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图像增强(一)

实验二 图像增强(一)
实验二 图像增强(一)

实验二图像增强(一)

实验目的:

1.熟悉亮度变换函数imadjust的原理和使用;

2.会分析图像的直方图,理解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熟练

掌握直方图显示函数imhist、均衡化函数histeq;

3.练习自己写函数。

实验内容:

1、做出四幅心脏图像(heart1-heart4)的直方图,指出哪幅图的效

果最好,结合直方图分析质量不好的图像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原因。试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将三幅质量不好的图片变好。

>> A=imread('heart1.bmp');

>> B=imread('heart2.bmp');

>> C=imread('heart3.bmp');

>> D=imread('heart4.bmp');

>> imshow(A),figure,imhist(A)

>> imshow(B),figure,imhist(B)

>> imshow(C),figure,imhist(C)

>> imshow(D),figure,imhist(D)

大多数像素灰度值取在较暗区域,图像会较暗.一般在摄影过程中曝光过弱就会造成这种结果。

第二幅:

大多数像素灰度值集中在亮区,图像将偏亮.一般在摄影中曝光太强将导致这种结果。

第四幅:

图像动态范围适中,这一副效果最好。

改良:

f1=imadjust(A,[0,0.2],[0,1]);

>> imshow(f1),figure,imhist(f1)

f2=imadjust(B,[0.6,1],[0,1]); >> imshow(f2),figure,imhist(f2)

f3=imadjust(C,[0.3,0.6],[0,1]);

>> imshow(f3),figure,imhist(f3)

2、分别做出图片heart1和moon的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均衡化。

将得到的结果图片和原图片比较,效果如何?为什么对不同的图片进行均衡化会有如此差别?

结果图片和原图片相比,效果不好,出现褪色现象。

因为这两张图片的某个区间的灰度级频率太高了。

所以均衡化起来就效果不理想。

如果直方图偏向一边,即直方条多数在一个灰度区段而且是最小灰度级的,那么直方图均衡后的效果就没那么好。

>> A=imread('heart1.bmp');

>> imshow(A),figure,imhist(A)

均衡化:

>> g1=histeq(A);

>> imshow(g1),figure,imhist(g1)

>> imshow(E),figure,imhist(E)

均衡化:

>> g2=histeq(E);

>> imshow(g2),figure,imhist(g2)

输入参数:图像名

处理:(1)计算图像灰度的最大、最小值和平均值。

(2)将图像做反色变换,并画出变换函数的映射图;

输出:将每次处理的结果显示出来

用breast.tif图片进行测试,看一下你编写的函数是否可以达到课本48页图(b)的效果。

>> f=imread('breast.tif');

>> [max,min,avg,g]=imtran(f);

>> imshow(g)

>> max max = 255 >> min min =

21 >> avg

avg =

66.7099

>> plot(f,g);

4、对于三段的分段线性变换,是否能用imadjust函数实现?考虑

三段灰度变换如何编写m文件im3adjust实现,输入为图片、a,b和c,d的值(见PPT),输出为经过变换后的图片。用pout.tif

图片进行测试。

可以用imadjust函数实现分段线性变换。

>> f=imread('pout.tif');

>> imshow(f),figure,imhist(f)

>> a=50;

>> b=150;

>> c=80;

>> d=220;

>> g=im3adjust(f,a,b,c,d); >> imshow(g),figure,imhist(g)

>> plot(f,g);

这是图像到图像的映射。

>> k1=0:5:a;

>> y1=(c/a)*k1;

>> k2=a:5:b;

>> y2=((d-c)/(b-a))*(k2-a)+c; >> k3=b:5:255;

>> y3=((255-d)/(255-b))*(k3-b)+d; >> plot(k1,y1,k2,y2,k3,y3);

这是值到值的映射。

5、提高题:将图片lung.bmp进行旋转90度,缩小为原图一半的

变换。

>> f=imread('lung.bmp');

>> g=imrotate(f,90);逆时针旋转90度

>> h=imrotate(f,-90);顺时针旋转90度

>> z=imresize(f,0.5);

>> imshow(f),figure,imshow(g),figure,imshow(h),figure,imshow(z)

左图为原图,右图为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

左图为原图,右图为顺时针旋转90度的图。

左图为原图,右图为缩小一半的图。

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难度有点大,里面有不懂的就和同学讨论,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实验,我们基本熟悉了亮度变换函数imadjust的原理和使用,并学会了分析图像的直方图,理解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直方图显示函数imhist、均衡化函数histeq,也学会了练习自

