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科考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5月22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南极事务。中国的南极考察历史仅有短短的33年,但这33年来,

我国向极地考察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1984年,中国首支南极洲考察队成立。队长郭琨率

领考察队员奔赴南极,仅用40天就建成长城站。此后,

我国相继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如今,第五

个中国考察站也已经在罗斯海地区完成规划选址,即将

开建。

2017年1月8日,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

601”成功降落南极冰盖之巅,我国南极科考的“航空时

代”由此来临。“雪鹰601”“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和4大

考察站将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空间大大拓展,极地-海洋

观测系统平台初步形成,正如第33次中国南极科考领队

孙波所言,“中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的新纪元”。

33年来,我国在南极科考中初步建

立了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队

伍,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目前,我

国南极陆基考察在国际科学刊物发表

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回收陨石

12000多块,位居世界第三。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

任秦为稼介绍,目前,我国已与美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了有关南极

合作的双边协定或备忘录,积极践行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等相关国际公约要求,注重环境管理,

保护南极环境。

目前,中国已在有40多个国家参

与的南极条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建立覆盖包含南北极在内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大力推动极地考察向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迈进。

地理环境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

考察站。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

我国南极考察站位置示意图

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的气温据1985年以来观测资料表明:夏季代表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3℃,最高为11.7℃,最低为-2.7℃;冬季代表月七月份平均气温-8℃,最高为2.6℃,最低为-26.6℃。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以降雪为主。暴风雪频繁是长城站的最大特点,每年大风((17米/秒)日数在60天以上,最大风速可达40.3 米/秒。

中国南极科考站科考设施

长城站现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中国南极科考站科考项目

越冬期间的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建设历史

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国南极科考站地理环境

中山站位于在南极大陆的拉斯曼谷陵上。站址距北京12553.160千米。(69°22'24"S, 76°22'40"E)。它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9度 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与北京的方位角为32度30分50秒。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离中山站不远处有澳大利亚的劳基地和俄罗斯的进步站。

建筑和生活设施

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中山站年平均气温零下10摄氏度左右,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36.4摄氏度;中山站地区受来自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吹东南偏东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降水天数162天,年平均湿度54%,全年晴天的天数要比长城站多得多。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连续白昼时间54天,连续黑夜时间58天。中国在南极所建立的两个考察站都设有气象站,都已在世界气象组织注册,全年对各气象要素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中国南极科考站科考设施

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科研栋和文体娱乐栋,以及发电栋、车库等。

中山站设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站上的气象观测场、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等均配备有相应的科学观测设备和仪器。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建设历史

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将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建设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地理环境

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由于选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层会不断积累,因此该考察站考虑了年积雪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命名由来

国家海洋局之所以将新建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南极夏季站命名为中国南极泰山站,是因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在国内和国际上有极高的知名度,“泰山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