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科考站

合集下载

极地科考,中国砥砺奋进

极地科考,中国砥砺奋进

Rui Jujiao·聚焦锐我国对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是以国际合作的形式开展的,当时我国派董兆乾、张青松2位科研人员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度夏考察。

直到1984年,我国才首次自己组织了南极科学考察,并建立了首个南极考察站。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南极科考站共4个,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这两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和昆仑站、泰山站这两个度夏科学考察站。

随着我国新一代的破冰船“雪龙2号”和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入列南极科考,以及即将建成的罗斯海新站,我国即将形成“五站两船一飞机”的南极科学考察与研究支撑体系,为极地科学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冰盖高处起昆仑南极内陆冰盖之上,有4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

在2009年之前,前三者分别由美国、俄罗斯和法国领先,只有“高点”冰穹A,还在等待着人类历史性的跨越。

穿越恶劣的暴风圈,战胜酷寒的死亡禁区,一路跋涉,一路凯歌。

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大陆不可接近之地”冰穹A 点上,我国成功建立起昆仑站,成为人类南极科学考察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对于世界而言,昆仑站是一个特殊地理意义上的标志性建筑。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在南极建立起来的精神坐标。

南极冰穹A 点冬天的温度有时会达到−80℃,昆仑站是南极海拔最高,也是最冷处的科考站。

昆仑站的落成,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在南极内陆建站的第7个国家。

冰穹A 地区大气稀薄、空气干燥,没有污染以及低背景辐文/韩正兵(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12科学24小时Science in24hours2020年第02期1992-2017年间南极冰层和冰架厚度的平均变化趋势(Shepherd等2018年发表于全球顶级期刊Nature)虚线(81.5°S)以北为1992-2017年,以南为2010-2017年射,是地球上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位置之一。

世界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

世界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

世界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北纬78度55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

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世界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 2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奥尔卡德斯站,位于南奥克泥群岛。

这个考察站于1804年建立,是阿根廷开设的一个全年性的南极科学考察站。

其中这个基地拥有11栋建筑物和4个主要研究课题,分别是大陆冰川学、海洋冰川学、地震学、气象观测。

极地科考时间和原因?到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

原因分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地区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别,南极洲每年4月到10月为寒季,11月到次年3月为暖季。

所以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极地有极端的白天和黑夜。

极夜期间,太阳不升,一片漆黑,天气非常恶劣。

因此,有必要在极端的白天参观极地。

南极地区科学考察是在11月份到3月份,这一段时间南半球处在夏季,是极昼,气温相对也高一些。

北极地区的考察在6月份到8月份。

这个时期是北半球夏季。

极地科考时间应在当地夏季,因为那时气温较高,且处于极昼,有利于野外活动和考察。

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哪里(世界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在哪)去南极考察一般是11月份到次年2月份,因为那是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也正是凉爽宜人的时候,北极就是6到8月份,那时气候最好。

极地科学考察(重点是南极)几乎拥有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51个国家参与,包括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她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显和角逐,在政治、科学、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因此,倍受各国政治家的高度重视、全球科学家的向往。

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哪里(世界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在哪)中国为什么能建北极科考站?说明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备了建设北极科考站的实力和能力。

中国在南极取得的成就

中国在南极取得的成就

中国在南极取得的成就
自1984年起,中国就开始派遣科学考察队前往南极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以下成就:
1. 建立了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其中昆仑站是首个进入南极内陆的中国科学考察站。

2. 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包括对极地气候、大气环流、冰川演化、南极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

3. 在南极上空,中国的“雪鹰601”科学考察飞机和“雪龙2”极地科考破冰船都曾完成了多次实验任务。

4. 在南极地区,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南极环境保护等国际合作计划,为保护南极环境、维护南极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在南极的科学研究和设立科考站的过程中,深化了南极科学研究和国际科技合作,为维护国家安全、资源战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撑。

漫谈我国南极科考站“五朵金花”

漫谈我国南极科考站“五朵金花”