己写函数。

图像处理实验二解析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图形图像基础开课实验室:444 2014年 6月 4 日年级、专业、班计科111 学号201110405138 姓名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图像分割指导教师刘辉教 师 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目的:掌握和熟悉Matlab编程环境及语言;掌握数学形态学和图像分割的基本原理及 应用。 内容: 1.通过数学形态学实现边界提取。 2.通过全局阈值及局部阈值实现灰度图像二值化; 3.分别用Sobel算子和Canny算子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通过Hough检测图像中的直 线。 二、要求 1.描述腐蚀、膨胀、开运算、闭运算的原理。 膨胀:将与物体接触的所有背景点合并到该物体中,使边界向外部扩张的过程。 利用它可以填补物体中的空洞。B对X膨胀所产生的二值图像D是满足以下条件的点(x,y)的集合:如果B的原点平移到点(x,y),那么它与X的交集非空。 数学表达式:B=A⊕C 腐蚀:一种消除边界点,使边界向内部收缩的过程。利用它可以消除小而且无意义的物体。B对X腐蚀所产生的二值图像E是满足以下条件的点(x,y)的集合:如果B的原点平移到点(x,y),那么B将完全包含于X中。 数学表达式:B=AΘC 腐蚀:是一种消除边界点,使边界向内部收缩的过程。可以用来消除小且无意义的

物体。 膨胀:是将与物体接触的所有背景点合并到该物体中,使边界向外部扩张的过程。 可以用来填补物体中的空洞。 开运算:先腐蚀后膨胀的过程开运算。用来消除小物体、在纤细点处分离物体、平滑较大物体的边界的同时并不明显改变其面积。开运算通常是在需要去除小颗粒噪声,以及断开目标物之间粘连时使用。其主要作用与腐蚀相似,与腐蚀操作相比,具有可以基本保持目标原有大小不变的优点。 闭运算:先膨胀后腐蚀的过程称为闭运算。用来填充物体内细小空洞、连接邻近物体、平滑其边界的同时并不明显改变其面积。 2.编写程序,使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实现边界提取。 3.描述全局阈值、局部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的原理。 数学形态学中二值图像的形态变换是一种针对集合的处理过程。其形态算子的实质是表达物体或形状的集合与结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构元素的形状就决定了这种运算所提取的信号的形状信息。形态学图像处理是在图像中移动一个结构元素,然后将结构元素与下面的二值图像进行交、并等集合运算。 阈值分割法分为全局阈值法和局部阈值分割法。所谓局部阈值分割法是将原始图像划分成较小的图像,并对每个子图像选取相应的阈值。在阈值分割后, 相邻子图像之间的边界处可能产生灰度级的不连续性,因此需用平滑技术进行 排除。局部阈值法常用的方法有灰度差直方图法、微分直方图法。局部阈值分 割法虽然能改善分割效果,但存在几个缺点: (1)每幅子图像的尺寸不能太小,否则统计出的结果无意义。 (2)每幅图像的分割是任意的,如果有一幅子图像正好落在目标区域或背景区域,而根据统计结果对其进行分割,也许会产生更差的结果。 (3)局部阈值法对每一幅子图像都要进行统计,速度慢,难以适应实时性的要求。

实验五 图像增强 空域滤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MatLab 软件 /语言,学会使用MatLab 对图像作滤波处理,掌握滤波算法,体会滤波效果。 2、了解几种不同滤波方式的使用和使用的场合,培养处理实际图像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 1、 IBM-PC 计算机系统; 2、 MatLab 软件/语言包括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 3、 实验所需要的图片。 三、实验要求 1、完成对于给定图像+噪声,使用平均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对不同强度的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进行滤波处理; 2、能够正确地评价处理的结果; 3、能够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调入并显示原始图像Sample2-1.jpg 。 2、 利用imnoise 命令在图像Sample2-1.jpg 上加入高斯(gaussian) 噪声 3、利用预定义函数fspecial 命令产生平均(average)滤波器 111191111---????--????---? ?

