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生活习俗

隋唐生活习俗
隋唐生活习俗

隋唐生活习俗

隋唐五代时期发达的城市,黄河流域有长安、洛阳、太原、开封、定州、滑州、兰州,长江流域有成都、江陵、荆州、潭州、越州、扬州,沿海一带有登州、杭州、泉州、广州、交州,西北有凉州,西南有桂林。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也是发达的商业城市。长安城内东西14条大街,南北11条大街,划出108个坊,其中东市和西市各占两坊之地,长、宽各约1000米。市内有两条南北大街和两条东西大街,相交成“井”字形,四面立邸,中间则是各类行业的店肆,同类行业的店肆往往集中于同一区域。东市有220行,西市则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是对外贸易中心,发达程度不减东市。

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每户平均人口基本保持在5—6口之间。同姓宗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仍起重要作用。尽管分户析产,但同一宗族仍有公认的长辈族长,协调族内事务和调解纠纷。白居易诗:“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全唐诗》卷四三三,白居易《朱陈村》),就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常见的家族式村落。

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旧的士族以门第自高,互相结为婚姻,门第低的人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陪门财”。唐朝人的贞节观念比较淡漠,妇女离异后再嫁也不受舆论指责,公主再嫁者23人,其中三嫁者4人,民间拘束就更少了。

隋唐时期,人们的主要食物在南方为稻米,北方为粟麦。北部畜牧地区则以羊肉、牛肉、马肉为主食。这一时期,人们通常栽培和食用的蔬菜已达数十种。菠菜等外国蔬菜也陆续传入中国并进入当时的食谱。中国原有的枣、栗、桃、樱桃、李、梅、杏、梨、橘和岭南的荔枝、香蕉等果品,均被大量生产和消费。核桃、石榴、葡萄等从汉代以来传入的果品被进一步推广。五代时又有西瓜从西北地区传入中原。酒类仍是最重要的饮品,唐代在谷物酿制的曲酒之外,又增加了葡萄酒。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灭高昌,将葡萄良种和酿制葡萄酒的方法引入内地,葡萄酒很快传播开来。隋唐以前,饮茶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自中唐开始,饮茶风气逐渐在北方普及,并流传到塞外游牧民族地区。研究茶的学问也应运而生。湖北天门人陆羽(约733—804年)研究茶的起源、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以及饮茶方法,撰写成《茶经》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

隋唐时期的服饰有官服和民服、男衣和女装之分。官服等级森严,皇帝之服有大裘冕等14种,太子之服有衮冕等6种,皇后之服3种,皇太子妃之服3 种。百官之服一品为衮冕,二品为冕,三品为毳冕,四品为绣冕,五品为玄冕,六品以下至九品为爵弁。服色皇帝用赤、黄,三品以上用紫,四品用绯,五品用浅绯,六品用深绿,七品用浅绿,八品用深青,九品用浅青。平民百姓多为白衣。唐代女装无论贵贱大都由衫、裙、帔三大件组成。上面衫子的下摆系在裙腰中,裙子多半肥大,裙长掩地。肩上披帛,称为“帔服”,飘垂在腰间。由于受胡风影响,贵妇人还时兴袒露装,衫裙宽松富丽,袒胸露乳。

唐代室内家具最有特色的变化是椅子。椅子自汉代从西域传入,初称“绳床”,坐位和靠背上有绳子编成的垫子,四脚很低。演化到唐代,取消了绳垫,四脚变高,成了常用坐具,它使人们生活习惯由过去的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唐代家用瓷器日益丰富,唐三彩瓷器中有很多适宜于民间的家用器皿。金银器使用也开始增多,尤其是唐后期,中上层人家使用金银器皿较为普遍。

隋唐五代时期,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除祖先崇拜、佛道崇拜之外,还信仰多种自然神灵,宗教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丰富多彩,表现出若干新的时代特征。每个家庭都将供养、祭祀祖先置于宗教信仰活动的中心地位。佛事活动有写经、刻经、造像、建庙、修石窟、斋僧,各种法会也时常举行。这些活动,有的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进行,有的以集体的方式举行。主张修身养性、采饵服丹、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道教,在中上层社会人士中比较流行。摩尼教和景教信仰者主要是西域胡商和一些少数民族,汉族人信仰的不多。民间巫觋风俗非常流行,其中占卜、禳灾之风尤盛。

