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及心得体会8395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级生物科学刘江飞学号1131210037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与感想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理科生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学习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光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机器生产提高了社会化的程度,使得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不断的激化,是创立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为科学地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社会历史前提。进入19世纪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的性质,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前提和条件。而其理论来源主要是西方哲学史上积极成果的继承和发扬和18世纪-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推动。
理解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自有人类以来,思维和存在就是两类最基本的现象。两者的关系是人和世界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任何哲学问题都无法回避,首先要回答;在哲学上,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解释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全部哲学的方向、性质、进而成为一切哲学争论的基础,是划分基本哲学派别唯物主义
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世界生活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解决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还有就是懂得了什么是实践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主体在神经中枢发出的命令指挥下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行为,是主体生活的担保和根据,是主体的一种可靠的生活方式。实践反映了主体的生存需要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表明了主体在面对生存挑战时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实践是主体对客体对自己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做出的反作用。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提供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第一实践提供了解决认识新课题的经验材料。第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生产实践还为科学认识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工具。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的分析和综合的抽象能力从根本上讲是来自实践的。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分析和综合的活动。人的推理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有目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推理是"行动的推理"。正是只有行动的推理才有逻辑的推理是先有实践的逻辑才升华为思维的逻辑。总的来说,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
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知与行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明白了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而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社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所以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
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此外,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尽了各种办法来尽量地剥削工人,而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主要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来提高剥削程度。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所以生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而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是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原因有: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