4、分别采用3x3和5x5的模板,分别用平均滤波器以及中值滤波器,对加入噪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观察不同噪声水平下,上述滤波器处理的结果; 5、选择不同大小的模板,对加入某一固定噪声水平噪声的图像进行处理,观察上述滤波器处理的结果。 6、利用imnoise 命令在图像Sample2-1.jpg 上加入椒盐噪声(salt & pepper) 7、重复3)~ 5)的步骤 8、输出全部结果并进行讨论。 M文件如下: I=imread('electric.tif'); %J = imnoise(I,'gauss',0.02); %添加高斯噪声 J = imnoise(I,'salt & pepper',0.02); %(注意空格) %添加椒盐噪声ave1=fspecial('average',3); %产生3×3的均值模版 ave2=fspecial('average',5); %产生5×5的均值模版 K = filter2(ave1,J)/255; %均值滤波3×3 L = filter2(ave2,J)/255; %均值滤波5×5 M = medfilt2(J,[3 3]); %中值滤波3×3模板 N = medfilt2(J,[4 4]); %中值滤波4×4模板 imshow(I);title('原图像'); figure,imshow(J);title('添加"高斯"噪声后的图像'); %figure,imshow(J);title('添加"椒盐"噪声后的图像'); figure,imshow(K);title('均值滤波3×3'); figure,imshow(L);title('均值滤波5×5'); figure,imshow(M);title('中值滤波3×3模板'); figure,imshow(N);title('中值滤波4×4模板'); 说明:运行时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观察高斯噪声把相应的椒盐噪声注释掉,如上面所示,第二次观察椒盐噪声时把相应的高斯噪声注释掉。 运行结果: 1、高斯噪声: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二 图像灰度变换

实验二 图像灰度变换实验一、 实验目的熟悉亮度变换函数的使用熟悉灰度图像的直方图的表示;掌握图像增强的基本方法: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二、实验内容灰度线性变换、灰度直方图、直方图均衡处理;灰度变换是图像增强的一种重要手段,使图像对比度扩展,图像更加清晰,特征更加明显。灰度级的直方图给出了一幅图像概貌的描述,通过修改灰度直方图来得到图像增强。三、实验原理1.函数imadjust 函数imadjust 是对灰度图像进行亮度变换的基本命令,语法为: g = imadjust(f, [low_in high_in], [low_out high_out], gamma) 将图像f 中的亮度值(灰度值)映射到新图像g 中,即将low_in 至high_in 之间的值映射到low_out 至high_out 之间的值。low_in 以下的灰度值映射为low_out ,high_in 以上的灰度值映射为high_out ,函数imadjust 的矩阵[ ]内参数均指定在0和1之间,[low_in high_in]和[low_out high_out]使用空矩阵[ ]会得到默认值[0 1]。若high_out 小于low_out ,则输出图像会反转。 参数gamma 指定了曲线(变换函数)的形状,若gamma 小于1,则映射被加权至更高(更亮)的输出值;若gamma 大于1,则映射被加权至更低(更暗)的输出值。若省略了函数的参量gamma ,则gamma 默认为1——即线性映 射。 >>f = imread(‘filename’)>>imshow(f)>>g1 = imadjust(f, [0 1], [1 0]); %图像反转>>figure, imshow(g1) %figure 命令表示同时显示多个窗口 >>g2 = imadjust(f, [0.5 0.75], [0 1]); %将0.5至0.75之间的灰度级扩展到范围0和1之间 >>figure, imshow(g2) >>g3 = imadjust(f, [ ], [ ], 2) %使用gamma 值 >>figure, imshow(g3)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为什么要求M--m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为什么要求M >> m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试分析其原因。 探究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什么小车及其中砝码的质量要远大于托盘及其中砝码的质量 错误解法:mg-T=ma T=Ma 代入上式 mg-Ma=ma 化简a=〔m/(M+m)〕g 因此要使〔〕中的式子接近于1 分子分母同除以m,所以M不应该远小于m嘛! 。 【分析】在做a - F关系实验时,用托盘及其中砝码重力mg代替了小车所受的拉力F,如图所示。事实上,托盘及其中砝码的重力mg与小车所受的拉力F是不相等的。这是产生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为此,必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mg和F在产生加速度问题上存在的差别。 由图像经过原点知,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已被平衡。设小车实际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m+M)a,即a=mg/(M+m) 若视F = mg,设这种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为a′,则a′= mg/M。 在本实验中,M保持不变,a'与mg(F)成正比,而实际加速度a与mg成非线性关系,且m越大,图像斜率越小。理想情况下,加速度a与实际加速度a差值为△a=mg/M-mg/(M+m)=m2g/[M(M+m)]=g/[M(M/m2+1/m)] 上式可见,m取不同值,△a不同,m越大,△a越大,当M >> m时,a≈a',△a→0,这就是要求该实验必须满足M >> m的原因所在。 本题误差是由于当托盘及其中砝码质量较大时,不能很好满足M >> m造成的。 【点评】本实验的误差来源:因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用托盘及其中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托盘及其中砝码的总重力,这个托盘及其中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误差越大,反之托盘及其中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由此引起的误差就越小。因此满足托盘及其中砝码的总质量m 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小因实验原理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此误差可因为M >> m而减小,但不可能消去此误差。

