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合集下载

钢结构中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钢结构中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钢结构中刚接与铰接的区别钢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具有高承载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钢结构设计中,刚接和铰接是两种常见的连接方式。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中刚接与铰接的区别,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一、刚接的定义和特点刚接是指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将构件刚性地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刚接的主要特点如下:1. 刚性连接:刚接连接的构件之间不允许发生相对位移或旋转,连接点处的刚度较高。

2. 理论上无内力:在刚接连接中,假设连接处无内力存在,即可视为整体结构。

3. 承载能力高:由于刚接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其承载能力通常较高。

二、铰接的定义和特点铰接是指通过铰链或销钉等连接构件,在连接点处允许相对位移或旋转。

铰接连接的主要特点如下:1. 允许相对位移:铰接连接的构件之间允许有一定的位移,连接点处不限制刚度,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

2. 内力集中:铰接连接处的内力主要集中在连接件上,连接件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力和弯矩。

3. 承载能力相对较低:由于铰接连接处内力集中,其承载能力相对较低。

三、刚接与铰接的适用场景刚接和铰接在钢结构设计中都有各自的适用场景。

1. 刚接的适用场景:刚接常用于要求整体稳定性和刚度的结构,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等。

刚接可以有效地将各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刚接的特点使得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整体变形,对于需要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尤为适用。

2. 铰接的适用场景:铰接常用于要求结构产生位移和变形的场合,如悬挂梁、拱式结构等。

铰接连接可以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位移和变形,承受较大的变形能量。

铰接连接还可以减小结构受力产生的内力,降低结构的应力水平,提高结构的韧性和抗震性能。

四、综合应用举例在实际工程中,刚接和铰接可以进行综合应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1. 刚接与铰接相结合的悬挂梁设计:悬挂梁常用于悬索桥、吊车等需要大跨度的结构中。

为了满足结构对于变形和承载能力的要求,通常会在悬挂梁的连接处采用刚接和铰接相结合的设计。

【技术交流】关于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技术交流】关于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技术交流】关于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正文】一:钢结构的刚接方式1.1 刚接概述刚接是指钢结构的连接方式,在连接点处实现了刚性连接,使得连接处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

刚接一般适用于需要承受较大荷载和变形要求较小的结构。

1.2 刚接的常见连接形式1.2.1 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是利用焊接工艺将连接件(如焊缝)与钢结构件相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电弧焊、气焊、焊丝焊接等。

该连接方式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钢结构中。

1.2.2 螺栓连接螺栓连接是通过将螺栓与连接件相连接,再将螺栓紧固在槽孔中,使其形成固定连接。

螺栓连接具有拆卸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适用于需要拆卸的场合。

1.2.3 高强度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是一种特殊的螺栓连接方式,它采用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

与普通螺栓连接相比,高强度螺栓连接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适用于特殊要求的工程。

1.3 刚接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1.3.1 适用范围刚接适用于需要承受大荷载或变形要求较小的钢结构连接,如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等。

1.3.2 注意事项在进行刚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检查连接件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确保焊接或螺栓连接的质量和强度;- 钢结构刚接处的构件要进行防腐处理,以防止腐蚀和影响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设计要求,对刚接进行适当的验收和检测。

二:钢结构的铰接方式2.1 铰接概述铰接是指钢结构的连接方式,在连接点处实现了铰接,使得连接处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变形能力。

铰接一般适用于需要较大变形能力和位移自由的结构。

2.2 铰接的常见连接形式2.2.1 楔形钢连接楔形钢连接是一种常见的铰接方式,通过将楔形钢置于连接点处,使得连接处具有一定的铰接性能。

楔形钢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一些要求较低的场合。

2.2.2 锚链连接锚链连接是一种特殊的铰接连接方式,常用于海上平台等场合,通过将锚链连接在结构上,实现结构的铰接性能。

钢结构里怎样区分刚接和铰接

钢结构里怎样区分刚接和铰接

钢结构里怎样区分刚接和铰接技术资料2010-11-30 17:52:46 阅读18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

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

第八章基础设计房屋建筑设计总体上分为上部结构设计和下部结构设计两大部分,轻型钢结构建筑也不例外,前面几章已介绍了其上部结构,本章对其下部结构——基础作一些讨论。

众所周知,在房屋建筑中,基础造价约占整个建筑物的30%左右,对于轻钢结构而言,最大优点就是重量轻,从而直接影响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型式的基础相比,轻钢结构基础尺寸小,可以减少整个建筑物造价,另外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区,可优先考虑采用轻钢结构,这样容易满足地基承载力方面的要求。

那么轻钢结构基础与砼结构基础有什么不同?轻钢结构基础是如何设计的?在轻钢结构基础设计时应注意哪些方面?本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而不涉及基础本身设计的有关内容。

