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开启中医药宝库的钥匙
打好中医3步基本功

背诵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强古文和医史的学习。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工夫,势必很难理解。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如上所述,背诵功、基础功、构架功为“真中医”必须具备的三步功夫。在这三步功的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早临床、多临床,从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铁杆“真中医”。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私密日志列表
评论列表
私密日志
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私密日志列表
打好中医3步基本功
转到普通日志| 编辑 | 删除 睡` 保存于2009年11月28日 19:19
打好中医3步基本功
中医的生存和发展重在疗效,中医市场的争取也在于疗效。有人认为目前中医市场疲软,我不认同。中医市场疲软不是中医的学术问题,而是中医从业人员的个体素质问题。诸如一位名中医可救活一所乡镇卫生院的例子不在少数。然而,要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汇总4篇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汇总4篇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汇总4篇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转眼间,曾经翘首以盼的见习生活已经过去一半,原先的猜测、忐忑及兴奋早已悄悄褪去,逐渐进入状态,融入医院的工作中后,生活变得简单而忙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真实。
有时候看着带教老师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就会憧憬未来,想着几十年后,我会不会就成了你?呵呵,应该是吧。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紧张过,开心过,努力过,醒悟过,自信过。
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们进步了,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学校以前从未学过的东西。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临床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里能够做的事还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
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带教,他们经验丰富,能够让我们较快的适应这里的新环境。
这应该算见习阶段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环境中成长与生存。
在这里我们从零学起:如何向病人自我介绍,如何倾听病人的需要,如何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如何给与病人最好的照顾。
如皋方言很难懂,刚来这里什么都听不明白,连去食堂打饭交流都困难,更别提和病人交谈了。
于是我们从细节做起,留心周围人的每一句对话,观察他们说话的表情,慢慢揣度其中的意思,不断地听、学、练,终于也能猜个不离十了。
收获二: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更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进行了教学查房,病历书写等。
更深刻地了解一些疾病,掌握了各项基本检查技能操作,将书本知识和病人的临床表现相结合。
内科病房的工作庞大而又琐碎,我的带教老师一个人就得主管二十多个病人,其辛苦可想而知。
接诊之初就要详细询问病人病情,以准确施治;查房时要全面了解患者康复状况,来增减医嘱;之后还要认真书写病例、病程,以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我是20级电子信息班的一名学生,我学的专业是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医学方向),其实是喜欢学医的,结果没想到学的是与医学无关的,所以希望在选修课上可以普及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所以选了《中医医学案概论》这门选修课。
学习后深感医学的博大精深,医者的伟大。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及一些感想。
通过学习中医学,我对它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人民在生活、生产以及同疾病斗争实践的经验总结。
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容。
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古以来,行医者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封为圭桌,更以行动诠释着,他们以德养性,以德修身,德艺双馨,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敬仰的伟大先师。
“精”为先,“诚”为辅,只有具备“精诚”着,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之品德。
纵观慢慢中华几千年医学历史,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扁鹊济世救人,敢于直言:华佗施人道不分贵贱:叶天士谦逊好学承先启后重树医德。
他们撰写的每一篇医案谨慎真实让我懂得实践真理的统一。
医者中的智者应是众智者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担负着挽救生命和发扬中医的双重责任,每一篇医案便是他们留给后人们最好的纪念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学习这门课后有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老师可以看看。
有时候,对我们这种初学者授以长篇大论的医学知识其实我们是吸收不了的,比如我相比之下更喜欢看一些图片啊,实时的医学视频等,可以提高大家的兴趣。
所以建议老师可以在讲课中给我们加一些相关视频,或者相关图片及新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实在很多时候,不论是我们的这个专业还是医学专业学生都会多少有些迷茫关于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可以用到哪儿,如何可以让他们运用得更好,希望老师在讲课时可以为我们指点一下。
还有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加深对中医学的印象,老师可以在课程的初期给我们放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引入到课程内,或者实践教学,其实我们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也想过把医生瘾,老师可以实际教我们如何把脉,如何辨别疾病的发生之类的,而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提前实习。
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
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
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
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
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
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
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
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
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
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
“汤头”即“方歌”。
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
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
“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
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
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
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
《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
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
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
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
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
浅谈医古文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医古文的地位和作用医古文是高校中医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早在1981年全国医古文研究会成立时,首任主任委员、当代著名医家任应秋就强调:“医古文是中医基础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肯定是学不好中医的”。
“打开中医宝库的总钥匙就是医古文。
”在全国医古文研究会的倡导下,30多年来,医古文课程的研究方兴未艾,硕果累累。
目前,医古文已成为中医药院校的重要课程,但它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却存在着地位边缘化,作用被忽视的倾向。
部分高职中医类专业虽然开设了医古文,但定位不准,课时不足,有的中医类专业甚或以大学语文或语文替代医古文。
由于高职中医药专业学制短,课时紧,加之社会上中医药职称外语与医古文考试科目的可选性,造成了医古文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地位尴尬,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医古文在高职中医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回归其原本的价值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职业发展奠一个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医古文课程的现状目前,医古文课程在高职中医药类专业的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开设的专业有中医、针灸推拿等,其他如康复治疗技术、中药等专业均未开设。
导致了学生的医古文阅读水平降低,文化素质不高,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古医籍也无法阅读,从而影响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准确理解。
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医古文课程只开一个学期,占72学时。
教材以正在使用的《新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医古文>》为例,分上、下两篇。
上篇文选包括名医传记、医话医案、经典医著等共40篇;下篇为基础知识。
但由于课时太少,上篇的文选最多只能讲授二分之一还不到,下篇的基础知识只好让学生自学。
没有课时量的保证哪有会有质的提高?又由于医古文课程处于“弱国寡民”的地位,被视同语文课隶属于基础部,且期考时划归“考察”的“副课”之列而非“考试”的“主课”,淡化了价值,降低了地位,学生就难以重视。
学生对医古文课程的认识亦存在偏差。
从我们调查得来的情况看,28%的学生认为医古文课不能直接教他们诊病论治、开方处药的本领,没有太大价值;21%的学生认为医古文应该选择诊治疾病的文章;只有51%的学生认为应该学习医古文。
医古文~1