第5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第5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1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2决策的合理性3 科举制的影响4 地方行政管理体系5 监察制度的影响6综合7 一、选择题 1.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 解析:A“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意思是说北魏的官吏巧取豪夺,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盛行。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实行俸禄制。 2.(2019·广东湛江一模)下表是两晋南朝时期代表皇权的宗室外戚与

世家大族在官僚体系中的占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官僚体系日益遭到破坏 B.皇权与门阀势力斗争激烈 C.皇权势力逐渐走向衰微 D.社会发展出现了严重倒退 解析:B宗室外戚代表皇权势力,在西晋和南朝还有一定实力,东晋则势力衰微;世家大族代表门阀势力,在两晋南朝势力强大,尤其是东晋。两者在官僚体系中比例的变化反映了两种政治势力斗争激烈,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僚的来源,并不涉及官僚的任命,材料无法说明官僚体系遭到破坏,A项错误。皇权势力存在反复,不能说明“衰微”,C 项片面。门阀势力在南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迹象,唐朝后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历史进步,D项错误。 3.(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 A.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 B.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 C.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 D.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 解析:B材料“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说明参与

我国隋唐时期古建筑特点

我国隋唐时期古建筑特点 2009-10-21 20:36:28|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我国隋唐时期古建筑特点(一 标签:铺作东大殿斗拱含元殿鉴真日本旅游分类:仿唐古建筑隋历史背景:隋代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使我国迎来了又一次复兴;隋文帝后期与隋炀帝前期,国家富足强盛,社会空前繁荣。唐代的各种法制法令、行政机构设置、军队编制等无一不承隋制,就连辉煌的唐长安城,也是承继了隋代的大兴城。隋代开挖的北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迄北京,跨长江黄河,长约2500 公里,成为 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地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交流,唐代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条大运河。 隋代建筑可以说是南北朝建筑向唐代建筑的转变的一个过渡,它的斗拱还比较简单,鸱尾形象较唐代建筑 清瘦,但建筑的整体形象已变得饱满起来。 到了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让后人可以自敖的朝代。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我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唐文化对东亚各国,尤其是对日本的影响更为突出,例如今天在日本被尊为“正统”的“和样” 建筑,即是唐代风格。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成,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长安城中“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宫苑相连,街坊纵横,规整方正,布局合理,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组成。宫城和皇城在外郭城北部的中间,宫城在北,皇城在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南方。城墙厚度一般为12 米左右,现仅有很少残存。在城门处的墙面原砌有砖壁. 城墙有壕沟环绕一周。宫城周长公里多,其中部为太极宫、太极殿,是皇帝为理国务的正衙所在。皇城东西宽与宫城相等,周长为公里。其南沿正中为朱雀门,向南为朱雀大街,是整个长安城的中轴线。皇城是中央各个衙署的所在地。长安内城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面宽阔,其中最大的朱雀大街宽达150 至155 米,颇为壮观。城内共划成110 个坊,布局十分规整。街道两边树木成行,城内还有四条渠道流经,供应用水。长安城除了宫内的皇家圃苑,还有著名的风景区曲江池,为这个繁华、喧闹的大唐帝国的首都,平添了几分秀色。考古研究者在对城址进行了探测之后,发掘了大明宫、兴庆宫和青龙寺、西明寺等几处重要遗址。 上: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下:某影视城中的仿 唐城门

高中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广东汕头期末)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这说明() A.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D.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 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说明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故选C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冲击,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提到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9·江西九江“十校”联考)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解析少数民族以游牧经济为主,大举南迁,农业经济会造成土地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但发展畜牧业,可退耕还牧,恢复生态环境,故选D项。 答案 D 3.(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技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解析材料“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说明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故选D项。 答案 D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讲义

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 隋唐 魏晋至隋唐(220~907 课时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三省制。(2)九品中正制度。(3)北魏孝文帝改革*。 2.唐朝的政治:(1)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2)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3)科举制与监察制度。 (4)唐太宗*。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 考点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内容???①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 审议和执行。②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考点二 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考点三 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门第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 2.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四 选修部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1) (1)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③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④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2)内容

