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传染病的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传染病的护理措施

(一)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

这是传染病护理的特殊要求,是避免交叉感染、防止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措施。为此,护士必须了解各种病原体的性质,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隔离技术和消毒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

(二)及时报告疫情

护士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为防止传染病扩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应配合医师准确及时地将疫情报告防疫部门。决不可迟报或漏报,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地消毒,控制传染源。

(三)加强基础护理

1.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以减低机体消耗,减轻病损器官的负担,防止并发症。随着症状减轻,方可适当活动。

2.病室环境应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注意保暖,减少噪音。室内光线充足,但避免强光刺激,必要时可用窗帘遮蔽。室温保持在18~20℃,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护理人员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有利病人康复。

3.注意营养、水分的摄入传染病病人大多有高热,新陈代谢增加,而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应给予高热量,易消化,富含营养的半流质饮食,昏迷病人应鼻饲,鼓励多饮水,成人每天需饮水3000ml以上,不能进食者按医嘱静脉补液。

4.注意口腔、皮肤护理每日注意用温盐水漱口3~4次,昏迷病人要彻底清洗口腔各部位,防止口腔炎,嘴唇干裂时可涂石蜡油。保持床褥整洁干燥,勤换衣被,昏迷病人注意防止压疮发生。

5.高热护理通风和降低室温于18℃以下。病人头部保持冷敷可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高热而四肢温暖者可用冰水或乙醇擦浴,但不宜用于有皮疹的病人;高热而四肢冰冷者提示循环不良,禁用冰水擦浴或乙醇擦浴,可用温水(比体温低2℃) 擦浴。在物理降温同时使用药物降温者体温下降幅度较大,并且出汗较多,常可出现低温或虚脱,应注意保暖,严密观察病情,以便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如高热、烦躁不安、昏迷抽搐时,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防发生意外伤害。降温后大汗者应注意防止虚脱并及时更换衣服。

6.皮疹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肥皂水擦洗;衣被勤洗换,保持床铺干燥、柔软、清洁;及时修剪指甲。幼儿自制能力差,将其手包起来,防止抓破皮肤造成感染。瘙痒剧烈者,用炉甘石洗剂涂擦局部。皮疹结痂后不要强行撕脱,应让其自行脱落,或剪去干翘起的痂皮,皮肤干燥可涂石蜡油。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7.及时采集标本医嘱要求及时、准确地采集各期标本,保证标本质量。

(四)注重心理护理传染病病人常因仓促入院,远离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又对隔离缺乏理解,易产生自卑、恐惧、紧张、孤独等有碍于康复的不良心理反应,或因病情迁延,恢复较慢而情绪波动,甚至悲观失望,影响诊疗工作进行。护理人员对入院病人应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与传染病有关制度。护士应以细致的关心和同情心去发现和解除病人的各种心理应激,对病情较重、失去自信心的病人,特别要加强警惕,防止意外发生。

(五)健康教育

1.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应采取经常性预防和传染病发生后的防疫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所有一切措施均应针对构成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环节进行,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管理传染源

1)病人对传染病病人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所有医务人员都是法定报告人,对确诊或疑似的上述传染病必须及时向有关防疫部门报告。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表10-1。

表10-1 传染病的分类与管理

类别疾病管理方法

甲类鼠疫、霍乱当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

艾滋病、SARS 、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

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6小时内,农

村12小时内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

乙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

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肾综合征出血

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

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

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SARS 、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乙类传染病及疑似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丙类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

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应24小时内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麻风病及以后的丙类传染病为仅在监测点上进行监测的传染病,在监测点内按乙类传染病方法报告。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 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2)接触对接触者采取的措施叫检疫,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接触者分别采取医学观察、留验或卫生处理,也可给予免疫接种或药物预防。

3)病原携带者重点在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中开展普查,查出病原携带者应进行治疗、卫生宣传教育或调换工作岗位。

4)动物对有经济价值的患病动物或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应隔离、治疗或宰杀后消毒处理,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可采取消灭、焚烧的办法。

(2)切断传播途径应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如消化道传染病,应着重加强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粪便管理,保护水源,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对呼吸道传染病,应着重进行空气消毒,提倡出外时戴口罩;对虫媒传染病,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用药物等措施进行防虫、杀虫、驱虫。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1)增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血液中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补体、溶菌酶等物质的体液作用。在病原体及毒素的作用下,非特异性免疫力又是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基础。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体育锻炼、调节饮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改善居住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愉快心情等。

2)增强特异性免疫人体可通过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获得对该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其中以预防接种起关键作用。按免疫性质不同,可分:①被动免疫:是将特异性抗体注入人体,使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免疫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周,常用制剂有白喉抗毒血清、破伤风抗毒血清、人胎盘或丙种球蛋白等,可用于治疗或对接触者的应急预防;②主动免疫:将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纯化的抗原和类毒素制成菌(疫)苗接种于人体内,使人体于接种后1~4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称为主动免疫。免疫力可保持数月甚至数年。

3)药物预防对某些尚无特异性免疫方法或免疫效果尚不理想的传染病,在流行期间可给易感者口服预防药物,这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控制流行有一定作用。如口服磺胺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口服乙胺嘧啶预防疟疾等。

2.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耐心讲解传染病的隔离措施,使他们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隔离管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面向街道、地段、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卫生知识咨询,教会群众简易的隔离消毒措施,增强人民群众防病知识,为保护社会人群健康起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