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云南省玉溪一中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云南省玉溪一中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B、C,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其x-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头经过立柱B的速度为0

31

2x

t t-

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0

21

x

t t-

C.动车的加速度为

()

()()()

0321

213231

2

x t t t

t t t t t t

-+

---

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

()()

0321

2131

2x t t t

t t t t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段的平均速度

31

2

AC

AC

AC

x x

v

t t t

==

-

由图可知,B点是AC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

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

21

AB

AB

AB

x

x

v

t t t

==

-

故B正确;

C.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

0213

3121312132

2(2)

()()()

22

AC AB

v v x t t t

v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

?---

-

故C错误;

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

0213

3121

2(2)

()()

x t t t

v a t

t t t t

--

?=?=

--

故D错误;

故选B。

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其

2

1

x

t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t=0时,物体的速度为ab

C.0~b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2

D.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

1

2

x v t a t

=+

2

11

2

x

v a

t t

=+

2

1

x

t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D正确;

B.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2

2

1

a

v k ab

b

===

选项B错误;

C.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1

-

2

a a

=

解得

-2

a a

=

将t =b 代入201

2

x v t a t =+

加得 ()222011

2222

x v t a t ab b a b ab =+=?+?-?=加

选项C 错误。 故选D 。

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0.25m/s ,向右

B .0.25m/s ,向左

C .1m/s ,向右

D .1m/s ,向左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线可知0-3s 内的位移为

11

32m 3m 2

s =??=

方向为正方向;3-8s 内的位移为

21

(83)2m 5m 2

s =?-?=

方向为负方向;0-8s 内的位移为

122m s s s =-=-

0-8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m 0.25m/s 8s

s v t -=

==-, 负号表示方向是向左的.

A. 前8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0.25m/s ,向右,与分析不一致,故A 错误;

B. 前8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0.25m/s ,向左,与分析相一致,故B 正确;

C. 前8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1m/s ,向右,与分析不一致,故C 错误;

D. 前8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1m/s ,向左,与分析不一致,故D 错误.

4.若每节车厢长度近似相等,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

运动时( )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

B .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n

C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21:4:9::n

D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1n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每节车厢长度为L ,列车加速度为a 。 A .一节车厢通过

212v aL =

n 节车厢通过

2

n 2v anl =

得到

n 1v =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n

故A 错误;

B .第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

12

12

L at =

前(n )1-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

2

n 11(1)2

n L at --= 前n 节车厢通过

2

n 12

nL at =

由数学知识得到得到

n t =,n 1t -=

则第n 节车厢通过时间

n 1T t =

所以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

1:1):::?

故B 错误;

CD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位移公式

212

x at =

在相等时间里物体位移之比

1:3:5:21n (-)

根据速度公式

v at =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

1:2:3:

:n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5.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如图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某同学以下落过程中的某一点为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并测量各时刻的位置坐标x 1、x 2、x 3、x 4。为了利用频闪照片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几种方案合理的是( )

A .看各位置坐标x 1、x 2、x 3、x 4是否成等差数列

B .看各相邻位置坐标差(x 1-0)、(x 2-x 1)、(x 3-x 2)、(x 4-x 3)是否成等差数列

C .作x -t 图,看图线是否为一条直线

D .作x -t 2图,看图线是否为一条直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自由落体运动可知

2

12

x gt =

因此各位置坐标x 1、x 2、x 3、x 4不成等差数列,故选项A 错误; B.根据逐差法公式

2x aT ?=

可知,邻位置坐标差(x 1-0)、(x 2-x 1)、(x 3-x 2)、(x 4-x 3)成等差数列,故选项B 正

确;

C.在x -t 图中,匀变速运动的图像为二次函数图像,因此选项C 错误;

D.在x -t 2图中,存在水平直线,这表示静止,而不表示匀变速运动,故选项D 错误。 故选B 。

6.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的特性,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甲中仪器A 和B 通过电缆线连接,B 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 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 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现固定装置B ,并将它对准匀加速行驶的小车C ,使其每隔固定时间6T 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图乙中1、2、3为B 发射的超声波信号,1'、2'、3'为对应的反射波信号。接收的反射波滞后时间已在图中标出,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 ,则根据所给信息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

36v T

B .