隋唐时期的中国建筑(上)

隋唐时期的中国建筑 隋唐时期的中国文明 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的形态和特征都是在隋唐时期发展成熟的,隋唐之后又有一些变化和完善。隋唐不仅对建筑史很重要,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很重要。今天的很多习俗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从隋唐时期的中国的地图,可以看到它跟周边地区的关系。 隋时期全图 隋(公元581-公元618)是一个很短暂的朝代,只有38年。但是隋跟秦很像,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它的能量极大,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深刻。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以来长达285年的战乱和分裂,重新统一了国家。隋文帝统一中国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休养生息,他自己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如他的衣服都比较短,衣服旧了破了就补一补,他的这种带头示范的作用,给民众有一种修养生息恢复的机会。因为经历了将近三百年的战乱,

他的这种努力是有效的。其次在官制上也进行了改革。比如“九品十八班”,把原来的三公制度做了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的新的法律体系,这些就成为以后中国社会长期研究的一些法律的基本的框架。他还从年轻的学子中来选择优秀人才进入朝廷工作,科举制度是从这儿开始的。另外隋是一个很重视农业的朝代。它认为农业是根本。为了休养生息,一些政策都是扶持农业,而对工商业者采取比较压制的态度。比如它有个规定:从事手工艺者、商人永远不能被选进朝廷来做官。隋代在工艺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如造船,隋能造很大的军舰,军舰上能容八百名战士,这在当时来说是很大的战舰了。 五牙大舰复原模型 他们还能做一些可以移动、组合的建筑,如有一个建筑叫“观风行殿”,上面可以容卫士数百人,它可分成几块、几个单元推着跑,然后又拼到一块变成一个完整的建筑。还曾经造“六合城”,也是组装的,到了要打仗的地方扎下阵脚以后,可以很快地把城拼合起来,这都是隋的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另外发明了重要的雕版印刷。这个时期开始,很多的著作、佛经、文件,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4课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巩固基础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崛起: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2)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3)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改名: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瓦解,迁至新疆的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迁至今甘肃的是裕固族的祖先。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3)粟末靺鞨: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新罗留学生多,以崔致远最有名。②长安及沿海城市设“新罗坊”等。③仿唐朝制度立国,设立国学,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等,日常生活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 (1)政治:从贞观年间开始,派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 (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授儒学,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 (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2)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天竺;玄奘西游天竺,义净从海路到天竺。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波斯:隋朝时互遣使节;唐朝时其国王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唐开设“波斯店”;波斯舞蹈传入中国。 (2)大食:唐高宗时通使交好,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3)东罗马:有使节往来,进行技术交流。

第7课 隋唐的文化艺术导学稿

第7课隋唐的文化艺术导学稿 【知识目标】 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回忆和收集所学过的唐诗名作,分析诗歌的含义、风格及其艺术成就,以增强对唐诗艺术成就的理解。 重点:“光耀千古的诗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难点: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自主学习】 1、唐朝时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多位诗人的近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和。 、, 4、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代表作《》;创立了风格刚健、神韵清雄的书体,称”“,代表作《》,合称为。 5、盛唐时期的吴道子被后世称为““,他的画有”“之说,代表作《》。 6、石窟艺术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的。大部分洞窟是时期开凿的。 【合作探究】 唐代最杰出的文学成就是什么?你从唐朝几位诗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达标测评】 1、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对()诗歌的高度评价。 A、李白杜牧 B、李白杜甫 C、李商隐杜牧 D、李贺杜甫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 A、屈原 B、陶渊明 C、杜甫 D、白居易 3、《玄秘塔碑》是下面哪位人物的作品() A、柳宗元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杜甫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杜甫有“三吏”、“三别”②李白的美称是“诗圣” ③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④杜甫被成为“诗仙”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的名言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7、莫高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为主 A、佛教故事 B、现实生活 C、道教故事 D、神话传说 8、小亮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应去()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 9、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 A、春秋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10、下面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赵州桥----李春 B、“三吏”-----李白 C、“诗史”---杜甫 D、《秦中吟》----白居易 11、下列诗句能反映封建社会剥削的有() (1)采菊东篱下,悠悠然见南山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1)(3) B、(2)(3) C、(3)(4) D、(2)(4) 12、“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弋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宋《续书断》 请回答: A、这是对哪位书法家的称赞? B、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解析版