图像增强—空域滤波实验报告

图像增强—空域滤波实验报告 篇一:5.图像增强—空域滤波 -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验证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MatLab软件/语言,学会使用MatLab对图像作滤波处理,使学生有机会掌握滤波算法,体会滤波效果。 了解几种不同滤波方式的使用和使用的场合,培养处理实际图像的能力,并为课堂教学提供配套的实践机会。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应当完成对于给定图像+噪声,使用平均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对不同强度的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进行滤波处理;能够正确地评价处理的结果;能够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2)利用MATLAB软件实现空域滤波的程序:I=imread('electric.tif'); J = imnoise(I,'gauss',0.02); %添加高斯噪声 J = imnoise(I,'salt & pepper',0.02); %添加椒盐噪声ave1=fspecial('average',3); %产生3×3的均值模版ave2=fspecial('average',5); %产生5×5的均值模版 K = filter2(ave1,J)/255; %均值滤波3×3 L = filter2(ave2,J)/255; %均值滤波5×5 M = medfilt2(J,[3 3]);%中值滤波3×3模板 N = medfilt2(J,[4 4]); %中值

滤波4×4模板 imshow(I); figure,imshow(J); figure,imshow(K); figure,imshow(L); figure,imshow(M); figure,imshow(N); 三、实验设备与软件 (1) IBM-PC计算机系统 (2) MatLab软件/语言包括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 (3) 实验所需要的图片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a) 调入并显示原始图像Sample2-1.jpg 。 b) 利用imnoise 命令在图像Sample2-1.jpg 上加入高斯(gaussian) 噪声 c)利用预定义函数fspecial 命令产生平均(average)滤波器 ??1?1?1???19?1?????1?1?1?? ? d)分别采用3x3和5x5的模板,分别用平均滤波器以及中值滤波器,对加 入噪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观察不同噪声水平下,上述滤波器处理的结果; e)选择不同大小的模板,对加入某一固定噪声水平噪声的图像进行处理,观察上述滤波器处理的结果。 f)利用imnoise 命令在图像Sample2-1.jpg 上加入椒盐噪声(salt & pepper) g)重复c)~ e)的步骤 h)输出全部结果并进行讨论。

图像处理实验二图像增强

实验二图像的增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计算机上进行直方图统计,以及直方图均衡化、线性变换的图像增强的方法 2)掌握在计算机上进行图象平滑、图象锐化特别是中值滤波平滑及拉普拉斯算子锐化 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显示图像(cameraman.tif)及灰度直方图。 2)对指定图像(cameraman.tif)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和线性变换,将原始图像及增强 后的图像都显示于屏幕上,比较增强的效果。 3)对指定图像(lena.bmp)加入椒盐噪声,然后进行邻域平滑、中值滤波,将原始图 像及平滑后的图像都显示于屏幕上,比较效果。 4)对指定图像(lena.bmp)进行锐化(简单梯度算法、ROBERT算子,Prewitt边缘算 子和拉普拉斯算子),将原始图像及锐化后的图像都显示于屏幕上,比较锐化的效果。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HP D538、MATLAB 四、实验原理 以自己的语言结合课堂笔记进行总结,要求过程推导清晰明了。 五、实验步骤及程序 实验步骤、程序流程、实验源程序和注释齐全 实验源程序: (1). 显示图像(cameraman.tif)及灰度直方图: I=imread('cameraman.tif'); subplot(121); imshow(I); title('原始图象'); subplot(122); imhist(I); title('灰度直方图')实验结果与分析

(2)对指定图像(cameraman.tif)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和线性变换,将原始图像及增强后的图像都显示于屏幕上,比较增强的效果。 I=imread('cameraman.tif'); subplot(221); imshow(I); title('原始图象'); I1=histeq(I); subplot(222); imshow(I1); title('原始图象均衡化'); subplot(223); imshow(I); title('原始图象'); I2=imadjust(I); subplot(224); imshow(I1); title('原始图象线性变化'); (3)对指定图像(lena.bmp)加入椒盐噪声,然后进行邻域平滑、中值滤波,将原始图像及平滑后的图像都显示于屏幕上,比较效果。