学习医古文,使学生在中学文言文知识的 基础上,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及其主要意 项、掌握古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断句、今译、
文意理解等基本技能,从而比较顺利地阅
读中医药古籍,为学习后续的古典医著课
程与毕业后研读古代医籍,清除文理上的
障碍。
怎样学好医古文?
医古文是门工具课,不同于其他理论课,
理解就算基本占有了,工具课最大的特点就
書、盡、畫、晝
一下子,急速地。 凭着这种视力看病
见,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
看见、看到,“视”侧重于看的动作, “看”侧重于看的结果。垣,矮墙。
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為醫或在齊,或
癥结:腹中结块,此指 只是把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有时 特,仅仅,只是。 体内疾病所在。
医古文
中西医结合学院 王 全
前言
一、什么是医古文 二、医古文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三、学习医古文的目的 四、怎样学好医古文
• 什么是医古文?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
言规律及特点的一门学科。
它的含义不是“医学古籍文献”,
也不是“医学古代文章”。医古文不同
于古代汉语,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 医古文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其後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 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
治穰(ráng):举行祈祷。穰,通“禳”, 病:名词作动词,患病; 除祸求福的祭祀。 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治:多意实词,其意义随上下 文而定。此作“举行”解。 相互错乱 不时:指(气血运行)没有规律。时:用在 否定词“不”后,活用成动词,按时。 内脏受害 喜欢方术的中庶子。中庶子,官名,负责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 教育管理,方,古代指医卜星相等方术。此句为定语后置句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
”(《伤寒论·辨脉法第一》)这可是张仲景《伤寒论》正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脉诊的总纲。
若言人之虚实,则“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若言病之虚实,则“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
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遇疑似不定时,合色脉以万全。
察色诊脉以定病位之表里脏腑,病情之寒热虚实,或从证、或从脉,岂是偏取沉按一法耳?虚劳病可说是“虚”,《金匮要略》对本病尤详于脉,“夫男子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脉象大,或者极虚,都可能是劳病的脉象;“……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此为劳之使然。
”脉浮或者脉虚沉弦,也都是劳病的脉象;它如:脉浮大和浮弱而涩、极虚芤迟和诸芤动微紧、虚弱细微、脉大等等。
都是要我们临证必须脉证合参。
脉有真假,凡阳证见阳脉者多实,阴证见阴脉者多虚,这些皆为脉证相符,所谓真也;假指脉证不符,实证见虚脉,虚证见实脉。
例如今之临床教学,同学们感受最深莫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脉象,本病辨证属虚,属于《金匮要略》的“虚劳、亡血失精”一类,当无异议。
其脉数而弦大,随其病情加重而剧,倘通过治疗,症情好转,脉亦逐渐减弱。
这正是:脉有真假,识得假时假即真。
再举一个病例:一新加坡来南大读博士的35岁比丘尼于20年11月求诊,彼邦地近赤道,在南京冬日特别怕冷,手足冻疮,破溃不堪。
右脉弦细左脉微,手足清冷,足部脱袜后,足前部及后跟,已有受冻的痕迹。
当时,随诊学习的同学,都以为是当归四逆汤证。
结果我给出的却是四逆散方加味。
众皆不知何故。
余谓“诸君,厥者极也,阴阳气不相顺接,极造其偏,手足逆冷。
有热厥有寒厥。
何以得知?是舌质红绛起红点,少津而口干。
左脉微,假象也,当舍脉从舌。
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5篇读友吧

