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学位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姓名:黄静

准考证号:046611200046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冯昊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前言 (1)

一、《家》中的人物形象 (1)

(一)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1)

(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 (3)

(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觉慧 (4)

二、家》中的矛盾分析 (6)

(一)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6)

(二)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7)

(三)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7)

三、《家》的艺术成就 (7)

(一)独特的写作风格塑造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7)

(二)叙事结构宏伟,人物心理细腻且富有情感 (8)

(三)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意义 (9)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代表着时代的缩影。《家》中系统深入地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除了描写了年轻人的生活,爱情,还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衰落直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封建家庭的罪恶,高度赞扬了这一代觉醒与反抗的新青年,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牺牲精神的人物形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的世界中建构了一个矛盾型的人物群像。

关键词:人物形象;封建礼教;悲剧;叛逆;矛盾。

前言

“我生在一个古老的家庭里,有将近二十个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巴金就是出生在这个世代做官,四世同堂的李公馆中。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让巴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深刻地认识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成为了《家》的写作素材。

巴金看到了大家庭的不幸遭遇后,又受到了大哥李尧枚的鼓励与支持下,下定决心要写一部反映封建大家庭生活的小说,于是开始了《家》的创作。《家》中高公馆与现实生活中的李公馆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都很相似,甚至高公馆中的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身影。在《家》的写作过程中,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服毒自杀,当巴金听闻这噩耗,悲痛欲绝,当晚便决定调整《家》的结构,高公馆中的高觉新的人物形象是以大哥李尧枚为原型塑造的,将一位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展现在在人们的面前。

1919年5月4日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巴金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成长的,五四反封建运动的巨浪深深地影响着这位年轻的少年,五四运动使巴金深刻地认识到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1920年,巴金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在学习期间,他深受克鲁泡特金和波兰剧作家廖·抗夫两位作者以及美国人高德曼的影响,并不断汲取着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知识。他想写一部关于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那些年轻的生命在吃人的封建制度下走向灭亡,这就是巴金创作《家》的真正动机。

《家》呈现了大家族分崩离析的过程,但它并不局限于一个具体家庭的兴衰变化,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揭示出整个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灭亡的命运。

一、《家》中的人物形象

巴金以独具魅力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塑造了一系列个新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例如: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瑞钰,梅,鸣风形象等等。

(一)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家》中的高老太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造就成了这份大家业,实现了高

老太爷心中四世同堂的完美家庭模式。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是封建大家族的最高权威者,《家》中的高老太爷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统治者的性格特征,其性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封建专制的性格特征

巴金在《家》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高老太爷表面上一本正经,满嘴的仁义道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家长的形象,实际上是一位专横、残忍、虚伪、专制,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的形象。而他统治这个封建大家族主要依赖的就是专制的统治手段,借此建立起自己家中的绝对权威,以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在高公馆里,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庭的家长,代表着最高权威。正如他所说:“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就要怎样做。”以专制的手段统治者整个封建大家族,维护着封建家庭的秩序,包括大家族里的一切行为,乃至思想。为了使封建家族继续维持着繁荣昌盛,他施行了以下专制手段:首先,对于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坚持反对。其次他不顾孙子觉新的真实想法,将他与从未谋面的瑞钰结婚,造成了觉新和瑞钰、梅三个人的感情悲剧。再次他对家中的佣人非常地残忍,将年仅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间接地将鸣凤送上了死亡的道路,紧接着,他又将婉儿抬到了冯家继续忍受的非人的煎熬。

2.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高老太爷除了专横、残忍、虚伪、专制,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的形象外,也有昏庸、糊涂、单纯、等性格特征,这也是塑造艺术典型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笔触。从以下三个场景中可以看出来。

第一个场景是当他知道觉慧跟学生一起与军人闹事,斥责觉慧的时候。他认为觉慧简直就是胡闹,并且“外面风声很不好,当局对于学生将有大不利的举动”一不小心就会将自己的性命赔上去。他不允许有任何人违抗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社会活动。从他斥责觉慧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位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也可以从他的话语间看出,他对觉慧的关心,为觉慧的性命担忧。

第二幕是在一家人吃年饭的场景。高老太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造就成了这份大家业,实现了高老太爷心中四世同堂的完美家庭模式,高老太爷的“脸上

浮出了满足的微笑”。还为大家讲述了自己这一生的奋斗历史,努力拼搏下才积累了这份家业,“他认为有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想不到年轻人还有灵魂。他靠田租吃饭,却连农民怎样生活也弄不清楚。”这就是《家》中的高老太爷。冯乐山在高老太爷66岁生日宴会上,提出要将自己的侄女嫁给觉民,高老太爷将孙子觉民的婚事当作笼络冯乐山的手段,迫使觉民离家出走,高老太爷震怒不已他认为他的权威受到了威胁,觉民就应该从大局出发,为了高家兴盛的未来考虑,遵从他的想法。直到临死前才将觉民叫回家,取消了婚事。

第三幕是高老太爷临终前的场景。高老太爷的家庭观念非常强,四世同堂的美梦已经实现,而他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他虚弱的躺在床上,面对死亡,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寂,没有人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光,“他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幻灭、黑暗。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有点错了”,此时此刻,他的感情受到了家庭观念以及对儿孙们的眷念的影响,他没有质疑孙子们的叛逆行为是在与他对抗,相反,他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错了。他就像一位疼爱儿孙的长辈一样,当看见觉慧走近身边,他露出了笑容,睁大着眼睛看着,人也变得和善起来了。高老太爷认为觉慧也没有印象中的那么叛逆了,而在觉慧的眼里,祖父高老太爷变得无比脆弱,不再是封建顽固的代表。高老太爷心中占重要地位的家庭亲属观念也在此刻充分的展现出来,他对孙子们的叛逆置之不顾,希望能在最后的时刻,见一见自己的孙子,但他又极力挣扎,他希望孙子们能够走上自己设想的道路。

《家》中高老太爷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

瑞珏作为高觉新的妻子,是一位深受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熏陶的贤妻良母,她始终以丈夫和家庭为中心,能书善画,温柔善良。作为高家的长孙长媳,处处与人为善,在高家,有着良好的口碑,她相夫教子,她所认为的爱情是能令人感到幸福的,婚姻则是幸福的归宿,然而瑞钰却为了所谓的爱情和婚姻丧失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和从未见面的觉新结婚,他们婚姻是觉新的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定下的。

为了使觉新开心,她精心为丈夫挑选着梅花,哪怕她已经知道丈夫喜欢梅芬的事情,却为了觉新,在屋子里插满梅花。当她亲眼看见丈夫与梅在一起谈笑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