漫谈我国南极科考站“五朵金花”作者:赵曰飞来源:《地理教育》2018年第03期一、长城站中国南极长城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62°12′59″S,58° 57′52″W。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

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千米;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千米。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千米。

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

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的气温据1985年以来观测资料表明:夏季代表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3℃,最高为11.7℃,最低为-2.7℃;冬季代表月七月平均气温-8℃,最高为2.6℃,最低为-26.6℃。

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以降雪为主。

暴风雪频繁是长城站的最大特点,每年大风(17米/秒)日数在60天以上,最大风速可达40.3 米/秒。

长城站现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

二、中山站中国南极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其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

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l0℃左右,极端最低温度达-36.4℃。

中山站地区受来自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年吹东南偏东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降水天数162天,年平均湿度54%,全年晴天的天数比长城站多得多。

中国南极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

位置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冰穹A地区优势列举冰穹A的科研优势,吴军说,冰穹A地区是国际公认最合适的深冰芯钻取地点。

同时,冰穹A地区可以监测和检测到全球平均本底大气环境,得到可用于改进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有关参数。

此外,冰穹A位于臭氧层空洞中心位置,是探测臭氧层空洞变化的最佳区域。

冰穹A地区也是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

冰穹A具备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大气视宁度(天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有3至4个月的连续观测机会和风速较低等条件,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

冰穹A地区还是南极地质研究最具挑战意义的地方。

东南极冰下基岩最高点的“甘伯采夫”冰下山脉,是形成冰穹A的直接地貌原因,由于其海拔高度近4000米,是国际公认的南极内陆冰盖中直接获取地质样品的最有利和最有意义的地点。

在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内陆科考站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吴军说,从南极科学研究和话语权的角度来讲,南极地区共有4个点最为重要: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

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分别在前3个点建立了科考站,仅剩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尚属“空白”。

南极洲98%的陆地长年被冰雪覆盖。

迄今,各国建成的50多个科考站大多位于南极大陆沿岸的露岩区。

只有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法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内陆科考站。

“建成后的昆仑站,将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将实现中国南极科考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扩展的历史性跨越,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吴军豪迈地说。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极地科考——南极秦岭站正式开放】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全年可进行科考,而昆仑站与泰山站仅在当地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属于夏季站。

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A.12月~次年2月 B.9月~11月C.6月~8月 D.3月~5月2.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站()A.均濒临太平洋 B.纬度相对低C.无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南温带3.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意义是()①填补南极地区大西洋沿岸的观测空白②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③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④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

秦岭站位于罗斯海区域,这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因此成为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每年,我国科考队员都要赴南极考察。

考察结束后,留下少数队员维持站区的正常工作,这个过程被称为“越冬”。

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秦岭科考站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科学考察站中,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是()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秦岭站5.在南极洲建设秦岭科考站要克服的困难是()①暴雨②狂风③湿热④酷寒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按照计划新科考站最好在60天内完成建设,主要考虑()A.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B.适宜施工的时间有限C.施工材料补给困难 D.避开地壳运动的干扰7.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面向太平洋扇区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热点突破】冲刺2024中考地理热点专题01 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学案(解析版)

【热点突破】冲刺2024中考地理热点专题01 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学案(解析版)

备考指南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的中考试题命制方式向来比较受欢迎,尤其近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推进,试题中渗透热点地理问题的命题越来越多,热点地理信息对中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影响越来越大。

新课程标准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中明确要求,“坚持素养立意,强化育人导向。

命题要有助于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以及发现、认识、分析和评价人地关系问题的能力,彰显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等方面的价值。

”以“热点地理问题”为载体,为学生创造新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并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备考时应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生产发展、时事热点中的重大地理现象与地理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

采用热点材料作为情境,学生入情进境,在真实的案例和情境中生成地理知识和能力,避免了机械记忆和刷题,又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热点01 我国南极秦岭站2月7日开站热点精选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

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3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

