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以香格里拉市海典村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
—以香格里拉市海典村为例甘思雁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民族文化非常丰富,云南由于处在中国的边界,成为多民族聚集的典型地区,保存了不少
传统村落,香格里拉市海典村传统建筑保存完好,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比较丰富,是云南省典型的传统村落。
本文以海典村为例,探讨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与传承的方法与措施,使村落得到合理开发,当地经济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海典村
较宽的道路为主轴,东北———西南走向,随坡就势布置农房,主道把整个村落有机、自然地串联在一起。
主道
路面仍为土路,雨天十分泥泞,无法满足生产生活所需的便利交通。
2
传统建筑
海典村内建筑可分为传统风貌建筑和其他建筑2种。
传统风貌建筑是村落内年代久远并能反映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建筑。
其他建筑主要是临时搭建的柴棚、储物棚、饲养棚等简易类建筑。
该村建筑主要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建筑和80年代之后。
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的建筑多为井干式结构,占建筑总面积的56%。
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占建筑总面积的44%。
村内没有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
村内传统民居建筑质量分为好、一般、差3种情况。
建筑质量好的建筑主要是整体保存完好,仅有围护材料、建筑墙面或屋顶有少许残损,占建筑总面积的47.7%。
其中部分民居局部改用青砖、红砖加固,且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建与扩建。
建筑质量一般的建筑主要指结构和围护材料基本完好,建筑的外
墙面和建筑屋顶有较大破损,甚至有部分坍塌,此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三清四美三宜”美
丽乡村建设项目以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为了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了改善村落的人居环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项目概况1.1区位条件
海典村隶属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属于半山区。
位于海典布勒山和海典以通山的山谷之间。
海典村位于虎跳峡镇北部,总面积9.45km 2,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32.67km ,到镇道路为柏油路。
南部的出入口与红旗村委会相连,可直达214国道。
村庄背靠海典以通山,面临海典拉达河,建筑大多坐北朝南,沿等高线排列,自北向南贯穿村落的主路两侧分布。
村庄主路两侧还旁生多条垂直于等高线的支巷,它们共同构成了海典村的分布格局。
1.2街巷格局
村落四面环山,南面为大片农田,其间有拉达小溪流经,整个村落布局基本为狭长型。
海典村以一条相对
成部分,那么,它必然具有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和连续性等特性。
不言而喻,传统建筑文化,也必然具有传统的上述特性。
各族人民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创造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中华建筑文化。
那种全盘否定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认为提倡继承传统就是复古,就是阻碍现代化的观点和看法是不对的。
否定传统建筑文化,对民族新的建筑文化建立不利。
我们主张对传统的、外国的建筑文化,都要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既有民族形式又有社会主义内容的建筑新文化来。
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一条艰难的荆棘丛生的道路,然而只有坚持在这一条道路上走下去,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建筑文化来。
3
建筑文化的现代性
好的建筑作品往往通过建筑细部来充实建筑形象,用不同民族文化理念精心设计的建筑,就自然而然地孕育出各民族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一定的建筑文化及其细部处理是和一定的建筑材料密切相关的,是对建筑材料的独特领悟。
新的建筑材料的涌现为我们塑造民族建筑文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如果说以前是用砖、木、石的民族建筑,今天我们要做的是用混凝土、钢材、玻璃、铝合金、石材、面砖、涂料等新型的建筑材料去塑现代的、民族的建筑文化。
这些是古人所没有做过的,靠抄袭、拿来现有的、别人的东西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要做的只有创造,而这种创造必然会与建筑遗产与传统保护、继承和发展以及世界不同地区的建筑文化特色联系在一起。
只有通过学习、分析那些成功的建筑实例,从中受到启发,取其精髓,汲取营养,才能使我们的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收稿:2017-07-12)
现代园艺2017年第12期
1
36〇
类建筑占建筑总面积的52.3%。
建筑质量差的建筑是指原有建筑形式虽被保留,但建筑的门窗、墙体和屋顶已有较大程度的破坏,且建筑室内环境比较差,占建筑总面积的0.4%。
村内传统民居绝大部分都为一层建筑,占建筑总占地面积的99.4%,只有一栋最近建成的民房是2层建筑。
村内的建筑均为传统建筑,整体与传统风貌协调一致。
传统建筑占村落建筑总占地面积的100%。
3保护与发展规划
3.1保护内容
为了保护传统村落完整形态,协调环境与村落关系,传承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建筑,以及延续村落悠久的历史。
