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月塘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

合集下载

介绍仪征非遗的作文

介绍仪征非遗的作文

介绍仪征非遗的作文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的底色愈加明亮。

仪征门前停车场的车早已排出了长队,暴增的游客络绎不绝,赏花、采摘、吃农家菜……游客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感受着春天的蓬勃活力。

仪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美誉,庙山汉墓、唐代天宁塔、明代钟鼓楼等重要历史遗迹保存完好;芍药、茶叶、雨花石等品牌文化源远流长,胥浦农歌、萧美人糕、草席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地方特色。

疫情之下,如何巧妙运用文化IP为景区赋能,推进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旅游精品项目,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推进文艺、非遗进景区,疫后的仪征文旅融合早已打出“组合牌”、按下“快进键”。

提及仪征十二圩,现在的年轻人对它鲜有印象,更多的扬州人熟悉的是扬州城满大街“十二圩茶干”的叫卖声。

你可知道,十二圩曾经是两淮盐务汇集转运的重镇。

扬州有句俗语,说“船到十二圩嫌小,人到十二圩嫌老”,前一句说十二圩的大船多,后一句说十二圩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多。

透过这一句俗语,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十二圩是多么的富有活力。

140多年前,十二圩因盐而起,开启了运河沿线最年轻市镇的传奇。

中国两淮盐运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中国盐业协会提供的光绪帝褒奖两淮盐运使,江人镜的石牌匾。

这块青石牌匾长约2.5米,宽约0.5米,中间写着“一品顶戴”四个大字。

穿行于博物馆中,文物随处可见,它们见证了淮盐百味史歌。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扬州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市一直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扬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包括了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8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工艺、民俗等多个领域,反映了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1)觱篥艺术觱篥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族乐器之祖”。

觱篥艺术是扬州市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韵味。

扬州觱篥在音韵、演奏技法和曲目选用上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是扬州市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2)扬州传统戏剧扬州传统戏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扬州传统戏剧包括评剧、越剧、相声等多种形式,代表作品有《白蛇传》《玉卿娘》等。

扬州戏曲一直以其细腻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是扬州市的文化名片之一,更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古典园林技艺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扬州的园林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其中的林园设计、假山制作、盆景栽培等技艺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扬州古典园林技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入了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一方面,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非遗项目的调查和研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库,保护和利用非遗资源。

扬州市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培养和选拔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培训,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创新,努力使扬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第一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计104项)

第一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计104项)
42
YZⅤ-4
扬州道情
扬州市扬剧团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保护单位
43
YZⅥ-1
临泽高跷
高邮市临泽镇文化站
七、民间美术(共计14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保护单位
44
YZⅦ-1
扬州玉雕★
扬州玉器厂
45
YZⅦ-2
扬州剪纸★
扬州工艺厂
Hale Waihona Puke 46YZⅦ-3扬州灯彩▲
扬州工艺厂
47
YZⅦ-4
扬州刺绣▲
YZⅧ-22
扬州食品雕刻
扬州市顺才食艺职业培训学校
80
YZⅧ-23
扬州装裱技艺
扬州工艺厂
81
YZⅧ-24
史家香制作技艺
仪征市新集镇文化站
82
YZⅧ-25
新集水车制作技艺
仪征市新集镇文化站
83
YZⅧ-26
小官庄玻璃吹制技艺
扬州美瑞华工艺礼品有限公司
84
YZⅧ-27
杭集牙刷传统工艺
邗江区杭集镇文化站
85
扬州市维扬食品厂
(界首陈西楼茶干)
高邮市界首陈西楼酱醋食品厂
(安丰卜页)
宝应县安丰镇文化站
76
YZⅧ-19
黄珏老鹅制作技艺
邗江区鹅业协会
77
YZⅧ-20
宝应“乔家白”酒酿造工艺
江苏五琼浆酒业有限公司
78
YZⅧ-21
扬州烧饼制作技艺
(大仪草炉烧饼)
仪征市大仪镇文化站
(陈集大椒盐)
仪征市陈集镇文化站
79
6
YZI-6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1. 扬州传统文房四宝制作技艺:扬州传统文房四宝分别是“宣纸、徽墨、歙砚、笔”,这些文房四宝制作技艺代表了扬州的传统工艺水平。

宣纸是扬州的特色纸种,以其纸质清洁、质地韧性强而闻名;徽墨是扬州著名的墨制品,制作工艺精湛;歙砚是扬州的传统砚台,以其材质坚硬、纹理美观而受到青睐;扬州笔是扬州著名的毛笔,其制作工艺精细,笔尖水流畅,被誉为“一支笔就能书法天下”。

2. 扬州字画技艺:扬州字画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扬州字画技艺包括扬州水墨画、篆刻、丝绸刺绣等。

扬州水墨画以梅花、竹子和牡丹为常见题材,画风质朴自然,形象生动;篆刻技艺传承了秦汉时期的刻石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扬州丝绸刺绣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细致。

这些传统技艺对扬州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扬剧(扬州评剧):扬剧是扬州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扬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扬剧以其婉转悠扬、别具一格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而闻名,充满了江南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琴打、弦韵、双快、高快等技艺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4. 扬州刺绣技艺:扬州刺绣是扬州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扬州刺绣以其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以及绣品工艺卓越而闻名于世。

扬州刺绣的图案主题多样,包括花卉、人物、景物、动物等,表现了扬州地域文化以及江南地方特色。

其制作过程复杂精细,注重细节,采用丝线进行针法刺绣,使得绣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5. 扬州民间音乐舞蹈:扬州民间音乐舞蹈是扬州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扬州民间音乐舞蹈包括扬州花鼓、兴化蓬莱阁、狮舞等,这些舞蹈形式以其欢快的节奏、精彩的舞姿和丰富的表演内容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扬州市广陵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扬州市广陵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一篇文章扬州市广陵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介绍扬州市广陵区位于江苏省东部,素有“金粉之国,盐草之乡”之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市广陵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特别是在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很多具有深厚历史传统和独特文化特色的项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扬州市广陵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概述扬州市广陵区的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了广陵区京剧《凤求凰》、广陵区骆驼队运输技艺、广陵区扬州市儿童京剧传承与弘扬、广陵区牡丹源酒艺术品技艺等多个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戏曲艺术、工艺技艺、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展示了扬州市广陵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京剧《凤求凰》京剧《凤求凰》是扬州市广陵区的传统戏曲剧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部戏曲作品以寓意深远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技艺而闻名,被誉为扬州市广陵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京剧《凤求凰》的演出艺术形式及内容表现了扬州市广陵区的文化底蕴,对于增进人民的审美情趣,加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4. 骆驼队运输技艺广陵区骆驼队运输技艺是扬州市广陵区独特的传统运输方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作为我国四大古道之一的京杭大运河,骆驼队运输技艺在运河沿线有着特殊的地位。

