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混合式学习的概念,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举例说明是么是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以上解释由Singh & Reed 提出。)

“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以上定义来自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这一概念的何克抗教授)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

虽然国内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有所不同,但他们普遍认为混合学习是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相互结合和互补,既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学习的定义,对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本质涵义可以理解为:

混合学习是指为达到“教”与“学”的目标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所有的“教”与“学”中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使“教”与“学”的相关成本达到最优的理论与实践。

对这个内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混合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

混合学习不仅关注技术通道,更重要的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通道。即研究哪些信息传递通道最具典型性,采用什么样的信息传递通道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通道的选择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适应。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传递通道主要包括:教室、虚拟教室、基于Web的课程、印刷品、光盘、视频、电子邮件、电话、教练与导师、电子绩效系统(EPSS)、软件模拟、在线协同、自定步调的E-Learning、移动和无线通道等。

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就是要提高学习效果和确保教学质量,这与Singh&Reed提出的关于“混合学习”的5R之说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要在“合适的”的时间为“合适的”人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和为适应“合适的”学习风格而传递“合适的”技能来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绩。这个可以认为是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

2、混合是“教”与“学”相关的多方面的组合或融合。

混合学习不是形式上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简单混合,而是与“教”与“学”相关的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主要包括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学媒体、教学材料、传输介质、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学生支持服务的教学诸要素混合使用等。

3、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

混合学习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即最小成本和最大价值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适当地选择与组合媒体,以实现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一是以人为本,选择合适的学习风格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二是从实际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模式和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用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或商业效益。

4、混合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混合学习以多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教学方法以“主导—主体”双主模式为主,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和支持者。学生不再被当成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成为认知的主体,教学的过程成为在一定的环境中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四、“混合学习”理论的特点

通过对国内外与“混合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对“混合学习”理论内涵的总结与探讨,可以得到如下关于“混合学习”理论的特点:

1、时代性

“混合学习”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较新的名词,自其在企业培训中被提出到作为一种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有近10年的时间。尽管其相关的一些理念已经存在多时,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或作为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教育理论,不管在企业培训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引起了人们积极探讨和投入应用实践。“混合学习”理论明显具有时代特征,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是在E-learning(网络学习)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混合学习”理论也必将不断完善。

2、综合性

“混合学习”理论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是与“教”与“学”相关的多个方面的组合或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二是“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深厚,相关的支撑理论不断地被提出。混合学习的理论是多元化的,是多种理论的混合,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思想、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教育传播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和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首要教学原理、活动理论以及创造教育理论等。

3、应用性

混合学习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最先在企业中得以应用。采用混合学习的方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成本投入,增加了商业收益。而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很多国家在研究混合学习理论的同时也着手进行了实际的应用实践。在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不同学者和老师将混合学习理论应用到教改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009年,美国教育部通过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指出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单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表明混合学习在学校教学、教师培训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运用,确实增强了教学效果、改进了培训投入-产出比、提高了学习者满意度。

4、发展性

“混合学习”理论的发展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内涵将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混合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混合学习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课程)将会越来越广,其趋势将遍及所有课程,将会打破语言和地域障碍,精品的学习资源将逐步实现全球共享;二是“混合学习”理论的应用将会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校、企业、机构、国家等参与到其中。混合学习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力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