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专题3(第五章—第六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收益观的理由: 1、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界限很难划分清 楚,而且很难找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2、按全面收益观编制的收益表未参与企业主 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从而使会计报 表更具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3、按全面收益观可以将年内收益变动的性质 予以充分提示,财务报表使用者可据以作出独 立的分类,进而得出恰当的收益度量。 两种收益观的区别:报告收益的目标不同。
5.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5.1 收益的概念 5.1.1 资本与收益 研究收益确认、计量时联系“资本”的必要性。 (1)资本 经济学解释: 亚当•斯密:1、资本是提供收益的储蓄; 2、资本是用来继续生产的储蓄。 马克思: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一种对生产能作出贡献的财富形态, 即人们用来生产更多财富的财富。包括建筑、设备和存货三类。 它既是一种投入,也是一种产出。 会计学解释: 通常是指企业出资人投入企业的那部分财产。
5.3 收入与费用合理的与损失

5.3.1 收入的确认 (1)收入的性质 两种观点:A: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经济利益总流入。 B:将企业日常活动及其之外的活动形成 的经济利益流入均视作收入。 我国采用第一种标准。

(2)收入确认的标准 四个前提条件: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实现原则是确认标准在收入这一会计要素上的具体运用。 实现原则的理论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FASB在《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中指出:收入通 常是在已经实现或可实现、已经赚取时才予以确认。 IASC强调从所售资产在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 移给买方并以这一基本标准来界定收入的确认时点。 我国企业会计具体准则采用了IASC的观点,并提出四个条件: a: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买方; b: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受理权,也没 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c: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d: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益计量:就是确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货币数 额,也叫收益确定。 四种资本保持模式:
模式 保全概念 财务资本保持 实物资本保持 名义货币/财务资本保 一般购买力/财务资本 持 保持 名义货币/实物资本保 一般购买力/实物资本 持 保持 计量单位 名义货币 一般购买力
5.2.2 收益的确认


对于收益表应该报告收益内容的不同认识产生的两种 收益观:本期经营收益观和全面收益观 本期经营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应知反映本期的经 营活动的收益,而对非常项目的收益则不包括在内。 它着眼于企业经营效率的衡量。 两个问题:1、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区分; 2、本期与非本期收益的区分。 全面收益观:也称总括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既包 括经营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收益。即既有企业有效经 营管理的成果,也有企业客观环境变化影响的结果。
收益确认原则
1、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 即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要求交易已经发生, 收益实现后,才能确认收益的发生。 2、收益确认的稳健性原则 是指对资产和收入若有几种可能价值的话,则 应按其最低的价值来陈报;而对于负债和费用 若有几种可能价值的话,则应按其最高的价值 陈报。它还意味着对于费用宁可早确认,而对 于收入宁可晚确认。
5.1.2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盈利、净 收益、综合收益和利润 p107 5.1.3 收益与资本的关系 资本是某一特定时点存在的财富,收益是 某一特定期间内由财富产生的利益流动。 Glautier and Underdown:树与果实的关系。 P108

5.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5.2.1 收益与资本保全 资本保全:是指资本得以保持或成本的以补偿之后,多 余的部分才可确认为收益。 真实收益:根据经济学的收益概念确认收益,即不遵循 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也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算资 本价值,而是先确定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然后计算 企业的现行资本净值。以企业的实物资本保全为前提, 而确定的收益。 三种资本保全概念:p109 1、财务资本保全 2、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 3、实物资本保全
6.2 资产计量属性


6.2.1 资产计量的概念 所谓资产计量是以特定的计量尺度对资产的价 值进行的数量化描述,或者说是对资产进行货 币性量化过程。 6.2.2 资产计量的目的 (1)作为收益计量的一个重要步骤; (2)向投资者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3)向债权人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4)向管理人员提供经营管理信息。
扩展的会计收益概念




亚历山大和所罗门等:以财务资本保持概念为依据,按照经济收 益概念确定企业收益。 坎宁、吉尔曼,爱德华兹和贝尔等:提出一些介于经济收益和传 统会计收益之间的收益概念,使传统会计收益概念逐渐向经济收 益概念过渡。 收益应当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富净增长”;某些未实现 的或意外收获和周围或次要活动的所得也应当确认为收益;某些 资产应当按其现行成本计价等。 综合收益概念:收益是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业主以外的交易以及 其他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权益变动。它包括报告期内除业主投资 和派給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



(3)成本观点:将资产的性质强调为未耗用 的成本或应结转至未来期间的数额。 (4)经济资源观点:资产是按公认会计原则 确认和计量的企业经济资源,也包括某些虽不 是资源但按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递延贷 项。 (5)经济利益观点: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 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
5.3.3 利得和损失





利得和损失是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没有 关系的收益和损失。 利得与收入的区别 利得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和费用的配比 相类似。 利得的确认时间与收入的确认时间相类 似。 费用与损失的关系。
5.4 收益与现金流量


