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铁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的展望

对钢铁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的展望
对钢铁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的展望

对钢铁行业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的展望2012年,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全球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下游需求不振,出口不畅,钢铁产品价格不断回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根据行业发展周期以及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预计未来五年到十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逐步消化产能,积极优化结构,大力拓展技术"的过程,随着国家钢铁“十二五”规划的深入贯彻和推进,钢铁行业有望在五年到十年内逐步摆脱现阶段的被动局面。

一、市场需求低速增长

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继续拉动钢铁需求。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距离发达国家70%的标准仍有较大空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对钢铁行业是一个利好信号。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3%,距离工业化后期50%以上的参照标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以我国目前工业化的速度来看,完成工业化至少仍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该时期内钢铁消费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人均钢铁消费继续攀升。我国目前的人均钢铁消费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以美国为例,70年代美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年人均钢铁消费达到711千克,年均增速大约在5%左右,而2009年我

国人均钢铁消费只有416千克,如果以年均增长5%的速度来测算,要达到70年代美国的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仍需要大约12年的时间。

预测数字显示,未来5-10年我国钢铁需求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我国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预测,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相比目前增长0.7-1.2亿吨。世界钢铁协会预测,2020年中国钢材需求量将从2008年的4.76亿吨上升至9.08亿吨,钢材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5.5%。

二、产能过剩压力逐步缓解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仍将继续消化过剩产能,在国家层面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兼并重组来实现。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进入攻坚期,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严格执行节能、土地、环保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差别电价、财政奖励、考核问责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切实落实淘汰落后年度计划,严禁落后产能转移。要将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淘汰落后与新上项目相结合,根据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优先核准淘汰落后任务完成较好地区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二是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有利于钢铁行业以需定产。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重点

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重点推进完善鞍钢与攀钢、本钢、三钢等企业,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云南、广西钢铁企业,首钢与吉林、贵州、山西等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促进区域钢铁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形成6~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巩固河北钢铁、山东钢铁重组成果,积极推进唐山渤海钢铁、太原钢铁开展兼并重组,引导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云南等省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以日本为例,日本在应对钢铁行业发展困境时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行业的兼并与重组,组成钢铁企业“卡特尔”,在日本通产省的安排下,“卡特尔”成员就产量达成协议,使其市场份额保持了28年的稳定,另外,“卡特尔”还同出口的潜在地区谈判,签订了双向钢铁产品发货配额协议,有效保护了本国市场份额。

三、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基于市场优势、资源优势的钢铁行业新布局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展开。钢铁“十二五”规划对优化区域布局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在巩固现有钢铁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二是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彻底改变东南沿海钢材供需矛盾,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促

进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通过重大布局项目的建设,抑制过剩地区钢铁产能盲目扩张。三是在西部地区立足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充分发挥攀西钒钛资源和包头稀土资源优势。

四、铁矿石保障能力有所增强

国家层面将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以上。积极优化铁矿资源全球配置,鼓励钢铁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

企业层面将积极推动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执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银行,近年来为几内亚等铁矿石资源大国提供了国内资源综合开发的一系列咨询服务,为我国开展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打下一定基础,以几内亚为例,铁矿石资源量150亿吨,相当于目前我国年进口量的20倍,如果能顺利达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铁矿石供应问题,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澳大利亚等地的铁矿投资也取得一定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周期长、投入大,一些铁矿石资源大国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境外铁矿石产能建设对国内进口的支撑能力。

五、产品层次进一步提高

一是普通钢材品种、质量和标准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将加强对建筑用螺纹钢筋、线材、中厚板和热轧板带等的钢铁产品品种开发,促进钢铁产品的不断换代升级;力求通过加强在工艺、技术装备、新产品新材料、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稳定性,从而满足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需求,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高端钢材积极推进进口替代。钢铁“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到,对于进口量较大的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品种应当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而使国内市场自给率达到90%以上;对于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高速铁路车轮及车轴钢、高压锅炉管等高端品种自给率应在2015年达到80%;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比例超过80%。政策中提到的重点品种,为资本投资于钢铁行业指明了方向。投资的产品品种应该是那些既能支撑整个产业链持续发展又能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钢铁品种。

三是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推进钢铁企业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以上。一方面,鼓励开发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的新工艺、新技术,支持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开发钢铁新材料。具体表现为鼓励开发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资源开发与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非高炉炼铁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近终形连铸轧成套