第一节基础设计的特点由于结构型式、荷载取值、支座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传至基础顶面内力是不同的,轻钢结构与传统的砼结构相比,最大差别就是在柱脚处存在较小的竖向力和较大的水平力,对于砼结构柱脚均为刚接,即同时存在轴向力N、水平剪力V和弯矩M,故基础尺寸较大,轻钢结构常见的柱脚型式有刚接和铰接两种(图8-1),其受力是不同的,对于铰接柱脚,只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对于刚接柱脚,除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弯矩M,从而使刚接柱脚的基础大于铰接柱脚。

⒊基础破坏形式要正确进行基础设计,首先要知道基础破坏形式,对其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对于砼结构,通常柱网尺寸较小,故柱底水平力相对较小,基础一般不会产生滑移现象,又由于上部结构自重很大,足以抵抗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上拔力,故基础也不会产生上拔的可能,对于这种结构,基础主要发生冲切、剪切破坏;而轻钢结构则不同,基础除发生冲切、剪切破坏之外,由于存在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作用,从而导致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破坏,另外,在风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特别对于一些敞开或半敞开的结构,由于轻钢结构自重很轻,有可能不足于抵抗风荷载产生的上拔力,导致基础上拔破坏。

为防止这些破坏的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基础埋深,即增加基础上覆土的厚度,但增加了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

轻钢门式刚架的柱脚采用铰接或刚接

轻钢门式刚架的柱脚采用铰接或刚接
的柱脚采用铰接还是刚接: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第4.1.4条规定:“门式刚架的柱脚多按铰接支承设计,通常为平板支座,设一对或两对地脚螺栓。当用于工业厂房且有5t以上桥式吊车时,宜将柱脚设计成刚接。” 门式刚架的柱脚是采用铰接还是刚接还要看房屋的高度和风荷载的大小,如果房屋的高度较大而风荷载也较大,就是无吊车,如柱脚采用铰接,柱顶位移较大,为控制柱顶位移要增大梁柱断面,增加用钢量;另外,门式刚架的柱脚是采用铰接还是刚接还要考虑土质情况及基础造价。 一般采用刚接柱脚,由于基础要承受较大的偏心弯矩,基础的平面尺寸和造价较采用铰接柱脚的基础要大,土质情况差的时候,相差会更大。因此,选用何种柱脚形式要根据房屋的高度、风载大小、有无吊车、吊车的吨位和工作情况及土质情况等综合考虑。

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免费下载】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免费下载】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推荐下载

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推荐下载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刚接与铰接

刚接与铰接

刚接与铰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合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 ,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 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 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区别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钢结构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如何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钢结构中的铰接和刚接2010-10-28 9:08:00来自:刘纲字号:T|T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送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送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只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需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呈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刚接与铰接的本质解释(最全最强)

刚接与铰接的本质解释(最全最强)

铰接铰接,指用铰链连接。

常用在机器、车辆、门窗、器物的两个部分的装置或零件的连接,如铰接式无轨电车、铰接式货车、铰接式客车。

铰接门窗【其他】1、用铰链连接。

如铰接式无轨电车。

参见“ 铰链”。

2、按照不同点分法铰接可分为:①虚铰和实铰;②单铰和复铰。

建筑上的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刚接、半刚接、铰接的区别

刚接、半刚接、铰接的区别
1.刚接,半刚接,铰接的理论定界是什么? 所有的节点连接都是半刚性,即都具有一定界定。可参考下图 1(其实个人觉得也看不出什么内容,只是有助与对半 刚性概念的理解)。 2.那位有刚接,半刚接,铰接的典型节点图上传(最好 cad2000 以下版本图),然后根据 图来探讨一下主要区别。 如前所提,所有节点都是半刚性,所以我这里有几个图形可以参考一下。 3.在设计中,这些节点的主要特点,应该怎样把握使用什么样的节点形式? 节点的特点也可以用图形来说明, 4.设计这些节点应注意哪些要点? 这个问题可能也就是现在讨论得比较多的,但是我不太清楚。 目前我大概的认识是,刚接节点用钢量会大点,节点复杂点,但是感觉可靠度不是很理想; 按铰接考虑结构受力似乎保守点,但是也不明白为什么,只知道能做铰接的节点一般不做刚 接。 也请大家指点。 就这些问题,很疑惑,希望大家能探讨一下。
半刚性连接的常用形式 各种连接的转动性能
这三种连接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节点的 M-φ 关系曲线,理论上刚接节点能传递弯矩,但是 无相对转动能力,铰接节点不传递弯矩,但是具有很大的转动能力。而半刚性节点介于两者 之间,既能传递弯矩,又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这三种节点的示意图在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 编写的《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一书中能找到。 现在设计中采用半刚性连接的还不多,但是采用刚接和铰接的原则个人认为应该是综合考虑 梁柱端部弯矩大小,以及抗震要求和构造要求。