72v T

C .

8819v

T

D .

140v T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乙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发射的超声波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差为6.5T ;第二次和第三次发射的超声波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差为7T ;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时仪器距离汽车

11

22

x v T vT =?=

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时仪器距离汽车

213322

x v T vT =

?= 第三次信号到达汽车时仪器距离汽车

315522

x v T vT =

?= 其间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时汽车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则从信号第一次到达汽车开始到信号第二次到达汽车时间段内,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2

21016.5 6.52

x x v T a T -=?+?

同理从信号第一次到达汽车开始到信号第三次到达汽车时间段内,有

()2

310113.513.52

x x v T a T -=?+?

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

8819v

a T

=

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7.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意识,练老师利用手机采用频闪拍摄法来代替打点计时器测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让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1、2、3、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由此可知小球( )

A .在位置“1”是小球的初始位置

B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2

2d T C .从位置1到位置4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约为4d T

D .经过位置4时瞬时速度大小约为: 92d T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从图可知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1、2、3、4之间的位移分别为2d 、3d 、4d ,若位置1是小球的初始位置需满足位移之比为1:3:5的关系,选项A 错误;

B.小球位置1、2、3、4之间的位移差为一块砖的厚度,即x 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公式有:2x d aT ?==,所以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

d a T =,选项B 错误;

C. 从位置1到位置4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约为933d d v T T

=

=,选项C 错误; D. 经过位置3时的瞬时速度等于位置2到位置4的平均速度,即32472d

v v T

==,则小球经

过位置4时瞬时速度大小约为: 4327922d d d v v aT T T T T

=+=+?=,选项D 正确。 故选D 。

8.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V 与运动时间t 之间的关系图线,若甲、乙两车恰不相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 =时,乙车一定在甲车前面

B .1s t =时,甲、乙两车恰不相碰

C .2s t =时,乙车速度恰减小为零

D .3s t =时,甲车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甲车有

01

2

x v a t v t =+甲甲甲=

由题图可知

21

1m/s 2

a 甲= ,00v =甲 则

22m/s a 甲=

对于乙车,有

01

2

x v a t v t =+乙乙乙=

由题图可知

21

1m/s 2

a 乙=- ,04m/s v =乙 故

22m/s a 乙=-

由于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两车恰好不相遇,则乙车在后,甲车在前,故A 错误;

B .甲乙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即

422t t -=

解得

1s t =

即1s t =时,甲、乙两车恰不相碰,故B 正确; C .2s t =时,乙车速度为

420v t =-=乙

故C 正确;

D .3s t =时,甲车速度大小为

26v t m/s ==甲

故D 错误。 故选BC 。

9.如图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以初速度v 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 m ,BC =1 m ,滑块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 s 。设滑块经过C 时的速度为v C ,则( )

A .滑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 2

B .v

C =6 m/s C .DE =3 m

D .从D 到

E 所用时间为4 s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题意可知

7m AC =,5m CD =

根据2x at ?=求解加速度大小

22257m/s 0.5m/s 4

x a t -?=

== A 正确;

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75

m/s 3m/s 24

AC CD C x x v t ++=

== B 错误;

C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CE 之间的距离为

2

9m 9m 21

C CE

v x a === 则

9m 5m 4m DE =-=

C 错误;

D .从D 到

E 同样采用逆过程

212

DE x at =

解得时间

4s t =

== D 正确。 故选AD 。

10.某升降机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 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绳子断开到落地过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

A .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 m

B .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5 s

C .落地速度的大小为10 m/s

D .落地速度的大小为30 m/s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

物体上升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02=2(-g )h ,解得

2201052210

v h m m g ?===;故物体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m ,故A 正确;根据位移时间

关系公式,有:h =v 0t ?

12gt 2,代入数据得:-40=10t-1

2

×10×t 2,解得:t=4s 或者t=-2s ;故B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 0-gt=10-10×4=-30m/s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D .