知识背景1.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1)地形:以陆地为主,终年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1)气候:酷寒(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干燥、烈风,有“白色荒漠”“风库”“冰雪高原”之称。

原因:南极地区陆地面积广,受海洋影响小,海拔高,冰雪覆盖,折射强,所以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气温更低,风力更大。

2. 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南极绅士、南极的主人”)3.极地考察:(1)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2014年建成)、秦岭站(2月7日开站)。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

盘点我国四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1985年2月20日摄)。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已发展到新阶段。

同年3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气象台网站,并被正式授予国际台代号。

新华社发长城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简称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洲最早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坐标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

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

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多个考察站。

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公里。

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

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2009年年初,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之一的南极长城站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已建设成功。

这极大地改善极地工作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与国内的距离。

通过实时传输科考数据,将显著提高极地科研成果产出的效率,增强极地考察的支撑能力。

中国南极长城站为什么选在乔治王岛?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

因此,南极考察的一切需要,在国内都要精心准备,稍有忽视,就会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进行准备中,对中国南极站的站址的初选,是当时的南极考察委员会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尔后工作的进行。

在对南极自然地理有了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南极委认为,东南极洲尽管离中国较近(相对于西南极洲而言),但在当时没有破冰船或抗冰船的情况下,要登上东南极大陆显然要冒极大的风险,因此,暂把视线转向了西南极洲的南极半岛和南设得兰群岛。

中国南极泰山站

中国南极泰山站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之前我国南极科考地一直未配备飞机,从中山站到昆仑站只能开车,路上需要克服零海拔到4000米海拔的气候变化,以及复杂的冰雪路面,不仅浪费时间也很危险。

泰山站建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配备400吨级内陆运输车队设备,建成后将为昆仑站的科考提供后勤支撑保障,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

1、项目概况泰山站坐标位于东经76°58′,南纬73°51;距中山站520公里,距昆仑站715公里,距格罗夫山地区85公里。

旨在拓展南极科考领域和范围,拓展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空间。

作为中山和昆仑之间的枢纽,泰山站配备固定翼飞机冰上机场,400吨级内陆车队,覆盖并支撑格罗夫山地区科学考察。

主体建筑410㎡,架空2.2m,总高11.7m。

2、项目阶段设计阶段(2013年3月-7月)参与新站概念设计完成可研及初设设备、材料采购策划国内各项准备(7月15-11月7日)队员选拨青海集训BIM模拟国内预搭建打包装船泰山队任务历程(12月2日-2014年2月8日)雪龙号航渡直升机卸货内陆出发基地集结内陆千里运输泰山站现场施工建成开站3、项目目标将增强新站的建筑智能化,以及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应用,加大清洁能源的应用比重,使之成为南极考察站中高科技与环境保护的示范站。

▲英国哈雷6号站▲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德国诺伊维尔3号站4、科技亮点自主集成的智能微网由风、光、储、燃机组成的能源保障系统,在自主知识产权的BSIL智能多电源在线管控系统管理下,可及时提示故障点,确保即时维护。

适时智能调配能源供应,系统可在接到预警风、光、储的能源不能满足工作负载通知时立即启动燃机发电。

当风、光、储的能量满足负载用功时自动关闭燃机发电,节约燃油。

实现科考站的工作负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五大科考站知识点

五大科考站知识点

五大科考站知识点中国南极科考站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一、长城站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57分52秒,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现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

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

二、中山站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坐落在南极大陆的拉斯曼谷陵。

地理位置为: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

它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

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连续白昼时间54天,连续黑夜时间58天。

中山站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配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三、昆仑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昆仑站的主体建筑内部,实质上就是由17个工程舱组成的。

每个工程舱大约相当于一个20英尺的集装箱(大约6米见方)。

为了抵御低温,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耐低温的不锈钢,在-190℃时仍能正常使用。

不锈钢结构和组合式工程舱外,则是复合夹芯的保温板。

昆仑站的建成,将标志着我国迈入了南极考察站建设的第一阵营。

四、泰山站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中国极地科考站(5个)