骆驼队运输技艺不仅展示了古代扬州市广陵区的商贸繁荣,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扬州市儿童京剧传承与弘扬扬州市儿童京剧传承与弘扬项目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扬州市广陵区的京剧文化,以及培养儿童京剧演员。

这一项目不仅是对扬州市广陵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6. 总结与展望扬州市广陵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梳理了广陵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展现了扬州市广陵区传统文化的卓越魅力。

这些项目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展望未来,希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市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他们传承的宝贵财富。

以下是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一、扬剧扬剧是江苏地区的地方戏曲之一,也是扬州市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传统的扬剧唱腔婉转柔和,表演中自由发挥,极富创造性和艺术性,已成为扬州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二、扬州扇画扬州扇画也是扬州市的传统文化,它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深受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喜爱。

扇画讲究笔墨纯熟、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文化内涵和扬州地方特色。

扬州扇画以人物、山水、花鸟、历史人物等为题材,注重结构和构思的合理和协调,开放式的表现手法和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构图,绘制出了数百幅精美绝伦的扇画,展示了扬州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扬州民间音乐扬州民间音乐是扬州市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风格独特、曲调婉转的特色,在扬州地区备受欢迎。

民间音乐的演出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和唱、合唱、器乐等,具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现力强的特点。

常常伴随着传统的民间活动,例如农历新年、婚礼、寿宴、庙会等场合演出,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和弘扬扬州的文化形式。

四、烹饪技艺扬州烹饪技艺被誉为江苏烹饪技艺的代表之一,是中华传统烹饪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扬州烹饪以技艺精湛、制作细致、调味适中、口感清香而闻名,更是远近驰名的特色餐饮之一。

扬州有着丰富多样的烹饪技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扬州三绝——东坡肉、狮子头和鸳鸯翅,至今在扬州及全国享有盛名。

总之,扬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野生活性,是扬州市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让这些瑰宝在世代传承中获得长久发展,让人们更好地领略扬州市的独特魅力。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扬州市民的宝贵文化记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将介绍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领略扬州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扬州市大明寺五雷音手工艺。

大明寺五雷音是扬州市大明寺的宝塔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五雷音手工艺是源于大明寺的佛教手工技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

它是以造型小巧玲珑、工艺精湛、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五雷音像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一种工艺品制作技艺。

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弘扬佛教文化,促进扬州市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第二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扬州市扬剧。

扬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扬剧以其婉转优美的旋律、细腻动人的唱腔、丰富多彩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扬剧在演出形式、音乐、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乐”。

扬剧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促进扬州市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扬州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展示了扬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决心和努力。

这些非遗项目在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将不断激发出新的文化创意和活力,为扬州市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动力。

这些非遗项目也成为扬州市的文化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摘要】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戏曲、民间技艺、传统饮食等多个项目。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扬州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特色表现。

通过保护与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传承扬州传统文化,还能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弘扬地方文化传统有着积极的影响。

未来,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充分挖掘这些文化遗产在地方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进一步推动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扬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背景,保护与传承,特色表现,意义和价值,影响,未来发展前景,保护与传承策略,地方文化传统价值。

1. 引言1.1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扬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民俗风情、传统表演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扬州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扬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性和代表性备受关注。

传统技艺如扬州绣、扬州剪纸、扬州扇艺等,代代相传,融合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民俗风情包括扬州特色的传统节日、传统美食等,体现了扬州人民的热情和淳朴。

传统表演则有扬州评弹、扬州秦腔等,承载着扬州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扬州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2. 正文2.1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扬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历史名城之一,扬州自古就是文化繁荣的地方,历史上曾是江南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扬州素有“吴中第一郡”、“金陵名郡”之称,其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精粹。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盖范围广泛,包括民间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传统技艺等多个方面。

非遗保护工作汇报(共16篇)

非遗保护工作汇报(共16篇)

非遗保护工作汇报(共16篇)非遗保护工作汇报(共16篇)第1篇:"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非遗"保护工作情况汇报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于年,经过5年的努力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两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仪征市资料汇编,调查整理了120个"非遗"线索资料,建立了37个县级"非遗"名录,命名了34个项目38个代表性传承人,32个项目列入扬州市级"非遗"名录,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还有2个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项目之中。

"非遗"保护工作在扬州各县市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市"非遗"保护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普遍发动,全面普查。

举办"非遗"普查员培训班,掌握普查知识和具体业务,专门召开"非遗"普查动员会议,发动各乡镇专门组织人员逐村逐组普查。

经过努力全市共普查出"非遗"线索241条。

这些线索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_俗等方面。

二是明确重点,全面整理。

在我们搜集的241条线索里,其价值有高有低,我们对其进行了认真梳理,梳理后,又组织老教师、老群文、老专家和基层文化干部,重新开展田野调查,全面搜集了解每个项目的情况,整理出比较全面完整的项目资料。

共形成记录文稿54.56万字,录音17.5小时,文献资料180多册,基本摸清了全市"非遗"项目家底。

三是逐级申报,建立名录。

我们采取边普查边申报边建立名录的办法,努力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年我们首报扬州市级项目13个,全部获得通过,年,我市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首次建立县级1名录,当年建立名录20个,同时成功申报两个省级项目,即:胥浦农歌、朴席制作技艺。

"非遗"申报工作是2年为一个申报期,年,我们又新增县级项目17个,新增扬州项目19个,合计县级项目37个,扬州市级32个。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扬州市政府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将介绍其中的部分内容。

1. 扬州话扬州话是江苏省地方方言之一,也是扬州市当地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

扬州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发音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扬州话传统上是由老一辈民间艺人口传心授,是扬州市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扬剧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扬州市。