11.如图所示,t =0时,质量为0.5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 点。每隔2s 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B .t =3s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 点

C .t =10s 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 点

D .A 、B 间的距离小于B 、C 间的距离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214m/s a =

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

222m/s a =-

根据运动学公式

1122812a t a t +-=

122t t +=

解得

14s 3

t =

知经过

10

s 3

到达B 点,到达B 点时的速度 140m/s 3

v a t ==

如果第4s 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为16m/s ,从而判断出第4s 已过B 点。是在2s 到4s 之间经过B 点。所以最大速度不是12m/s ,选项AB 错误; C .第6s 末的速度是8m/s ,到停下来还需的时间

08

s 4s 2

t -'=

=- 所以到C 点的时间为10s 。选项C 正确;

D .根据22

02v v ax -=可求出

AB 段的长度为2009m ,BC 段长度为4009m 。 则A 、B 间的距离小于B 、C 间的距离,选项D 正确。 故选CD 。

12.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运动。自刹车开始第1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m ,第4s 内经过的位移为1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m/s 2

B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7.67m/s 2

C .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28m/s

D .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30.67m/s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小车在第4个1s 一直运动,则由逆向可看作匀加速度运动,则设逆向第1s 的初速度为v 0

()2220004222

1

000117732227111222

v T aT v aT T aT v T aT x x v T aT v T aT v T aT ??

++++ ???==<

=+++ 而实际的4124

71

x x =>,则说明在第4个1s 不是一直在运动,即可确定小车在第4个1s 末前已经停下,设小车在第4个1s 内运动的时间为t ,则有

2

112

at =

利用中间时刻速度公式以及加速度定义,有

1

242.52

v t a t

t -

?==

?+ 解得

t =0.5s ,a =8m/s 2

初速度

0(3)28m /s v a t =?+=

故AC 正确,BD 错误。 故选AC 。

13.如图所示,某人从距水面一定高度的平台上做蹦极运动.劲度系数为k 的弹性绳一端固定在人身上,另一端固定在平台上.人从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在其到达水面前速度减为零.

运动过程中,弹性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取与平台同高度的O 点为坐标原点,以竖直向下为y 轴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人可视为质点.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用v ,a ,t 分别表示人的速度、加速度和下落时间.下列描述v 与t 、a 与y 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B .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绳子拉直前,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图线为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线斜率恒定;绳子拉直后在弹力等于重力之前,人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v t -图线斜率减小;弹力等于重力之后,人开始减速运动,弹力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v t -图线斜率逐渐增大,直到速度减到零.所以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

CD .从跳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绳子拉直前,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绳子拉直后在弹力等于重力之前,随着弹力增大,人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设向下运动的位置为y ,绳子刚产生弹力时位置为0y , 则:

0()mg k y y ma --=

则加速度为:

0()

k y y a g m

-=-

弹力等于重力之后,人开始减速运动,

0()k y y mg ma --=

则加速度为:

0()

k y y a g m

-=

- 所以,a 与y 的关系图线斜率是恒定的.故D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

14.一辆客车以加速度a1由静止驶出车站并沿着平直的公路加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车后方有一名乘客还没有上车,司机紧接着刹车,做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2,停车时客车共行驶距离为s,则()

A.加速行驶的距离为2

12

a

s

a a

B

12

2()

s a a

C1

212

2

()

sa

a a a

D12

12

2()

s a a

a a

【答案】AD

【解析】

【详解】

B.设加速结束时的速度为v,则

22

12

22

v v

s

a a

+=

解得

12

12

2sa a

v

a a

=

+

选项B错误;

A.加速的距离:

2

1

1

2

12

2

a

v

x

a

s

a a

==

选项A正确;

C.加速时间为

2

1

1112

2

()

sa

v

t

a a a a

==

选项C错误;

D.减速的时间:

1

2

2212

2

()

sa

v

t

a a a a

==

则客车运动的总时间为

2

12

1

12

2()

s a a

t

a a

t t

=+=

选项D正确;

15.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间需时为t ,现在物体由A 点静止出发,匀加速(加速度大小为a 1)至某一最大速度v m 后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停下,历时仍为t ,则物体的

A .v m 可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B .v m 只能为2v ,无论a 1、a 2为何值

C .a 1、a 2必须满足1212a a a a + =2v

t

D .a 1、a 2值必须是一定的

【答案】BC 【解析】

由于物体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所以通过的路程

221122212211111

22222

m m m m m s a t v t a t v t v t v t v t vt =

+-=+-==,所以v m =2v 与加速度无关.选项A 错误,B 正确;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之和t =

12m m

v v a a +,而v m =2v ,代入得

1212a a a a + =2v

t

,选项C 正确,D 错误;综上本题选BC.

