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阳性率(活动期)70% ~86% 提供ARN诊断依据,尤其对疑难病例之鉴别
35
影响PCR检测结果的因素
ARN活动期,PCR检出率高 ——病毒复制活跃
抗病毒药时间短(<1周)检出率高
活动期前房与玻璃体阳性率 无显著性差异
36
鉴别诊断
37
由于ARN病变的多样化,需与各种 类型的葡萄膜炎及网膜炎相鉴别
急性视网膜坏死 综合征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 ——具有严重致盲性危害的病毒性视网膜炎
1971年日本学者Urayama首次报道一组6例 1985年国内首次报道2例 好发于健康成年人,男:女=1.5~2:1 2/3为单例 两个发病年龄高峰:20岁± 和 50岁±
3
病因学
4
疱疹病毒的眼部感染
(1982年Culຫໍສະໝຸດ Baiduertson首次发现)
基本已被确定的致病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HSV1 or HSV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巨细胞病毒CMV也有可能致病
20岁高峰患者由HSV引起 50岁高峰患者多由VZV激活所致
5
为什么ARN发现历史很短而由HSV or vzv引
进展性外层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梅毒性视网膜炎 CMV性视网膜炎 Behcet病性葡萄膜炎 细菌、真菌性眼内炎
38
鉴别要点
进展性外层视网膜坏死综合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主要见于免疫功能受抑制和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患者 病变位于外层视网膜,多灶性 病变进展迅速,有融合倾向终累及全层视 网膜坏死 70%以上出现视网膜脱离 血管炎及视神经炎发生率低,伴或不伴黄 斑部病损 无或仅有轻微前房和玻璃体炎症反应
33
ARN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 诊断不依赖于坏死的范围,只要符合上述标准 不论实验室检查是否分离出病毒 FFA和ICGA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RN眼内液 病毒DNA——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手段
34
PCR检测ARN眼内液病毒DNA
方法:
无菌条件下(手术室内)前房穿刺取房水0.1ml 扁平部玻切口取玻璃体0.2ml 标本保存于-20℃送实验室(分子免疫)
起的全身性或眼部其他病变已有较久历史? ——主要系病毒晚近发生的突变。 病毒突变还导致临床表现的多样化
及治疗预后的差异性。
为什么临床上疱疹病毒感染率很高而ARN较 少见?
——通过HLA研究,本病有免疫遗传背景
6
发病机制
7
疱疹病毒感染 (原发感染或重新激活)
动脉神经的 副交感纤维
虹膜、 睫状体
中枢神经视 觉核部、视 交叉区
支持但不是必需的特征:
视神经病变;巩膜炎;角膜炎;疼痛
31
临床诊断依据
32
有疱疹类病毒感染史 周边部视网膜坏死病灶 抗生素和激素激素治疗无效,未经抗病
毒治疗,病程进展迅速 以视网膜动脉为主的阻塞血管病变 前房和玻璃体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发病2~3月内视网膜萎缩,裂孔,脱离 炎症静止后,一般不会复发
11
12
13
14
缓解期
发病后2~4周,网膜出血及坏死消退 大片视网膜萎缩液灶、色素沉着 血管细窄、闭塞 小动脉为主,也可累及静脉 视乳头退色变淡 玻璃体混浊减轻
15
晚期
发病后6~12月 玻璃体基底部渗出机化收缩 视网膜牵引性脱离 网膜与萎缩灶邻接处有大小不
等、数量众多的裂孔 视网膜全脱 视神经萎缩
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用10天~3周 改口服400mg~800mg/次,一日5次, 连续服用4~6周
丙氧鸟苷(更昔洛韦) 5mg/kg,静脉滴注
每日2次×3周,改5mg/(kg·d)静滴×4周
43
药物治疗
3.泛昔洛韦 500mg,口服,一日3次×2周 改375mg,口服,一日2次×3周
23
24
25
26
ICGA:
脉络膜血管扩张 片状强荧光
——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强 弱荧光黑斑
——脉络膜血管闭塞
27
28
29
临床诊断标准
(1994年美国葡萄膜炎协会)
30
必需的临床特征:
1.位于周边部视网膜局灶性边界清楚的视网膜坏 死灶
2.如无抗病毒药物治疗坏死灶呈环形快速进展 3.明显的血管闭塞性病变(动脉为主) 4.玻璃体及眼前节突出的炎症表现
ⅣA期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ⅣB期 网脱伴玻璃体大量组织碎片,
新生血管,眼内出血
18
19
20
21
FFA和ICGA表现
22
FFA:
