有氧功率下降
9. 肌糖原减少
10. 性欲与消化功能下降
心境状态紊乱增多
身体、精神和情绪的精疲力 竭感增加
自尊心下降
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消极变 化(玩世不恭、冷酷无情、 人格失调)
第三,心理耗竭具有成就感降低的特点,这会导致运动成 绩下降之间的恶性循环并使自尊降低进而产生退出念头
第四,心理耗竭是对持续压力的慢性反应,这与剧烈压力 下的偶然应激状态不同。
我们一般认为,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性 心理疲劳是运动员在应对内源性压力和外 源性压力时,心理资源及生理资源被不断 消耗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时所出现的心理 机能不能维持原有心理活动水平即心理机 能下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情绪维度、动 力维度、认知维度、行为维度和生理维度 的改变上。
模糊、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作为教练员得到的回报以及对 压力的认识。这些因素都与教练员的心理疲劳有关 最近有研究者提出,自我定向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一 个重要因素。根据自我定向理论的两项研究都发现,运动 员的内部动机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动机缺乏与心理疲劳 呈正相关,而外部动机与心理疲劳的关系并不显著
素包括训练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因素、个人认
知因素。
马斯拉克等人提出的匹配理论给了我们新的提示,她
们认为心理疲劳是由于个体与工作不匹配导致的,不
匹配程度越高,个体体验的心理疲劳就越严重
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间过分不 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累积而引起的一系 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也称为“过度疲 劳”。过度训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性 疾病。
训练与疲劳、疲劳与恢复的关系
训练必然产生疲劳,疲劳是训练的必然结果,疲 劳不是训练目的,但疲劳是超量恢复的前提。因 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有疲劳才有训练,有疲劳 才有恢复。疲劳与恢复是运动训练中不可避免的 一对矛盾,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当训练安排合 理、恢复措施得当时,矛盾即向有利于运动员运 动技能提高的方向转化,反之,则向相反方向转 化,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下降。如果运动量和强 度过大,又可能导致疲劳过度,而使恢复速度减 慢,甚至出现过度疲劳。
第三,它更容易体现发展过程,而不是仅仅是突出结 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心理疲劳是心理耗竭前的状态, 心理疲劳没有得到良好的缓解,就会导致心理耗竭。
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因素
影响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或者说是个人因 素和环境因素。
内部因素:个人的基本特征、个人的人格 特征。
外部因素:比赛压力、训练安排、社会支 持、娱乐时间、经济收入、工作回报等。
内部因素
有研究表明,很多个人的基本特征都与心理疲劳有关。 戴尔和温伯格发现:高心理疲劳水平与领导考虑问题的方
式有关。 还有研究表明,同情心、外控性、敏感性、情绪化、敌意
等与心理疲劳呈正相关 学习资源的充分性则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 与心理疲劳相关的认知因素包括:个人的角色冲突和角色
心理疲劳与过度训练
田原
运动性心理疲劳定义
心理疲劳定义问题目前为止仍是心理学家争论的的焦点之 一。戴尔和温伯格曾经针对心理学界对心理疲劳所下的定 义进行过一个小结,认为这些定义之间有一个共同点:
第一,心理疲劳中包含一种耗竭感,包括身体的、心理的 以及情感的。
第二,这种耗竭感会导致个体对他人反应的消极变化,如 冷嘲热讽,缺乏人性化,缺乏精力和同情心等。
心理疲劳的生理及心理症状
生理症状
心理症状
1. 安静与锻炼时心率增高 1.
2. 安静时收缩压增高
2.
3Fra Baidu bibliotek 肌肉疼痛增加和长期肌肉
疲劳
3.
4. 血液中的应激生化指标增 4. 高
5. 失眠
6. 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增加 5. 7. 体重减轻
8. 最大有氧功率下降
9. 肌糖原下降
10. 消化功能下降
心境状态紊乱 生理,精神和情绪的疲劳 感增加 自尊心下降 人际关系质量的消极变化 (玩世不恭,冷酷无情, 丧失人格) 对日常应激的反应延长并 消极堆积
对日常应激负性反应增多
比较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
心理耗竭的名称从字面来看有两点不妥, 一是过于突 出结果性状态(燃尽) , 二是只含有消极意义。
相比而言, 心理疲劳似乎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相关现 象, 其理由是
第一,它可以较好的与生理疲劳相对应,分别说明两 类相关但又不同的现象及其交互作用
第二,与生理疲劳一样,它更容易容纳积极作用,表 达疲劳---适应---再疲劳---再适应的适应性意义
外部因素
卡培尔就心理疲劳的压力源问题对教练员进行调查,发现 超时工作、工资低、提升机会小、工作条件艰苦、工作满 意度低以及同事不和等因素也于心理疲劳有关
卡西斯和麦尔伯格的研究发现,教练员长期以来承受着巨 大压力,时间的过度付出、角色冲突、项目的男女差异、 不被理解和缺乏支持等,既包括自我加压也有为赢得比赛 而感受到的外部压力
拉迪克和史密斯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满意感 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缓解有积极作用
古尔德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影 响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与运动性心理疲劳有关的因 素包括情景需求。对情景的认知评估、运动者的心理、 生理反应、运动者的人格和动机因素等
林岭对125种不同项目的健将级以上的运动员进行的 一项问卷调查则发现影响运动员系心理疲劳的主要因
心理耗竭
心理耗竭(burnout)是由于应付训练应激 过程中多次不成功努力所导致的一种耗竭 性的心理生理反应。
心理耗竭不仅损害心理健康,而且还会直 接导致运动者中途退出锻炼,应该引起人 们足够的重视。
心理耗竭的生理及心理症状
生理症状
心理症状
1. 安静与锻炼时心率增高
1.
2. 安静时收缩压增高
文森特等对学校教练员压力源的时间和性别效应进行了检 验。结果表明这些教练员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学术和经济方 面,而且在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压力会有所波动,但没有 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普莱斯和韦斯的研究表明,教练员更多的训练指导和社会 支持、积极的反馈、民主决策和较少的专制的执教风格, 与运动员心理疲劳呈负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