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习题及详解

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小盘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实验中应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质量 C.实验中如果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 解析:平衡摩擦力时,细线不能系在小车上,纸带必须连好,故A错D对;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应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故B对;若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则a-M图象是双曲线,不是直线,故C错.答案: BD 2.(2011年三明模拟)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为图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a-F图象为下图中的直线Ⅱ.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解析:由直线Ⅰ可知,甲同学在未对小车施加拉力F时小车就有了加速度,说明在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B正确,A错误;由直线Ⅱ可知,乙同学在对小车施加了一定的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仍等于零,故实验前乙同学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C正确,D错误. 答案:BC 3.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表面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定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控制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 (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使__________.在实验时,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 (2)本实验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________. 解析:(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水平轨道平行,在实验时,为使砝码和盘的总重力近似等于细线的拉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必须满足砝码和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因为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同时停止,运动时间相同,由s=1 2 at2可知,a 与s成正比. 答案:(1)小车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轨道平行远小于 (2)两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车运动的时间相同,其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4.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空域图像增强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光电图像处理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一. 实验名称:空间图象增强(一) 二. 实验目的 1. 熟悉和掌握利用matlab 工具进行数字图像的读、写、显示、像素处理等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2. 熟练掌握各种空间域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 熟悉通过灰度变换方式进行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现。 4. 熟悉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现。 三. 实验原理 (一)数字图像的灰度变换 1、线性灰度变换 令原图像灰度范围由[a,b]线性变换后图像灰度范围[c,d],以便于提升原图像的对比度。线性灰度变换公式如下: ()(,),[(,)](,)(,)d f x y b d c g x y f x y a c a f x y b b a c f x y a >??-?=-+≤≤?-?

对图像2种定义下的直方图统计统计,并分别画出两种定义下的直方图。直方图均衡化主要用于增强动态范围偏小的图像的反差。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原始的直方图变换为均匀分布的形状,这样就增加了像素灰度值的动态范围,从而达到增强图像整体对比度的效果。 四. 实验步骤 (一)数字图像的灰度变换 1、线性灰度变换 1)读取一幅对比度低的灰度图像并显示。 2)以m 文件形式编写matlab 代码,实现数字图像的灰度范围由[a,b]到[c,d]的线性拉伸,以便于提升原图像的对比度。线性灰度变换公式如下: ()(,),[(,)](,)(,)d f x y b d c g x y f x y a c a f x y b b a c f x y a >??-?=-+≤≤?-?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 实验二

实验二MATLAB图像运算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的算术运算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2.体会图像算术运算处理的过程和处理前后图像的变化。 二、实验步骤 1.图像的加法运算-imadd 对于两个图像f x,y和 (x,y)的均值有: g x,y=1 f x,y+ 1 (x,y) 推广这个公式为: g x,y=αf x,y+β (x,y) 其中,α+β=1。这样就可以得到各种图像合成的效果,也可以用于两张图像的衔接。说明:两个示例图像保存在默认路径下,文件名分别为'rice.png'和'cameraman.tif',要求实现下图所示结果。 代码: I1 = imread('rice.png'); I2 = imread('cameraman.tif'); I3 = imadd(I1, I2,'uint8'); I4 = imadd(I1, I2,'uint16'); subplot(2, 2, 1), imshow(I1), title('?-ê?í???1'); subplot(2, 2, 2), imshow(I2), title('?-ê?í???2'); subplot(2, 2, 3), imshow(I3), title('8??í?????ê?'); subplot(2, 2, 4), imshow(I4), title('16??í?????ê?'); 结果截图:

2.图像的减法运算-imsubtract 说明: 背景图像可通过膨胀算法得到background = imopen(I,strel('disk',15));,要求实现下图所示结果。 示例代码如下: I1 = imread('rice.png'); background = imerode(I1, strel('disk', 15)); rice2 = imsubtract(I1, background); subplot(2, 2, 1), imshow(I1), title('?-ê?í???'); subplot(2, 2, 2), imshow(background), title('±3?°í???'); subplot(2, 2, 3), imshow(rice2), title('′|àíoóμ?í???'); 结果截图: 3.图像的乘法运算-immultiply

DIS专用实验五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五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器材 朗威DISLab数据采集器、位移传感器、DISLab力学轨道、DISLab力学轨道小车、滑轮、砝码、细绳、转接器、支架、计算机。 实验装置 类似图1-1,但需在轨道一端安装滑轮,并使用吊有砝码的细绳通过滑轮牵引轨道小车(图5-1、图5-2)。 图1-1 实验装置 图5-1 用细绳牵引小车 图5-2 滑轮的使用

