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电影的成长与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突出演员作用的明星制
• 世界上的第一个电影明星是法国喜剧演员 麦克斯· 林戴。
• 制造明星的构想始自环球公司的老板卡尔• 莱默尔 。 • 演员由影片制作的一个表现因素而变为制 片的中心。 • 明星制实际是影片商品化的必然产物。
• 葛丽泰•嘉宝
玛丽· 碧克馥
• 鲁道夫· 范伦铁诺
加利· 格兰特
《带摄影机的人》
二、罗特曼与《柏林交响曲》
• 致力于用蒙太奇把真实的细节连接起来。
三、法国纪录片传统和“真实电影” 派
• 卡瓦尔康蒂《只有时间》(1929年) • 让· 维果《尼斯的景象》(1930)
四、尤里斯· 伊文思和《雨》
• 运用电影形式来传达富有诗意”的美的情 调。
五、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
城市之光
• 2、影片的结构观念 情节只是作为一个编造的框架,影片动作 的结构基础是那些寓意隽永,甚至可以独 立存在的一个个插曲。
• 3、影片的空间观念 强调单镜头的空间表现力,强调画面内部 场面调度的作用。善于借助全景镜头交代 与人物动作相适应的空间环境。以长镜头 的形式表现动作本身喜剧冲突的视觉效果 和连贯性。注重画面内部的多信息表现。
• 为达到影片的真实效果,采用了长镜头。 • 拍纪录片的方式带有排演性质 。
六、格里尔逊和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 《漂网鱼船》(1929年) • 注意力放在主题上,对现象进行有意识的 和直接的观察。
“电影模特儿”理论
• 电影演员和画家前面的模特差不多,只不 过是按照规定动作活动而已。电影艺术并 不始于演员的表演和各个不同场面的拍摄, 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而不成其为艺术, 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能成为电影艺术。
二、爱森斯坦: 从“杂耍蒙太奇”到“理性蒙太奇”

《罢工》
(一)《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
2、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实验
• 以 “破坏就是创造” 作为 美学信条,以文艺复兴 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 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 观进行挑战。 • 现实生活的素材以反逻 辑的形式出现。
杜尚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雷内· 克莱尔《幕间休息》
3、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 1)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梦幻世界和 无意识世界。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有三种:客观世界, 理性思维世界,无意识的欲望世界。 谢尔曼· 杜拉克 《贝壳与僧侣》(1927年)
(二)声音进入电影 是电影发展史中的一大革命
• 视觉伴随有听觉因素,使得观赏者的注意 力大为增强 • 声音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这便影 响了电影的节奏与剪辑 • 声音的客观存在又给予默片和场面新的意 义,或产生新的戏剧性效果
二、好莱坞制片制度
• (一)三位一体的垄断系统 • (二)制片人中心制 • (三)突出演员作用的明星制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 的对应
• 摄影机投向自然,人物置身于立体真实的 空间当中; • 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影片的情绪和气 氛,始终与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 织在一起。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求适应人物 心理和精神的视觉表现
在摄影技巧上的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 • 主观摄影 • 移动摄影 • 特技摄影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性 剪辑的重要性
• 运用剪辑的节奏来表现人物对某一印象的 感受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 否定电影的叙事性,主张“无主题”的影 片创作,迷恋于电影的技术和手段的研究, 宣告与商业电影决裂。
1、“纯电影”的美学实验
• 1)法国立体主义电影 以电影的手段来进行他在绘画方面的研究。 费尔南· 莱谢尔 《机器的舞蹈》(1923年) • 2)抽象主义电影 否定作品认识社会和表现社会的功能,主 张为形式而形式,为艺术而艺术 。 认为电影可以创造一种节奏 。

• 表现主义-奢靡
表现主义-颓废
表现主义特征:
• 1、反对表现外部行为,提倡“揭示深藏在 内部的灵魂”。 • 2、反对模仿现实,提倡抒发创作者的主观 感受。 • 3、常用象征、梦幻和外化等艺术手法。
《卡里加里博士》
(二)室内剧、街头电影的客观精神
