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己之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孔子的“为学”思想
“好仁不好学(礼),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孔子十分强调“学”,将学看成是修身之本,学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好学”是孔门对人的最高评价。孔子的“为学”思想总的来说分为三个部分:为己之学,快乐之学,践道之学。
第一个,为己之学,是儒学的核心目标,强调一个人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要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水平,成就自己的德行。为自己储备知识,开阔视野,继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不是学给别人看,也不用以装饰门面。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中国儒家重视个体社会型人格的修养,“为己之学”——学成“君子”——最终走向“修齐治平”的道路。而相比现在的我们,我们的学习目标却是:考上好的初中--进入重点高中--考入理想的大学--继续考学位--找份好工作···我们已经完全偏离了学的目的,一切学习行动都是为了个人利益。
第二个,快乐之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句话可以用本人的亲身经历来解释。我本来是理科生,却进入了以文科为主的学校,对于某些公共课程(近代史、毛概)只有死记硬背,无论如何都变不成好之者,考试前几周才开始背,因为根本就不理解,太早背了会忘记,考试时勉强过关。然而对于其他一些我感兴趣的书籍,我完全可以无师自通。因为我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会自动的去追根溯源,知识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掌握了。快乐之学的思想也提醒了我们现代人,要学会一门课,必须要先让自己感兴趣,因此,对现在的教育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继续进行应试教育,或者该慢慢向素质教育转型了。填鸭式的教学,我们完全感觉不到“快乐之学”。
第三个,践道之学。对于孔子的践道之学,我比较肤浅的理解是,先通过自身实践,改变自己,然后再去教化别人,感染别人。“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是否仁,是否恕,决定一个人是否真的哲人,因为他决定了人能否以身践道,不能以身践道便是假道学,是道貌岸然,是伪君子。纵使对道有所了解,但因为不是出于切身的体贴和真诚的关怀,也逃不了乡愿的本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句论语。虽然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但其中的
一点是必然相同的:孔子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
孔子的为学之法。说到孔子的求知方法,我马上又能想到高中已学过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强调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勇于实践。并且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也提出了为学四忌: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的为学内容是:诗、书、礼、易、乐。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也强调要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回到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老师经常强烈建议我们一定要多泡图书馆,最终目的也是让我们扩大知识面。但遗憾的是,很多大学生却把时间放在打游戏、睡觉、谈恋爱上了。孔子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论语·述而》)。我们现在有充足的学习时间都不学习,以后如何才能把着纲要的内容读完。
孔子的“为学”思想给我的感觉,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