东营上册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 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 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 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 A .1212 ·t t L a t t + B .122112·2t t t t L a t t +-- 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 D .212112·2 t t t t L a t t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 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 1 2 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可得: 11 L v t = 列车全身通过桥尾时的平均速度等于2 02t t + 时刻的瞬时速度v 2,则 22 L v t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 2121022t t v v a t ? ?=-+- ?? ? 联立解得: 2121 0122 t t t t L t a t t --= ?- A. 12 12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A 错误. B. 1221 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B 错误. C. 2121 12·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相符,故C 正确. D. 2121 12· 2 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D 错误. 2.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如图),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 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 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 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 故选D。 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其 21 x t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t=0时,物体的速度为ab C.0~b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2 D.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01 2 x v t a t =+ 加得 02112 x v a t t =+加 即 2 1 x t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b 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2b 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D 正确; B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0221a v k ab b == = 选项B 错误; C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 1 -2 a a =加 解得 -2a a =加 将t =b 代入201 2 x v t a t =+ 加得 ()222011 2222 x v t a t ab b a b ab =+=?+?-?=加 选项C 错误。 故选D 。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t 的关系图象。若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0时,乙物体一定在甲物体前面 B .t =1s 时,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 C .t =2s 时,乙物体速度大小为1m/s

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1 2 a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02=2ax. 自测1某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v =(2t+4) m/s,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情况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初速度为2 m/s B.加速度为4 m/s2 C.在3 s末,瞬时速度为10 m/s D.前3 s内,位移为30 m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三个推论 (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相等. 即x2-x1=x3-x2=…=x n-x n-1=aT2.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2 v t . (3)位移中点速度2x v =v 20+v 22.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 (2)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 (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 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 1∶t 2∶t 3∶…∶t n =)∶(2- 自测2 某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秒内通过的位移是x (单位:m),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 A.3x 2(m/s 2) B.2x 3 (m/s 2)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学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手机,下图为我校一名同学百度地图的手机截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同学想查看玉溪一中周边道路情况,对手机界面进行了如下操作,那么该同学的操作

A. 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图幅 B. 缩小了比例尺,放大了图幅 C. 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 D. 缩小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 2. 该同学利用手机APP的测距功能测得玉溪到昆明的直线距离约为75km,则此时左侧地图的比例尺约为 A. 1:500000 B. 1:50000000 C. D.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5000m 【答案】1. C 2. C 【解析】 1. 读图可以看到,两图的图幅相同,该同学的操作放大了比例尺,图幅不变,A、B错。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实际范围,C对,D错。 2. 该同学利用手机APP的测距功能测得玉溪到昆明的直线距离约为75km,图上距离约1.5厘米,则此时左侧地图的比例尺约为1:5000000,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C对。A、B、D错。 点睛:比例尺是一个比值,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读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65 m B. 60 m C. 55 m D. 50 m 4. 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 15 m B. 40 m C. 65 m D. 90 m 6. 关于图中四地的土地利用方式,最合理的是 A. 甲地发展柑橘种植 B. 乙地发展水稻种植 C. 丙地发展乳畜业 D. 丁地发展林业 【答案】3. B 4. C 5. B 6. C 【解析】 3. 图示等高距是5米,区域内海拔最高处在右上角,海拔范围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范围20-25米之间,高差范围是55-65米之间,最大高差可能为60 m,B对。不包括范围两端数值,A、C、D错。 4. 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河流流速越快。图中①②③④附近等高线最密集的河段是③,河水流速最快的是③,C对。其它河段等高线较稀疏,流速较慢,A、B、D错。 5. 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图中等高距是5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应是较窄的峡谷地形,位于②上游峡谷处。最低处是河道,海拔40-45米,最高处是55米等高线,图上距离约0.8厘米左右,结合比例尺,坝顶长度约40米,B对。其它数值差距较大,A、C、D错。 6. 图中四地的土地利用方式,甲地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柑橘种植是亚热带作物,A错。乙地位于山区,地形坡度大,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B错。丙地位于城市郊区,适宜发展乳畜业,C对。丁地位于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D错。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图中x,y 为等高线(等高距为 100 米),x数值为 500米,L为河流,H 为湖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其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at v v t +=0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表达式:202 1 at t v s +=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表达式:as v v t 22 02=-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2.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 A .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 B .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C .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 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s B .8s C .16s D .24s 4.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 ,那么它在最初10s 行驶的距离是( ) A. 90m B. 45m C. 30m D. 15m 5.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6.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 /s 。,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 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