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解析:选 D 根据材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并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使南方政权得以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D项正确;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A项错误;B项表述绝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C项错误。 2.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组织屯田( ) A.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D.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 解析:选D 据题干可知,曹操组织屯田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力增强,从而推进了北方的统一,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3.(2019·宜昌调研)下图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 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 解析:选D 根据题干图为甘肃出土犁地画像砖,且图中信息为一人一牛耕作技术,魏晋的河西走廊可能性最大,故选D项;这种技术在汉代以后才大规模使用,故A项错误;因为材料所提供的出土文物来自甘肃,故B、C两项错误。 4.(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 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隋朝时期民族关系

隋朝时期民族关系 登州大佬李隋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第二个统一王朝的建立阶段,其疆域的确立也是“五胡乱华”之后重新走向统一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疆域不仅包括统一政权管辖下的边缘地区,而且包括大一统格局中的少数民族生活区域。隋朝立国伊始,中国尚未完全统一,其辖区仅为长城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南朝政权统治己颜于瓦解之际,不足为患,统一江南地区乃大势所趋。而隋王朝面临的真正对手是北方的突厥政权。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摆在隋王朝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这种关系不仅影响到中原王朝与突厥内部,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对其他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同时,隋朝亦幵始对东北地区的经营和管理,密切着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诸少数民族间的关系,促进该地区少数民族尤其是契丹族的发展,为广大的东北地区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奠定基础。 一、隋王朝与突厥的关系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强大的中原王朝的出现影响到其与突厥 政权间的关系。有隋一代,隋朝与突厥间的关系几经反复,期间突厥多次南下侵扰隋朝北部边地,隋初,隋朝对突厥南下极为忧惧,处于明显的防御态势,在这一背景下,“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成为了隋王朝处理突厥关系的战略方针。 具体而言,“远交近攻”就是联合距隋王朝较远的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突厥部 落及其蕃属,而把主要精力用于距隋朝边地较近的突厥及其属部。所谓“离强合 弱”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于突厥汗国内部而言,对于与大可汗有矛盾的诸部落, 努力使其脱离大可汗统治,并促成它们的联合,从而达到分化大可汗实力之目的。 其二是隋朝支持或扶植力量较弱的部落,达到共同抗击突厥较大部落的目的,从内部瓦

隋唐文化简介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1 原因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 特点 ①全面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③世界领先 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泽被东西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 编者选题表 考点角度题号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创新调整 1 隋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 唐代藩镇割据 3 唐代门下省的作用 4 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 监察制度的独立性 6 综合7 1、在南朝皇权伸张时,策试成为君主选官用人常用之制;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北朝后期,还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这反映出( ) A、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B、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C、北朝的制度进化更显生机 D、门阀士族势力的强化 解析:C 仅凭材料君主选官用人制度,不能说明南朝的制度已落后于北朝,故A项错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据材料“北朝进行了比南朝更为隆重的策试”“出现了被举荐者因策试未过而落选的情形”“士人自由投考的情形也较南朝更多”可知北朝的人才选拔机制具有择优录取、公平公正的特点,相比九品中正制更符合国家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选官标准为策试成绩,而非靠门第,故D项错误. 2、(2018·湖北孝感月考)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

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制,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 ) 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 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解析:C 隋朝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革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关,故B项错误;地方机构的改并,加强了对县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故D项错误. 3、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控制地方 解析:C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前期为州、县两级制,后期则为道、州、县三级制.刺史由前期与中央(尚书省)联系到中后期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的现象,与唐代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藩镇势力发展以及中央集权的削弱有关,故C项正确.A项“皇权强化”、B 项“刺史权力膨胀”均与题意不符,排除;唐代中后期刺史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项错误. 4、(2017·黑龙江哈尔滨摸底)“唐代门下省的谏官们常随从宰相参加与皇帝之间的政事讨论,他们随从宰相左右,既可避免宰相与皇帝之间直接的冲突,也很自然地替代宰相说出宰相不方便说出的意见.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技术.”此处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 )

