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试验段总结18页w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二局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线外试验段施工总结
1.编制目的
通过双块式无砟轨道试验段施工,总结出既经济又能保证施工质量的合理施工工艺、工法和技术参数,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施工,为展开大面积的桥梁底座混凝土施工提供更好的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经验。
2.编制依据
⑴、《路基地段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012年9月)(图号:贵广贵贺施轨02);
⑵、《简支梁及桥台地段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012年8月)(图号:贵广贵贺施轨04-01);
⑶、《隧道地段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2012年7月)(图号:贵广贵贺施轨03);
⑷、《高速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通线〔2011〕2351);
⑸、《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⑹、《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⑺、《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⑻、《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3-2003);
⑼、《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
⑽、《高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601-2009);
⑾、《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
⑿、《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⒀、《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
⒁、《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⒂、《WJ-7、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207号);
⒃、铁道部、贵广公司下发的无砟轨道其他相关文件及通知等。
3.工程概况
试验段设置于油竹山隧道出口线路左侧50米位置,由二项目部组织施工,施工长度32.925米,其中:路基结构形式施工7.15米,桥梁结构形式施工12.875米,隧道结构形式施工12.9米。路基结构形式采用7.15米轨排一榀,桥梁结构形式采用6.83米、5.75米轨排各一榀,隧道结构形式采用7.15米、5.75米轨排各一榀。试验段无砟轨道全部设置于半径5500米圆曲线上,外轨超高135mm。
4、施资源配置
4.1施工管理人员配置
施工管理人员配置
4.2施工班组人员配置
施工班组人员配置表
4.3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施工主要机具配备表
第 3 页
4.4测量用具配置
测量用具配备表
5、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5.1路基支承层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5.2底座混凝土
底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凹槽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底座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第 5 页
凹槽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3道床板
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钢筋的绑扎安装允许偏差
轨道排架几何尺寸检查表
轨排粗调检查表
精调后的轨排几何形位允许偏差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表
第 7 页
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5.4水泥技术标准及检验方法
无砟轨道施工用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细骨料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粗骨料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第 9 页
聚羧酸系减水剂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5、总体施工方案
桥梁底座板施工方案:采用人工安装边模,罐车运输砼至施工地点采用浇注。
路基支承层施工方案:采用低塑性混凝土,人工安装边模,罐车运输砼至施工地点浇注。
道床板施工方案:采用轨排框架法施工。混凝土支承层或底座交接完成后,采用汽车运输轨枕至轨排组装点,吊车吊装轨枕及排架组装轨排,底层钢筋预先铺设绑扎,人工配合吊车吊铺轨道排架,在已经施工的混凝土支承层或底座面上铺设轨
排,排架法调整轨道就位,精调后关模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运送至现场卸至料斗,吊车吊运料斗浇注。
6、施工工艺总结
6.1原地面处理
原地面按照隧道、桥梁、路基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进行地面硬化。
6.2路基支承层施工
⑴测量放样
施工放样出支承层边线,放样点间距5米,采用墨斗弹出边线。
⑵模板安装
在基面上安装φ16钢筋,纵向模板外侧采用可调支撑加固,间距 1.0m。纵横向模板安装时采用悬垂定位法保证与水平面垂直,所有模板接缝处采用双面胶粘帖,保证拼缝严密。模板与基面接触有缝隙部位,在侧模外利用砂浆进行封堵严实,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漏浆。
⑶混凝土浇筑
支承层采用低塑性混凝土,途中用自卸式卡车进行运输。混凝土入模后进行人工摊铺整平。先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棒作用范围为振捣棒直径的10倍,每次振捣应与上一次搭接,避免漏振。在靠近模板侧振捣棒应距离模板100mm左右,不得紧贴模板,避免跑模现象的出现。混凝土用3m长铝合金尺将混凝土刮平,最后用木抹抹平混凝土裸露面。从模板边缘向内300mm的区域由人工压出16%的排水坡,表面要求平整光滑,线形顺直美观。压坡起坡点用墨线弹出,以此控制放坡位置。坡面在混凝土凝结前进行初刮、整平、压光三次处理。
⑷切缝
支承层完成后,6~8小时(具体由试验段时间确定)内应进行切缝施工,释放表面应力。切缝间距3.5m,切缝深度不小于105mm,宽度控制在5mm以内。
(5)养护
支承层铺设后,及时洒水覆盖养护,先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然后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