简单认识钢结构的衔接形式与特性

简单认识钢结构的衔接形式与特性
简单认识钢结构的衔接形式与特性
钢结构中常采用 3 种形式:
柔性连接 刚性连接 半刚性连接 连接特性:
在结构中叫做铰接,采用单面连接板螺栓连接。
在结构中叫做刚接,采用双面连接板螺栓连接外加上 下翼缘各加一块垫板焊接,或者采用双面连接板每块 都四面围焊焊接。 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 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柔性连接特性: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 剪力,不传递弯矩。这种连接可以不受约束的转动。
刚性连接特性:这种构造假定梁祝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 接能承受弯矩。
半刚性连接特性:介乎于以上两种方式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钢的刚接和铰接
2009-09-25 15:13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
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
(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这种连接可以不受约束的转动。

2.在钢结构框架的传统分析与设计中,为简化分析设计过程,梁柱连接被认作理想的铰接连接或完全的刚性连接,并且认为:连接对转动约束达到理想刚接的90%以上,可视为刚接;在外力作用下,柱梁轴线夹角的改变量达到理想铰接的80%以上的连接视为铰接。

采用理想铰接的假定,将意味着梁与柱之间没有弯矩的传递,就转动而论,用铰连在一起的梁和柱将相互独立地转动.
能抵抗弯矩作用的柱脚称为刚接柱脚,相反不能抵抗弯矩作用的柱脚称为铰接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在于是否能传递弯矩,从实际上看,如果锚栓在翼缘的外侧,就是刚接,而且一般不少于四个,如果在翼缘内侧,就是铰接,一般为两个或四个。

这两种柱脚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对侧移控制,如果结构对侧移控制较严,则采用刚接柱脚,例如有吊车荷载的情况,吊车荷载是动力荷载,对侧移比较敏感,而且侧移过大会造成吊车卡轨现象,此时应把柱脚设计成刚接柱脚。

*“如果是铰接柱脚需要加设抗剪键,地脚螺栓不能承受剪力的”本人的这句话说得有点不严谨,应该说“如果是铰接柱脚一般需要加设抗剪键”。

因为钢结构铰接柱脚的柱脚轴力比较小,底板和基础砼表现的摩擦力很少能满足要求,所以多数柱脚都需要设置抗剪键
刚接与铰接的区别:
1.刚接能传递弯矩合剪力,铰接则只能传递剪力.
2.二者在构造上也有区别:刚接如为H型钢则其上下翼缘和腹板均需有连接构造;铰接如为H 型钢则只需腹板有连接构造即可.
*一点看法!!
对于柱脚受力分为:
(a) 铰接柱脚(b) 刚接柱脚
砼结构柱脚均为刚接,即同时存在轴向力N、水平剪力V和弯矩M,故基础尺寸较大。

轻钢结构常见的柱脚型式有刚接和铰接两种,其受力是不同的,
1、对于铰接柱脚,只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
2、对于刚接柱脚,除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弯矩M,
3、刚接柱脚的基础大于铰接柱脚。

另外请注意:
对于刚接柱脚的节点设计:
1、当用于工业厂房且有桥式吊车时,宜将柱脚设计为
刚性。

2、刚性柱脚应注意以下问题:
基础施工单位应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应设置抗剪件
* 关于刚接.铰接的问题, 理论上说,刚接铰接是指节点是否能转动,完全刚接指完全不转动,铰接是可自由转动.完全刚接就是说此节点不但能承担剪力轴力弯矩外,节点还具有足够刚度. 使节点在弯矩作用下变形很小. 理论上说,没有完全的刚接,只要有作用就有变形,在实际工程中,达到一定的刚度后,我们在工程中就认为是刚接了,如果虽然能承担弯矩,但变形较大,我们认为是半刚接,是弹性固定.铰接好理解,可自由转动,就是不能承担弯矩,那么就只能抗剪力和轴力了.具体到一个构件,如工字型构件,翼缘主要受弯,腹板主要受剪.由于此处讨论的一些同志没有学过力学,我就浅显的讲一下,对于弯矩,离形心轴越远的地方,弯矩贡献越大,所以翼缘离形心最远弯矩贡献大.剪应力在形心处最大,所以腹板主要受剪.一般地讲,具体到节点,如端板连接,凡在翼缘外布置有螺栓的,端板厚度满足要求的,就为刚接.铰接节点螺栓布置在靠近形心轴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