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昆仑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冰盖之巅"的中国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建成位于南极"冰盖之巅"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必将拓展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
这是我国为人类探索南极奥秘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昆仑站的成功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中国南极昆仑站站区计划总建筑面积558.56平方米,本次南极考察主要实施建设236平方米的主体建筑。
考察站建成后,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
由于我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都在南极大陆边缘地区,25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也大都在这些区域展开。
内陆昆仑站的建成,将实现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的跨越。
我国跻身极地考察“第一方阵”
昆仑站站上南极科考四大“必争之点”的“最后一点”
昆仑站的成功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在南极内陆建站的第7个国家。
目前,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绝大多数考察站都建在南极边缘地区,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德国这6个国家,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5个内陆科考站。
海拔4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它与经线交会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
矗立在冰穹A的中国昆仑站,是继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站、原苏联在南极冰点建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站后,人类南极科考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揭秘
冰穹A:全球最好的天文台址
昆仑站建在气候严酷的冰穹A,是看重它的科研价值。
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表示,冰穹A作为南极“冰盖之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那里的观测指标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有说服力。
此外,在这个区域最有可能找到地球上最古老的冰芯。
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介绍称,冰穹A地区具备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大气视宁度(天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有3至4个月的连续观测机会,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
冰穹A地区空气稀薄,年平均温度接近零下60摄氏度,含氧量仅为内陆的60%左右,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11个工程舱组成“昆仑”
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东经77度06分,海拔4087米,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昆仑站主体建筑由11个工程舱拼接而成,整个科考站设计成内部功能舱与外部保温层两部分。
昆仑站内共设有10间宿舍,室内设计与家具多采用暖色调,且在每个床头都有一个供氧终端。
据介绍,目前建成的昆仑站主体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
根据规划,3至5年后,昆仑站将逐步升级扩建到558.56平方米,成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
■“站”在南极
1985年2月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南端建立我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1989年2月在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的拉斯曼丘陵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
■挺进南极内陆
第一次1997年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3天,向冰穹A方向挺进了300公里。
第二次1998年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历时17天,向冰穹A方向推进了464公里。
第三次1999年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期间,10名考察队员进入冰穹A地区。
第四次2002年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期间,8名考察队员在距中山站170公里处架设了1台自动气象站。
第五次2005年在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13名考察队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到达冰穹A最高点。
第六次2008年北京时间1月12日14时45分,17名中国南极科考队员成功登上冰穹A,开展各项南极内陆冰盖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