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医工作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之前的我对自己的医术缺乏信心,已故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曾说:“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处可误人”。
我曾问自己:“我能像老师们一样看病吗?”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我疑惑的时候,20__年我去__参加了为期5周的纯中医义诊服务。
在师兄们的带领下,加上我们从国内带去的中药饮片,我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以纯中医的方法救人活命,看到了许多病人从中医药学这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获得了健康,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青年中医师应有的目标和责任。
这个体验鼓励我读研读博,更深一步探索经典的魅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真正的跟诊是你有一个辨证论治的思索过程。
首先,收集到患者四诊信息后,会在你脑海中出现第一个病机,然后去思考这个病机和你收集到的四诊信息是否相符合。
如果不符合,那就可能是另一个病机了,应再次把病机和四诊信息相匹配,重复这种过程几次,就大致可以找到病人的真正病机了。
其次,你再想一下,这个病机可用什么方呢?《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方剂学里有相对应的方药吗?而不是看老师用了什么方药,重点是你要有这种思考的过程。
到了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去看老师的方,因为可能会影响你的思维。
因为有可能老师看病太快了,他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太熟了,你追也追不上。
多多训练这种思维过程,比你抄了或背了某中医老师专门治某病的常用方更好。
因为中医自古就不分科,最多就分个骨伤与外伤杂病,所谓的外伤就是外感病,所谓的杂病就是内、外、妇、儿等,全都是一以贯之,全都依赖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
如果连辨证这一步都没有走好,如何论治?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首先,学习中医经典,最好是先看原文。
至于版本的问题,我觉得对一个连辨证论治都不太明白的人来说,就先别了解,少走一些不应该走的路。
其次,阅读条文的时候,我们要去想象自己就是在看病。
条文显示的是一个病人的病情,想象自己就是个医生,一边看着条文,一边去学习如何分析。
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

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导游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通用9篇】对于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你会写吗?来看看吧。
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

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心得体会是整理和归纳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医古文讲座 第四讲《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的译注

医古文讲座第四讲《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的译注医古文讲座第四讲《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的译注,】:“医古文讲座”是为广大中医工作者举办的。
它的任务是要帮助中医同道们获得打开祖国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大门的钥匙——掌握古代汉语知识,提高阅读古医书的能力。
“讲座”的内容,以译注和讨论医药学论著原文为核心,在每一单元后,也扼要地介绍一些古代汉语知识。
将涉及字、词、句、篇以及工具书等,范围较广;但重点拟放在探讨词义和精读原文上。
因为掌握较多的古医书常用词及精读一定数量的原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寄希望于行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园."后世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一书中著有专篇《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对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述得既精辟具体,又梗概明了,对行方智圆的关系亦作了确切的论证,温读此文,,有益于今时的医德医风教育。
1。
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