第7课 隋唐的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史下册

第7课隋唐的文化艺术中国古代史下册 王爱义2010年4月星期七()()班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的文化艺术成就,含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颜筋刘骨——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和画圣——吴道 子的绘画; 2、思考:为什麽唐朝会成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各具什麽特色?中国书法在唐朝达到了什麽样的 水平?吴道子的绘画具有何种特点?为什麽称为画圣? 3、初步认识唐诗的创造性和永不枯竭的魅力,培养同学们对文学艺术和书法、绘画的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综合修养。让 同学们理解: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繁荣的社会就不会有辉煌的文艺成就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人物图片,列表格对比归纳; 2、分组讲讲故事,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唐诗的创造性和永不枯竭的魅力,培养同学们对文学艺术和书法、绘画的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综合修养。让同学 们理解: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繁荣的社会就不会有辉煌的文艺成就的道理; 2、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唐诗和书法、绘画是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特色,受到世界各国赞 誉,要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 四、重点: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五、难点:颜筋刘骨——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和画圣——吴道子的绘画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三位人物图片,讲述李白要求杨国忠、李林甫在朝廷上为其脱鞋、杜甫写“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典故,白居易仗义执言、不畏权贵,因率先上书凑请急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皇上贬官位江州司马(江西九江)的故事;以使这三人的性格、形象跃然纸上。他们其诗如其人,三个典故恰好能反映三人的诗风。请翻到第32页,点名或分组朗读: (1)思考:为什麽唐朝会成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2)李白、杜甫、白居易各具什麽特色(风格)? (3)教师拓展之一:唐朝是我国历朝历代诗人最多的,总计有2300多人,还有很多没流传下来的人名,即使是著名的诗人也有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有的诗人一人就写了五千首,可是仅流传下来500首,这样的诗人很多,真可惜!比如:王之焕写了最有名的《登灌鹊楼》,实际上象这麽高水平的诗他有13首,可流传下来的仅一首,文化遗产的损失; (4)同学回答第一问:因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统治政策开明,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资条件和环境气氛;也因为当是倡导科举选才,写作能力成为科举取才的重要标准,直接推动了文学的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四章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隋唐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隋唐医学的发展,隋唐建筑的成熟;隋唐宗教的兴盛;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隋唐教育的勃兴;唐诗和李白、杜甫等著名的诗人;艺术宝库莫高窟,隋唐绘画和书法的大发展及著名的书、画家,隋唐乐舞。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隋唐文化繁荣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的能力。2.通过对隋唐文学艺术的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哲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艺术光耀千古,这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隋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艺术家,才华横溢,对学问孜孜以求,对文学艺术创作精益求精,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要点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3.文化交流频繁 4.继承传统文化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

2.天文和历法成就 3.医学的进步 4.建筑的成熟 三、宗教和哲学的发展 1.宗教的盛行 2.儒学大师韩愈和思想家柳宗元、刘禹锡 四、教育的勃兴 五、文学的大发展�;�;唐诗的繁荣 六、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 2.异彩焕发的绘画 3.巅峰时代的书法 4.风格多样的乐舞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两课时。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到“宗教哲学的发展”可放到第一课时讲授;“教育的勃兴”到“多姿多彩的艺术”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重点: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建筑的成熟,唐诗的繁荣,艺术宝库莫高窟。 本节难点: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隋唐的历法发展,隋唐哲学的发展。 二、讲授本节内容时,要注意避免简单重复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突出重点,注意思想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影响。 三、关于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主要讲明四点: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 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学生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内容概括:科举制,重要科技成就,三省六部制,各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修部分人物评价之唐玄宗等 【复习策略】 1. 准确掌握知识: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偶尔会出现主观题, 但均与其他知识点放在一起设计, 作为其中的一个提问出现, 并且主要集中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 三年来对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都设计了情景材料, 非常灵活, 这就要求考 生应该非常熟悉教材的知识点, 特别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因此, 考生复习时除了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外, 还要理解、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整合主要知识点。 2. 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 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思想上, 理学产生发展。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三省六部制、曲辕犁和筒车, 唐朝城市的坊市制、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唐朝的科技、文学、书法等考点依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本阶段考点从纵向发展阶段上来说该专题知识几乎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如,“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时期, 文化和科技是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 这些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选官制度中应注意科举制,今年考纲新增加的内容。 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知识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中原屡遭战乱,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而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他们与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农民,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并迅速赶上了北方,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别具风格,石窟艺术兴盛,书法和绘画有了发展,中国文化再次得到多角度的发展和深化。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昌盛繁荣时期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隋唐时期进行制度革新,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政治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举措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