实验操作 1.将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的一端,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第一通道;将位移传感器发射器固定到小车上。 2.进行摩擦力平衡调整。步骤如下: a .点击教材专用软件主界面上的实验条目“从v-t 图求加速度”,打开该软件; b.将小车放到斜面上,打开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电源开关,点击“开始记录”,释放小车; c.调节轨道的倾角,用实验三的方法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当加速度接近零时,可以认为小车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已与小车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平衡,见图5-3。 3.返回教材专用软件主界面,点击实验条目“牛顿第二定律”,打开该软件。 4.将细绳的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通过滑轮拴在放有砝码的小桶上。 5.在窗口下方的表格内输入小车的质量及拉力数值(砝码重量+小桶重量)。 6.将小车放到轨道上,打开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电源开关,点击“开始记录”,释放小车,使小车在砝码的拉动下开始运动。待小车停止运动,点击“停止记录”。 7.拖动窗口下方的滚动条,将实验获得的v-t图线置于显示区域中间,点击“选择区域”,选择需要研究的一段v-t 图线。 8.软件窗口下方的表格中自动显示该段v-t 图线对应的加速度(图5-4)。 9.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拉力,重复步骤5、6,可得到另几组数据(图5-5)。 10.点击“a-F图像”按钮,即得到加速度与拉力关系图线(图5-6)。 图5-3 平衡摩擦力 图 5-4 研究区域内v-t 图线对应的加速度 图5-5 质量不变,改变拉力测得实验数据

实验二空域图像增强

实验三空域图像增强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灰度直方图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直力图均衡化和直方图规定化的计算过程; 3、熟练掌握空域滤波中常用的平滑和锐化滤波器; 4、掌握色彩直方图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增强。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图像的直方图与直方图均衡方法 a. 从硬盘加载cameraman.tif图象(using function imread). b. 显示图象. c. 显示图象的直方图(using function imhist). d. 用直方图均衡方法进行图象增强. e. 对处理后的图象显示其直方图. f. 比较图象的质量并且进行讨论. 代码如下: I=imread(‘原图像名.gif); % 读入原图像 J=histeq(I); %对原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Imshow(I); %显示原图像 Title(‘原图像’); %给原图像加标题名 Figure;imshow(J); %对原图像进行屏幕控制;显示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 Title(‘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 ; %给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加标题名 Figure; subplot(1,2,1) ;%对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进行屏幕控制;作一幅子图作为并排两幅图的第1幅图 Imhist(I,64); %将原图像直方图显示为64级灰度 Title(‘原图像直方图’) ; %给原图像直方图加标题名 Subplot(1,2,2); %作第2幅子图 Imhist(J,64) ; %将均衡化后图像的直方图显示为64级灰度 Title(‘均衡变换后的直方图’) ; %给均衡化后图像直方图加标题名 从处理前后的图像可以看出,许多在原始图像中看不清楚的细节在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后所得到的图像中都变得十分清晰。 2、对图象加入躁声,改变噪声参数(均值、方差或比例),比较其影响。使用3x3或7x7的均值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对不同强度的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进行滤波处理;能够正确地评价处理的结果;能够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相关程序: I=imread('electric.tif'); J = imnoise(I,'gauss',0.05,0.02); %添加均值为0.05,方差为0.02的高斯噪声%J = imnoise(I,'salt& pepper',0.02); %添加2%像素被污染的椒盐噪声 ave1=fspecial('average',3); %产生3×3的均值模版ave2=fspecial('average',7); %产生7×7的均值模版

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班级:学号:姓名: 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10分制评定,每个实验成绩为两项总和20分。 2、平均成绩取三个实验平均成绩。

2016年 4 月18日 实验一 图像的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 一、实验目的 掌握图像的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以及性质 二、实验要求 1) 建立输入图像,在64?64的黑色图像矩阵的中心建立16?16的白色矩形图像点阵, 形成图像文件。对输入图像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将原始图像及变换图像(三维、中心化)都显示于屏幕上。 2) 调整输入图像中白色矩形的位置,再进行变换,将原始图像及变换图像(三维、中 心化)都显示于屏幕上,比较变换结果。 3) 调整输入图像中白色矩形的尺寸(40?40,4?4),再进行变换,将原始图像及变 换图像(三维、中心化)都显示于屏幕上,比较变换结果。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HP D538、MATLAB 四、实验原理 傅里叶变换作为分析数字图像的有利工具,因其可分离性、平移性、周期性和共轭对称性可以定量地方分析数字化系统,并且变换后的图像使得时间域和频域间的联系能够方便直观地解决许多问题。实验通过MATLAB 实验该项技能。 设),(y x f 是在空间域上等间隔采样得到的M ×N 的二维离散信号,x 和y 是离散实变量,u 和v 为离散频率变量,则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对一般地定义为 ∑∑ -=-=+-= 101 )],( 2ex p[),(1),(M x N y N yu M xu j y x f MN v u F π,1,0=u …,M-1;y=0,1,…N-1 ∑∑-=-=+=101 )],( 2ex p[),(),(M x N y N uy M ux j v u F y x f π ,1,0=x …,M-1;y=0,1,…N-1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图像