扬剧的特点是唱腔优美,动作娴熟,表演形式别致。

扬剧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王金龙、范瑞娟等人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扬剧艺术风格。

扬剧的表演内容涵盖了历史、传说、戏曲、现代剧等多个方面,是扬州市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

扬州文化是扬州市范围内特有、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体系,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内涵广泛。

扬州文化包括扬州园林、扬州名胜、扬州美食、扬州民间习俗等多个方面,是扬州市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机构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是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的教育机构。

扬州书院始建于唐朝,其规模和声誉在宋元时期达到巅峰。

扬州书院的建筑、陈设、教育方式等都具有鲜明的扬州特色,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扬州鼓词是扬州市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这种表述方式在表现形式上与其他地区的鼓词类似,但在内容和风格上有所不同。

扬州鼓词的基本形式是由打鼓者和词作者组成的团队演出,其演出形式以唱词为主,音乐伴奏为辅。

扬州鼓词一直是扬州市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选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 扬州烘扒茶扬州烘扒茶是扬州市范围内的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茶叶制作方式。

这种制作方式起源于明代,其特点是采用廉价的茶叶进行制作,经过烘扒等步骤后,使茶叶的味道变得鲜美,芳香四溢。

扬州烘扒茶是扬州市非常重要的茶文化形式之一,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州金画的田野考察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州金画的田野考察报告

什么是真州金画?金画,按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在黄金上绘的画,真州又到底是什么意思?为此,笔者采访了真州金画的传承人刘庭安,他给出的解释是:真州金画是在金箔上作画,真州在古时候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叫真州镇,当时金箔画在真州比较出名,真州金画的名称由此得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刘庭安刘庭安出生于江苏扬州,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有着南方人的细腻性格。

刘庭安自幼就学习工笔画,山水、花鸟、人物都涉及,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中央美术学院王定理教授亲传的绘制金画技术。

由于金箔画的成本较高,想要更好地贴近百姓,将金画发扬下去,刘庭安也想尽了办法,他选择了老百姓更喜欢的吉祥花鸟,因其有一定美好寓意,放在家里也比较喜庆(图1)。

因此,刘庭安后期的金画作品大多以花鸟为主。

真州金画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场域中生存并发展起来。

如果没有刘庭安平时的生活环境以及他绘画的诉求对他的影响,就不会有刘庭安以及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真州金画的发展汉代时期的古扬州仪征,出现了用黄金作画的技艺,当时在仪征有个广陵国,对黄金十分崇拜,会在黄金上画一些瑞兽等象征吉祥富贵的图案。

古代的仪征交通发达,环境宜人,很多富商官人长期居住于此,经济的宽裕使他们更想追求精神上的涵养,因此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绘画作品,金箔画就是一种。

唐朝是金箔画发展的旺盛期,艳丽的颜色代表皇家的威严,为了表现出大唐盛世,当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州金画的田野考察报告殷卜丽荣摘要:箔上錾刻图案和纹饰最早始于商代,其中,金箔画鲜明的色彩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受。

文章是对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州金画的考察报告,通过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刘庭安先生,从真州金画的由来、发展、制作技巧、市场价值等方面出发,让大家了解真州金画,并分析了真州金画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及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州金画;金箔画图1刘庭安创作中画师选择了看起来更富丽堂皇的金箔作画。