第二章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匀加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汇总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宏观、微观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二、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①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只能是相对的。②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③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 三、质点 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却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的一种科学抽象。 把物体抽象成质点的条件是: (1)作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当作质点处理。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虽然不同,但它的大小、形状及转动等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如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地球仍可看成质点).由此可见,质点并非一定是小物体,同样,小物体也不一定都能当作质点. 【平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看成质点,{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的距离相比不能忽略};转动的物体可能看成质点来处理{研究绕太阳公转的地球的运动},也就是研究的问题不突出转动因素时。】 【能否看成质点一看研究问题,二看物理的形状与研究物体的关系】 【一个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决定于物体的尺寸与物体间距相比的相对大小】 四、位置、位移与路程 1、位置:质点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来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表示为s(x) 、s (x,y) 、s (x,y,z) 2、位移:【矢量】 ①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②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注意: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如:竖直上抛物体下落时,仍位于抛出点的上方; ③单位:m 3、路程【标量】: 路程是指质点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路程和位移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五、速度 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速率:在某一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速率是标量. 瞬时速度: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瞬时速度的含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定义式: x v t == 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s v t == 路程 时间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相等) v1,队伍全长为L.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v2(v1小于v2)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这个全过程中通讯兵通过的位移为。

物理必修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归纳与推导

物理必修第二章匀变速直 线运动公式归纳与推导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归纳及推导证明导学案2018年9月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速度公式:at v v +=0 (2)位移公式:2021 at t v x += (3)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 02=- (4)平均速度公式:①t x v = (普适)②2 0v v v += (5)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公式:20 2 v v v v t +==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6)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22 2 02v v v x += 可以证明:无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有:2 2 x t v v < (7)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恒量,且有:2aT x =?(相邻) ※此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推广:2)(aT N M x x N M -=-(间隔) 二、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at v =221at x =ax v 22=2v v =……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用逆向思维(逆过程)可看 做初速度为0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关系式: (1)等分时间:取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t =0时刻v 0=0。(见第2页图示) ①第1T 末、第2T 末、第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1:2:3:…:n ②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位移之比为1:4:9:…:n 2 ③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位移之比为1:3:5:…:(2n -1) (2)等分位移:取连续相等的位移x ,t =0时刻v 0=0。(见第2页图示) ①第1x 末、第2x 末、第3x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3:2:1…: ②前1x 内、前2x 内、前3x 内…所用时间之比为:3:2:1…: ※③第1x 内、第2x 内、第3x 内…所用时间之比:)23(:)12(:1-- …:(-) 基本公式主要涉及五个物理量:位移x 、加速度a 、初速度v 0、末速度v 、时间t 。除时间t 外,x 、a 、v 0、v 均为矢量,一般以初速度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由打点计时器可以精确.. 算出匀变速运动中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及运动的加速度,公式分别为:

第一章 直线运动(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一体化(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概念、原理、方法 (一)四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0v v at =+ 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和物理量变化量的概念证明。 证明:如图1,加速度v a t ?= ?,而0v v v ?=-,0t t ?=-,有00 v v a t -=-,变形即得0v v at =+。 2、位移公式1:02 v v x t += 证明:(1)如图2,用“微元法”将物体的运动分成无数段,则每一小段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位移120112x x x v t v t =++=?+?+ (2)上述物理思想用v-t 表示如图3,物体的位移x 即为图中“阴影矩形面积的和”。 (3)如图4,如果整个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则“无数阴影矩形的面积的和”即为图中“梯形的面积”。由梯形面积公式“2S =?上底+下底 高”即可得02 v v x t +=。 3、位移公式2:2 012 x v t at =+ 证明:如图5,注意到表达式中不含末速度“v ”,由0v v at =+得0at v v =-,代入02 v v x t += 有200011 ()22 x v v at t v t at =++=+。 4、位移公式3:2 20 2v v x a -= 或22 02v v ax -= 证明:如图6,注意到表达式中不含时间“t ” ( v 0 a — t , x = x = v 0 a 图5 图6 图7 图8 v v 0 /2?t v = v /2t # /2t v 0 /2?x v = v /2x /2x a a v 0 ? a v v 1 v 2 x = v 0 《v v 2v v v 图1 图2 图3 图4 v 0 a t ! v =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份。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1~2题。 1.升空后的“神舟九号”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当“神舟九号”发射升空时,纽约(西五区)当地的区时为 A.16日7时37分 B.16日5时37分 C.17日7时37分 D.17日5时37分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观测,2010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10多个,到了2011年太阳黑子就增长到了35个,2012年太阳黑子的相对数已经超过60个,在2013年达到峰值。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太阳黑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B.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C.太阳黑子的增多会造成地球上很多地区气温出现异常 D.太阳黑子的增多会造成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等现象 4.预计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将出现在 A.2017-2018年 B.2019-2020年 C.2021-2022年 D.2023-2024年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2012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高中物理复习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 ①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②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 质量。 (1)平行:细绳、纸带与长木板平行 (2)靠近: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的位置 (3)先后: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 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4)防撞:小车到达滑轮前让其停止运动, 防止与滑轮相撞或掉下桌面摔坏 (5)适当:悬挂钩码要适当,避免纸带打出 的点太少或过于密集 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如图1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x1、x2、x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Δx=x2-x1=x3-x2=x4-x3=C(常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1 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n= x n+x n+1 2T。 3.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 (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即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 再算出平均值 即a = x 4+x 5+x 6-x 1-x 2-x 3 9T 2 。 (2)用图像法求加速度 即先根据v n =x n +x n +1 2T 求出所选的各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 -t 图像,图线的斜率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认识“两种仪器” (1)作用:计时仪器,接频率为50 Hz 交变电流,每隔0.02 s 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4~6 V 交流电源 电火花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 区别“两种点” (1)计时点和计数点 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实际点,两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计数点是人们根据需要选择一定数目的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选择点的规则而定。 (2)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相同,速度越大,纸带上的计时点越稀疏。 教材原型实验 命题角度 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2019-2020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

2019-2020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每小题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高度,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称 为历时。读我国某水文站所测“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回答(1)~(2)题。 (1)该水文站最有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若在该水文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后,则历时曲线上的M、N点将() A.M、N同时左移 B.M、N同时右移 C.M左移,N右移 D.M右移,N左移 【答案】 D C 【考点】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 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 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高度,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称为 历时。 【解答】 读图可知,该水文站的水位6月份较高,78月下降,之后在升高。78月份水位较低可能是该地区降水较少造成的,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78月份出现伏旱,降水少一致。水库能调节河流径流,是河流洪峰出现时间延迟;故若在该水文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后,则历时曲线上的M点左移,N点将右移。 2.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 出现逆湿现象。某年8月,我国西北某片无人干扰的戈壁滩,天气晴好。如图示意该 月连续两日该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读图,回答(1)~(3)题。

第一章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 m,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 m/s2,该路段的限速为60 km/h.则该车().A.超速B.不超速 C.无法判断D.速度刚好是60 km/h 解析如果以最大刹车加速度刹车,那么由v=2ax可求得刹车时的速度为 30 m/s=108 km/h,所以该车超速行驶,A正确. 答案 A 2.(2013·苏北四市调研)如图1-2-5所示,一小球从 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 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 x AB∶x BC等于(). A.1∶1 B.1∶2 C.1∶3 D.1∶4 解析由位移-速度公式可得v2B-v2A=2ax AB,v2C-v2B=2ax BC,将各瞬时速度代入可知选项C正确. 答案 C 3.(2012·无锡模拟)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 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A.12.5 m B.2 m C.10 m D.0.5 m 解析由v=at可得t=2.5 s,则第3 s内的位移,实质上就是2~2.5 s内的位 移,x=1 2at′ 2=0.5 m. 图1-2-5