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通用9篇】对于中医诊断学习个人心得感悟,你会写吗?来看看吧。
医药卫生医古课件

• 《医古文》是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的基 础课程。
• 《医古文》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 课程。
• 《医古文》是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终身 教育的重要课程。
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扤毒
相传为黄帝时名医, 案扤(wù务):按摩。案,通“按”。扤,摇动。毒熨(wèi 又写作俞拊、俞柎。 慰):用药物加热熨贴。毒,指药物。熨,一种热敷疗法。
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
拨:诊察。应,反 因:依循。输:同 应,指疾病所在。 “腧”,腧穴。
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
收:收殓,装殓。
能:及;到
能半日也。”“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
未尝:不曾;否定副词“未”与时间副词” 尝”组成否定式词组,表示事实没有发生过。
於鄭,未嘗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聞太子
精光:指虢君的 容颜和神采
侍奉拜见于眼前
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 中心词。状心结构。地。
除祸求福的祭祀。
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穰過於眾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氣不時,
治:多意实词,其意义随上下 不时:指(气血运行)没有规律。时:用在 文而定。此作“举行”解。 否定词“不”后,活用成动词,按时。
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則為中害。精神不
相互错乱
突然发作
内脏受害 精神:正气
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泄,是以陽緩而陰
鵲独专掌 揽。国 国扁家 家鵲政 大权事入,視患病病,出,不董省安人事于問扁惧鵲怕,、担扁心鵲曰:
中医个人学习总结

中医个人学习总结学习中医学已有半载,总觉得这门学科有种朦胧美,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当中。
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
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煮沸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基准,去认知黏稠之性状,表明舌苔黏稠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认知湿性黏腻的病原体特点。
融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化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
例如人体皮肤着凉之后,可知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呕吐等哮喘症状,中医给以宣肺活血药物化疗后,哮喘复发。
以此表明肺主跨媒体、生发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
然而,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
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中医的临床工作分成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全面落实在方药上。
如果没准确的处方,绝对不能更上一层楼的疗效。
故中医历年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运动“三件宝”。
“汤头”即为“方歌”。
中医虽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后汉书》辅行。
建议“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领域自如。
“脉诀”就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
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盛行最甚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二要用,故云脉必“二李”。
当然存有精力多念几部更好。
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
《药性诗赋》就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很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确对初学用药勒皮伊初步轮廓。
尽管有些内容已相左时代的建议,但仍为社会各界中医所钟爱。
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容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
众所周知,针灸就是国粹,就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医用古汉语基础》

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医用古汉语基础》
“巾医学典籍中关于古汉语字和词的解释,尤为薄浅而乏根底,除杨上氰王冰少数大医学熟外,往往于文字、训话、音韵之学,失之疏陋,.故多不能得其实……” 这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为《医限古汉语基础》所作序中的一工乏话。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层含义:一是巾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之一,但由,于它的传世的形式主要是上万种的典籍,而这些典籍又是以古l汉语记述的,所以不具备古汉语知识是难以了解中医之真谛的。
二是历来除少数大医学家外,业中医者的古汉语水平都不够高,这反映在对古医籍的整理(点校、笺证、注释、集解),工作上是远不够理想的。
显然,若要探本溯源,关键之一就是如何掌握医用古汉语这把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了。
」J~汇;」J_仁」.人J‘夕.生主。
_二,户_,炙司盛二土,」九~」、_九浏览市面上有关学习医用古汉语(或称医古文)的书籍,大率不离“古医籍文选、注释、少量词法、语法”的模式,读后令后学;有_“知其然不知寡康澎然”之感。
缺少较全面、较系统、有一定深度的教材和工具书。
罗荣汉副教授本于古汉语有较高造诣,又积多年研习与教学之功,经十余年而终成力作—《医用古汉语基础......(本文共计1页)。
医古文学习方法