中国极地科考站(5个)

中国极地科考站(5个)1.长城站(62°12'59"S, 58°57'52"W) (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

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

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其中最大的岛,面积为1160平方千米,就分布有9个国家的9个考察站。

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成为研究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建立过程:1983年6月,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

在《南极条约》下,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和决策权。

由于并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被归入了缔约国。

当年9月,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

包括郭琨在内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三人,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

然而,“每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内容和进入议程表决时,会议主席即宣布:缔约国请到会议厅外面喝咖啡。

而且事后连表决的结果也不通告。

”这在郭琨看来,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1984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会后,获奖的王富葆、孙鸿烈等32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在南极洲建立考察站,进行科学考察。

对这封联名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相继作了批示。

领导们从国家高度出发,反复斟酌了必要性,及相关的经费问题。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也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南极考察、南极建站的总体方案和各分支的衣、食、住、行、船舶、发电、通讯、测绘、气象、施工的机械设备及后勤保障等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证。

中国极地科考站分解

中国极地科考站分解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 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
北极燕鸥具有十分神奇的迁徙本领,在北极繁殖, 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行程约 38000公里,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鸟.恰巧拍 下北极燕鸥一头扎入海中的情景,冲刺的速度极 快南纬69度,东经76度
企鹅排队走过中山站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昆仑站位于 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 4087米,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
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 正式建成开站, 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 站主体建筑设计成“飞碟”状,并且建在立桩上, 如图甲所示
毛绒绒的小家伙在等着妈妈捕食儿归来,除了嘴巴真是 一点都不像它妈妈
1970年,有人捡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 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 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公里
中国极地科考站
南极风光——文森峰
南极风光——海上冰山
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 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 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 陆拉斯曼丘陵,谷歌卫星地图 (69°22'24.76"S, 76°22'14.28E)...

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洲东南部,是中国在南极设立的首个科学考察站。

随着人类对南极的持续探索,气象对于南极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本文将对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气温特征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洲的东南部,在南冰洋中,属于极地气候区。

该地区冰雪覆盖率高,气温较低,年平均温度为-26.4℃。

该地区一年中气温的波动较为明显,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平均温度为-15.0℃;最低气温则出现在7月,平均温度为-48.2℃。

与此相对应的是,南极中山站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极端气温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可以说气温变化较为缓慢。

二、降水特征由于南极中山站地处极地气候区,降水较少,主要是以雪为主。

年降水量约为10mm,一年中的降水主要分布在4月至9月,其中主要的降水量集中在5月和6月。

同时,在南极洲上还会形成漂浮的海冰,覆盖面积也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三、风向与风速特征南极中山站的风向主要受到南极高压和极地东风带的控制,气象局部风向因地形的影响也有所变化。

一年中最大的风速一般出现在12月和1月,平均风速约为18m/s,风速低的时期主要出现在6月和7月,平均风速约为5m/s。

四、大气温度层次分布特征南极中山站最常用的大气温度层次分布参数是平均温度和温度梯度。

南极中山站的年平均温度分布呈现出低层温度较低、高层温度较高的特点。

就分布范围而言,该地区的温度变化最显著的区域在海岸线、内陆冰盖边缘和海冰区域。

五、云量特征南极中山站的云量较低,年平均云天数为50天左右。

其中,少云和极少云天数占总云天数比例高达80%以上。

在云量少的地方,日照时间也就相应增加了。

综上所述,南极中山站的气象特征受到极地气候的影响,气温较低,降水量少,风速大,同时还有较少的云量。

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于南极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南极的气象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你了解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吗?