一、交流探究: 【交流1】常见图象 动力学中常见的有a-F、a-1/m、F-t、v-t、x-t图象等,我们可抓住图象的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信息,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分析解决问题。 【交流2】求解图象问题的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2)建立直角坐标系求合力(一般让x 轴沿着a的方向); (3)分析图象获取所需信息: 通常在a-F图象中找出a与F的对应值;在a-1/m图象中找出a与m的对应值; 在F-t图象中找出F在相应时刻的值;在v-t和x-t图象中求出a的值。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交流3】图象问题的两种情况 (1)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求出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再由函数关系式选择正确的图象, (2)由图象给出的数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解决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互助探究: 【探究1】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为m A、m B的两物体得出的两个加速度a与F的关系图象,由 图象分析可知( ) A. m A>m B g A>g B B.m A>m B g A>g B C.m Ag B D.m A

空域图像增强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空域图像增强 二、实验目的:掌握Matlab语言图像工具箱中空域图像增强的实现 三、实验要求: 在掌握图像灰度调整、直方图修正和图像锐化的指令基础上,编写程序实现图像的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和图像锐化的处理 四、实验仪器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 五、实验原理: 1、亮度变换S=T(r)点对点的变换(灰度级对灰度级的变换)matlab函数:imadjust() 亮度变换的基本函数g=imadjust(f,[low in high in],[low out high out],gamma); low in and high in 参数分别指定输入图像需要映射的灰度空间范围,low out 和high out 参数分别指定输出图像所在的灰度范围。GAMMA表示曲线的形状,描述输入输出图像之间的关系。如果GAMMA小于1,则映射的权重趋势向更亮输出,如果GAMMA大于1,则趋向更暗的输出。默认值为1。 2、直方图均衡化 直方图是多种空间域处理技术的基础,能有效用于图像增强,是实时图像处理的流行工具,直方图均衡化的目的是使图像在整个灰度值动态变化范围内分布均匀化,改善图像的亮度分布状态,增强视觉效果。直方图均衡化是通过灰度变换将一幅图像转换程另一幅具有均衡性的直方图。即在每个灰度级上都具有相同的像素点数的过程。 3、空域滤波 手工滤波与函数提供滤波器的比较 六、实验步骤: 1、将待处理图片拷到matlab软件’work’文件夹 2、实行亮度变换 3、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处理 4、空域滤波 5、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 七、实验程序及结果记录: 1、亮度变换 I=imread(‘E:\fig308.tif’); Imshow(I); Figure,imhist(I); J=imadjust(I,[0.5 0.9],[0,1]); Figure; imshow(J); Figure; imhist(J) 2、直方图均衡化 I=imread(‘E:\fig308.tig’); J=histea(I); Imshow(I); Title(‘原图像’); Figure; Imshow(J); Title(‘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2冈萨雷斯.

实验二灰度直方图及直方图均衡化 一、 实验目的: 1、直方图显示 2、计算并绘制图像直方图 3、直方图均衡化二、实验内容 学习使用函数 imhist(, histeq(, bar(, stem(, plot(, imadjust(,及 title, axis, set 等描述图像工具。 1、直方图显示 显示图 Fig0354(a(einstein_orig.tif,标注图的题目为:EINSTEIN ,作出其直方图,调整参数如下图所示: EINSTEIN

4 2、分别用 bar 和 stem 函数显示直方图 由 h=imhist( 获得直方图;分别用 bar 和 stem 显示直方图 h ,并通过参数调整,改变直方图的显示方式。用 axis 设置轴的最大、最小值(例如:axis([0 255 0 15000];),用 set 设置显示坐标的间隔(例如:set(gca,’xtick ’, 0:50:255)。作出如下的直方图: 00 50

100 150 200 250 3、用 plot 函数显示直方图要求同 2. 12000 10000800060004000200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用 imadjust( 函数调整图像对比度,并用 imhist( 查看调整前后直方图的变化。 3 . 2 . 1 . 0 . 4

5、用 histeq( 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并用 imhist( 查看均衡化前后直方图的变化。

4 三、实验要求 将本实验的 10 个图用 MATLAB 显示到屏幕上。程序: i=imread('Fig0354(a(einstein_orig.tif'; imshow(i; title('EINSTEIN'; figure; imhist(i; title('直方图';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三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课型:实验课制作人: 审核:高一物理备课组 1?知识与技能 (1)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对a、F、m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运用列表法处理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推理实验结论(定量分析)。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探索牛顿第二定律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1、实验器材: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平板,钩码,砝码若干,细线,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