• 1、室内剧电影美学的贡献: 情节、社会环境和场景简单,作品集中 “寓言式人物”的心理刻画,以及中心事 件叙述。 茂瑙《最卑贱的人》(1924年) • 2、街头电影的现实性和社会性: 街头电影所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 心理状态 源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1925年)
• 1、以视觉节奏的造型因素突出影片的主题, 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影片视觉感官的冲 击力。 • 2、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 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 • 3、以多角度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 的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二)爱森斯坦的理论建树
• 1、“杂耍蒙太奇” 杂耍蒙太奇的含义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 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 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杂耍蒙太奇在内容上可以随意选择,不受原 剧情约束, 为了表达某种抽象的理性观念,往 往硬摇进某些与剧情完全不相干的镜头, 促使造成最终能说明主题的效果。
四、经典好莱坞的叙事系统
• 1、戏剧化的故事结构 情节充满戏剧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 进直到结尾高潮。 • 2、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 3、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三镜头”法: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中景镜头 交待人物动作和反动作;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呈现人物 面部表情;回到全景镜头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 系。 • 4、大团圆结局 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
• 2、“理性蒙太奇” 主张在电影中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 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的认 识。 蒙太奇就是镜头内部的冲突,是由两个并 列的镜头冲突所产生的某一概念从而造成 有目的的主题效果。
三、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
《母亲》
普多夫金创作与理论上的主要特征:
• 1、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作用。 • 2、电影创作中依靠演员的表演 。 • 3、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 创立了“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 却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
• 2)反逻辑性 反对叙事逻辑,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经常 缺失。 布努艾尔 《一条安达鲁狗》 (1928)
二、德国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倾 向的美学追求
• (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精神世界 • (二)室内剧、街头电影的客观精神
(一)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精神世界
• 以影片《卡里加里博士》为标志
表现主义-绝望
• 贾利•古柏
克拉克•盖博
亨利•方达
• 约翰•韦恩
寇克· 道格拉斯
• 詹姆斯•迪恩
马龙•白兰度
• 阿兰•德龙
贝尔•蒙多
• 丽泰•海华丝
玛丽莲•梦露
• 奥黛丽•赫本
凯瑟琳•赫本
• 英格丽•褒曼
简•方达
• 梅丽尔•斯特里普
艾娃· 嘉德纳
• 1931年,海斯与耶酥会神父埃尔· 劳德草拟 了《伦理法典》,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 “海斯法典”。
一、电影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维尔托夫 学派 二、罗特曼与《柏林交响曲》 三、法国纪录片传统和“真实电影”派 四、尤里斯· 伊文思和《雨》 五、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 六、格里尔逊和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一、电影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 维尔托夫学派
• 主张电影艺术家要手持摄影机“出其不意 地捕捉生活”,反对人为 编 导故事,认为这种 方法 最能体现“电影眼 睛”—— 摄影机的敏锐 和特色。
五、卓别林与美国喜剧学派
• 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喜剧明星 • 法国 林戴
(一)美国喜剧学派