你了解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吗?
我国南极考察站大盘点
秦岭站
今年 2 月 7 日,我国南极秦岭站正式 开站,成为继长城站 ( 面向大西洋 )、中山 站 ( 面向印度洋 ) 之后,我国南极地区建立 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 ( 面向太平洋区域 ), 夏季可容纳 80 人,冬季可容纳 30 人开展 考察工作。
秦岭站将主要开展海洋生态、海冰、 冰川、海平面、大气、地球物理、高空大 气物理、陆地生态、陆地和海洋地质、鸟 类等方面的科学考察活动。
泰山站
泰山站于 2014 年 2 月 8 日建立, 地处长城站至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 主地区域,海拔高度约 2600 米,年平 均温度 -36.6℃ , 建筑面积约 1000 平方 米。夏季可容纳 20 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22
为什么要建立这些科学考察站?
考察站选址不同,在科研功能上也各有其特色。 位于西南极的长城站区域生态系统活跃,更适合开展亚南极生态监测 和研究。 位于东南极的中山站,是观测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南极冰架海洋 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也是开展高空物理、地质学、地球物理等学科 工作的优良位置。 地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 A 地区的昆仑站,则汇聚了冰芯科学、大气 科学和天文科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 泰山站不仅是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是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 重要支撑平台。 秦岭站是极地考察破冰船可抵达的南极高纬地区,可同时支撑开展南 极内陆冰盖、南极大陆沿岸、南大洋高纬区域科学考察活动的重要支 撑平台。
百科探秘
南极洲大陆面积约 1380 万平方千米,绝大部分区域终年被冰 雪覆盖,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约 2 千米。在南极夏季,只有 5% 左右的地方冰雪融化后会裸露地表。南极冰盖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 与人类生存环境将产生重要影响。虽然环境极端恶劣,但南极的科 研价值无可替代,只有通过科研手段充分认识和了解南极,才能更 好地保护和利用南极。南极科学考察站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开展持续 性科学考察的重要基础平台。关于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你了解 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中国的四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四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四个极地科考站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一、长城站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

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

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

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快、南美洲板快和太平洋板快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二、中山站中山站是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

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

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三、黄河站黄河站建于2004年7月28日,是我国第一个北极科考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的新奥尔松,地理坐标为78°55′N,11°56′E,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站之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引言: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遥远和最寒冷的大陆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

中国作为南极洲的承认咨询国之一,自1998年开始积极参与南极科学考察。

随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四个南极科考站。

然而,中国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为了深入了解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以及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中国计划建立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本文将探讨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意义、建设进展和未来展望。

一、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背景1.1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历史自1998年中国开始南极科学考察以来,中国已经建立了四个南极科考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太阳宫站。

这些科考站的建立使中国科学家得以深入研究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重要科学问题。

1.2 建立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意义尽管中国已经在南极洲建立了四个科考站,但由于南极洲广阔的领土和多样的环境条件,中国仍然需要更多的科考站来开展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南极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全球科学家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并增强中国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力。

二、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进展2.1 地点选择与调查选择合适的地点是建设南极科考站的重要一步。

中国科学家通过综合考量包括气候条件、地质特征、地形地貌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南极洲的潜在地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2.2 构建科考站设施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将建设现代化的综合科学考察基地,用于开展气候变化、地质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活动对南极洲环境的影响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科考站将设有实验室、住宿区、办公区和物资储存区等必要的设施。

2.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将严格遵循国际南极条约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原则。

同时,科考站将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如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和能源利用,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南极洲环境的影响。

三、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未来展望3.1 科学研究的拓展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立将进一步拓展中国科学家在南极洲的研究领域。

热点10中国南极秦岭站-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含解析)

热点10中国南极秦岭站-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含解析)

备战2024年中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中国南极秦岭站(热点背景·考点提炼·热点小测)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3个常年考察站,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秦岭站选址于罗斯海沿岸,利于在此开展极地海洋研究。

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

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此前长城站、中山站分别对应大西洋扇区、印度洋扇区,造成了太平洋扇区的观测空白。

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太平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从而实现对南极长期观测网的系统构建,更好地回答气候变化、冰雪和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为何命名为“秦岭站”?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家喻户晓知名度高。

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

南极环境独特而脆弱,“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

新能源占比超过60%;所有的油漆、建材均采用无甲醛无氟材料;以被动式建筑技术应对极端环境;对越冬、度夏区域实行独立能源供应,根据工况状态灵活设置和调节;垃圾分类为四五个类别,内部建有完整的垃圾处理系统。