2、实验原理: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小车的运动可以通过研究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的点的运动而得出;小车的拉力由绳子下面悬挂的钩码的重力来确定;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三个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 3、加速度、质量、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平衡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a-F, a-1/m图象,并不严格地位于某条直线上,或直线并非准确地通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6、实验中我们采取了近似处理:近似认为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绳子下面悬挂的钩码的重力。这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 于小车的质量。 【探究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一)实验步1。用天平测量出小车的质量。 2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的一端,同时把这一端适当垫高,直到小车在平板上均匀下滑为止。 3调节平板另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保证细线与平板平行。在细线的一段连接一个钩码,小车和打点计时器连接好纸带。 4打开电源,让小车从顶端自由滑下,得到一条纸带。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质量,进行第四步的相同操作,得到又一条纸带。重复三到五次,然后对所得纸带进行分析。 (二)数据分析:设计表格,把同一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操作 (4) :实验目的 (4) :实验任务和要求 (4) :实验步骤和结果 (5) :结果分析 (8) 实验二:图像的灰度变换和直方图变换 (9) :实验目的 (9) :实验任务和要求 (9) :实验步骤和结果 (9) :结果分析 (13) 实验三:图像的平滑处理 (14) :实验目的 (14) :实验任务和要求 (14) :实验步骤和结果 (14) :结果分析 (18) 实验四:图像的锐化处理 (19) :实验目的 (19) :实验任务和要求 (19) :实验步骤和结果 (19) :结果分析 (21)

实验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MATLAB、PHOTOSHOP等工具的使用; 2、实现图像的读取、显示、代数运算和简单变换。 3、熟悉及掌握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原理及性质,实现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实验任务和要求 1.读入一幅RGB图像,变换为灰度图像和二值图像,并在同一个窗口内分 成三个子窗口来分别显示RGB图像和灰度图像,注上文字标题。 2.对两幅不同图像执行加、减、乘、除操作,在同一个窗口内分成五个子窗口来分 别显示,注上文字标题。 3.对一幅图像进行平移,显示原始图像与处理后图像,分别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 显示变换后结果,分析原图的傅里叶谱与平移后傅里叶频谱的对应关系。 4.对一幅图像进行旋转,显示原始图像与处理后图像,分别对其进行傅里 叶变换,显示变换后结果,分析原图的傅里叶谱与旋转后傅里叶频谱的 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和结果 1.对实验任务1的实现代码如下: a=imread('d:\'); i=rgb2gray(a); I=im2bw(a,; subplot(1,3,1);imshow(a);title('原图像'); subplot(1,3,2);imshow(i);title('灰度图像'); subplot(1,3,3);imshow(I);title('二值图像'); subplot(1,3,1);imshow(a);title('原图像'); 结果如图所示:

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三个问题Word版

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三个问题 问题1.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小车包括砝码的质量为什么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分析:在做 关系实验时,用砂和砂桶重力mg 代替了小车所受的拉力F ,如图1所 示: 而砂和砂桶的重力mg 与小车所受的拉力F 是并不相等.这是产生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为此,必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mg 和F 在产生加速度问题上存在的差别. 实验时可得到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经过原点知,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已被平衡.设小车实际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M m a =+ 即 ()mg a M m =+ 若视 F ma =,设这种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为 a ',则 mg a M '=.在本实验中,M 保持不变,与()mg F 成正比,而实际加速度a 与mg 成非线性关系,且m 越大,图像斜率越小。理想情况下,加速度a 与实际加速度差值为 图1 图2

221()()m g mg mg g a M M M m M M m M m m ?=-==+++ 上式可见,m 取不同值, a ?不同,m 越大,a ?越大, 当m M 时,a a '≈, 0a ?→,这就是要求该实验必须满足m M 的原因所在. 由图2还可以可以看出,随着()F mg 的增大,加速度的实验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本实验是因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实验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mg 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这个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误差越大,反之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由此引起的误差就越小.即此误差可因为 m M 而减小,但不可能消去此误差. 问题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实验前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应当如何平衡摩擦力? 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F ma =中的F ,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在本实验中,如果不采用一定的办法平衡小车及纸带所受的摩擦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就不只是细绳的拉力,而应是细绳的拉力和系统所受的摩擦力的合力.因此,在研究加速度a 和外力F 的关系时,若不计摩擦力,误差较大,若计摩擦力,其大小的测量又很困难;在研究加速度a 和质量m 的关系时,由于随着小车上的砝码增加,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会增大,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就会变化(此时长板是水平放置的),不满足合外力恒定的实验条件,因此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应如何平衡摩擦力?怎样检查平衡的效果?有人是这样操作的;把如图3所示装置中的长木板的右端垫高一些,使之形成一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