答案 D 4.运动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 s 停止,则它在制动开始后的 1 s 内、 2 s 内、 3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 A .1∶3∶5 B .1∶2∶3 C .3∶5∶6 D .1∶8∶16 解析 画示意图如图所示,把汽车从A →E 的末 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过来转换为从 E →A 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等效处理,由于逆过来前后,加速度大小相同,故逆过来前后的运动位移、速度时间均具有对称性.所以知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之比为1∶3∶5∶…,把时间间隔分为0.5 s ,所以x DE ∶x CD ∶x BC ∶x AB =1∶8∶16∶24,所以x AB ∶x AC ∶x AD =3∶5∶6.选项C 正确. 答案 C 5.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 知它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 ( ). A .1∶3 B .1∶5 C .1∶8 D .1∶9 解析 经过b 点时的位移为h ab =v 2 2g ,经过c 点时的位移为h ac =(3v )22g ,所以h ab ∶h ac =1∶9,故选D.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6.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 为t ,刹车位移为x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求出 ( ). A .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 B .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 C .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 D .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 解析 因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有x =12at 2=v - t ,可以求出汽车刹车过 程的加速度a 、平均速度v -,B 、C 正确;又v =at ,可求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初

玉溪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理科化学试题

玉溪一中高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N —14, Na—23, Cl —35.5 , Cu —64 说明: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实验室里硅酸钠溶液存放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B ?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C.氟利昂(CCI2F2)因破坏大气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 D ?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2. 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不会产生“浑浊一T澄清”现象的是 A. X :漂白粉溶液Y :二氧化硫 B . X :硝酸银溶液Y :氨气 C. X :氢氧化钡溶液Y :二氧化碳 D . X :偏铝酸钠溶液Y :二氧化氮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②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③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④K sp不仅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⑤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 ⑥AI和Fe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⑦干冰和氨都属于弱电解质 ⑧汽油和花生油的主要成份都是油脂 A .①③④⑦⑧ B .②③④⑤⑧C.③④⑤⑦⑧D.①③⑤⑥⑦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烯含有的分子数为 6.02 XI023 ②标准状况下,a 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224 X6.02 X023 ③7.1 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2 X.02 X023 ④ 1 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约为7X6.02 X023 ⑤500 mL 1 mol L —1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数约为 1.5 X.02 X023 A .①④ B .②⑤ C.③④ D .②④ 5. 下列有关粒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检验SO42-: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检验CO32-: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C.检验「: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可确定有「存在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习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基础题] 1.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 ,则物体到 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 .3 m/s B .4 m/s C .6 m/s D .2 2 m/s 2.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 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 A.(n 2-1)v 2 02a B.n 2v 202a C.(n -1)v 2 02a D.(n -1)2v 202a 3.现在的航空母舰上都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 -A15”型战斗机在跑道 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 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 .30 m/s B .40 m/s C .20 m/s D .10 m/s 4.P 、Q 、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 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 点的速度为v ,到达R 点的速度为3v ,则PQ ∶QR 等于( ) A .1∶3 B .1∶6 C .1∶5 D .1∶8 5.某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末速度为15 m/s ,运动位移为25 m , 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 A .2.5 m/s 2,2 s B .2 m/s 2,2.5 s C .2 m/s 2,2 s D .2.5 m/s 2,2.5 s 6.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 ,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 急刹车后,经1.5 s 停止,量得刹车痕迹长x =9 m ,问这辆卡车是否违章?假设卡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知其行驶速度是多少? [能力题]