视网膜动静脉节段性扩张、渗透、着染 视网膜染料渗漏,呈斑片状强荧光 出血性遮蔽荧光 动脉期可见局灶性脉络膜充盈缺损 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分支阻塞 黄斑囊样水肿、视乳头着染
视网膜
病毒直接侵犯 血-视网膜屏障 或免疫应答 功能破坏
视网膜血 管炎(A)
玻璃体炎症
前葡萄膜炎
视网膜炎、 坏死
缺血性视神 经病变 视网膜缺血
增殖性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8
临床表现
9
特征: 急性前葡萄膜炎
玻璃体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病灶
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病变
后期伴发严重并发症导致失明—— 视网膜脱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本案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预后极差。约1/3双眼发病。 10
分期(1)
急性期
前葡萄膜炎 雾视、飞蚊症、KP、tyndall(+) 玻璃体混浊 尘埃状和炎症细胞浸润 周边部视网膜散在浓密黄白色渗出斑 视乳头充血水肿 黄斑水肿皱褶 网膜血管管径狭窄、周围浸润、白鞘 血管附近白色坏死病灶及出血 玻璃体炎 大量坏死组织进入玻璃体、混浊激增
39
巨细胞(CMV)性视网膜炎
均发于免疫抑制者或全身CMV感染的新生儿 病程长、进展缓慢,早期多累及后极部视网膜 病变多呈颗粒状外观的炎性改变,沿血管弓走 行分布,常累及视神经 视网膜坏死有独特的“破碎的干酪样”外观 玻璃体炎症反应较轻,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较低
40
41
ARN的治疗
42
药物治疗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 15mg/kg+生理盐水500ml
16
17
分期(2) (Fabricius)
O期 前驱期,轻中度葡萄膜炎,常合并眼压升高 Ⅰ期 坏死性视网膜炎期
ⅠA期 周边网膜孤立的视网膜炎,白色斑块状 坏死灶,动脉变窄,白鞘
ⅠB期 周边网膜坏死灶融合,典型视乳头炎 Ⅱ期 完全性视网膜坏死和玻璃体混浊期
伴黄斑水肿、网膜出血 Ⅲ期 视网膜坏死消退期 视网膜萎缩,血管闭塞 Ⅳ期 视网膜脱离期
35
影响PCR检测结果的因素
ARN活动期,PCR检出率高 ——病毒复制活跃
抗病毒药时间短(<1周)检出率高
活动期前房与玻璃体阳性率 无显著性差异
36
鉴别诊断
37
由于ARN病变的多样化,需与各种 类型的葡萄膜炎及网膜炎相鉴别
急性视网膜坏死 综合征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 ——具有严重致盲性危害的病毒性视网膜炎
1971年日本学者Urayama首次报道一组6例 1985年国内首次报道2例 好发于健康成年人,男:女=1.5~2:1 2/3为单例 两个发病年龄高峰:20岁± 和 50岁±
3
病因学
4
疱疹病毒的眼部感染
(1982年Culຫໍສະໝຸດ Baiduertson首次发现)
基本已被确定的致病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HSV1 or HSV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巨细胞病毒CMV也有可能致病
20岁高峰患者由HSV引起 50岁高峰患者多由VZV激活所致
5
为什么ARN发现历史很短而由HSV or vzv引
进展性外层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梅毒性视网膜炎 CMV性视网膜炎 Behcet病性葡萄膜炎 细菌、真菌性眼内炎
38
鉴别要点
进展性外层视网膜坏死综合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主要见于免疫功能受抑制和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患者 病变位于外层视网膜,多灶性 病变进展迅速,有融合倾向终累及全层视 网膜坏死 70%以上出现视网膜脱离 血管炎及视神经炎发生率低,伴或不伴黄 斑部病损 无或仅有轻微前房和玻璃体炎症反应
33
ARN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 诊断不依赖于坏死的范围,只要符合上述标准 不论实验室检查是否分离出病毒 FFA和ICGA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RN眼内液 病毒DNA——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手段
34
PCR检测ARN眼内液病毒DNA
方法:
无菌条件下(手术室内)前房穿刺取房水0.1ml 扁平部玻切口取玻璃体0.2ml 标本保存于-20℃送实验室(分子免疫)
起的全身性或眼部其他病变已有较久历史? ——主要系病毒晚近发生的突变。 病毒突变还导致临床表现的多样化
及治疗预后的差异性。
为什么临床上疱疹病毒感染率很高而ARN较 少见?