装备技术,高强、长寿、耐腐蚀产品制造技术,以及烧结脱硝脱二噁英等节能减排前沿技术。另一方面,着重在产学研机制上下功夫,力图将资金资源和智力资源统筹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通过投入资金增强冶金科研院所、高校和工程设计单位创新动力,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工程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完善钢铁工业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效钢材应用示范等技术创新平台。

六、节能减排深入推进

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铸造铁)、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重点钢铁企业焦炉干熄焦率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8%,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和水耗相比2010年分别下降4.3%和2.5%,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下降39%,吨钢化学需氧量下降7%,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7%以上。从节能减排主要指标的绝对目标下降幅度来看,相比“十一五”时期明显收窄,但考虑到起点较高,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较重。

(经济预测部米建伟)

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2006年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30日由英国《金属导报》和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远东钢铁会议暨2006年中国铁矿石会议,3月27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已见,其中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马忠普就中国钢铁消费发展前景的变化趋势做了专题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二大方面:一是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今后几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增幅的演变趋势。 一、我国钢材需求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内近两年钢材市场消费增幅已经回落到14%左右。2001-2003年期间我国受投资拉动,钢的消费增幅分别为22.61%、21.99%和25.75%。2004年以后,我国控制投资增长和进出口态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钢消费增长已连续两年回落在14-15%左右。 2003年进出口钢坯、钢材折合净进口钢3624.5万吨。当年国内钢产量22116万吨。国内资源总量25740.5万吨。 2004年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净进口钢1361万吨钢。当年国内钢产量28048万吨,资源总量29409万吨。2004年表观消费同比增长14.25%。

2005年全国累计生产钢34936万吨。同比增长24.56%。进口钢材2581万吨、钢坯131.41万吨;出口钢材2052.26万吨、钢坯706.85万吨,折合成粗钢进口、出口相抵后全年净出口粗钢12.3万吨。 根据钢协数据,2005年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2005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为33524万吨。与2004年国内消费钢资源总量29409万吨相比表观消费资源总量增加了14%。 换一种研究思路看看,2004-2005年中国钢材消费增长水平是多少?按2003年净进口钢3624.5万吨计算。2004年的净进口1361万吨,相当于减少国内资源2263.5 万吨。2005年净出口123万吨,与2003年相比,相当于减少3636.8万吨两年合计减少钢资源5900.3万吨。按两年国内钢产量63287万吨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年消化国内钢的资源增幅9.32个百分点。 从全国12个主要城市钢材市场线材社会库存统计看,虽然它不能反映全国的库存量,但采集点的变化趋势却能反映库存的变化情况。从调查地区库存情况看,虽然月度库存不断变化,但2005年12月同2004年12月的库存水平是接近的。这种情况表明,我国2005年度钢材社会库存虽然出现下降趋势,但考虑同时钢厂库存增加1400万吨因素,消费水平比较符合实际。这表明受投资总量控制,我国钢材需求增幅的范围已经从前3年连续增长20%以上回落到2004-2005年期间14-15%左右。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中国钢材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2025)