到了清朝,金箔画被任伯年发扬广大。

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远古人类、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那么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江苏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JSⅠ-1 白蛇传传说镇江市2 JSⅠ-2 梁祝传说宜兴市3 JSⅠ-3 董永传说东台市,镇江市丹徒区、丹阳市,金坛市4 JSⅠ-4 《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镇江市新区5 JSⅠ-5 韩信传说淮安市淮阴区6 JSⅠ-6 吴歌苏州市,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7 JSⅠ-7 靖江讲经宝卷靖江市民间音乐(共计1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 JSⅡ-1 常州吟诵常州市9 JSⅡ-2 南乡田歌镇江市丹徒区10 JSⅡ-3 海门山歌海门市11 JSⅡ-4 高邮民歌高邮市12 JSⅡ-5 金湖秧歌金湖县13 JSⅡ-6 邵伯秧号子江都市14 JSⅡ-7 吕四渔民号子启东市15 JSⅡ-8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广陵琴派、金陵琴派、梅庵琴派) 常熟市,扬州市,南京市秦淮区,南通市崇川区,镇江市16 JSⅡ-9 江南丝竹太仓市17 JSⅡ-10 海州五大宫调连云港市18 JSⅡ-11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苏州市19 JSⅡ-12 无锡道教音乐无锡市20 JSⅡ-13 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市21 JSⅡ-14 楚州十番锣鼓淮安市楚州区22 JSⅡ-15 留左吹打乐南京市六合区23 JSⅡ-16 邵伯锣鼓小牌子江都市民间舞蹈(共计1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 JSⅢ-1 睢宁落子舞睢宁县25 JSⅢ-2 男欢女喜宜兴市26 JSⅢ-3 钟馗戏蝠如东县27 JSⅢ-4 傩舞(跳幡神、跳娘娘、跳马夫) 溧阳市,扬州市邗江区,如东县28 JSⅢ-5 麻雀蹦南京市江宁区29 JSⅢ-6 东坝大马灯高淳县30 JSⅢ-7 邳州跑竹马邳州市31 JSⅢ-8 骆山大龙溧水县32 JSⅢ-9 二龙戏珠句容市33 JSⅢ-10 凤羽龙无锡市惠山区34 JSⅢ-11 江浦手狮南京市浦口区35 JSⅢ-12 滚灯太仓市36 JSⅢ-13 谈庄秧歌灯金坛市37 JSⅢ-14 花鼓(海安花鼓、浒澪花鼓) 海安县,如东县传统戏剧(共计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8 JSⅣ-1 昆曲江苏省文化厅39 JSⅣ-2 苏剧苏州市40 JSⅣ-3 扬剧扬州市,镇江市,江苏省演艺集团41 JSⅣ-4 锡剧无锡市,常州市,江苏省演艺集团42 JSⅣ-5 淮剧盐城市43 JSⅣ-6 江苏柳琴戏徐州市,宿迁市宿豫区、泗洪县44 JSⅣ-7 徐州梆子戏徐州市45 JSⅣ-8 淮海戏淮安市,连云港市,沭阳县46 JSⅣ-9 童子戏通州市,连云港市新浦区47 JSⅣ-10 阳腔目连戏高淳县48 JSⅣ-11 杖头木偶戏扬州市,泰兴市,如皋市曲艺(共计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9 JS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苏州市50 JSⅤ-2 扬州评话扬州市51 JSⅤ-3 扬州弹词扬州市52 JSⅤ-4 扬州清曲扬州市53 JSⅤ-5 南京白局南京市秦淮区54 JSⅤ-6 徐州琴书徐州市55 JSⅤ-7 工鼓锣涟水县,沭阳县,灌云县56 JSⅤ-8 苏北大鼓宿迁市宿城区民间美术(共计2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7 JSⅥ-1 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58 JSⅥ-2 玻璃雕绘画镇江市59 JSⅥ-3 邳州年画邳州市60 JSⅥ-4 江都漆画江都市61 JSⅥ-5 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宜兴刻纸、徐州剪纸) 扬州市,南京市,金坛市,宜兴市,徐州市62 JSⅥ-6 无锡纸马无锡市63 JSⅥ-7 苏绣苏州市64 JSⅥ-8 平绣(无锡刺绣、扬州刺绣、南通仿真绣) 无锡市,扬州市,南通市崇川区65 JSⅥ-9 乱针绣常州市钟楼区,丹阳市66 JSⅥ-10 上党挑花镇江市丹徒区67 JSⅥ-11 徐州香包工艺徐州市68 JSⅥ-12 盐城老虎鞋盐城市盐都区69 JSⅥ-13 南京十竹斋饾彩拱花技艺南京市70 JSⅥ-14 扬州玉雕扬州市71 JSⅥ-15 苏州玉雕苏州市72 JSⅥ-16 苏州石雕(金山石雕、藏书澄泥石刻) 苏州市吴中区73 JSⅥ-17 光福核雕苏州市吴中区74 JSⅥ-18 竹刻(无锡竹刻、常州竹刻) 无锡市,常州市天宁区75 JSⅥ-19 常州梳篦常州市76 JSⅥ-20 泥塑(惠山泥人、苏州泥塑、沛县泥模) 无锡市,苏州市,沛县77 JSⅥ-21 丰县糖人贡丰县78 JSⅥ-22 灯彩(苏州灯彩、扬州灯彩、秦淮灯彩) 苏州市,扬州市,南京市秦淮区,句容市79 JSⅥ-23 邳州纸塑狮子头邳州市80 JSⅥ-24 扬中竹编扬中市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1 JSⅦ-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宜兴市82 JSⅦ-2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南京市83 JSⅦ-3 宋锦织造技艺苏州市84 JSⅦ-4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市85 JSⅦ-5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市86 JSⅦ-6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市87 JSⅦ-7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苏州市88 JSⅦ-8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南京市89 JSⅦ-9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苏州市90 JSⅦ-10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市91 JSⅦ-11 雕版印刷技艺扬州市92 JSⅦ-12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市93 JSⅦ-13 制扇技艺苏州市94 JSⅦ-14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市95 JSⅦ-15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南通市96 JSⅦ-16 精细木作工艺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97 JSⅦ-17 传统金银饰品工艺南京市,江都市98 JSⅦ-18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苏州市99 JSⅦ-19 苏州碑刻技艺苏州市100 JSⅦ-20 绒花制作技艺南京市,扬州市101 JSⅦ-21 天鹅绒织造技艺南京市,丹阳市102 JSⅦ-22 常熟花边制作技艺常熟市103 J SⅦ-23 兴化木船制造工艺兴化市104 JSⅦ-24 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市105 JSⅦ-25 扬派盆景技艺扬州市,泰州市106 JSⅦ-26 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扬州市107 JSⅦ-27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镇江市108 JSⅦ-28 封缸酒酿造技艺丹阳市,金坛市109 JSⅦ-29 汤沟酒酿造技艺灌南县110 JSⅦ-30 