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发展史 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音乐剧《歌剧魅影》

摘要:1870 年的法国巴黎歌剧院,在歌剧院里,怪事频繁地发生,原来的首席女主角险些被砸死,剧院出现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虚幻男声。这个声音来自住在剧院地下迷宫的幽灵,他爱上了女演员克丽斯汀,暗中教她唱歌,帮她获得女主角的位置,而克丽斯汀却爱着剧院经济人拉乌尔,由此引起了嫉妒、追逐、谋杀等一系列情节。而最终幽灵发现自己对克丽斯汀的爱已经超过了个人的占有欲,于是解脱了克丽斯汀,留下披风和面具,独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宫里。

关键词:音乐剧歌剧魅音克丽斯汀拉乌尔

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喜剧、和黑人剧。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最早的音乐剧并没有固定的剧本,甚至包含了杂技、马戏等等元素。在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在欧洲,各种各样的音乐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但华丽或庄严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间”的艺术形式。

音乐剧《剧院魅影》是一部在音乐、戏剧、舞台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的经典剧作,也是英国著名作曲家韦伯的代表作之一。然而“剧院魅影”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是以恐怖小说的形式,它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加斯顿·勒鲁。这部小说如同它的作者一样起初并没有太大的知名度,在1925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无声电影上映成功后,小说中恐怖、惊险的题材吸引了无数电影人的注意并九次搬上银幕。音乐剧和电影一样,也看上了这个题材,作曲家安德鲁·洛依德·韦伯和后来有着“音乐剧沙皇”之称的著名制作人麦金托什等人的强强合作,却彻底改变了这部音乐剧的命运并且从此一发不可

收拾。

故事发生在 1870 年的法国巴黎歌剧院,在歌剧院里,怪事频繁地发生,原来的首席女主角险些被砸死,剧院出现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虚幻男声。这个声音来自住在剧院地下迷宫的幽灵,他爱上了女演员克丽斯汀,暗中教她唱歌,帮她获得女主角的位置,而克丽斯汀却爱着剧院经济人拉乌尔,由此引起了嫉妒、追

逐、谋杀等一系列情节。而最终幽灵发现自己对克丽斯汀的爱已经超过了个人的占有欲,于是解脱了克丽斯汀,留下披风和面具,独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宫里。

在剧中,魅影一直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个性角色,他既有善良真诚的一面又有狂妄霸气的一面。真诚而又不羁的魅影。这就要求歌者“唱不同的作品要在唱法上有细微的变化,才能适应作品的需要”,剧中带有古典和流行相融合的音乐风格要求剧中角色既要有美声歌唱方法的功底又要具备通俗唱法的意识,选择一位抒情且偏向有点戏剧的男高音似乎更符合魅影的个性特征,如在演唱《夜之音》时,魅影完全是一位卸下心灵面具,温柔浪漫的情人形象,这就要求演唱者在用声上不能太冲,而是要在自然、真切、富有表现性的发声特点的基础上,在一种流畅、自然、平易近人的接近于真声的发声状态下来倾诉魅影对克丽丝汀的深挚的爱。

纯真善良的克丽丝汀。对于魅影,她有一种朦胧的情愫和依赖感,并一

直渴望和沉浸在魅影带给她的丰富的音乐世界里;对于拉乌尔,她的恋人,其性格中的柔情似水和真诚又尽显无遗。选择一位抒情而又偏向花腔的女高音似乎更加符合这一人物的个性特征,抒情以表现其真诚和柔情的一面,花腔以显示其聪慧灵巧的一面。在音色上要求柔和和清澈,气息也要连贯自如,在演唱方法上,则较多的偏向于传统的美声唱法但也不可破坏音乐剧中较常见的自然真声音色。

踏实稳重的拉乌尔,剧院年轻的赞助商,有着较好的身世和教育背景,他同时也是克丽丝汀心中的白马王子。他性格既踏实又稳重能够带给克丽丝汀最重要的安全感,男中音的音色无遗更加符合他的角色特征。拉乌尔在剧中的唱段并不多,唯一的重要唱段是他和克丽丝汀之间那首动人的爱情二重唱《正是

我所盼》,在这首二重唱中,拉乌尔的演唱充分发挥了其人物性格中深情款款的一面,在如歌如诉的声音中表达了其对克丽丝汀的最深切的爱意。

音乐剧这种艺术样式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普及并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这说明,音乐剧具有很大的普遍性,演出形式很容易被观众所接受,而音乐剧《剧院魅影》就是这样一部风靡全球的音乐剧,其自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剧中的音乐,其雅俗共赏的审美品质让人陶醉不已。

[1] 廖向红, 新旧世纪交替时分的美国百老汇音乐剧, 戏剧艺术, 2003 年,05

期: 36。

[2] 周小川,音乐剧之旅,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8 年: 69。

[3] 黄定宇,音乐剧概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 年: 172。

[4]孙维权,韦伯音乐剧的艺术魅力,音乐爱好者, 2003 年, 04 期: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