中国钢材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2025)(目 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8359922.html,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钢材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2025) 报告编号96894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200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c818359922.html,/yjbg/wlhy/cy/20190504/968948.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二、内容介绍 中国钢材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2025)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发布的中国钢材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2025)认为,**年基建投资增速下降较快,基建资金来源 3%边际收紧。随着**年金融去 杠杆带来的利率上行,城投债成本飙升,发行受阻;而国家对PPP施行了较为严格的监管,银行对PPP项目逐渐转为谨慎态度,基建资金来源在边际上收紧 . **年中国钢材行业基建资金来源占比 **年中国钢材出口地以东南亚为主 中国钢材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2025)是对钢材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中国钢材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2025)如实地反映了钢材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中国钢材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2025)揭示了钢材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正文目录 第1章钢材相关概述 1.1 钢材简介 1.1.1 钢材的定义 1.1.2 钢材的分类 1.1.3 钢材标准常用术语 1.2 钢材的生产工艺 1.2.1 钢材的生产方法 1.2.2 钢材的表面处理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深度研究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看到的一个数字,实在让人震撼。目前我国7.18亿吨钢铁产能中,竟有3 亿吨左右产能未获中央政府批准。钢铁行业业内将这些产能称为“违规产能”或“黑户产能”。更有专家认为,违规产能不止此数,至少占钢铁总产能的一半! 炼钢铁,相比而言,是高投入、高能耗、要占很大场地的行当,不像炸油条、烙烧饼那么简单,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过硬的“后台”,是根本搞不起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一般人恐怕想“违规”都不行,因为你没“资格”! 那么如此巨量的“违规产能”又是由谁打造,怎样形成的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给出的答案是,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的3 亿吨产能中,大部分是经过各地方政府批准的。也就是说,大量“违规产能”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什么“不法奸商”,而是本应模范执行中央政令、对市场秩序担负主要维护职责的各级地方政府!是它们,置中央的权威于不顾,超越职权范围、纵容钢铁产能肆意“超生”,进而不断加剧了钢铁行业的混乱。当然,作为国家的相关分管部门,恐怕也难脱监管乏力之责,因为 3亿吨的“黑户产能”,绝非一个早上突然冒出来的,必然是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地方长期越权审批、屡屡违背中央之“规”,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究查、遏制?以致累积达数亿吨之巨。 如何处理这些“违规产能”?罗冰生认为,“可以通过大型钢铁企业的兼并而保存”。另一位业内人士开出的“药方”是:“很多钢铁企业、项目没有经过审批,从手续上来说,是存在缺陷的;但它们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仅仅是手续不全。这些产能中有需要淘汰的,也有符合规定的,不能搞‘一刀切’。”显然,他们是单纯从专业角度看待这些违规超生“孩子”的,而笔者更为关心的则是,对于那些违规者应该怎样处置?他们是否应对越权行政、违反中央政纪法规的行为,承担效应的责任? 在计划生育执法方面,我们是相当严苛的,不仅“超生”当事者要受到严厉处罚,相关领导也要受到连带的责任追究。可是在经济领域,对于钢铁“超生”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钢铁行业的现状: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 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 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 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1,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 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手抬价,对我国钢铁企业形成需求控制。 2,行业不规范,调控不力。受市场需求驱动,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受利益驱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产能扩张无度。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争原料、抢市场、拼价格,其产品又多是低附加值的大路货,如线材、盘条等,使产品利润被不断走高的原料价格所侵蚀,需求传导、引起连环涨价。 3,急剧增长的钢铁产销量,对国内交通运输形成巨大压力,仅进口铁矿石和出口钢材两项运输总量,2006年铁路运输量就达13.79亿吨(含原辅能源材料)。近几来,钢铁企业进口大量铁矿石,又出口生铁、钢坯和钢材等产品,导致国际海运价格大幅攀升。2007年,巴西、澳洲到宁波港的铁矿石运费已分别由1月份33.64美元/吨、15.93美元/吨,上涨到10月末的85.56美元/吨和36.29美元/吨。 二、污染严重,恶性竞争 1,钢铁工业是耗能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除了需要高品位铁矿石外,还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煤、焦炭、水、电及熔剂等。 钢铁行业更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是个地道的大污染行业。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渣留在国内,我国钢铁工业年排废渣高达5亿吨左右,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出口产品近5300万吨,在生产过程中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2.4%。全国钢铁工业每年氟化物气体排放量约250万吨以上,而出口产品部分,留在国内大气中的氟化物约占1/10。虽然国家进行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了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生产工艺简单、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但由于国外市场需求强劲,大量低端产品出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2018-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2018-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喵咪产业服务(微信公众号) 第一章2014-2017年二季度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世界钢铁产业发展回顾 2017年世界钢铁协会迎来成立50周年庆。在过去的50年间,全球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67年,全球钢铁产量不到5亿吨,到2016年,全球钢铁产量超过16亿吨,而其中大部分钢铁产量增长来自新兴的工业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伊朗和墨西哥。 钢铁的用途广泛,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在过去50年中,全球钢铁产量激增,甚至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随之而来的是,钢铁的价格也逐步回落至市场易于接受的范围,进而助推了钢铁生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 第二节世界钢铁市场现状分析 一、世界钢铁市场供应 (一)全球钢铁行业的产能分析 2015年,全球前十大产钢国依次为:中国、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韩国、德国、巴西、土耳其和乌克兰,其中,只有印度粗钢产量出现同比增长,同比增幅仅为2.6%,增至8960万吨,这也使得印度最终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三大粗钢生产国。而其他九个国家粗钢产量均同比下降,其中乌克兰粗钢产量降幅最大,达15.6%,降至2290万吨;美国降幅排名第二,为10.5%,降至7890万吨。从全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占比来看,中国占49.5%,不及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 2015年12月份全球66个国家的粗钢产能利用率为64.6%,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创六年半来的新低。2015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69.7%,2014年为73.4%。逐月来看,产能利用率2月份反弹至73.4%,3-6月份利用率在72%左右波动,7-8月份利用率降至68%以上水平波动,9月份利用率虽小幅回升至69.3%,但仍低于2014年同期水平,随后的10-12月份利用率呈环比持续下滑态势。从近三个月来看,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均同比下滑,表明在国际钢材市场供应持续过剩及年终消费淡季来临的情况下,全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 ? ?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