医古文学习方法分享学习中医经验医古文学习十二法作者:唐书生(河北省磁县肿瘤防治研究所)董瑞霞(河北省磁县肿瘤医院)医古文,是学好中医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通向打开祖国古典医学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因此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在医古文学习中,根据亲身体会,总结出一些学习方法,用其学习古典经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概述为医古文学习十二法,供初学者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中心概述法:是指学者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应首先了解课文前“说明”中交代的时代背景、作者、文章出处、中心大意等。
这样,学者不但能做到胸中有数,在学习中逐步深入,而且对不同时代的字词大意和文章风格还能有所鉴赏。
例如学习“《脉经》序”时,就必须知道本文出自《脉经》,作者王叔和,魏晋之际的医学家。
《脉经》共十卷,是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本文指出了脉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说明编著《脉经》的原因及其内容体例,勉励后学者深入钻研,赶上前贤。
知道了这些后,就能很轻松地边阅读边理解到文章大意。
其次,根据文章“说明”,还可提供两种学习方式:一是根据交代的年代,可将文章按时代先后次序排列一下,然后可按文言的接近程序归为三大类。
一类是先秦两汉文章,如医师章、秦医缓和、“素问”三则、异法方异论等;二类是晋代至宋金时期的文章,如《脉经》序、《甲乙经》序、养生论、极言篇等;三类是明、清两代的文章,如赠医师葛某序、医原、诸医论、《本草纲目》原序等,通过这种由古到今、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可以了解和鉴赏到不同时代的文言变化和文章风格。
二是根据说明中交代的体裁和内容,可将文章分门别类,常可分为医史文献,如秦医缓和;医家传记,如华佗传、李时珍传;医著序文,如《伤寒论》序、《类经》序;医学论文,如标幽赋、小儿则总论;医案医话,如医案三则、医话二则等等。
通过这种分类学习,综合对比,便于集中学到同类有关知识和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古汉语的阅读能力,上述从纵横两个方面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初学者从宏观上把握到学习门径,利于知识积累、比较,便于掌握语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共九章。 3. 附录:模拟题及常用词表。
21
五 教法与考试
课时及分配:
教材建议课时为108-120课时。 我们40个课时。
HOME
26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学习古汉语知识 ① 积累词语 ② 学会使用工具书 《辞源》《汉语大词典》《中医大辞典》 ③ 学会一点推求词义的方法 2、培养理解、概括、提炼、摘要能力
HOME
27
本课思路: 文为医用,文医互渗;理 解文意,读出信息;指导 方法,启发思路;主辅配 合,自成系统。
28
3
学科性质
医古文就是中医古代文献。它是一个载 体,装载了三千多年来的医药文献。 从秦汉至清末,累计存世的中医药古籍 文献有8000余种。1991年出版《全国中 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录全国113家图书馆 所藏医书12124种,其中古籍7700余种。
4
中医文献的传世方式:
1. 历代古医籍(1911年以前)--以专著形 式辗转刊抄而传世。
10
唐·许胤宗曰:医者,意也,思虑精 则得之。望、闻、问、切而不能知, 或强不知以为知,遂以意为之,鲜有 不败事者。
清·李光庭《乡言解颐》卷三
HOME
11
(二)从中发现一些解决医学 难题的突破口
疟疾寒热: 《肘后方》:“用青蒿一握,水二升, 捣汁服之。” 青蒿治疟,被世界卫生组织承认为唯 一不带喹啉环结构的抗疟药。
16
三 学科沿革及现状
七版教材: 五十年来,中央卫生部与中医药管理局 先后组织编写了七版教材。每版教材大 约使用八九年。
教辅 教辅类书籍也出了许多。
17
医 古 文 教 材
18
教 学 辅 导 书
19
20
四 教材内容
分为:上编、下编与附录三个部分。 1. 上编: 50篇阅读文选,分为授课36篇,自学 14篇。
24
六 学习方法
记常用的字、词、句 1.常用的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 2.常用的古今含义不同的实词、虚词以及成 语典故、固定 结构都要记住。 3.课文中的名言佳句要熟悉。
25
任务--培养阅读中医古文献的能力 (一)读通中医古文的能力
——识字,解词,掌握语法特点, 断句,翻译,使用工具书。
(二)读懂中医古文的能力(读出信息) ——理解文意,把握观点思路宗旨。