1.考查秦岭站的位置可能考查秦岭站相对于南极点的位置,也可能会考查秦岭站相对于南极其它科考站的位置。

站在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是北面,所以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北面。

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判断南北的方式是谁距离南极点越近就越靠南,判断东西的方式是在两点之间的劣弧上用箭头标注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箭头头部的就越靠东。

例如秦岭站在昆仑站的东北方向。

2.去南极科考的时间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此时位于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温度较高,且白昼较长。

3.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大陆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高,南极洲是七大洲中地势最高的大洲。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试题(含答案)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试题(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文山县)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A. 长城站B. 东方站C. 中山站D. 黄河站【答案】A【解析】【分析】长城站是1985年中国在乔治王岛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山站是1989年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沿海建立的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是2004年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是2009年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

故选:A【点评】中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2.下面四种动物属北极地区特有的是()A.B.C.D.【答案】 A【解析】【分析】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北极熊,B图所示的是大象,C图所示的是袋鼠,D图所示的是企鹅,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答案为:A【点评】南极基本是陆地为主,北极基本是海洋为主,南极气候比北极更寒冷,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

3.前不久,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拟建的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A. 东南B. 西北C. 西南D. 东北(2)结合如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罗斯海新站位于印度洋沿岸B. 截止到目前,中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C. 我国对南极进行考察的时间可能是每年7、8月份D. 罗斯海新站的地理位置大概是164°W,75°S【答案】(1)C(2)B【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任何一个点都在南极点的北方,距离南极点越近越靠南。

读图可知,图中拟建的罗斯海新站距离南极点比长城站近,因此位于长城站的南方。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读图分析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方。

综合分析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南极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之一,位于南极洲东南部的威德尔海岸,海拔高度为2822米。

由于南极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南极中山站周围的气象环境十分特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南极中山站主要气象要素的特征。

温度特征:南极中山站处于南极圈内,地理位置特殊,每年有长时间的极夜和极昼。

由于南极洲的大陆性气候特性,南极中山站的气温极低,一年平均气温-30℃左右,极端低温可达-80℃以下。

在极夜期间,温度较为稳定,而在极昼期间,则有显著的日夜变化。

降水特征:南极中山站的降水非常少,年降水量仅为50毫米左右,且绝大部分为雪。

由于南极洲的冰盖覆盖率较高,地表蒸发较小,雨水很难滋润到地面上。

此外,南极中山站的气温极低,水汽含量稀少,几乎没有雨季和旱季之分,也几乎不会有降雨或降雪,地表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和冰层。

风速特征:南极中山站的风速较大,冬季时平均风速可以达到每秒40米,而夏季则较为平静。

这是因为南极洲处于大陆性气候环境中,气压梯度大,加上地转偏向力,形成较强的风场。

此外,南极中山站周围没有障碍物,气流流通性好,也是导致风速较大的原因之一。

辐射特征:由于南极中山站地处南极圈内,日照时间较短,辐射量也相对较低。

受到大气层吸收和散射作用影响,南极中山站的紫外线辐射量比赤道附近的地区要低很多,但在气象条件较为稳定的晴朗天气下,则可能会出现较强的太阳辐射。

总之,南极中山站的气象要素特征独特,与其他地区存在巨大差异。

同时,南极中山站所处的特殊气象环境也使其成为南极洲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南极秦岭站科考主要内容

南极秦岭站科考主要内容

南极秦岭站科考主要内容一、南极秦岭站:探索冰雪世界的“地球科考前哨”说起南极,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肯定是冰天雪地,极寒的环境,还有一群穿着厚重羽绒服的人。

没错,这地方可不是普通人能随便去的。

你知道吗?咱们中国在那儿可是有了一个科学研究基地——南极秦岭站。

这可不是啥普通的“冰雪庙”,而是咱们国家在南极的一个重头戏。

能在极寒的南极大地上扎下脚跟,建立一个科研站点,那得多牛啊!南极秦岭站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尤其是环境、气候、冰雪等方面的探索。