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 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 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 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 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 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 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二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

2018钢铁行业前景

2018钢铁行业前景 中国在全球钢铁产业的竞争地位将长期保持规模领先优势,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呢?下文是2018钢铁行业前景,欢迎阅读! 2018钢铁行业发展现状1、2015年,上市建筑工程企业(SW)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2015年,上市建筑工程企业(SW)共实现营业收入36152.64亿元,较2014年增长4.70%;实现营业利润1400.31亿元,较2014年增长5.1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00.57亿,较2014年上涨7.56%。 2、2015 年机械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呈现增长态势,按照申万机械行业统计,2015 机械行业共有上市公司267 家,共实现营业收入7627 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继续下滑,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24 亿元,同比下降-14.52%。净利润率4.25%,相比于2011 净利润率8.81%的高点下降了超过50%。 3、2009-2015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2015 年汽车销量接近2500 万辆。与之相对应,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从2007 年的0.57 亿辆达到2015 年的1.72 亿辆,翻了不到两番,年复合增长率约14.8%。照此速度发展,预计202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 亿辆。 4、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3倍以上,16一季度

产销增速放缓。在政策的强力刺激下,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4.05万辆和33.11万辆,增速高达333.7%和342.9%。之前一直不被看好的2015年累计5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最终接近完成。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售中的占比也首次突破1%这一重要临界点。尤其是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井喷态势,高达26.42万辆和25.84万辆,分别占全年产销量的77.6%和78.0%。2016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达62663辆,销售58125辆,产销量环比大幅下滑。与上年同期近3倍的产销增速相比,16一季度仅约一倍的增速表现也略显平庸。16一季度表现低于市场预期与多种因素相关:新能源汽车销售原本就具有前低后高的特点;2016年国补政策的调整以及地补政策出台较晚;查骗补事件的发酵;推广目录的推倒重来等均影响了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表现。 2018钢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 年到2014 年河北省分别淘汰炼铁产能936 万吨、115 万吨、130 万吨、1378.5 万吨,累计淘汰炼铁产能2559.5 万吨;分别淘汰炼钢产能1608 万吨、0 万吨、108 万吨、1077 万吨,累计淘汰炼钢产能2793 万吨。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 万吨、炼钢4106 万吨,据此推算2015 年河北省压减炼铁产能831.5 万吨、炼钢产能1313 万吨。而2015 年全国淘汰炼铁产能1300 万吨、炼钢产能1700 万吨,意味着2015 年压减产能的70%都发生在河北省。2016 年河北省将压减炼铁产能1000 万吨、炼钢产能800 万吨,以上意味着2017 到2020 年将淘汰产能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

未来5-1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10年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股力量,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及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总体来看,未来10年内,如果没有重大技术革新,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整个贸易分工格局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品牌、技术、营销,发展中国家主导制造加工,而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及新兴经济体的转型问题(二者都是长期问题)。具体来看: 欧美未来10年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债务问题(其中底特律破产也是因为政府支付不起巨额的福利、社保金和工资)。不同的是美国依靠强大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健全的制度以及国际货币地位(可以随意发行货币来制造全球性的通胀),在10年内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发展动力,尤其随着制造业的强力回归本土,对美国的就业形成利好,美元将逐步进入升值通道(预计美国将加强技术封锁,我国想要引进高端技术及获取附加值高的生产订单可能会越来越难);而欧洲尤其欧元区由于财政不统一,可能面临解体的风险,解体后会造成欧元贬值,即便不解体,应德国法国等国强烈要求,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财政也要大幅度的缩减,连带欧洲整个经济下滑,购买力下降,由于欧洲是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地区,欧洲购买力下降会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不良影响。 日本目前的“安倍经济学”应该是最火的词,实际上就是印钞票,短期看可能会提振经济(好像08年中国政府的4万亿一样),至多维持4-5年,在这段期间内日元可能会贬值,但是从长远看日本容易产