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南京市江宁区111 JSⅦ-31 三凤桥酱排骨烹制技艺无锡市传统医药(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2 JSⅧ-1 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苏州市113 JSⅧ-2 唐老—正斋膏药制作技艺镇江市杂技与竞技(共计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4 JSⅨ-1 金坛抬阁金坛市115 JSⅨ-2 沛县武术沛县116 JSⅨ-3 建湖“十八团”杂技建湖县民俗(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7 JSⅩ-1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苏州市118 JSⅩ-2 秦淮灯会南京市119 JSⅩ-3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市120 JSⅩ-4 妈祖庙会南京市下关区121 JSⅩ-5 金山寺水陆法会镇江市122 JSⅩ-6 溱潼会船姜堰市123 JSⅩ-7 扬州“三把刀” 扬州市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民间文学(共计21项)124JSⅠ-8寒山拾得传说苏州市125JSⅠ-9花果山传说连云港市126JSⅠ-10九里山古战场传说徐州市九里区127JSⅠ-11巫支祁传说洪泽县128JSⅠ-12水漫泗州城传说洪泽县盱眙县129JSⅠ-13隋炀帝传说扬州市邗江区130JSⅠ-14彭祖传说徐州市131JSⅠ-15徐福传说赣榆县132JSⅠ-16张道陵传说丰县133JSⅠ-17施耐庵与《水浒》传说兴化市大丰市134JSⅠ-18达摩传说南京市六合区135JSⅠ-19刘邦传说丰县沛县136JSⅠ-20卞和献玉传说高淳县137JSⅠ-21东海孝妇传说连云港市138JSⅠ-22露筋娘娘传说江都市139JSⅠ-23沈拱山传说盐城市盐都区140JSⅠ-24伍子胥故事高淳县141 JSⅠ-25 项羽故事南京市浦口区142 JSⅠ-26 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高淳县143 JSⅠ-27 姐儿溜(歌谣) 东海县144 JSⅠ-28 谜语(竹西谜语、海虞谜语) 扬州市常熟市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共计6项)145 JSⅡ-18 高淳民歌高淳县146 JSⅡ-19 南闸民歌淮安市楚州区147 JSⅡ-20 茅山号子兴化市148 JSⅡ-21 泓口丝弦溧阳市149 JSⅡ-22 鼓吹乐(徐州鼓吹乐、海州鼓吹乐)徐州市连云港市150 JSⅡ-23 锣鼓乐(陆家锣鼓、戴埠太平锣鼓、天岗锣鼓)南通市港闸区溧阳市泗洪县传统舞蹈(民间舞蹈)(共计17项)151 JSⅢ-16 睢宁龙虎斗睢宁县152 JSⅢ-17 花船舞(大兴旱船、灌云花船)宿迁市宿豫区灌云县153 JSⅢ-18 莲湘(姜堰滚莲湘、如皋莲湘、洪武花棍舞)姜堰市如皋市泗洪县154 JSⅢ-19 高跷(沛桥高跷) 高淳县155 JSⅢ-20 宝堰双推车镇江市丹徒区156 JSⅢ-21 龙吟车高淳县157 JSⅢ-22 柘塘打社火溧水县158 JSⅢ-23 跳当当溧水县159 JSⅢ-24 茶花担舞江阴市160 JSⅢ-25 睢宁云牌舞睢宁县161 JSⅢ-26 灯舞(万绥猴灯、指前鱼灯、新沂七巧灯)常州市新北区金坛市新沂市162 JSⅢ-27 千灯跳板茶昆山市163 JSⅢ-28 渔篮虾鼓舞江阴市164 JSⅢ-29 洪泽湖渔鼓泗洪县洪泽县165 JSⅢ-30 荷花盘子舞通州市166 JSⅢ-31 抬判通州市167 JSⅢ-32 倒花篮如皋市传统戏剧(共计5项)168 JSⅣ-12 京剧省演艺集团淮安市169 JSⅣ-13 滑稽戏(苏州滑稽戏)苏州市170 JSⅣ-16 香火戏(金湖香火戏)金湖县171 JSⅣ-14 泗州戏泗洪县172 JSⅣ-15 丰县四平调丰县曲艺(共计5项)173 JSⅤ-9 南京评话南京市秦淮区174 JSⅤ-10 扬州道情扬州市175 JSⅤ-11 丹阳啷当丹阳市176 JSⅤ-12 徐州坠子丰县177 JSⅤ-13 小热昏常州市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共计6项)178 JSⅥ-27 麦秆剪贴(大丰麦秆剪贴)大丰市179 JSⅥ-28 常州掐丝珐琅画常州市武进区180 JSⅥ-29 戏剧脸谱南京市白下区181 JSⅥ-30 丰县吹糖人丰县182 JSⅥ-31 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扬州牙刻、常州象牙浅刻)南京市扬州市常州市武进区183 JSⅥ-32 虞山派篆刻艺术常熟市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9项)184 JSⅦ-32 宜兴陶堆花技艺宜兴市185 JSⅦ-33 溱潼砖瓦制作技艺姜堰市186 JSⅦ-34 真金线制作技艺南京市187 JSⅦ-35 色织土布技艺(南通色织土布技艺、沛县色织土布技艺)南通市沛县188 JSⅦ-36 八桅立式大风车制作技艺盐城市盐都区189 JSⅦ-37 蔡集手抄草纸制作技艺宿迁市宿豫区190 JSⅦ-38 常州龙泉印泥制作技艺常州市191 JSⅦ-39 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江都市192 JSⅦ-40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苏州市193 JSⅦ-41 装裱技艺(苏州装裱技艺、扬州装裱技艺)苏州市扬州市194 JSⅦ-42 陆慕蟋蟀盆制作技艺苏州市相城区195 JSⅦ-43 朴席制作技艺扬州市经济开发区仪征市196 JSⅦ-44 柳编技艺赣榆县197 JSⅦ-45 洪泽湖渔具制作技艺洪泽县198 JSⅦ-46 晒盐技艺(盐城海盐晒制技艺、连云港淮盐晒制技艺) 盐城市连云港市199 JSⅦ-47 配制酒酿造技艺(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东台市200 JSⅦ-48 绿茶制作技艺(苏州洞庭碧螺春制作技艺、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艺、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苏州市吴中区连云港连云区南京市江宁区201 JSⅦ-49 糕团制作技艺(黄天源苏式糕团制作技艺)苏州市202 JSⅦ-50 糕点制作技艺(稻香村苏式月饼制作技艺、叶受和苏式糕点制作技艺、西亭脆饼制作技艺)苏州市通州市203 JSⅦ-51 黄桥烧饼制作技艺泰兴市204 JSⅦ-52 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常州市205 JSⅦ-53 采芝斋苏式糖果制作技艺苏州市206 JSⅦ-54 宝应捶藕和鹅毛雪片制作技艺宝应县207 JSⅦ-55 董糖制作技艺(如皋董糖制作技艺、秦邮董糖制作技艺)如皋市高邮市208 JSⅦ-56 素食烹制技艺(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南京市209 JSⅦ-57 清真菜烹制技艺(马祥兴清真菜烹制技艺)南京市鼓楼区210 JSⅦ-58 陆稿荐苏式卤菜制作技艺苏州市211 JSⅦ-59 豆腐制品制作技艺(苏式卤汁豆腐干制作技艺、界首茶干制作技艺、横山桥百叶制作技艺)苏州市高邮市常州市武进区212 JSⅦ-60 酱菜制作技艺(三和四美酱菜制作技艺、常州萝卜干腌制技艺)扬州市常州市钟楼区213 JSⅦ-61 淮安茶馓制作技艺淮安市214 JSⅦ-62 靖江肉脯制作技艺靖江市215 JSⅦ-63 常熟叫化鸡制作技艺常熟市216 JSⅦ-64 沛县鼋汁狗肉烹制技艺沛县217 JSⅦ-65 镇江肴肉制作技艺镇江市218 JSⅦ-66 刘长兴面点制作技艺南京市219 JSⅦ-67 汤面制作技艺(昆山奥灶面制作技艺、镇江锅盖面制作技艺)昆山市镇江市220 JSⅦ-68 汤包制作技艺(楚州文楼汤包制作技艺、靖江蟹黄汤包制作技艺)淮安市楚州区靖江市221 JSⅦ-69 扬州炒饭制作技艺扬州市222 JSⅦ-70 平桥豆腐制作技艺淮安市楚州区传统医药(共计4项)223 JSⅧ-3 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方法江阴市224 JSⅧ-4 季德胜蛇药制药技艺南通市225 JSⅧ-5 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艺南通市226 JSⅧ-6 五妙水仙膏制作技艺灌南县传统体育(杂技与竞技)(共计3项)227 JSⅨ-4 