5.4.1 现金流量及其与收益的关系 现金流量是一个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现金的流入量、流出量及其两者 相抵后的差额。 现金流量与收益的关系。 5.4.2 现金流量的分类 FASB:(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3)筹资 活动现金流量。 ASB: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2)投资与理财报酬收支相抵后的现 金净流量;(3)支付税金的现金流量;(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5) 理财活动现金流量。 IASC: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3)筹资 活动现金流量。 我国: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3)筹资 活动现金流量。 5.4.3 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分析评价 p123
5.2.3 收益的计量


收益计量:是指对收益形成过程的量化表述过程。也 就是确定形成收益个项目的货币数值。 两个问题: 1、货币计量单位 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优缺点; 经济学家的观点。 2、收入与费用配比p114 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 配比原则的优点:(1)客观性和可验证性;(2)适 用于应计方法,计算出合理的年度收益额。 配比原则的缺点:间接配比往往缺乏精确的标准。

Biblioteka Baidu


(2)费用的确认规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支出的效用已经已实 际发挥时,就应将其记作费用,以便与相关的 收入相配合。 根据费用与收入的相互关系,可将费用分为直 接配比费用、间接配比费用和期间配比费用三 项。 传统会计所运用的费用配比原则包括以下三项 确认规则(1)结合因果关系确认费用;(2) 系统地和合理地分配费用;(3)支出发生时 立即确认费用。
(3)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 A:在销售时确认收入; B:在销售前确认收入; C:在销售后确认收入。

5.3.2 费用的配比

(1)费用的性质 费用是企业的耗费。费用的发生会引起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进而直接影响 企业收益的大小。 企业的耗费包括可以产生收入的耗费和不能产生收入的耗费。 AICPA(1957)《会计名词公报》:费用是指应从营业收入中扣除的已耗成本。 APB(1970):因一企业改变其所有者权益的那些营利活动中所产生的资产减少或负债 增加的总额。 FASB(1985):资产是某一个体在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商 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或因而承担的负 债(或二者兼而有之)。 IASC《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框架》:费用是指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减少,其形式表 现为有资产流出、资产低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业主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与所有者 分配有关的类似事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用。

会计收益概念的缺点:
1、物价上涨时,所确定的收益将高于企业真实财富的增长。 2、以现时价格确认收入,而以历史成本确认费用,使得成本未能得 到真正回收,不能从实物形态或使用效能上保全实物资本。 3、使收益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只是企业已实现的收益,并非企业的 全部收益。 4、由于同一种资产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成本并不相同,因而所耗用的 同一种资产的历史成本也不相同,与收入配比后所确定的各年度 收益就缺乏可比性。 5、由于以历史成本计价,使得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只不过是尚未分 摊的资产成本余额,而不是资产的真实经济价值,也难以准确地 反映企业在市场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6.资产计价理论


6.1 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 6.1.1资产的概念 (1)未来劳务观点:资产是指任何货币形态的未来劳 务或任何可转换为货币的未来劳务(对那些由合同而 产生的未来劳务要扣除合同双方都未履行的部分), 这种劳务只有对某人或某批人有用时才是资产。 (2)借余观点:凡根据会计标准正确地结转下期的借 方余额或理所当然地应该结转的借方余额(应该是负 债项目的那些偶尔出现的借方余额除外)都是资产, 因为它们反映了已取得的财产权或财产价值,或者代 表为取得财务权或有益于未来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6.2.3 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

(1)计量属性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A 计量对象; B 计量环境; C 计量效果。 (2)资产计量属性种类
过去 现在 现行成本 未来 未来成本
投入价值
历史成本
产出价值
历史售价
现行售价
未来售价

6.1.2 资产确认的标准



会计技术决定论下,资产取决于记账结果,复 式记账的具体规则成了确认资产的标准。 未来经济利益决定论下,从资产的经济特征作 出界定,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说明会计确认的 标准。 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资产的特征: (1)它蕴含着可能的未来利益;(2)某一特 定个体对其具有排他性的控制权;(3)产生 这一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

会计收益(传统会计收益) 收益是指企业在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的历史成本之间 的差额。 它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前提。 会计收益概念的特征: 1、以会计分期、币值稳定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强调收益必须与交易相联系。 3、强调收入实现原则。 4、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5、强调费用配比原则。 6、适当运用稳健原则。
(2)收益
经济收益 亚当•斯密: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的财富的增加。 费雪:收益的三方面含义:精神收益、实际收益和货币收益。 萨缪尔森:实际收益的三个来源:资本收益、风险收益和垄断收益。 希克斯:收益是一个人在期末预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的情况下所可能消费的最高数 额,而非可能支出的最高数额。 其前提在于实物资本保持。 经济收益概念的特征:1、以现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有利于生产 耗费的足额补偿,使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经济价值。 2、反对币值稳定的假设,即考虑交易对收益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对收益的影响, 使收益表能够反映货币价值的变化,即通过货币价值调整来反映企业的“真实” 收益和资产的现时价值。 3、既包括营业所的,也包括意外收获和周围或次要活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益, 也包括未实现收益。使收益表可以反映企业的所有收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 策有用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