云南玉溪一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科数学

正视图侧视图 俯视图 玉溪一中高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文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0}A x x =->,集合2{|20}B x x x =-≤,则A B 等于 (A )[0,)+∞(B )(,2]-∞ (C )[0,2)(2,)+∞ (D )? (2)若复数 i 12i a +-是纯虚数,其中i 是虚数单位,则实数a 的值为 (A )2 (B )15 (C )12- (D )2 5 - (3)若2tan =α,则α 2sin 1 的值等于 (A )54- (B )54 (C )45- (D )4 5 (4)“33log log a b >”是“22a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①21,04x R x x ?∈-+ ≥; ②1 0,ln 2ln x x x ?>+≤; ③“a b >”是“22ac bc >”的充要条件; ④22x x y -=-是奇函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已知函数( )12, 1. x x f x x >=≤??, 若关于x 的方程()f x k =有3个不同的实根,则实数k 的 取值范围为 (A )()0,+∞ (B )[)1,+∞ (C )()0,2 (D )(]1,2 (7)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棱锥的全面积是 (A )624+(B )64+ (C )224+(D )24+ (8)设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A 、,是双曲线渐近线上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玉溪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直线l , m ,平面βα,,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l //β, l ?α?α//β B .l //β, m //β, l ? α, m ?α?α//β C .l //m , l ?α, m ?β?α//β D .l //β, m //β, l ? α, m ?α, l ?m =M ?α//β 2、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a 2=4,a 2+a 3=8,则a 7等于( ) A .7 B .10 C .13 D .19 3、如果a <b <0,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 a 1<-b 1 B .ab <b 2 C .-ab <-a 2 D .|a |<|b | 4、已知点A(2, 3),B(-3, -2),若直线l 过点P(1, 1)且与线段AB 相交,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2或k ≤ 4 3 B . 4 3 ≤k ≤2 C .k ≥ 4 3 D .k ≤2 5、若变量x , y 满足约束条件?? ? ??≤≤≤≤≥+2031854y x y x ,则z =3x +2y 的最小值为( ) A .4 B . 5 23 C .6 D . 5 31 6、过点P(1, 3),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6的直线方程是( ) A .3x +y -6=0 B .x +3y -10=0 C .3x -y =0 D .x -3y +8=0 7、若某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侧面积为84π,则该圆 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 ) A .7 B .6 C .5 D .3 8、在△ABC 中,a =2bcos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第一章第2讲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知能训练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2·淮安模拟)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 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1-2-6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11 000 s ,则小 石子出发点离A 点约为( ) 图1-2-6 A .6.5 m B .10 m C .20 m D .45 m 【解析】 因曝光时间极短,故AB 段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小石子到达A 点时的速度为 v A =x t =0.0211 000 m/s =20 m/s , h =v 2A 2g =2022×10 m =20 m. 【答案】 C 2.(2012·武汉模拟)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1-2-7所示,则( )

图1-2-7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 m/s2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 D.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5 m/s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物体从h=25 m处开始下落,在空中 运动了t=2.5 s到达行星表面,根据h=1 2at 2,可以求出a=8 m/s2, 故A正确;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算出v=at=20 m/s,可知C正确.【答案】AC 3.如图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是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v -t图象应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C正确.D 中图象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D错误. 【答案】 C 4.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 s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 m/s2,则两球相遇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A.10 m B.15 m C.20 m D.不会相遇 【解析】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t s与第一个小球相遇. 根据位移相等有 v0(t+2)-1 2g(t+2) 2=v t- 1 2gt 2.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理科)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 地理学科试卷(理科) 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地外文明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 银河系中两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其中一个命名 为“蓝月亮”。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光照良好。据此 完成1~2题。 1.“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太阳 B.地球 C.行星 D.恒星 2017年6月15日上午11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这 是我国首颗大型天文望远镜卫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据此完成3~4题。 3.该天文卫星发射时下列地区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西安 C.北京 D.广州 4.该天文卫星发射时下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西安 C.北京 D.广州 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①、②两地 A.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 自转角速度相等,①地线速度大 D. 自转线速度相等,②地角速度小 6.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甲处运行至乙处期间,②地 A.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 B. 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 C. 极昼范围扩大 D. 所处季节相同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8.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 的比较,正确的是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 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 1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 1秒的初速度大2 m/s 3.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 10 m/s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 2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 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 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4. 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 a = — 6 m/s 2 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 C .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 6 m/s D .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 6 m/s 5 .一个物体以V 0 = 1 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 8 m/s 2,冲上 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贝U ( ) A .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8 m/s B . 3 s 末的速度为零 1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 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C .加速度 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 B .速度 D .路程 其加速度的大小为 2 m/s 2,那么,在任1秒内( ) A .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 3s 内的位移是9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