殷巷石锁赛力南京市江宁区228 JSⅨ-5 阳湖拳常州市武进区229 JSⅨ-6 彭祖导引养生术徐州市民俗(共计5项)230 JSⅩ-8 七夕节(太仓七夕习俗) 太仓市231 JSⅩ-9 柚山放灯节金坛市232 JSⅩ-10 宜兴观蝶节宜兴市233 JSⅩ-11 海州湾渔俗连云港市234 JSⅩ-12 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洪泽县其他(共计1项)235 JSⅪ-1 南通范氏世家诗文南通市第三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辑一、民间文学(共计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36JSⅠ-29焦尾琴传说溧阳市237JSⅠ-30虞姬传说沭阳县JSⅠ-31汉王拔剑泉和马扒泉传说徐州市铜山区239JSⅠ-32张士诚传说大丰市240JSⅠ-33海州智慧人物传说连云港市海州区241JSⅠ-34曹瘦脸儿故事如东县242JSⅠ-35蒋乔镇的民间故事镇江市润州区243JSⅠ-36花子街南通市港闸区244JSⅠ-37二郞神传说灌南县二、传统音乐(共计3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5JSⅡ-24通州民歌南通市通州区246JSⅡ-25二胡艺术无锡市247JSⅡ-26板桥道情兴化市三、传统舞蹈(共计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8JSⅢ-33打罗汉高淳县249JSⅢ-34渔舟剑桨无锡市滨湖区250JSⅢ-35睢宁鲤鱼戏花篮睢宁县251JSⅢ-36跑驴(丁嘴跑驴)宿迁市宿豫区四、传统戏剧(共计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52JSⅣ-16肩担木偶戏高邮市253JSⅣ-17吕剧东海县五、曲艺(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54JSⅤ-14无锡评曲无锡市滨湖区255JSⅤ-15唱春(常州唱春)常州市新北区六、传统美术(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56JSⅥ-33邳州喜床画邳州市257JSⅥ-34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扬州木雕、南通红木雕刻) 南京市玄武区、扬州市、南通市崇川区、如皋市258JSⅥ-35苏州砖雕苏州市相城区259JSⅥ-36泰兴麻将雕刻泰兴市260JSⅥ-37东海水晶雕刻东海县261JSⅥ-38连云港锻铜技艺连云港市262JSⅥ-39草编(薛桥草编)徐州市铜山区七、传统技艺(共计20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63JSⅦ-71如皋丝毯织造技艺如皋市264JSⅦ-72南通扎染技艺海安县265JSⅦ-73南通勾针技艺海安县266JSⅦ-74青铜器修复与仿古技艺南京博物院267JSⅦ-75南通铜香炉浇铸技艺南通市崇川区268JSⅦ-76谢馥春“香、粉、油”制作技艺扬州市269JSⅦ-77建湖花炮制作技艺建湖县270JSⅦ-78兴化水车制作技艺兴化市271JSⅦ-79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市272JSⅦ-80制陶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黑陶制作技艺) 宜兴市、连云港市273JSⅦ-81拓印技艺南京博物院274JSⅦ-82太仓糟油制作技艺太仓市275JSⅦ-83太仓肉松制作技艺太仓市276JSⅦ-84钦工肉圆制作技艺淮安市楚州区277JSⅦ-85石港腐乳酿制技艺南通市通州区278JSⅦ-86合成昌醉螺制作技艺盐城市亭湖区279JSⅦ-87木渎石家鲃肺汤制作技艺苏州市吴中区280JSⅦ-88徐州饣它汤工艺徐州市281JSⅦ-89秦淮(夫子庙)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技艺南京市秦淮区282JSⅦ-90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苏州市平江区八、传统医药(共计1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3JSⅧ-7丁氏痔科医术南京市秦淮区284JSⅧ-8雅妙河戴氏中医喉科疗法泰州市285JSⅧ-9闵氏伤科疗法苏州市、昆山市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6JSⅧ-10郑氏妇科疗法昆山市287JSⅧ-11金坛儒林树德堂妇科疗法金坛市288JSⅧ-12常州钱氏中医儿科疗法常州市289JSⅧ-13臣字门儿科中医术仪征市290JSⅧ-14金坛老人山程氏骨伤疗法金坛市291JSⅧ-15许氏正骨疗法泰州市292JSⅧ-16曹氏中药热敷接骨疗法灌南县293JSⅧ-17戴晓觉膏药制作技艺连云港市新浦区294JSⅧ-18阙氏膏药制作技艺淮安市楚州区九、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5JSⅨ-7铜山北派少林拳徐州市铜山区十、民俗(共计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6JSⅩ-13抖空竹南京市秦淮区297JSⅩ-14苏南水乡婚俗常熟市298JSⅩ-15湖甸龙舟会常熟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2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JSⅠ-12水漫泗州城传说泗洪县141JSⅠ-25项羽传说宿迁市宿豫区二、传统音乐(共计3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4JSⅡ-7渔民号子(弶港渔民号子) 东台市16JSⅡ-9江南丝竹苏州市17JSⅡ-10五大宫调(响水五大宫调) 响水县三、传统舞蹈(共计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JSⅢ-8龙舞(玉祈龙舞、海安苍龙舞、海安罗汉龙、丁伙龙舞) 无锡市惠山区、海安县、江都市34JSⅢ-11狮舞(邳州舞狮)邳州市153JSⅢ-18莲湘(闵桥莲湘)金湖县161JSⅢ-26灯舞(马灯阵舞)丹阳市四、传统戏剧(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1JSⅣ-4锡剧苏州市42JSⅣ-5淮剧宝应县43柳琴戏新沂市45JSⅣ-8淮海戏泗阳县168JSⅣ-12京剧江苏省戏剧学校五、曲艺(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4JSⅤ-6苏北琴书泗阳县、泗洪县55JSⅤ-7工鼓锣泗阳县、响水县六、传统美术(共计3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1剪纸(溱湖刻纸、金湖剪纸)东台市、金湖县63JSⅥ-7苏绣(南通彩锦绣)南通市80JSⅥ-24竹编(后塍竹编)张家港市七、传统技艺(共计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5JSⅦ-15风筝制作技艺(如皋风筝制作技艺) 如皋县96JSⅦ-16精细木作技艺(柞榛家具制作技艺) 南通市101JSⅦ-21彰锻织造技艺(苏州彰锻织造技艺) 苏州市103JSⅦ-23传统木船制作技艺(连云港木质渔船制作技艺)赣榆县108JSⅦ-28酿造酒酿造技艺(铜罗黄酒酿造技艺、后塍黄酒酿造技艺、海门颐生酒酿造技艺、王四桂花酒酿造技艺)吴江市、张家港市、海门市、常熟市187JSⅦ-35色织土布技艺(南通色织土布技艺)启东县193JSⅦ-41装裱技艺(苏派装裱技艺)南京博物院196JSⅦ-44柳编技艺(草桥柳编)新沂市197JSⅦ-45渔具制作技艺(兴化渔具制作技艺)兴化市202JSⅦ-50糕点制作技艺(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常州大麻糕制作技艺、常州芝麻糖制作技艺)苏州市吴中区、常州市武进区、常州市钟楼区211JSⅦ-59豆腐制品制作技艺(白蒲茶干制作技艺)如皋市十、民俗(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0JSⅩ-4庙会(祠山庙会、金村庙会)溧阳市、张家港市122JSⅩ-6清明节(茅山会船)兴化市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45个项目中,扬州共有15个项目入选,其中高邮的临泽高跷、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菱塘回回习俗,入选省级“非遗”。