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保护:3.1.1村庄自然环境保护。
自然环境是村落存在于世间和未来发展的保证,因此,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才是村落保护的核心内容。
保护海典村自然环境包括保护村落周边的山、河流、农田及植被。
3.1.2村落格局保护。
村落格局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土地的利用情况,又融入了人与人的相处方式,宗教信仰,是人与地、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反映。
保护村落格局包括保护村落传统边界、街巷肌理、公共活动空间。
3.1.3传统建筑及构筑物保护。
传统建筑是传统营造工艺与传统文化习俗的结合体。
尤其是传统民居,体现了一种最适应环境的居住方式,是村民智慧的结晶。
其用材反映了周边环境条件,其结构与外观反映了对气候的适应性,其布局反映了家庭观念与居住习俗。
海典村传统建筑保护重点是对村落54户传统民居的保护。
3.1.4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历史环境要素对村落的选址、村庄肌理与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多为特殊的自然地、古树和生产生活设施等,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及社会文化信仰。
3.1.5非物质文化保护。
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主要指村民的各种技能、表演形式以及知识体系,还涉及一些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
海典村非物质文化就是要保护传统左脚舞、彝族服饰文化、乡风民俗文化、传统种植技艺等。
3.2保护范围
海典传统村落的保护范围为海典自然村行政辖区范围,以及该村周边的自然环境、农田、林地、河流等。
3.3保护原则
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活态传承的原则;符合实际,以人为本,合理利用的原则;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可实施性原则;整体保护,近远期规划和建设相衔接的原则。
3.4保护重点
保护海典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村落格局和风貌、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以及历史遗存下来的传统建筑“木楞房”。
3.5保护措施
在“整体协调保护,利用综合管理”的原则下对规划区进行分区分级保护,保护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3个层次。
3.5.1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是村落的历史文化遗存较为集中,能够完整地反映传统村落风貌和地域特色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要求保持村落原有的街巷格局、宽度、空间尺度以及建筑风貌,建设活动主要以维修、整治、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不得有大的建设和活动,而且需要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海典村核心保护区的面积约
4.73hm2,占总面积的11.3%。
主要包括海典村内保存完好且集中成片的传统建筑及与之相关的街巷格局。
3.5.2建设控制区。
建设控制区为核心保护区外,规划新增宅基地的区域。
海典村建设控制区的面积约0.17hm2,占总面积的0.4%。
该区作为村落发展区域,新增加建筑必须与老村风貌和格局一致,是历史风貌的延续。
3.5.3风貌协调区。
为保证海典村内风貌的完整性,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划定风貌协调区。
其范围包括建设控制区外的农田、河流、山林等人工或自然环境。
海典村风貌协调区的面积为37.08hm2,占总面积的88.3%。
4小结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规划方案不合理、商业开发太过度,导致一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对于这项漫长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以及村民的长期协作,这样才能使传统村落的保护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收稿:2018-08-14
)
房淑娟,刘欣,苏金乐.云南大理牛街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183-187.
[2]韦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以贵州省传统村落为例[D].贵州大学.
[3]仓雪兰.澜沧县拉祜族传统村落景观特色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J], 2015,223-225.
[4]俞秋苗.慈溪市鸣鹤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探析[J].浙江建筑[J], 2015,223-225.
[5]张霖,蔡凌豪.云南丽江泸沽湖落水摩梭传统村落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12,29(8).
[6]肖建中,吴伟东.浙江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研究——
—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浙江农学,2013,25(3).
[7]韦学飞.广西传统村落景观现状以及保护发展[J].城市规划研究, 2016,58-59.
[8]孔苏颜.福建传统村落保护的短板与发展策略[J].城乡建设,2014,( 7).
[9]吴威龙.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以利川市老屋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32(3):349-352.
甘思雁(1994-)女,汉,湖北咸
宁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遗产保护规划。
2017年第12期现代园艺
137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