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课程培训招生简章

根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本市组织开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的通知》(沪经信人(2012)675号),为加强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提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本市从2012年起组织开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本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通用科目课程培训考核情况,将作为业务考核、岗位聘用及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据此,特制定通用科目课程之一—《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课程培训招生简章。

一、培训目标: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课程紧紧围绕移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技术原理、业务模式等主要内容,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明晰虚拟化技术各种方法的各个层面及各类应用以及在云计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适合于本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本课程培训,有助于学生对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具有整体认识,熟悉基本的虚拟化方法和产品,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云计算平台中去。

二、招生范围和对象:

本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安排:

四、师资队伍:

戚正伟,男,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系统软件、云计算

主要研究成果:在TPDS、TACO、TNSM、HPDC、ICCD、AOSD、WCRE、JSS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了发表了40余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出版译著《UNIX环境高级编程(第2、3版)》,为2008、2009年度畅销榜TOP50(China-Pub)。指导学生获得2011年度“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主要荣誉: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梁阿磊,男,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网络、分布式计算系统、群体智能

主要研究成果:2000,参加“基于68360处理器的路由器”、“基于MPC860处理器和GT48313交换芯片的交换式路由器”项目,负责其中硬件体系结构设计和样机实现。1996--1997,负责“基于LONWORKS现场总线的多处理器(包括: Neuron-3150、89C2051等两种共4个处理器)高速传感节点”的硬件/软件设计(南京扬子石化专用铁路调度控制系统项目)。1995--1996,独立完成“井下收/发讯机”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实现(煤炭部委托项目)。1994--1995,参加“多模光纤数值孔径测试系统”(国家光电测试一级站项目),负责其中PC/ISA总线控制卡和矢量调控电路的设计。1991--1994,从事电子控制产品设计,熟悉各种单片机(包括8031、PIC等)、GAL/PAL/EPLD设计。

主要荣誉:曾先后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上海市教育基金会申银万国奖(2006),校优秀教师一等奖(2008)、通用电气奖(2006)、三等奖(2007),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和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08)、二等奖(2006)。

五、授课方式:

培训采取面授方式,并结合案例讨论。

六、考核方式:

随堂考核,笔试(考试时请出示本人身份证原件)。

参加培训并取得学分的,颁发本市统一的单科证书,并将培训

考核情况记入其《继续教育证书》。

上海市工业和信息化人才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督考。

七、收费标准:

培训费(含教材费和证书费):350元/人。

八、报名信息:

网上报名:点击链接

网上报名后,请至培训地点上课:上课时携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张(正反面)、和2寸彩色证件照片两张,将打印好的《上海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学员登记表》(正反面打印)一并交给工作人员。

九、成绩查询及考试发证

考试结束5个工作日后,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会统一向学员邮箱发送考试成绩的邮件,学员可登陆学员登记表中所填写的邮箱进行查询。考试合格者,将在培训结束后20个工作日左右收到领证通知的邮件,可前往以下领证地点领取《单科证书》和《继续教育证书》。

领证地点: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北路898号301室,金琦芸64855608*831、64859796

注意:已经获得《继续教育证书》的学员在第2次(或多次)参加继续教育时,应在学员报名时将《继续教育证书》交给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由培训机构统一办理继续教育课程登记。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丛建平、侯美玉

联系电话:(021)53931509、(021)566620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