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特色

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特色

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特色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展现出扬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扬州剪纸以其精巧细腻的技艺闻名于世。

剪纸艺人仅凭一把剪刀,就能在纸上创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从花鸟鱼虫到人物故事,无不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扬州剪纸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形态的生动,往往通过简洁明快的构图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喜庆的节日装饰,还是作为艺术收藏品,扬州剪纸都备受人们喜爱。

扬州评话则是扬州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

表演者一人一桌一扇,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恰到好处的动作,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娓娓道来。

评话艺人凭借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故事的精彩演绎,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

他们能够巧妙地运用扬州方言的韵味和特色,使故事更具地方色彩和亲切感。

扬州清曲是扬州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其旋律优美、节奏舒缓。

清曲的演唱者通常以清丽婉转的嗓音,唱出扬州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喜怒哀乐。

曲目中既有抒情的爱情故事,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

在表演中,演唱者往往会搭配简单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等,营造出一种悠扬典雅的艺术氛围。

扬州玉雕更是扬州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扬州玉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其选料严格,多采用质地温润、色泽纯净的玉石。

雕刻手法多样,包括浮雕、透雕、圆雕等,能够将玉石雕琢成各种精美的造型。

从摆件到挂件,从人物到花鸟,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玉雕师傅的心血和智慧,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扬州漆器同样令人赞叹不已。

扬州漆器工艺繁复,品种繁多。

其髹饰技艺独特,色彩鲜艳而不失典雅。

常见的有平磨螺钿、点螺等工艺,使得漆器表面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图案和光泽。

扬州漆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常被用于家居装饰和礼品馈赠。

除了以上这些,扬州的雕版印刷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版印刷术需要经过选材、雕刻、印刷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要求极高的精度和耐心。

扬州的雕版印刷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高质量的印刷品,在印刷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扬州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扬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已经确定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非遗项目将得到更全面的保护和传承,为扬州市的文化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项目,涉及到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方面。

其中包括扬州评弹、扬州古琴、扬州盐帮戏、扬州莲灯舞、扬州柳编工艺、扬州青砖雕刻、扬州刺绣艺术、扬州民歌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扬州评弹是扬州地区传统的曲艺形式,以擅长韵文、脱口秀、评书、民间小调及其变体小说等为主体,是扬州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

扬州古琴是古代的高雅音乐,历史悠久,琴艺精湛,被誉为中国音乐艺术的瑰宝。

扬州盐帮戏则是扬州地区的地方传统戏曲形式,以皮影道白、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内容包括历史传说、故事传说、民歌传统等。

扬州莲灯舞是扬州民间舞蹈的代表,内容多为莲花相关的题材,舞蹈优美动人。

扬州的柳编工艺则是扬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柳编制作讲究匠心,成品精美。

扬州青砖雕刻也是扬州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以雕刻技艺精湛著称。

扬州刺绣艺术则是扬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刺绣图案风格独特、技艺高超。

扬州民歌则是扬州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扬州市政府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管理工作。

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了非遗项目档案和数据库,建设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对非遗项目的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扬州市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举办非遗项目展览、非遗节庆活动、非遗项目培训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这些非遗项目,增强人们对非遗项目的了解和认识,提升非遗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月塘镇赵桥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月塘镇赵桥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月塘镇赵桥村(社区工作人员100题含答案)高频难、易错考点模拟卷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共1套试卷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1卷一.单选题(共50题)1.()以下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B.保持低水平能源消耗C.2003年由美国率先提出D.建立清洁能源机构,发展清洁能源技术2.()失业人员动态跟踪的信息处理一般分为信息系统处理、电子台账记录和()三种方式。

A.信息分类B.信息调节C.手工台账记录D.信息交换3.()领导人员受到警示谈话调离岗位.降职.免职处理的,应当减发或者全部扣发当年的()。

A.绩效薪金.奖金B.职务薪金C.全年薪金D.奖金4.()下列关于劳动合同履行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B.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C.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失效,需与继承原单位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D.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A.晕轮相应B.晕轮相应C.相似吸引D.互补吸引6.()儿童青少年的问题,与家长本身和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主要是()。

A.家庭环境是否和谐问题B.家长教育能力问题C.家长自身素养问题D.亲子关系不良问题7.()处理婆媳关系的技巧之一是淡化非血缘关系。

婆媳关系更像是一种()共同合作为家庭的稳定、幸福而努力。

A.朋友关系B.同事关系C.亲戚关系D.关系C亲戚关系D8.()具有“简明.快捷.内容新鲜”这种特点的文书是()。

A.备忘录B.传真C.简报D.会议记录9.()对下列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能进行调解的是_____。

