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凝胶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实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昔洛韦凝胶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阿昔洛韦凝胶对动物皮肤的毒性作用。方法: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试验,用健康豚鼠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阿昔洛韦凝胶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性。结论:阿昔洛韦凝胶皮肤局部用药对实验动物较为安全。
关键词:阿昔洛韦凝胶;皮肤刺激性;皮肤过敏性
阿昔洛韦为嘌呤核苷类广谱抗疱疹病毒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疱疹病毒感染,如皮肤及黏膜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及带状疱疹、疱疹性脑炎等,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生殖器疱疹等。为观察其凝胶剂外用的安全性,本文对阿昔洛韦凝胶的皮肤刺激性、皮肤过敏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阿昔洛韦凝胶,上海百安(南昌)制药有限公司试制,批号:060701;阿昔洛韦凝胶基质,上海百安(南昌)制药有限公司试制;2,4-二硝基氯代苯(DNCB),SIGMA公司产品,批号:97-00-7,临用前用菜油配制成1%的致敏浓度和0.1%的激发浓度。
1.2 动物
家兔,体重(1.8±0.2)kg,雌雄各半,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创实验动物科技服务部提供,合格证号:scxk(湘)2006-0001。豚鼠,体重(250±50)g,雌雄各半,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创实验动物科技服务部提供,合格证号:scxk(湘)2006-0001。
2 方法与结果
2.1 皮肤刺激性试验
取家兔6只,给药前24h在动物脊柱两侧备4块去毛区,每块去毛区面积3cm×3cm。试验部位皮肤需完好,无损伤及异常。破损皮肤区用温水洗净并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划“井”字并以渗血为度。去毛区的试验安排见表1。
给药前温水洗净,取相应受试物0.5ml直接涂布于去毛区,然后用2层2.5cm×2.5cm的纱布和1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敷
贴时间至少4h。敷贴结束后,除去受试物并用温水清洁给药部位。每天在同一部位给药,每次给药时间相同,连续7天。末次敷贴在去除药物后1、24、48和72h肉眼观察并记录涂敷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结果按文献[3]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评分,计算平均分值,并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2.2 皮肤过敏性试验
取豚鼠40只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10只,阿昔洛韦凝胶组20只,阳性对照组10只。给药前24h将动物脊柱右侧皮肤去毛,去毛面积3cm×3cm,试验部位皮肤需完好,无损伤及异常。
2.2.1 致敏接触给药前温水洗净去毛区,分别取阿昔洛韦凝胶基质 0.5ml、
阿昔洛韦凝胶0.5ml和1%DNCB0.5ml直接涂布于各组动物去毛区,然后用3层2.5cm×2.5cm的纱布和1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均敷贴6小时,第7、14天以同样方法各重复1次,共计3次。
2.2.2 激发接触激发前24小时将豚鼠脊柱左侧对称部位皮肤去毛,去毛面积3cm×3cm。于末次致敏后14天(第28天)分别取阿昔洛韦凝胶基质 0.5ml、
阿昔洛韦凝胶0.5ml和0.1% DNCB 0.5ml直接涂布于各组动物左侧去毛区,固定方法同上。3组受试物均敷贴6小时。去除药物后即刻观察,然后于24、48h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结果按文献[3]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评分。
3 结果
完整皮肤在每次去除药物后1h及再次敷贴前,末次敷贴后1、24、48和72h,肉眼观察均未见有红斑、水肿等情况;破损皮肤由于皮肤划伤,用药后第1天给药侧和对照侧两侧均可见划伤部位红肿,至第4天完全恢复,其后每次去除药物后1h及再次敷贴前,末次敷贴后1、24、48和72h,肉眼观察均未见有红斑、水肿等情况(结果见表2)。
阴性对照组10只,致敏激发接触后观察,即刻至48h激发接触部位均未出现红斑及水肿,致敏率为0。给药组20只,致敏激发接触后观察,即刻至48h 激发接触部位仅有1只于激发后24h出现轻度红斑,其余均未出现红斑及水肿,致敏率为5%。阳性对照组10只,激发给药24h后,4只出现轻度红斑为4×1分,6只出现中度红斑为6×2分,总积分16分;48h后,3只出现轻度红斑为3×1分,7只出现中度红斑为7×2分,总积分17分,致敏率100%(结果见表3、4)。
4 结论
在观察期限内,阿昔洛韦凝胶对兔完整及破损皮肤均未引起明显的红斑或水肿;阿昔洛韦凝胶组经致敏、激发后,仅有1只出现轻度红斑,致敏率为5%,与DNC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表明阿昔洛韦凝胶皮肤局部给药有较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