高考真题刷一刷魏晋隋唐时期

(接上)小结:阶段特征:秦汉时期包括秦朝(公元前221 —前207)、西汉(公元前202—9)、东汉(25 — 220)等王朝, 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 的管辖,政权基本稳定;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 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等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 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 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1. (2019 ?全国新课标卷I 文综-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 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弓I 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 ?加剧了土地兼并 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 .刺激了人口南迁 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 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6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 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 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他高超的统治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表 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至唐代称作“拔河” 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2所示。 26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 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新课教学】: 一、天可汗 1、唐朝疆域 唐朝疆域空前广大,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作用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在民族关系上,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凡对唐朝不构成威胁的边疆各族,都“爱之如一”、和睦相处,对唐王朝构成威胁的就用战争除去这种威胁,灭掉对方以后再给予适当的安置,对战败

民族的贵族还给予优厚待遇。正因为如此,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是统一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从远古时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劳动、生息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边疆各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 (1)、正确处理与东突厥的关系,对其首领颉利可汗实行优待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立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 (2)、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友好关系,如唐玄宗册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如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 (4)、通过与少数民族和平、加强与边疆各族的友好交往,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 ◆课中题;P17页想一想,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颉利可汗,反而优待他? 讲解:解答此题要围绕对颉利可汗是杀还是优待二者之间的利与弊进行分析。根据颉利可汗屡次骚扰侵袭唐朝的行径,是完全有杀的理由。但在颉利可汗认罪服罪的前提下,给他以适当的优待,有利于安抚和团结其他部属,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事实证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包括突厥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拥护,他们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少数民族的认可,这正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结果 ◆唐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讲解:(1)、汉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边疆各民族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2)、边疆民族与唐朝中央政府关系密切,通过接受册封、和亲、会盟等方式,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边疆各族的拥护,唐太宗被北方各族拥戴为“天可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7世纪以前,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以逻些为都城。

2019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检)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A.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 解析据题干中“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士林舆论属于民间文化性评价,故选A项;题目中并未提到品评官的作用,故B项错误;士林舆论是官员选拔的影响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影响因素,故C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民间舆论性评价的作用,但并未与政府评价做对比,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联考)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这样的做法() A.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C.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 解析据所学可知南朝选官方面实行以门第为依据的九品中正制,根据题干“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表明梁武帝对通过九品中正制选举出的人才进行了一定的文化水平的限制,同时规定学校学生可凭借策试得第出仕且不受年龄限制,说明此时选官注重才学,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故选A项。 答案 A 3.(2018·四川绵阳模拟)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A.提升民族认同B.化解民族矛盾 C.继承华夏传统D.促进民族融合 解析据题干可知,少数民族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故选D项;材料能提升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故A 项错误;材料对于民族矛盾的化解有效,但是并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单纯一个称谓的变化对于华夏传统的继承有限,故C项错误。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学案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01曲辕犁,安装了犁评,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田实行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3)灌溉工具:曹魏时出现□02翻车、唐朝时发明□03筒车。 (4)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主张均田、限田,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农业的发展。 (5)经济重心: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04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3)纺织业 ①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3.商业 [图证历史] 曲辕犁

[问题探究1] 均田制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吗?均田制下的农民需承担哪些义务? 提示:均田制不是没收地主的土地而是将国家直接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均田制下的农民需要承担赋税、兵役、徭役等。 [问题探究2] “三教合一”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吗?“三教合一”中的“一”指什么? 提示:“三教合一”只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三教合一”中的“一”指儒学。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01三教合一”的局面。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科技 (1)雕版印刷术:隋唐发明。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