传授古汉语古文化知识的课堂、展示 中医古文献风貌和学术价值及其文化 底蕴的窗口、提示中医治学门径的阶 梯、拓宽视野。 打下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技能基础的同 时,打下研读中医古文献的思想基础 ,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
29
12
总之
1. 中医古籍多→现存上万种→要继承发 扬中医→必须读古籍→读不懂→学习 医古文
2. 学习医古文→修习下续课程:内经、 伤寒、金匮、温病、中医各家学说等
3. 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医古文
13
三 学科沿革及现状
学科成立50年:伴随着国家首批中医学 院的诞生。 医古文教研室:全国各中医院校都有。 医古文研究会:隶属于中华中医药学会 。
8
《本草纲目》: 五脏六腑皆有火,平则治, 动则病,故有君火相火之说,其实一气而 已。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 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 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 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 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 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 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 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 细调水和炒。
2. 出土医简、医帛、卷轴、刻石等实物文 献。--以文献复出的方式保存到后世。
3. 散存于儒、道、佛、诸子百家及史志、 杂记中的医药文献。--以零散记录的形 式依附其他文献而传世。
5
教学内容除了传授必要的古汉语知识外, 还涉及中医药及古文化、古文献的各个 方面,是一门知识面宽,文化味浓,既 有专业性,又兼有中医人才文化素质培 养性质的课程。它除了本身的教学目的 外,还肩负着提高古文化修养,从文化 层次上了解中医的任务。
9
明·许浩《复斋日记》载:“滑寿,工古 文词,善医。……其治人疾,不拘物于方 书,而以意处剂。投无不立效。秋日,姑 苏诸仕人遨游虎丘山,一富家有产难,挽 回。诸仕人不可。先生登阶,见新落梧桐 叶,拾与之曰:归急以水煎饮之。未登席, 报儿产矣。皆问此出何方?撄宁曰:医者 意也,何方之有?夫妊已十月而未产者, 气不足也。梧桐得秋气而坠,用以助之, 其气足,宁不产乎?
医古文 开启中医药宝绍
一 什么是医古文 二 为什么要学医古文 三 学科沿革及现状 四 教材内容 五 教法与考试 六 学习方法
2
一 什么是医古文?
著名中医药学家任应秋说:
“医古文是中医学基础的基础。”
“只有学好医古文,才能学好中医学 。”
医古文是含有医药学内容的文言文,是 介于医和文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 培养古医籍阅读能力的一门工具课、 语言课。
14
三 学科沿革及现状
知名学者与教授
刘振民 钱超尘 段逸山 许敬生 沈澍农 赖文 崔锡章 孙文钟 张如青 黄作阵
15
三 学科沿革及现状
根据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共62个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中医学与中药学(代码360)
二级学科:中医学(36010)、民族医学(36020)、中 西医结合医学(36030)、中药学(36040)、中医学 与中药学其他学科(36099)。 中医学下的三级学科:中医文献学(医古文、中国医 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文献学、中医文献检索 、……)
。 考试题型:
。
22
六、学习方法
——读、记、练、查。
孟铭三:学本乎志而成于法。 王云铭: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于鹄忱:读书宁涩勿滑。要善于从字里行 间及无字处参悟,揣摩、发掘出新东西。
HOME
23
六 学习方法
多读文选 读的多了,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古文的 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不要存疑 不懂的要立即查辞典消灭掉。工作以后 ,也要养成这种习惯。
6
二 为什么要学医古文
(一)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拓宽 知识面
(二)从中发现一些解决医学难题的 突破口
(三)帮助了解医史与学中医的书目 (四)能学到学习经典理论的方法及
意义
7
(一)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拓宽知识面
任应秋教授:只有学好医古文,才能学 好中医学。 医古文包括医家传记、医论、医案、医 话、序文、提要等,可以从中了解古代 医家的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治学水平。 了解各个时代医学发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