你知道,南极就像是地球的“冰箱”,控制着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

我们站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大陆上,做的研究可以直接影响到全球的环境问题。

所以说,南极秦岭站不光是咱们科学家的“实验室”,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座“观察哨”。

想想,站在那冰冷的地面上,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我们自己,还关乎整个地球,责任感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好奇,南极秦岭站具体都研究啥内容呢?哈哈,先别急,我来给你慢慢聊。

它的科研内容可是包罗万象,从极地气候、冰雪变化,到生物适应性、甚至是太空研究的模拟实验,都涵盖其中。

站里那些科研工作者真是个个能耐不小,穿着厚厚的衣服,手捧着仪器,日夜不息地在南极的风雪中奔波,研究着气候变化、极地冰盖的动态,甚至连南极的微生物都不放过,想要弄清楚它们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

你知道,南极的环境可不是人类随便能适应的,但是那些微生物却能在极寒的温度下活得好这简直就像是自然界的奇迹!通过对这些生命的研究,咱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也能帮助咱们找出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办法。

二、科学家们的“极限生存挑战”可能有人会问:这些科研工作者是不是都“铁骨铮铮”?听我说,能在那样的地方待上几个月的,谁不是“硬核”呢?那种寒冷,一年四季温度都常年在零下几十度,冷得根本无法想象,连呼吸都觉得鼻孔会结冰。

站里的科研人员可是得忍受恶劣的条件,不光要对抗寒冷,还要面对南极那种漫天风雪,甚至连出门都得跟大雪和暴风搏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5月22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

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南极事务。

中国的南极考察历史仅有短短的33年,但这33年来,我国向极地考察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1984年,中国首支南极洲考察队成立。

队长郭琨率领考察队员奔赴南极,仅用40天就建成长城站。

此后,我国相继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如今,第五个中国考察站也已经在罗斯海地区完成规划选址,即将开建。

2017年1月8日,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降落南极冰盖之巅,我国南极科考的“航空时代”由此来临。

“雪鹰601”“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和4大考察站将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空间大大拓展,极地-海洋观测系统平台初步形成,正如第33次中国南极科考领队孙波所言,“中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海陆空立体化协同考察的新纪元”。

33年来,我国在南极科考中初步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队伍,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

目前,我国南极陆基考察在国际科学刊物发表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回收陨石12000多块,位居世界第三。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介绍,目前,我国已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了有关南极合作的双边协定或备忘录,积极践行《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等相关国际公约要求,注重环境管理,保护南极环境。

目前,中国已在有40多个国家参与的南极条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建立覆盖包含南北极在内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大力推动极地考察向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迈进。

地理环境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地理位置为:南纬62度12分59秒,西经58度 57分52秒。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

北面邻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与南极半岛相望,距离约130公里。

在该岛上,除长城站外,还有其他国家设立的7个考察站。

与中国站相邻的有:智利的费雷站,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站,乌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韩国的世宗王站。

长城站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

站区系火山岩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阶型,西高东低,我国南极考察站位置示意图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砾石和砂石组成,平均1.2米以下为永久冻土层。

长城站的气温据1985年以来观测资料表明:夏季代表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3℃,最高为11.7℃,最低为-2.7℃;冬季代表月七月份平均气温-8℃,最高为2.6℃,最低为-26.6℃。

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以降雪为主。

暴风雪频繁是长城站的最大特点,每年大风((17米/秒)日数在60天以上,最大风速可达40.3 米/秒。

中国南极科考站科考设施长城站现有大型永久建筑10座,包括生活栋,科研栋、气象栋、文体栋,发电栋,综合库,食品库等。

夏季可容纳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中国南极科考站科考项目越冬期间的主要常规科考观测项目有:气象、高分辨卫星云图接收、地震、电离层观测建设历史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国南极科考站地理环境中山站位于在南极大陆的拉斯曼谷陵上。

