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铸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传承铸辉煌

——福鼎市秦屿中心小学简介

地处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境内的秦屿中心小学,前身为创办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的“龙门书院”,光绪31年(1905年4月)福鼎县令黄道翰响应政府教育改革的号召,把秦屿龙门书院改名为“官立秦屿初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称为“福鼎官立第二高等小学”,1928年,福鼎各地校名均以所在地命名,把“福鼎官立第二高小学校”又一次更名为“秦屿小学”。1938年,“秦屿小学”再一次改称为“县立秦屿中心国民小学”。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把“县立秦屿中心国民小学”改为“秦屿小学”,1950年定名为“秦屿中心小学”,一直延用至今。

清朝末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冲击下,清廷开始“废科举、兴学堂”。封建教育体系解体了,龙门书院也开始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兴办新学,让学生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教育。深受广大民众的信赖,民众对教育的渴求日益强烈,送子女上学蔚然成风。龙门书院激发了广大民众纷纷送子上学的愿望,促进了私塾的大量兴办,推进了秦屿教育事业的发展。

秦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人杰地灵。在那烽火连天的时期,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反帝反封建、建立新中国而前仆后继。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龙门书院曾经是中共地下党活动的场所,许多地下党员与该校进步教师利用学校作为掩护,秘密开展对敌斗争。黄丹岩、黄淑宗、陈宝洲、黄辛耕、邹之振等革命烈士在学校组织贫苦民众成立农民赤卫队,开展抗租、减租斗争,发动“冷城武装暴动”。

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又成为抗日救亡的阵地。全校师生都积极投身于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国文老师指导学生撰写以抗日为题材的作文;音乐老师教学生演唱《松花江上》等激昂悲壮的抗日歌曲;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绘画抗日将士英勇杀敌的图画;历史、地理老师向学生讲解日本小小岛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匮乏和日本人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学校创办校刊《号角》,摘抄和自己编写有关抗战材料,印发给师生阅读,粘贴于大街小巷。学校经常举行诗朗诵、讲故事、写征文竞赛,排演有关抗战的话剧,教育学生保卫国家抗战到底。学校全体师生组织带领中山民校、康湖国民小学学生,成立“抗日救亡”宣传队,上街、下乡游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抗日的呼声唤起了秦屿民众的斗志,鼓舞了胜利的信心

龙门书院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培养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除了上述为中国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烈士外,还有为民国新学培育接班人的教师:周梦庄、甘正忠、丁明久、方兆栋、周笃于、周作人、周友人、危学九、林绍懋、林绍辛、江清彦、丁平昆、高一迅、丁金满等;为乡村私塾教育奋斗终身的教师:卓坚、张砚等;为繁荣秦屿工商业贡献力量的工商人士:陈良泰、郑勇记、陈士弟;为抗击日寇英勇献身国民军官丁友谅、蔡承国、石孔登。一大批仁人志人在各行业中艰苦拼搏,为秦屿的繁荣与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建国后的秦屿中心小学,欣逢太平盛事,淋浴改革春风,迎来一季绿意盎然的春天。从一所旧私塾发展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实现了龙门书院发展史上新的跨越。目前学校拥有教师130人,33个教学班,学生1880人。校园面积13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办学规模列福鼎市乡镇同类校之首。

学校坚持“办人民需要的教育、创家长放心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养德为首、质量为主”的办学理念,以“修德、学文、健体、感恩”为校训,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特色荣校”的办学特色,树立了“爱我学校,尽我职责”的校风,“爱心、专心、精心”的教风和“乐学、勤学、会学”的学风,开拓进取,锐意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先后获得“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福建省“农村示范学校”、福建省“党政工共建先进单位”、“省少先队工作金奖学校”、宁德市“师风建设先进集体”、“陶行知实验学校”、“先进党组织”、“福鼎市德育先进学校”、连续五届宁德市“文明学校”等称号,2011年以967高分通过了宁德市素质教育先进校评估验收,2009年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有60位教师获省、市表彰。

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合格人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以德育实践为载体,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组织修建宁德市青少年德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创建在闽东小学中规模最大的校内德育基地——育德室,开辟了“水陆二线十点”德育基地,组织编写以德育为主的1-6年级校本教材。推动德育工作人本化、生活化、综合化和活动化。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友中有110多位处科级党政领导,14位专家学者和70多位商界骄子,他们的成就,为龙门的历史增添夺目的辉煌。

坚持科研兴校,提高育人水平。学校创建了教科室,建立教科研网络,拓展教科研空间,构建完善的教科研体系。从提升教学水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入手,积极开展课

题研究。近几年来,学校举行了中央教科所、省、市立项的《多种教学媒体协调教学中自主探索发展学习》等5个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目前,学校正在进行省立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的整合》课题研究。选派老师参加“中央教科所第十一届优质课观摩评议会”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教师中有90多人次在教科研工作中荣获各级各类表彰。有160多篇科研论文分别在全国、省、地教育刊物发表并获奖。

坚持科学发展,优化办学条件。自2003年以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共筹措资金950多万元,兴建了“思源楼”“思贤楼”“求知楼”和行政综合楼,重建了毁于2006年桑美台风的清朝古建筑“文昌阁”作为学校图书馆,目前馆内藏书24300多册,学校有多媒体教室36间,新建塑胶操场平方米,充实完善各类教育设施。新绿亮洁的校园景致,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全体师生在这里“思源”“思贤”,愉悦“求知”。

坚持特色强校,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始终以少先队组织为载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打造品牌,创建特色。是福鼎市课外活动特色学校,连续两轮被评为福鼎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在参加“第四届全青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宁德市选拔赛”和“海峡冰心杯家乡的故事”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省小学生电脑创作及全国省市各级征文、艺术等竞技活动中,所获奖次均居同类校前茅,其中有2名学生参加2006年全国艺术人才选拔赛分别获得金奖、银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2007年“阳光伙伴”竞技队作为福鼎市代表参加宁德市“激情与奥运,我与福娃奔北京”比赛获一等奖;2008年再度代表宁德市参加全国“阳光伙伴福建省分赛区比赛,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2008年学生参加福鼎市小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比赛获得一等奖;2007、2008年学生在福鼎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团体第一名;学生篮球队在参加福鼎市教育局举办的共10届小男篮比赛中,其中5届获得冠军;2010年,组织学生参加“中艺书画之星”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展示活动,有81名学生分别获得特别奖、金奖和银奖,学校被评为“中国美术教育先进学校”。2011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传统体育篮球特色学校,目前学校正在筹建全国第二批“乡村学校少年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