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教材《比热容》课件详解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m
Q = c m △t
1 ℃ 2×0.88×103 J
2 ℃ 2×2×0.88×103 J
△t
c·m·△t
二、热量的计算公式
1、吸热: Q吸=cm△t=cm(t-t0) 2、放热: Q放=cm△t=cm(t0-t)
t 表示末温 t0 表示初温
例题1: 1 Kg的水和1 Kg的砂石,初温相同,各吸收了 4.2×104 J 热量后, 温度升高了多少?
这种情况下吸收的热量 不相同 ,结果表 明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 升高的温度 有关。
分析总结:
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 和升高的温度 有关。
问题:
如果质量都为50克的一杯水和一杯 煤油,温度都升高20℃,吸收的热量是 否相同?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
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水
咋就这么大呢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九年级(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问题与思考ຫໍສະໝຸດ Baidu
1。质量分别为50克和100克的两杯水,温度 都升高30℃,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这种情况下吸收的热量 不相同 ,结果 表明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 质量 有关。
2。质量都为50克的两杯水,温度分别升高20℃ 和50℃,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和食用油
电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一定,
进行实验 当它浸没在液体中时,可认为液
体每秒钟吸收的热量相同。
实验结果
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水需要 的加热时间更长,水比食用油吸收热量多。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 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为了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 (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是不相等的这种性质,我们需要引入一 个新的物理量:

6.作者将此处坐车的困难抽象为人生 旅途的 苦难, 但从本 质上讲 他们同 样是想 达到目 的地而 不能达 到,想 实现理 想而不 能实现 自己所 有的理 想,实 质上还 是一场 苦旅。 所以“ 实质上 ”不能 去掉。

7.课堂活动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而开 展的,如 果课堂 活动与 学生动 脑脱节, 活动与 学生情 感、态 度、价 值观的 培养脱 节,没有 学生真 实的体 验与反 思,那 么这种 课堂活 动只能 说是一 种教学 资源的 浪费.
12
二.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不考虑经济成本,谈一谈暖气用水好,还是用 油好?
三、热量的计算
铝的比热容:c=0.88×103 J/(kg·℃)
比热容c 质量m 升高△t 吸热Q
0.88×103 J/(kg·℃) 1kg
1℃
0.88×103 J
0.88×103 J/(kg·℃) 2kg
0.88×103 J/(kg·℃) 2kg
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
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表示符号:c
3、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4、水的比热容:4.2×103 J/(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解: 水升高的温度:
△t1=Q/cm=4.2×104J/4.2 × 103J /(kg·℃) ×1kg=10 ℃
例题2:
把质量为2㎏的热铁块,投入质量为5㎏的水中, 使水的温度升高了23℃,那么铁块的温度降低了 多少?
解: 水吸收的热量: Q1=c1m1△t1=4.2×103×5×23=4.83×105 J
的是
( ABD )
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
C.夏天洒水降温
D.滩涂湿地温差小
A
B
C
D
练一练
3.一个质量为250 g的钢件,加热到560 ℃,然 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 ℃,这个钢件在冷 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解:
钢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 Q放 = cm(t0-t1)
1、吸热: Q吸=cm△t=cm(t-t0) 2、放热: Q放=cm△t=cm(t0-t)
练一练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练一练
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很大关系
=0.46×103 J/(kg·℃)×0.25 kg×(560 ℃-20 ℃) =6.21×104 J
练一练
4.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 铁 <c 铝)放在沸水中煮一段较长的时间,则它们吸收
的热量( B )
A.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比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昆明,又名春城,是云南省的首府。昆明的周 边,现在滇池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8千米, 总面积30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63.2千米,最大水 深10.4米,平均水深4.4米。那里的气候宜人,四季 如春,这与滇池密切相关。你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
Q
m(t0 t)
3、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Q
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
c
mt
温度的 变化量
物体的质量
小结:
一、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
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热量的计算
5、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103焦/(千克·℃)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冰 蓖麻油 砂石
比热容 4.2 2.4 2.1 2.1 1.8 0.92
物质 铝 干泥土 铁、钢 铜 水银 铅
比热容 0.88 0.84 0.46 0.39 0.14 0.13
1)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4.2×103J/(Kg·℃)
6、关于比热容
1)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 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 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 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 较小 。

8.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 和自然 风光为 题材的 诗,是 唐代汉 族诗歌 的主要 题材之 一,是 唐诗当 中思想 性最深 刻,想 象力最 丰富, 艺术性 最强的 一部分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铁块放出的热量: Q2=Q1 铁块降低的温度:
△t2=Q2/(c2m2)=525(℃)
假设某物质的质量为m,开始的温度 (初温)为t0,加热后的温度(末温)为t, 若此过程中该物质吸收的热量为Q,则该物 质的比热容 c 怎么计算?
c Q m(t t0 )
若是一个降温放热过程:则比热容
应表示为:
c

2.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 生的, 或者是 为着死 的,非 此即彼 ,在本 质上不 可兼得 ;同时 ,他也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无 法阻挡 我们对 于新生 命、新 世界的 渴望与 追求

3.散文阅读中,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 树立几 种意识 :首先 是整体 意识, 要尽可 能地细 读全文 ,充分 感知全 文,了 解文本 的内容 和情感 基调, 把握文 章主旨 ;其次 是题干 意识, 要明确 题目问 的是什 么,是 怎么问 的,也 即命题 指向哪 里
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 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 5 ℃,这就是热岛效应, 应该如何应对呢?
种草种树,增加水蒸气蒸腾
修建人工湖,利用水的吸热本领 强,来调节气温。

1.银色修饰了同一个对象,同时五句 话也表 达了一 个共同 的主题,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显 示了生 命本生 的一种 张力。 在西方 社会中 ,银色 有其代 表的含 义,即 银色是 纯洁、 博爱、 美德和 富裕的 象征。
复习
1、什么是热量?热量的单位是什么?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单位:焦(J)
2、热量总是由__高__温__物体传向__低__温__物体, 直到温度__相__等__为止。
热传递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做功
来自大自然的疑问
沙 子 好











爽 我就纳闷了,同在一!个太阳下,温度差距
2)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固体、金属的比热容较小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
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
小。
学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关于比热容,下面几种认识对不对? A.1 kg水,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为4200J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一种物质,比热容是相同的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4.有人把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归纳为 八句话 :先读 原文晓 大意, 再审题 目作标 记,文 题对照 定范围 ,抓住 关键再 提取, 提取之 后需整 合,经 过验证 再确立 ,语言 转换不 可少, 答案简 洁又明 晰。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追 求却始 终实现 不了, 所以只 能不断 地往前 走,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