站址距北京12553.160千米。

(69°22'24"S, 76°22'40"E)。

它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其地理坐标为南纬69度 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与北京的方位角为32度30分50秒。

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离中山站不远处有澳大利亚的劳基地和俄罗斯的进步站。

建筑和生活设施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沿海,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长城站差别较大,比长城站寒冷干燥,更具备南极极地气候特点。

中山站年平均气温零下10摄氏度左右,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36.4摄氏度;中山站地区受来自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吹东南偏东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降水天数162天,年平均湿度54%,全年晴天的天数要比长城站多得多。

中山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连续白昼时间54天,连续黑夜时间58天。

中国在南极所建立的两个考察站都设有气象站,都已在世界气象组织注册,全年对各气象要素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中国南极科考站科考设施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栋、宿舍栋、气象栋、科研栋和文体娱乐栋,以及发电栋、车库等。

中山站设有实验室,配备有相应的分析仪器设备,可供科学考察人员对现场资料和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站上的气象观测场、固体潮观测室、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高空大气物理观测室等均配备有相应的科学观测设备和仪器。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建设历史2008年10月16日,国家海洋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将执行南极内陆站建设和考察、中山站建设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地理环境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由于选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层会不断积累,因此该考察站考虑了年积雪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命名由来国家海洋局之所以将新建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南极夏季站命名为中国南极泰山站,是因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在国内和国际上有极高的知名度,“泰山站”也是上次我国南极内陆站在全国征名中得票数仅次于“昆仑站”的名字。

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在海拔高度上与昆仑站遥相呼应,同时能覆盖格罗夫山等南极关键科考区域。

泰山站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2]中国南极科考站地理环境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

中国南极科考站科考设施新建的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

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

除此之外,泰山站还会拥有一个很给力的厨房。

它是具备开火条件的,有专门的厨房,但是也不像我们这样可以随意烹饪咱们自己所吃的食物,主要还是对食品进行加热这样一个功能,就是对已经做熟的食品或者是对半成品进行加工加热的做法。

学家组成的科考队将从上海出发,以实施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活动,他们的目标是目前尚无人类足迹到达的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昨天介绍说,这次考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第三个科考站做准备。

科考队计划用70天时间深入南极冰盖内陆,向内陆1300公里处的冰盖最高点Dome A冲击,力争到达Dome A的最高点,并在那里建立一个临时观测点。

如果冲顶成功,我国计划“十一五”期间在这个“南极高点”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

科考队由12名考察队员和1名医生组成,其中9人是从历次南极考察队员中选拔的,另外没到过南极的3人中,有2人是央视四台的记者。

“我们最迟在明年1月底撤回到海拔3000米以下,因为只有在气温降低到零下50摄氏度前才能保证人车的安全。

”科考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南极一共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

其中三个点已经被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美国占据“南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占据“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占据“南极冰点”,测到了零下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现在,人类在南极仅剩有一个点,那就是:Dome A。

据介绍,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氧气含量低,夏季平均气温为零下50摄氏度。

但这里是南极冰盖尚未开展科学探测的制高点,是地球上其他观测站无法代替的。

世界载人航天历史大事回顾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8月22日下午在位于东北部的阿尔坎塔拉发射场地面爆炸,至少造成16人死亡。

这是巴西第三次发射运载火箭,但三次都已经失败。

人类进入太空已经40载了,这里摘录部分航天大事记: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1969年1月14—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号空间站。

1975年7月15—21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和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在太空联合飞行,成为载人航天的首次国际合作。

1981年4月21日,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

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坎德列斯和斯图尔特不拴系绳离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第一批“人体地球卫星”。

1984年7月25日,前苏联萨维茨卡娅离开礼炮7号空间站,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1985年7月25日,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

俄罗斯的波利亚科夫,于1994-1995年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停留43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男宇航员;而美国的露西德于1996年在和平号上停留了188天,成为在太空时间呆得最长的女宇航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