——通过HLA研究,本病有免疫遗传背景
6
发病机制
7
疱疹病毒感染 (原发感染或重新激活)
动脉神经的 副交感纤维
虹膜、 睫状体
中枢神经视 觉核部、视 交叉区
支持但不是必需的特征:
视神经病变;巩膜炎;角膜炎;疼痛
31
临床诊断依据
32
有疱疹类病毒感染史 周边部视网膜坏死病灶 抗生素和激素激素治疗无效,未经抗病
毒治疗,病程进展迅速 以视网膜动脉为主的阻塞血管病变 前房和玻璃体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发病2~3月内视网膜萎缩,裂孔,脱离 炎症静止后,一般不会复发
11
12
13
14
缓解期
发病后2~4周,网膜出血及坏死消退 大片视网膜萎缩液灶、色素沉着 血管细窄、闭塞 小动脉为主,也可累及静脉 视乳头退色变淡 玻璃体混浊减轻
15
晚期
发病后6~12月 玻璃体基底部渗出机化收缩 视网膜牵引性脱离 网膜与萎缩灶邻接处有大小不
等、数量众多的裂孔 视网膜全脱 视神经萎缩
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用10天~3周 改口服400mg~800mg/次,一日5次, 连续服用4~6周
丙氧鸟苷(更昔洛韦) 5mg/kg,静脉滴注
每日2次×3周,改5mg/(kg·d)静滴×4周
43
药物治疗
3.泛昔洛韦 500mg,口服,一日3次×2周 改375mg,口服,一日2次×3周
23
24
25
26
ICGA:
脉络膜血管扩张 片状强荧光
——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强 弱荧光黑斑
——脉络膜血管闭塞
27
28
29
临床诊断标准
(1994年美国葡萄膜炎协会)
30
必需的临床特征:
1.位于周边部视网膜局灶性边界清楚的视网膜坏 死灶
2.如无抗病毒药物治疗坏死灶呈环形快速进展 3.明显的血管闭塞性病变(动脉为主) 4.玻璃体及眼前节突出的炎症表现
ⅣA期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ⅣB期 网脱伴玻璃体大量组织碎片,
新生血管,眼内出血
18
19
20
21
FFA和ICGA表现
22
FFA:
视网膜动静脉节段性扩张、渗透、着染 视网膜染料渗漏,呈斑片状强荧光 出血性遮蔽荧光 动脉期可见局灶性脉络膜充盈缺损 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分支阻塞 黄斑囊样水肿、视乳头着染
视网膜
病毒直接侵犯 血-视网膜屏障 或免疫应答 功能破坏
视网膜血 管炎(A)
玻璃体炎症
前葡萄膜炎
视网膜炎、 坏死
缺血性视神 经病变 视网膜缺血
增殖性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8
临床表现
9
特征: 急性前葡萄膜炎
玻璃体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病灶
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病变
后期伴发严重并发症导致失明—— 视网膜脱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本案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预后极差。约1/3双眼发病。 10
分期(1)
急性期
前葡萄膜炎 雾视、飞蚊症、KP、tyndall(+) 玻璃体混浊 尘埃状和炎症细胞浸润 周边部视网膜散在浓密黄白色渗出斑 视乳头充血水肿 黄斑水肿皱褶 网膜血管管径狭窄、周围浸润、白鞘 血管附近白色坏死病灶及出血 玻璃体炎 大量坏死组织进入玻璃体、混浊激增
39
巨细胞(CMV)性视网膜炎
均发于免疫抑制者或全身CMV感染的新生儿 病程长、进展缓慢,早期多累及后极部视网膜 病变多呈颗粒状外观的炎性改变,沿血管弓走 行分布,常累及视神经 视网膜坏死有独特的“破碎的干酪样”外观 玻璃体炎症反应较轻,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较低
40
41
ARN的治疗
42
药物治疗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 15mg/kg+生理盐水500ml
16
17
分期(2) (Fabricius)
O期 前驱期,轻中度葡萄膜炎,常合并眼压升高 Ⅰ期 坏死性视网膜炎期
ⅠA期 周边网膜孤立的视网膜炎,白色斑块状 坏死灶,动脉变窄,白鞘
ⅠB期 周边网膜坏死灶融合,典型视乳头炎 Ⅱ期 完全性视网膜坏死和玻璃体混浊期
伴黄斑水肿、网膜出血 Ⅲ期 视网膜坏死消退期 视网膜萎缩,血管闭塞 Ⅳ期 视网膜脱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