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加上日本老龄化将导致巨额财政赤字,企业终身雇佣制阻碍年轻人就业造成企业丧失创新动力等不利因素,最终将形成“滞胀”局面,日本在未来10年内可能会经历倒U字型的经济走势。对中国来说日元贬值可能会利好中国进口日本商品,如机电产品、汽车等。 巴西的矿产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外商比较青睐,但是整个巴西经济过分的依赖宏观调控,导致整个制造业对利率和税收等政策反应过度,目前企业投资大幅下降,尤其巴西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低端位臵,制造业的竞争力有限。未来10内,巴西总体经济增长将比较缓慢,巴西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举办世界杯和夏季奥运会,可能有比较大的投资机遇,但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滞后将制约巴西经济发展。 俄罗斯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能源出口,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最近几年达到70%,也面临急迫的经济转型。展望未来10年,一方面,普京的上台有望带领俄罗斯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政治和法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2012年8月俄罗斯加入了世贸组织,将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不过俄罗斯在能源资源、交通、原料等领域具备较强实力,但是在农业、汽车制造、轻工业等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多国外企业将对俄的一些行业造成冲击(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印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大小事都需要在议会协商获得半数以上的通过,造成了政府决策效率低下,政策下发不合时宜,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十大行业和领域 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机会,分为三个部分: 中国政府目前手中控制的资源到底有多少; 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潜力; 中国经济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和领域。 中国政府家底是多少呢?不计其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全国所有的土地、森林、湖泊、矿山等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政府在非常时刻可能会动用一切手段,而出售这些国有资产是最简单、最有成效的办法; 二、政府拥有中央银行,可以在出现还债困难时,直接开动印钞机; 三、政府控制了1XXXX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四、政府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股权、其价值数以万亿计; 五、政府每年可以从老百姓手里收取5万亿左右的税收及其他财政收入,而且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这个数字将会以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政府还拥有加税的权利; 六、政府拥有军队、司法等强制国家机器可以在非常时期采用强制手段。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潜力: 一、中国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无穷,消费者尽管很穷,但是吃穿用住行、生老病死等刚性的消费支出潜在的市场容量相当大; 二、中国已经出现了富裕阶层,奢侈消费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三、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潜力较大; 四、国家利用对经济的控制力,引导市场发展的力量不可小视; 五、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 六、城市化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城市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需求等等一系列需求; 七、中国企业慢慢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和市场等等。 中国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是什么?我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给大家择业、投资等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指导意见。按照前景的优劣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 1、排在第一位的是水务行业,包括水资源、污水处理、海水淡化技术等。很多朋友或许会说,为什么会是水呢?因为水是一种谁也离不开的、不可替代的、再生有较大成本的资源;而某种资源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资源的稀缺性。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是刚性上涨的,而且水的需求弹性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需求者愿意为了水资源出无穷高的价格;另外13亿多人的中国,水需求无疑是相当巨大的。 来看供给,中国水资源的供给是相当紧缺的,看一些数据。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据官方统计,中国半数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既无法饮用,也无法用于灌溉,现有超过3亿人(接近中国1/4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污染实际上减少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数量,人为制造了水资源紧缺。其实,缺水是全世界多数国家面临的问题,我猜想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起因很可能是大国争夺水资源。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未来十年(2008-2017)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CROS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信息部副主任江伟华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发展为龙头,必将打破现有的行政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中央政府正试图破解由于行政区域管理模式给经济发展带 来的后遗症。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正在努力打破行政垄断造成的市场封闭性问题。早一天打破区域的封闭性,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后发动力将会显现。 每当中国经济遇到了难题,外源性增长不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时,我们又时常想起了内源性增长。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特别是农业人口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有效体现,其原因是: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但农村经济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春节这一特定时段进行爆炸性放量。很显然,对经济的拉动我们都想到了他们,却无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1、多年来我们对农村是多取而少给予,虽然现在加大了对农村直接补助,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搞平均主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业作物的品质提高并未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始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既然是补助,这钱怎么补,如何才能补出效果。2、农村人口的外迁,特别是青年主力军全部集中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他们的流失也

是县域经济发展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了消费的生力军,谈经济发展有点不着边际。 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了严重的资源剥夺。如果说这是资源配置的结果,但我们为什么又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对人口的流动进行限制,阻碍了第一要素(人)在经济区域中的自由流动呢? 城市群经济的出现,为探索人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的合理布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毕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各个省份的领导并不是封疆大员,作为共和国的公仆,理应抛弃个人的官场得失,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为区域经济的自由开放做出努力。利益之争是有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官员有没有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意识,这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 党的17大以来,从中央政府及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来看,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即将上演。而其中如何重新划定各区域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从上海、重庆-成都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北部湾等规划批复来看,这一趋势已经开始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创造的力量正在逐步的形成,但壮大还需时日; 30年,中国制造业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3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战线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时危机已经悄悄的向我们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