• 1、麦克· 赛纳特 • 擅长即兴创作,喜欢轻松故事情节;把从 格里菲斯学来的剪辑技术,运用到强烈追 逐形式的运动中;发展 梅里爱的特技手段,制 造出一些非理性的意外 事件,使熟悉素材变得 生动而娱人
2、巴斯特· 基顿
四、苏俄电影其他实验场所
•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电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纪录 生活实景。 • 2、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等人的“奇异 演员养成所” 提倡建立一种“奇异化”的电影观念,在 作品拍摄中竭力获得一些惊人的视觉效果。 为苏联电影培养了大量的创作人才。
第四节 20年代纪录主义电影的发展
第三节 前苏联早期电影蒙太奇学派
一、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 二、爱森斯坦:从“杂耍蒙太奇”到“理性 蒙太奇” 三、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 四、苏俄电影其他实验场所
一、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
“库里肖夫效应”
• 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 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影 片结构的基础来自镜头的组合,即蒙太奇。
哥伦比亚公司
联艺公司
(二)制片人中心制
• 制片厂制度的奠基人:赛纳特和汤姆斯· 哈 柏· 菲莫斯。 • 他们创造了由制片人独揽大权的制片制度 和流水线生产影片的方法。 • 制片人是主宰,将题材选定、剧本写作、 导演设计乃至影片的摄制和剪辑等大权独 揽。 • 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分工细致
• 大卫•塞茨尼克
第三章 电影的成长与成熟
第一节 经典好莱坞电影美学
一、声音进入电影
• 1927年10月6日,华纳兄弟公司的音乐故事 片《爵士歌手》,标志有声电影的诞生。 • 声音进入美国电影的最初阶段曾造成了电 影技术、艺术和商业上的混乱。
(一)电影界对声音的不同态度
• 1、认为电影是视觉艺术,声音破坏了电影作为一 门独立艺术的完整性; • 2、要以“视觉为主,声音为辅”; • 3、主要反对声音中的对话; • 4、提出录音是“复制”,录音师的工作不是创作; • 5、声音不应重复画面,而应作非同步处理,如声 画对位,画内画外,画面为实、声音为虚等; • 6、强调声音空间感,如空间声音、声音透视等; • 7、对声音持全面欢迎态度。
(一)印象主义心理叙事
• 法国印象主义学派从1917——1928年贯穿 于整个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始终。 • 被人们称为“第一个先锋派”。
路易· 德吕克
• “上镜头性”(1920)
谢尔曼· 杜拉克
《西班牙的节日》 (1919年)
印象主义学派的主要特征及贡献
•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 从作品的题材入手选择那些适合描写人物 心理活动的故事情节,尽可能充分地揭示 人物的意识状态,比如:联想、幻想、梦 境等等。
• 习惯于在自然环境 中表现强烈的外部 动作,但又不同于 赛纳特去描写某种 个人心灵。
3、哈罗德· 劳埃德
• 在影片中情愿使自己 成为一个“肤浅的人”, 然而却创造出一种与 众不同的喜剧形象。
(二)全世界人跟着他笑 ——喜剧大师卓别林
• 1、人物形象的塑造 卓别林以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作为影片 创作的基础,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杰 出的电影喜剧观念,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 第一个有血有肉的银幕形象。
三、“梦幻工厂”类型化制作模 式
1、喜剧片
第七届奥斯卡 最佳影片《一夜风流》
2、西部片
《关山飞渡》
3、强盗片
在西部片中起着明显作 用的是大自然与文化的 矛盾,而强盗片则突出 了社会秩序的冲突。 《小凯撒》
4、音乐片

《雨中曲》
类型片制作模式
• 1)公式化的情节 • 2)定型化的人物 • 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一)三位一体的垄断系统
• 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将电影的摄制、发 行、放映统一起来,形成产、销一条龙的 格局。 • 所谓好莱坞的电影帝国,实际由八大电影 公司控制: 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斯、 雷电华 ,环球、哥伦比亚、联艺。
米高梅
派拉蒙
华纳兄弟
二十世纪福克斯
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华
环球公司
• 4、电影的时间观念 卓别林的喜剧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时 间冲突的表现。 注重叙事时间的瞬间效果的表现。
第二节 实验(先锋)电影理论
一、法国印象主义心理叙事和超现 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 意大利 卡努杜 《第七艺术宣言》(1911年) • 电影根本特性是“动态的造型艺术”,电 影是新诞生的“第七艺术”。 • 反对让文学和戏剧的古老传统统治电影。 • 组织了“第七艺术之友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