仪征市月塘镇石庄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

仪征市月塘镇石庄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

村庄建设现状——空间特征
现状空间格局特征
梯状地形特征
地形高程分析
现状道路系统不完善,基本无硬化
规划范围内的道路主要为村庄内部道路和田间路构成,目前区域道路龙四路正在建设当中。 村庄内道路宽度约为2—3m,以砂土路面为主,局部路段铺有碎石,除四庄水库南侧路面局部硬化外基本无硬化处理。 田间道路宽度约为1—1.5m,主要为泥土路面。 规划范围内现状无停车场地,村民通常采用宅前宅旁停车。
仪征市月塘镇四庄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
目录
第一篇 认知
一、现状分析
1、区位交通以及周边资源 2、规划范围 3、自然生态基底 4、历史文化底蕴 5、人口及经济产业发展 6、土地利用现状 7、村庄建设现状 8、村民意象调查 9、现状特征总结
二、发展机遇
三、相关规划解读
第二篇 策划
一、发展定位
1、特色要素提取 2、核心要素 3、核心意象 4、总体定位
村庄建设现状——道路建设
村庄内部道路
道路现状图
田间道路
整体风貌一般,建筑年代特征鲜明
四庄村现状涵盖了上世纪60年代至今建设的民居,其中以90年代以来建设的民居为主,建筑质量较好。 现状建筑形式多为院落式的坡屋顶建筑,主色调以青砖灰瓦为主。 通过对建筑层数、外观、质量、结构和年代的调查,将四庄村民居建筑分为五类。
类别 1 2 3 4 5
层数 2层 2层 1层 1层 1层
1类建筑
规划范围内民居建筑类型分类
外观
质量
立面粉刷,贴有瓷砖

部分粉刷,水泥墙面
人口及经济产业发展
现状主要作物
20% 30%
50%
序号
1
2
3
18周岁以下 18—59周岁 60周岁及以上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征市月塘镇起源可追溯到汉代,因当地水月寺内潭中映月而得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生活环境必然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情,解读月塘镇的6个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可以窥视出月塘的物产资源,也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风景名胜,还可以研究农民的民俗喜好。

毫不夸张地说,月塘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部“百科全书”,从物质与精神的层面全方位折射了农民的情愫与地方的风采。

“绿杨春茶制作技艺”代表了扬州茶叶制作的最高水平。

如今,“绿杨春”茶叶在全国、江苏省名特茶评比中先后获得四十多个奖项,多次荣获全国“中茶杯”和江苏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特等奖。

“好山好水出好茶”,仪征市捺山茶叶试验场所产茶叶,形似新柳,翠绿秀气。

经过杀青、整形初干、足干、精制后,香气高雅,汤色清明,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冲泡后,清香扑鼻,品一口,神清气爽,齿颊流香,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2010年6月,《扬州绿茶制作技艺》被扬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窦美、张琴深得师傅明确为代表性传承人。

事实上,“绿杨春茶制作技艺”顺利步入了产业化之路,成为市场“活态”传承的典范之一。

“谢集臭干制作技艺”,据清咸丰年间《扬州西山小志》记载“捺山一带以豆腐作丸杂和肉食,名豆腐酡,风味绝味,他处效之皆不得其法”。

晚晴民国时期,当地周氏家族为代表所制作的豆制品——臭干,脱颖而出,品质超群,享誉四方,有着“南有十二圩五香茶干,北有谢集周氏臭干”之美誉。

谢集臭干闻之奇臭,入口则清咸奇鲜,细细品之,柔润爽口,耐于咀嚼,奇香沁入脾胃。

素有“尝过谢集臭干,三日不想肉滋味”之说,其关键就是“选料考究、工序严谨、技法独特”。

虽然谢集臭干的生产逐步由手工向机械过渡,但是,其传统工艺的精髓得到了完好的传承。

正因为如此,2010年6月,《谢集臭干制作技艺》被扬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豆食对普通百姓而言,再寻常不过,然而,月塘农民能够独辟蹊径,精妙创意,将臭干打造成名动天下的美食,可见当地有着“创业创新创优”的传统禀赋。

“月塘民歌”以方言演唱为主,配以二胡、笛子、锣鼓、笙伴奏,其内容质朴,语言通俗,音韵优美,节奏鲜明,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

在音乐构成上,月塘民歌属于扬州清曲、扬州道情、扬剧的源流之一,从六合金牛山地区挖掘出来的民歌《茉莉花》后来唱响了全世界,据音乐界考证,《茉莉花》当属“月塘民歌”的传承演变。

2010年6月,《月塘民歌》被扬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没有广播、电视、报纸的年代,民歌属于地方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从月塘民歌的影响深远来看,这张名片何其灼灼其华、熠熠生辉。

“月塘玩石锁”与“月塘舞镗叉”属于富有当地民俗风情的健身项目,前者是仪征中后山区民间一种传统的习武健身方式,历史久远。

月塘属丘陵山区,盛产青石,石锁、石担、石爪等健身器材易得,因此,石锁、石担、石爪成为人们健身的好器具;后者动作有一定的技艺性和强烈的节律感,包括“晃身、旋转、马步、扫腰、扫颈、颤膀、踢腿”等。

2010年6月,《月塘玩石锁》被扬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1月,《月塘舞镗叉》被扬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语说,“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农民自发的文体健身活动,说明了月塘地区曾经物阜民丰、安居乐业,小日子过得安逸才有余兴去“玩石锁”、“舞镗叉”。

月塘人不仅好玩,而且会玩,连健身活动都要玩出文化,玩出名堂,这代表了当地农民的一贯追求。

捺山,苏中地区第二高峰,海拔146米,地处江淮分水岭,蜀岗腹部。

境内均为丘陵冈地,地形起伏蜿蜒,冲洼较多,素有“九冲十八岗”之称。

2010年6月,故事“捺山的传说”被扬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捺山的传说”中,捺山被赋予了神话的色彩,给听者带来无限的遐想,油然产生一睹风采的冲动。

月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诠释了一个道理,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影射,更是物产、民俗、地貌、情趣的“集大成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文化传播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越是中国的。

通过解读月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相信读者都能悟出这样的道理: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是民族复兴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

仪征市月塘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邱立勋
剧影月报文化视点
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